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元素效应论文-鲍泽斌,蒋成洋,朱圣龙,王福会

活性元素效应论文-鲍泽斌,蒋成洋,朱圣龙,王福会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元素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铝化物涂层,MCrAlY包覆涂层,高温氧化,高温腐蚀

活性元素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鲍泽斌,蒋成洋,朱圣龙,王福会[1](2018)在《高温防护金属涂层的发展及活性元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防护涂层(一般为金属基)被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和大型地面燃气轮机关键热端部件(例如涡轮叶片)的防护。通过生成一层致密且生长缓慢的氧化膜(Al_2O_3,Cr_2O_3或SiO_2等),这类涂层可以在高温下为基体合金提供可靠防护,以防止基体合金被快速氧化腐蚀侵害。本文回顾了高温防护金属黏结层的发展历程(以铝化物涂层和MCrAlY包覆涂层为例),其改进总是围绕着提高涂层中Al的浓度及合理分布,以及缓和涂层与基体合金的互扩散为目标;重点关注高温防护涂层中添加活性元素(RE)后引入的活性元素效应,包括活性元素被发现的历程、活性元素改性作用机制以及近期研究者在活性元素掺杂方面的工作进展。(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哲[2](2013)在《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及其对磷元素生态效应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碱性磷酸酶能催化有机磷向正磷酸盐的转化,加速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影响湖泊内源负荷,从而会影响水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本文以河北省内龙凤湖及蟠龙湖碱性磷酸酶为研究对象,探讨因季节动态、湖泊水体物理化学特性及水生植物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水温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相关性(r=0.765,n=80,P<0.05);而pH值及DO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影响不明显,不具有相关性。2)湖泊沉积物表层(0-3cm)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大小与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指示指标之一;但对不同深度湖泊沉积物研究表明,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与湖泊沉积物深度成反比关系。3)季节动态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影响较大,在夏、秋两季,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较冬、春两季大。4)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湖泊沉积物TP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深度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与不同深度湖泊沉积物总磷(TP)均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以3~6cm湖泊沉积物较强(r=0.776,n=10,P<0.01)。研究区湖泊沉积物中层是碱性磷酸酶的活跃层。5)水生植物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将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白凌云,向军淮[3](2007)在《微晶化及活性元素效应在合金抗高温氧化中的协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目前广为研究的微晶化和活性元素效应在合金高温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并讨论了二者的协同效应.微晶化和活性元素效应均能够降低合金的高温氧化速率,提高氧化膜的黏附性.然而,微晶化中晶粒的长大趋势和促进内氧化发生的缺陷对其实际应用造成不利影响,少量活性元素的添加恰好弥补微晶化的这些缺失;活性元素添加须适量,这点限制了它作为保护性氧化膜形核中心的数量及降低氧化速率的幅度,且使得合金氧化增重较未添加活性元素试样略有增加,微晶化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弥补应用活性元素效应的不足之处.本工作旨在加深对微晶化和活性元素协同效应对合金高温氧化性能影响的微观理解,为制备性能更为优异的抗高温氧化合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期刊2007-11-01)

齐慧滨,D.G.Lees,何业东[4](1999)在《表面施加含稀土氧化物薄膜对Fe25Cr高温氧化的“活性元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表面施加含有不同量Y2O3的Cr2O3和Al2O3薄膜对Cr2O3形成合金Fe25Cr在1000℃、104PaO2环境中高温氧化的作用.结果发现含Y氧化物薄膜明显降低了Cr2O3层的生长速度,而且含Y复合氧化物薄膜的作用大于单一Y2O3薄膜.此时,Cr2O3层表面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间接证据表明Cr2O3的生长机制由阳离子向外扩散为主转变为阴离子向内扩散为主.通过表面施加含Y的氧化物薄膜产生了全面的“活性元素效应”(本文来源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期刊1999年04期)

张宪银[5](1996)在《烟草花药培养中活性碳与大量元素的互作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活性碳对烟草花药培养效果的促进作用与大量元素的浓度有关。在微量元素和其它成分处于不变的一般用量水平下,活性碳只对含有高浓度大量元素的培养基的出苗起促进作用,对低浓度的不起作用。在微量元素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大量元素的提高可能会抑制外植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降低出苗率。活性碳的主要作用可能是活性碳中的杂质增加了花培出苗所需的微量元素,从而使具高浓度大量元素的培养基恢复了营养平衡,出苗率提高。增加的微量元素起主要作用的是铁,也可能包括锌等其它元素。研究还表明,在有足够铁存在的情况下,比较高的大量元素浓度和马铃薯汁有利于出苗,不同的大量元素比例也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贵州农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徐辉碧,廖宝凉,周井炎[6](1995)在《微量元素硒的浓度生物效应与活性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作者关于微量元素硒的浓度生物效应与活性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成果,引用文献13篇。(本文来源于《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期刊1995年01期)

郭素枝,张育松,陈洪德[7](1994)在《赤霉素及矿质元素对茶树活性氧代谢、质膜功能和化学品质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毛蟹、福鼎大白茶和黄旦3个品种的茶树为试材,赤霉素及矿质元素混合液喷洒茶树冠面.结果表明:赤霉素及矿质元素混合液对调节茶树生理生化代谢机能起着重要作用.赤霉素及矿质元素混合液能增强茶树SOD、CAT和POD的活性,减缓膜脂过氧化,降低MDA的积累,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增强主动运输的功能,提高抗坏血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ATP酶的活性,略降低嫩叶叶绿素含量,增强茶叶的持嫩性和抗性,提高蛋白酶的水解活性,提高水浸出物、氨基酸、还原糖、蛋白质和儿茶素的含量,为提高茶叶的鲜叶品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活性元素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碱性磷酸酶能催化有机磷向正磷酸盐的转化,加速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影响湖泊内源负荷,从而会影响水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本文以河北省内龙凤湖及蟠龙湖碱性磷酸酶为研究对象,探讨因季节动态、湖泊水体物理化学特性及水生植物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水温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相关性(r=0.765,n=80,P<0.05);而pH值及DO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影响不明显,不具有相关性。2)湖泊沉积物表层(0-3cm)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大小与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指示指标之一;但对不同深度湖泊沉积物研究表明,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与湖泊沉积物深度成反比关系。3)季节动态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影响较大,在夏、秋两季,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较冬、春两季大。4)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湖泊沉积物TP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深度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与不同深度湖泊沉积物总磷(TP)均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以3~6cm湖泊沉积物较强(r=0.776,n=10,P<0.01)。研究区湖泊沉积物中层是碱性磷酸酶的活跃层。5)水生植物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将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指标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元素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鲍泽斌,蒋成洋,朱圣龙,王福会.高温防护金属涂层的发展及活性元素效应[J].航空材料学报.2018

[2].张哲.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及其对磷元素生态效应影响[D].河北科技大学.2013

[3].白凌云,向军淮.微晶化及活性元素效应在合金抗高温氧化中的协同作用[C].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2007

[4].齐慧滨,D.G.Lees,何业东.表面施加含稀土氧化物薄膜对Fe25Cr高温氧化的“活性元素效应”[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9

[5].张宪银.烟草花药培养中活性碳与大量元素的互作效应[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6

[6].徐辉碧,廖宝凉,周井炎.微量元素硒的浓度生物效应与活性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5

[7].郭素枝,张育松,陈洪德.赤霉素及矿质元素对茶树活性氧代谢、质膜功能和化学品质的效应[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

标签:;  ;  ;  ;  

活性元素效应论文-鲍泽斌,蒋成洋,朱圣龙,王福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