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泰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芝肝泰颗粒,云芝湿粗提物,制粒
肝泰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杨宝翠,刘凤武,屈云萍[1](2013)在《云芝肝泰颗粒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芝肝泰颗粒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十叁册WS3-B-2472-97,由云芝粗提物与蔗糖制备而成[1]。其中,云芝粗提物的溶化性直接决定了颗粒的溶化性。本文通过对云芝粗提物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改善云芝肝泰颗粒的溶化性,使生产工艺更合理。(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何学峰,马冲[2](2012)在《胆石利通及肝泰颗粒治疗慢性胆道感染合并肝功能异常4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胆石利通片及肝泰颗粒合用治疗慢性胆道感染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抗感染,葡醛内酯、肌苷等保肝治疗;治疗组予胆石利通片、肝泰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各自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利通片、肝泰颗粒对慢性胆道感染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保肝、降酶、抗感染、抗炎作用较好。(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2年09期)
夏月明,王帅,孟宪生,包永睿[3](2012)在《基于金属组学四味肝泰颗粒抑瘤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基于金属组学四味肝泰颗粒抑制荷瘤小鼠瘤组织生长的作用机制,采用腋下注射小鼠腹水瘤细胞S180的方法建立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灌胃给药,10d后处死,收集小鼠瘤组织,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Mg、Al、K、Ca、Mn、Fe、Cu、Zn、Ni、Se等10种微量元素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Ca、Mn、Ni、Zn、Se是四味肝泰治疗肿瘤的主要相关微量元素。提示四味肝泰作用机制可能与Ca、Mn、Ni、Zn、Se几种微量元素有关。(本文来源于《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李劲,孟宪生,包永睿[4](2012)在《四味肝泰纳米颗粒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大鼠肝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四味肝泰纳米颗粒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药效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血清常规肝功检测、抗氧化实验、Bax/Bcl-2和TNF-α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及HE染色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大鼠肝癌模型进行检测。结果:各剂量四味肝泰纳米颗粒(2.03,1.01,0.5 mg.kg-1,ig)均可有效降低大鼠肝脏损伤程度,并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表达来降低过氧化脂质水解物丙二醛含量;同时可以促使Bax过量表达,导致大鼠体内TNF-α含量升高,促使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肝癌作用。结论:四味肝泰纳米颗粒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大鼠肝癌具有显着疗效,这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马新民,赵俊华[5](2011)在《HPLC法测定云芝肝泰颗粒中葡萄糖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云芝肝泰颗粒中葡萄糖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4∶7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流速0.8mL/min;柱温:室温。结果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在8.04~32.16μg/m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2%,RSD-I.2%(Il=9)。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1年27期)
孙英莲,王英军,隋明[6](2009)在《肝泰乐颗粒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肝泰乐颗粒对实验性肝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为该临床经验方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对四氯化碳(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慢性肝损伤模型,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的方法。结果肝泰乐颗粒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的作用,具有明显降低肝组织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肝组织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等作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显着的提高作用。(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王坤玲[7](2009)在《肝泰颗粒中药材浸膏的提取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泰颗粒是由郁金、白芍、桃仁、香附、地黄、五灵脂、柏子仁、陈皮、柴胡、当归等十多种药材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舒肝养血,化瘀理气的作用,临床用于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及肝炎综合症的治疗,现收载于《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中。目前国家要求复方制剂中的药材浸膏的制备工艺要进一步优化,其质量要进一步控制。本课题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肝泰颗粒中药材浸膏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和验证,并对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确保药物制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为本品的药材浸膏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一.药材浸膏提取工艺研究在提取工艺研究中,以芍药苷含量、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最终确定提取条件为:方中十味药材补足约1.1倍量的吸水量后,加6倍量水,浸泡1.5小时,提取3次,每次煎煮1.5小时。二.药材浸膏质量标准研究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肝泰颗粒中药材浸膏中陈皮、香附、白芍等叁味中药分别进行了鉴别。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阴性对照无干扰。经多次试验验证,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此方法的建立为肝泰颗粒中上述叁味药材的定性鉴别提供了依据。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肝泰颗粒药材浸膏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芍药苷含量的方法为: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17:83)为流动相,柱温40℃;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1ml/min。结果表明:芍药苷在0.25~2.5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5.80%,RSD为1.79%,本品每克干膏含白芍以芍药苷计不低于3.928mg/g。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指标。叁、结论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肝泰颗粒中药材浸膏的煎煮工艺进行了优化和验证,并对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确保药物制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为本品的药材浸膏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四、讨论曾对陈皮的含量测定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但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由于时间的因素,暂无法对方中的陈皮进行含量测定,该实验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9-04-28)
张鹤[8](2008)在《八味肝泰颗粒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临床治疗肝癌药物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有效经验方剂为基础,完成临床经验方剂(主要由水红花子、青蒿等中药组成)的部分新药开发工作。首先通过体外药效学实验对该药的组方进行筛选,而后采用最佳组方进行工艺筛选,工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造,制定先进可行的工艺路线以提高产品疗效,研制成一种疗效确切、质量可控、服用剂量小、毒副作用小的新制剂。其次确定合理可行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的质量标准,加强药物质量管理,为更好的控制该药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最后通过相同工艺下的成品和各个单味药的HPLC图谱的比较,初步探讨的指纹峰的来源与归属,为药物的二次开发、创新型药物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林德祥,陈叶明,刘瑞明[9](2007)在《高速湿法制粒制备香云肝泰颗粒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云肝泰片是本公司20世纪70年代研制开发的产品,所用原料为香菇多糖、云芝多糖,主要针对慢性肝炎、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者。香云肝泰片原料都为中药水提醇沉浸膏,含多糖、黏液质等大量黏性成分,而且处方中主药用量大,只允许使用淀粉、糊精两种赋形剂,因此黏性很强,(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7年09期)
焦金平[10](2007)在《肝泰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于1999年~2006年应用肝泰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参照2000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6年1月门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2例,其(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肝泰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胆石利通片及肝泰颗粒合用治疗慢性胆道感染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抗感染,葡醛内酯、肌苷等保肝治疗;治疗组予胆石利通片、肝泰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各自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利通片、肝泰颗粒对慢性胆道感染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保肝、降酶、抗感染、抗炎作用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泰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宝翠,刘凤武,屈云萍.云芝肝泰颗粒工艺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
[2].何学峰,马冲.胆石利通及肝泰颗粒治疗慢性胆道感染合并肝功能异常40例[J].陕西中医.2012
[3].夏月明,王帅,孟宪生,包永睿.基于金属组学四味肝泰颗粒抑瘤作用机制初步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2
[4].李劲,孟宪生,包永睿.四味肝泰纳米颗粒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大鼠肝癌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2
[5].马新民,赵俊华.HPLC法测定云芝肝泰颗粒中葡萄糖的含量[J].中国医药指南.2011
[6].孙英莲,王英军,隋明.肝泰乐颗粒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特产研究.2009
[7].王坤玲.肝泰颗粒中药材浸膏的提取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8].张鹤.八味肝泰颗粒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
[9].林德祥,陈叶明,刘瑞明.高速湿法制粒制备香云肝泰颗粒的工艺研究[J].中草药.2007
[10].焦金平.肝泰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