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介舆论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媒体环境,舆论乱象,舆论审判
媒介舆论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关峥,汪席胜[1](2019)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崛起,媒介的影响力正在逐渐上升,将更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们的情感表达,思维方式乃至思想道德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媒介化了,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在媒介化的社会下变得更为容易。新媒体广泛性、即时性的传播特点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谎言,在真假信息难辨的情况下,使得受众呈现情绪化表达,从而导致舆论出现复杂的乱象,甚至在网络上进行道德审判。通过以上现象,本论文建议媒体报道应该正确地引导舆论,防止舆论乱象和舆论审判的现象出现。(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23期)
付晓晓[2](2018)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影响力更为全面地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人的思维方式、个体意识也都烙上了媒介化的烙印,媒介化的人乃至媒介化的社会使得媒介舆论的形成和扩散过程有着更为鲜明的媒介属性。日本留学生江歌遇害案引起社会对道德与法律问题的普遍关注,在媒介建构下成为备受争议的社会公共事件。江歌案所诱发的媒介舆论现象,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呈现出差异显着。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因其自身互动性强、传播迅速及时、影响范围颇广等特点,在社会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作用,使传统的“媒介审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有了新的特点,从而衍生出了“网络道德审判”。然而,新媒体即时性、广泛性、去中心化的传播特性以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网络谣言、网络假民主、网络虚假信息等报道内容,使得民众多极端情绪化的表达、语言上的谩骂和情感上的宣泄,导致舆论审判、道德审判现象出现。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相关定义进行界定,同时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江歌案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出江歌案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分别呈现出的媒介特点。通过江歌案的相关报道,笔者发现:传统媒体借助议题设置引导舆论,而新媒体缺乏“把关人”来引导舆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孤立地进行各自的报道,而是具有内容上的互动性;在舆论审判方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样存在着舆论审判的现象,但新媒体的舆论由于群体极化现象使得舆论审判更为极端和情绪化。针对以上现象,笔者提出媒体报道引导舆论的策略,以期帮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更客观、正确地引导舆论,避免“媒介审判”。(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6-04)
闫晶晶[3](2013)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报纸媒介舆论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关系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涉及各行各业,牵动千家万户。随着人们对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教育政策问题也日益成为大众媒介和社会各界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种全民关注教育的结果,尤其表现在一项具体教育政策出台以后,随即成为各类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紧跟着就有多种话语评论相应。这种现象几乎成为每一项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后所面临的共同境遇,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也不例外。那么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效执行所依赖的媒介舆论环境究竟怎样?本文以2007年5月至2011年12月报纸媒介对免费师范生的报道作为考察对象,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建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媒介舆论环境的七个方面逐一进行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舆论强度、舆论主体、舆论导向进行统计分析,为媒介舆论环境研究提供了数据框架。运用文本分析法深入解读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媒介舆论焦点以及媒介舆论的标题语言运用,并对舆论主体的教育理念、新闻价值取向用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为媒介舆论环境研究提供了内容基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媒介舆论环境从报纸媒体反映舆论的层面上看,报道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作为舆论主体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话语权在报纸媒体上基本缺失;舆论焦点集中在免费师范生宣传和免费师范生就业两方面。从报纸媒体引导舆论的层面上看,免费师范生的有些报道在新闻价值取向和认识上出现了偏离,某些报道中还存在错误的教育理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议报纸媒体要进一步提高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识水平,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和舆论主体多元化,树立正确新闻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更好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以构建一个有利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媒介舆论环境。(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1)
刘军梅[4](2009)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媒介舆论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众媒体对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家民族前途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遍比较关注。那么,课程改革顺利推进所倚赖的媒介舆论环境究竟怎样?本文以1999年9月至2007年12月《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和“搜狐网站教育论坛”叁个样本媒体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报道为考察对象,对建构的课程改革媒介舆论环境的七个方面,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逐一进行了研究。采用数据分析法对课程改革的舆论主体、舆论强度和舆论导向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文本分析法来深入解读课程改革媒介舆论的标题语言运用和主题聚焦状况,并对舆论主体的教育理念、新闻价值取向、课程改革认识用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课程改革的媒介舆论环境从媒体反映舆论的层面上看,报道数量整体上呈加大趋势;舆论内容的多元化倾向日益明显,纸质媒体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网络媒体的负面言论居多;不同媒体舆论主体差异较大,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话语权在综合性纸质媒体中基本缺失;舆论焦点集中在宣传报道、课堂教学改革以及课程评价改革与素质教育叁个方面。从媒体引导舆论层面上看,课程改革的有些报道在新闻价值取向和认识上出现了偏离,某些报道中还存在着错误的教育理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张媒体要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水平,增强舆论宣传力度和舆论主体的代表性,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新闻观,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以构建一个健康的课程改革媒介舆论环境。(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媒介舆论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影响力更为全面地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人的思维方式、个体意识也都烙上了媒介化的烙印,媒介化的人乃至媒介化的社会使得媒介舆论的形成和扩散过程有着更为鲜明的媒介属性。日本留学生江歌遇害案引起社会对道德与法律问题的普遍关注,在媒介建构下成为备受争议的社会公共事件。江歌案所诱发的媒介舆论现象,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呈现出差异显着。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因其自身互动性强、传播迅速及时、影响范围颇广等特点,在社会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作用,使传统的“媒介审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有了新的特点,从而衍生出了“网络道德审判”。然而,新媒体即时性、广泛性、去中心化的传播特性以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网络谣言、网络假民主、网络虚假信息等报道内容,使得民众多极端情绪化的表达、语言上的谩骂和情感上的宣泄,导致舆论审判、道德审判现象出现。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相关定义进行界定,同时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江歌案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出江歌案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分别呈现出的媒介特点。通过江歌案的相关报道,笔者发现:传统媒体借助议题设置引导舆论,而新媒体缺乏“把关人”来引导舆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孤立地进行各自的报道,而是具有内容上的互动性;在舆论审判方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样存在着舆论审判的现象,但新媒体的舆论由于群体极化现象使得舆论审判更为极端和情绪化。针对以上现象,笔者提出媒体报道引导舆论的策略,以期帮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更客观、正确地引导舆论,避免“媒介审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介舆论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关峥,汪席胜.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舆论研究[J].传媒论坛.2019
[2].付晓晓.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闫晶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报纸媒介舆论环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4].刘军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媒介舆论环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