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萍(河池市中医医院广西河池547000)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278-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1年至2010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期刊中进行“心血管疾病”、“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搜索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32篇、共计收录不良反应病例50例、共涉及中药注射液8种。灯盏花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为主要组成部分。不良反应中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与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中药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反应较少,症状较轻,但因研究太少,临床试验应注意在报告疗效的同时也应报告不良事件。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心脑血管疾病
当前我国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已有3000多年历史,有着药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使用经验多、患者较信赖等独特优势[1]。近年来,随着制药技术的提高,在继承传统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许多应用方便,质量稳定的现代中药注射液,较传统中草药汤剂更受患者及医生的欢迎[2]。但是很多传统的中药注射剂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且成分复杂,没有对其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从而导致临床效果不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为研究中药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学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对中药注射液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以“心血管疾病”、“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等相关词汇为关键词,对中国医院知识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1年至2010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目录进行检索,查阅相关原始资料,收集记录完整且符合卫生部不良反应诊断标准的病例。通过对9年来国内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报道的检索,共检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32篇、共计收录不良反应病例50例、共涉及中药注射液8种。
1.2调查方法
分项统计其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中药注射液用法及用量、不良反应临床症状。
2结果
2.1年龄与性别分布
5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78岁,最小9岁,平均(54.5±15.2)岁,多为老年人。男28例,女22例。
2.2中药注射液品种
50例患者所使用的主要中药注射液见表1。结果显示灯盏花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为主要组成部分。
2.3不良反应类型
50例不良反应中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与神经系统损害。具体见表2。
3讨论
当前目前国内关于中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数量很多,但是不良反应很多。在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的发生率最高[3]。据统计,在212例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占75.28%,口服用药为19.52%,外用药为5.2%[4]。本研究中,灯盏花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药物的一般不良反应报告相对较多。文献报道灯盏花素注射液应用于92例患者,其中发生短暂性血压下降3例,血压平均下降1.33/0.67kPa,发生头痛者8例,多于用药后113天出现上述症状,经减慢滴速后恢复正常。1个随机对照试验报道试验组使用川芎嗪后出现3例脑出血。
在不良反应中,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与神经系统损害。皮肤损害主要为皮肤瘙痒、各型皮疹;其次为药物热。而在中药注射液的各种剂型中,又以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最高。中药注射液注射剂成分复杂,尤其是复方制剂,常含多种中药成分,难以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中药在提取过程中未除尽杂质,残留的杂质如鞣质等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进入机体后可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结合成更大分子的复合物,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可出现兴奋、烦躁、头痛、头晕、头痛、嗜睡,甚至引起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等症状,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也比较常见,这些症状可能与静脉用药速度有关,经减慢滴速或对症处理,继续用药后症状消失,并不影响连续用药。
在不良反应的防治中,临床医师在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药敏史,对于首次用药者应减慢滴速、密切观察,特别是前30分钟,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危及生命安全。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均应立即停药。
总之,中药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反应较少,症状较轻,但因研究太少,临床试验应注意在报告疗效的同时也应报告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谢本树.红花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7):550-551.
[2]黄镜娟,龙起权,韩一波.5种中药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J].黑龙江医药,2005,18(6):446.
[3]谷元奎,艾庆岩,张忠山.降纤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6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1(4):249-250.
[4]陈文梅,金鸣,李金荣,等.红花黄素对羟自由基损伤抗凝酶III的保护作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17(3):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