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性论文-李博

自叙性论文-李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叙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峰塔》,萧红,张爱玲,《呼兰河传》

自叙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1](2014)在《自叙性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呼兰河传》、《雷峰塔》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的车轮辗转到叁四十年代之际,中国的现代文学史进入到一段繁盛的创作时期,其中一批女性作家为中国这段独特的文学史平添了几分柔美的色彩。萧红和张爱玲可算是这一时期两位引领风骚的人物。来自北方的萧红,刚刚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就得到鲁迅"力透纸背"的评语,张爱玲生于上海,她别致的文字被傅雷称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萧红和张爱玲在地缘上虽然有着区(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上半月)》期刊2014年10期)

舒扬帆[2](2013)在《试论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兼及艺术渊源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一般论者简单地视为狭邪作品,认为是受才子佳人的影响而成,而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独特个性、文人心态、历史时代、受经典作品的影响等方面简略地探讨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探索《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力变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陈一娜[3](2013)在《论李渔小说的自叙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渔的小说创作主要包括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与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四种。其小说艺术成就颇为可观却时常被人埋没。李渔的小说融入了"自我",创造了"有我之境",具有鲜明的"自叙性"。这种"自叙性"是通过叙写世情得以表现的。在小说里,在叙写世情的过程中,李渔大胆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经验、生活哲学以及审美取向,使得他的小说作品与众不同,个性突出。这种"自叙性"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值得深入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黄瑞芳[4](2012)在《析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的“自叙”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郁达夫小说中总有一个清瘦孤独,而又含着淡淡忧郁的男性知识青年形象,被统称为"零余者"。本文试图从那个时代中他们"社会的苦闷"、"性的苦闷"、"生的苦闷"叁个层面来分析零余者形象背后作者郁达夫的影子,以此来分析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的"自叙"性特点。(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2年07期)

朱航满[5](2012)在《不灭的记忆与丰盛的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笔调优美的回忆录、自叙传在散文创作领域蔚为大观,读者众多,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种类型。   失败者的乡愁   齐邦媛的《巨流河》甫一出版,便好评如潮。王德威评论这部作品,用了“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的评价,可见赞赏之至。成都《看(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2-03-29)

李存光[6](2011)在《是自叙性“小说”,还是自叙性“散文”?——关于郭沫若《鸡之归去来》体裁的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的《鸡之归去来》内容的自叙性毋庸置疑,但究竟是自叙性"小说"还是自叙性"散文"?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却不容小视,很值得研究。郭沫若一直把这篇作品作为散文处理,中国研究者对此众所认同。郭沫若的自传文学卷帙浩瀚,体式博杂,不能任意扩大其作品中"小说"的范围。如果把《鸡之归去来》当作小说解读,将妨碍对作品整体的艺术诠释,影响对作品内容和细节真实性的判断,最终将降低它在郭沫若创作中和现代文学有关朝鲜人作品中的位置。(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11年04期)

肖霞[7](2011)在《论《绛纱记》的自叙性及悲剧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曼殊是中日混血儿兼私生子,《绛纱记》是苏曼殊第一次尝试写作的短篇小说。从文本中"糖"的意象以及他对于女性、对于爱的独特抒写中,可看出《绛纱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言情小说,还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投影。苏曼殊赋予这些爱情悲剧以本体上的意义,具有明显的自叙性,它揭示出作者的痛苦与挣扎,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切领悟。(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陈乐[8](2011)在《由《雷峰塔》、《易经》谈张爱玲作品中的自叙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广义上来说,作家的一切作品都带有自传性色彩,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将个人经历、情感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倾注于作品当中。张爱玲通过写作来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建构,并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建构起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这些艺术形象正是作者复杂个性的自我变形。(本文来源于《太原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张文莉[9](2010)在《一个叛逆者的不归路——萧红作品中的自叙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红的作品不仅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且其中人物的遭遇与性格,都闪动着萧红本人的身影。以其"无家—漂泊""乏爱—叛逆""孤独—寂寞"等萦绕其一生的感情纽带构建了其作品中挥之不去的"萧红情结"。(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0年18期)

闫萍[10](2010)在《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自叙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山水游记具有幽深细巧的特点。他所处的地理环境、曲折明灭的命运和内心悲凉合力形成柳文纡徐山水和幽深暗咽的艺术特色,其艺术自叙性是鲜明特色。(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自叙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一般论者简单地视为狭邪作品,认为是受才子佳人的影响而成,而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独特个性、文人心态、历史时代、受经典作品的影响等方面简略地探讨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探索《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力变化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叙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自叙性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呼兰河传》、《雷峰塔》比较[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4

[2].舒扬帆.试论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兼及艺术渊源与影响[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

[3].陈一娜.论李渔小说的自叙性[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

[4].黄瑞芳.析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的“自叙”性[J].语文学刊.2012

[5].朱航满.不灭的记忆与丰盛的文学[N].北京日报.2012

[6].李存光.是自叙性“小说”,还是自叙性“散文”?——关于郭沫若《鸡之归去来》体裁的辨析[J].郭沫若学刊.2011

[7].肖霞.论《绛纱记》的自叙性及悲剧意蕴[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

[8].陈乐.由《雷峰塔》、《易经》谈张爱玲作品中的自叙性[J].太原大学学报.2011

[9].张文莉.一个叛逆者的不归路——萧红作品中的自叙性分析[J].名作欣赏.2010

[10].闫萍.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自叙性[J].潍坊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自叙性论文-李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