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学节目,《心理访谈》,网络新媒体
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论文文献综述
谭红秀,张其志[1](2017)在《论心理学电视节目的转型——以央视《心理访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学电视节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在社会发展及市场竞争中,该类节目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节目内容造假、侵犯个人隐私、制作方向偏离、缺少专业支持等。节目组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不断提高叙事能力,做好细节管理,并通过与网络新媒体的整合,拓展节目的传播渠道,以促进心理学电视节目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7年16期)
冯帆[2](2015)在《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成功发展道路的思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纷繁变化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思维方式表现得更加多元化。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可谓"百花齐放"。一档优良的电视栏目是否能被观众认可和欢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电视心理访谈类栏目作为一种边缘类栏目在国内发展过程中饱受争议。如何既符合大众心理需求又能有良好的市场效果是我们要努力探求的。(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5年11期)
闫伟娜[3](2015)在《我国心理访谈类电视节目困境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访谈类电视节目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其出现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并引发电视界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思考。但由于我国心理类访谈节目起步较晚,加上心理咨询行业的不健全,心理访谈节目在过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造假、过度关注隐私、娱乐化、城市化倾向、缺乏创新等。有针对性的解困策略是节目的多元化发展,以真实为基础坚拒节目造假,提高节目品牌意识,打造访谈节目品牌等,对我国心理访谈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5年08期)
管成云[4](2012)在《低俗节目的常规特征及收视心理——关于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公众访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逻辑的支配下,广电媒体因过度追求收视率导致了节目愈来愈低俗化。但是由于低俗化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宽泛,很难对其准确界定,这使得电视节目低俗化治理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了准确界定低俗化,减少低俗化治理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公众访谈详细描绘了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常规特征及其收视心理,从内容特征和内在心理影响两个层面系统把握了节目低俗化的意涵,阐明了节目低俗化的实指对象及其管制重点。(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惠靖淼[5](2012)在《中国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现状及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普及,正在悄然之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将对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热播的社会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播出现状中解析电视心里访谈类节目的困境。最后,以具体的的节目为例,分析其针对困境所采取的创新性策略。(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16期)
龚婷[6](2012)在《对娱乐时代里中国电视真人秀的一些反思——以婚恋交友节目和心理访谈节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当下主流成功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个案为例,在肯定其成功与革新价值的同时,试图揭示意识形态机制下真人秀的困窘,进一步反思和审视电视媒体与现实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03期)
苗阳[7](2011)在《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的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并非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谈话节目的继承和发展。节目仍以演播室为固定谈话场所,由主持人协调双方或多方交流,每一期围绕一个话题,由嘉宾参与共同完成传播活动,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双重属性。通常谈话节目对某一话题不限定其谈话角度,往往从多个角度出发,剖析各个侧面,完成对某一问题较全面的认识,如从社会学角度、文化学角度、经(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1年10期)
付永玲[8](2011)在《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控制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日播栏目"心理访谈"是一档心理健康栏目。电视访谈节目最突出的特点是改变过去制度化的传播格局,使大众传播更具人性化特征①。电视心理访谈类节(本文来源于《新闻与写作》期刊2011年05期)
哈增荣[9](2011)在《浅谈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谈话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叁十年来,城市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迅速而巨大的变化,关注人的心理问题成为21世纪的新趋势,电视心理访谈节目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这类节目将当事人请到演播室现身说法,同时聘请心理专家为其解疑答惑,通过现场人际传播与媒介大众传媒的转换融合,在给个案当事人提供心理援助的同时,还能对大量隐匿在屏幕背后具有相似心理问题的人们进行集中广泛的心理辅导。这既是此类节目广受关注的根本原因,也是节目存在和发展的优势所在。(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1年02期)
杨立武,王艳[10](2010)在《浅析当代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内在冲突与外在和谐——以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当代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本文结合当下的媒介实践对此类节目的形态进行了整体划分,并从中选取了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节目为个案研究对象,综合采取文献分析法、观察法、思辨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对其节目中出现的内在冲突予以较为深入的学术观照,并对其节目如何实现外在和谐展开了路径考察,以促进我国当代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0年19期)
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下纷繁变化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思维方式表现得更加多元化。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可谓"百花齐放"。一档优良的电视栏目是否能被观众认可和欢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电视心理访谈类栏目作为一种边缘类栏目在国内发展过程中饱受争议。如何既符合大众心理需求又能有良好的市场效果是我们要努力探求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论文参考文献
[1].谭红秀,张其志.论心理学电视节目的转型——以央视《心理访谈》为例[J].新闻战线.2017
[2].冯帆.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成功发展道路的思索[J].传播与版权.2015
[3].闫伟娜.我国心理访谈类电视节目困境解析[J].西部学刊.2015
[4].管成云.低俗节目的常规特征及收视心理——关于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公众访谈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
[5].惠靖淼.中国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现状及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2
[6].龚婷.对娱乐时代里中国电视真人秀的一些反思——以婚恋交友节目和心理访谈节目为例[J].大众文艺.2012
[7].苗阳.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的形态特征[J].新闻爱好者.2011
[8].付永玲.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控制力[J].新闻与写作.2011
[9].哈增荣.浅谈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谈话场”[J].新闻传播.2011
[10].杨立武,王艳.浅析当代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内在冲突与外在和谐——以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为例[J].大众文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