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冲沙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冲沙槽,宽深比,进水比,进沙比
冲沙槽论文文献综述
崔忠[1](2008)在《冲沙槽式引水枢纽冲沙槽槽深对水沙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多沙河流,引水枢纽设计的成败关键在于泥沙的处理,如果泥沙处理设施设计不当,引水枢纽就不能够发挥其应有功能。因此如何处理引水枢纽泥沙问题,是新疆水利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冲沙槽式引水枢纽是一种常见的“侧面引水,正面排沙”引水枢纽型式,其引水防沙效果良好。本文主要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冲沙槽式引水枢纽冲沙槽槽深对水沙特性的影响。通过选取五种不同冲沙槽槽深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冲沙槽宽深比对冲沙槽槽内及其近区水流流向,水流时均流速分布,冲沙槽导水墙外侧水流的侧流量等水力特性的影响。在揭示了冲沙槽及其近区的水流运动结构基础上,进行泥沙试验。探明冲沙槽宽深比改变对冲沙槽内泥沙运动规律的影响及进水口进沙比的影响,以进水口进沙比为判别依据,通过系统的模型试验寻找最佳冲沙槽宽深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即上游来流量一定,冲沙槽泄洪冲沙闸全开,冲沙槽宽深比η=2.00为最佳冲沙槽宽深比,此时进水口进沙比ξ最小。结合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进水口进沙比的影响因素,运用量纲分析和数据分析推导出,进水口进沙比的计算公式,为今后设计冲沙槽式引水枢纽冲沙槽槽深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崔忠,侯杰,孙鑫[2](2008)在《冲沙槽式渠首导水墙结构优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5种不同高度的导水墙进行试验,导水墙高度分别为0.7,1.0,1.5,2.0,2.7 m。对冲沙槽式渠首导水墙的高度进行结构优化。导水墙高度的改变对冲沙槽槽内水力特性及防沙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导水墙高度增大,导水墙外侧水流的侧向流就越明显;冲沙槽槽内水流流态就越复杂;引水口进水比就越大。当冲沙槽高宽比K=0.4,进水口进沙比存在一个最小值。即冲沙槽高宽比K=0.4,渠首引水防沙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冲沙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5种不同高度的导水墙进行试验,导水墙高度分别为0.7,1.0,1.5,2.0,2.7 m。对冲沙槽式渠首导水墙的高度进行结构优化。导水墙高度的改变对冲沙槽槽内水力特性及防沙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导水墙高度增大,导水墙外侧水流的侧向流就越明显;冲沙槽槽内水流流态就越复杂;引水口进水比就越大。当冲沙槽高宽比K=0.4,进水口进沙比存在一个最小值。即冲沙槽高宽比K=0.4,渠首引水防沙效果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沙槽论文参考文献
[1].崔忠.冲沙槽式引水枢纽冲沙槽槽深对水沙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
[2].崔忠,侯杰,孙鑫.冲沙槽式渠首导水墙结构优化试验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