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向传输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向介质,波导,开口谐振环,传输特性
异向传输线论文文献综述
陈珍[1](2017)在《异向介质加载波导传输线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异向介质(Metamaterials)由于其奇异特性在应用电磁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青睐,是当前国际电磁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与普通介质相比,异向介质具有一系列完全相反的电磁特性,如双负特性、左手特性、后向波特性,负折射特性等,异向介质的出现为电磁理论研究开辟了崭新的发展方向。波导作为微波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传输系统,在军事、民用等大功率情况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研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比如在微波的低频段,波导导体损耗小,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却不实用;而在高频段,波导功率容量大,但尺寸太小,加工又很困难。异向介质加载波导,将有助于改善现有波导所面临的这些困难。鉴于此,本文对异向介质加载波导后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主要简述了异向介质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其次,从异向介质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了异向介质的奇异电磁特性。并对异向介质的两种构造方法进行了分析,即谐振型结构以及复合左右手传输线(CRLH-TLs)结构的异向介质。然后,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建立并求解了异向介质矩形波导的波动方程以及场方程,对电磁波在其中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接着,设计了一种开口谐振环(SRRs)阵列周期异向介质,加载于波导中,利用等效磁导率模型-Drude模型,结合波动方程,运用Matlab编程,得到电磁波在异向介质波导中传播时的不同传输特性。随后,分别设计了S波段以及W波段的异向介质结构,加载于波导中,并通过HFSS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预期的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最后,设计了S波段异向介质加载波导的传输特性实验。将异向介质加载于波导传输线中,可以改变波导的传输特性。通过加载异向介质,一方面,降低了波导的截止频率,在截止频率下出现了左手通带,另一方面,在波导导波模式下出现了阻带,测试与仿真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7)
万丰[2](2009)在《基于缝隙耦合腔链异向传输线谐振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向介质是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同时为负数的人造介质,是物理学和电磁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异向介质具有许多异于普通介质的特殊性质,如负折射率、逆多普勒效应、逆切伦科夫辐射以及相速度与群速度的方向相反等等。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实现微波异向介质:1.金属棒(ROD)和开路谐振环(SRR)的阵列结构;2.基于传输线的结构。一维的异向介质又被称为异向传输线,异向传输线是异向介质最可能被广泛应用的形式,现有被提出的异向介质的应用几乎都以异向传输线形式实现的。本论文分析了微波异向介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殊电磁特性,着重分析了实现异向介质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提出新的基于金属波导的异向介质传输线的结构,并对异向介质传输线的应用做了一些探讨。本文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电路理论,通过严格数学推导建立电磁波在异向传输线中的传输机理;并根据这一传输机理提出可以实现“异向传输线结构的传输线单元等效电路。通过在空间中加载金属周期结构等效出异向介质的传输线单元等效电路,从而设计出可工作在较高频率、有较大功率容量、低损耗的异向介质”,并通过仿真和试验证明结构的合理性,最后给出这种异向介质的设计方法。首先对隙缝耦合腔链实现异向传输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异向传输线实现方法。利用场论方法和有限元法的本征模式仿真对结构的色散特性进行了分析,证明所提出的结构存在左手通带,可以看成异向传输线。利用有限元法的驱动模式仿真对结构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谐振腔,该谐振腔的谐振条件与普通谐振腔不同,其两个端面的总相移不必是180°的正整数倍。这种谐振腔由异向传输线和右手传输线两种不同性质的传输线级联构成,它利用耦合腔链作为异向传输线实现负相移,同轴波导作为右手传输线实现正相移,使谐振腔两个端面的总相移为零,满足谐振腔的谐振条件。由于它与传统谐振腔谐振条件不同,理论证明这种谐振腔的长度可远远小于传统谐振腔,设计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谐振腔的长度最短仅为传统谐振腔的1/ 7。(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徐善驾,朱旗[3](2008)在《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构成的异向介质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微带结构实现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具有异向介质特性,然后利用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构造了具有宽带特性的异向介质.同时,介绍了近几年来我们在分析、设计和研制由该种异向介质构成的微波无源器件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由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异向介质特性,使得这些新颖的无源器件无论在插损、尺寸以及性能上都优于由传统传输线构成的同类器件的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王亚[4](2008)在《异向传输线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向介质是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同时为负数的人造介质,是物理学和电磁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异向介质具有许多异于普通介质的特殊性质,如负折射率、逆多普勒效应、逆切伦科夫辐射以及相速度与群速度的方向相反等等。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实现微波异向介质:1.金属棒(ROD)和开路谐振环(SRR)的阵列结构;2.基于传输线的结构。一维的异向介质又被称为异向传输线,异向传输线是异向介质最可能被广泛应用的形式,现有被提出的异向介质的应用几乎都以异向传输线形式实现的。本论文分析了微波异向介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殊电磁特性,着重分析了实现异向介质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提出新的基于金属波导的异向介质传输线的结构,并对异向介质传输线的应用做了一些理论探讨。本论文以异向介质的基本理论为研究基础,着眼于被广泛的应用的一维异向介质结构。根据异向介质的传输线理论,通过在普通传输线上周期加载等效的串联电容、并联电感,使之在一定频段内实现等效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为了避免大多数微带线结构的高损耗特性,论文中提出基于同轴波导的新型封闭、全金属结构,并通过基于叁维有限元法的仿真得到其左手通带,同时利用等效电路法证明其一致性。异向介质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必将在微波电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中利用提出的同轴结构异向介质,通过优化、改进设计出新型的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小尺寸、结构简单、低损耗等优良特性,仿真结果也得到了较好的滤波器参数。(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3-01)
廖绍伟,徐建华,王建勋[5](2007)在《一种基于同轴波导的异向传输线》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同轴波导的新型异向传输线,与现有基于微带电路的异向传输线相比,这种结构有更高的工作频率、损耗较低和更大的功率容量;与基于同轴波导和矩形波导的异向传输线相比,其结构更简单容易实现。等效电路与有限元仿真的结果均表明这种结构在特定的频段表现出明显的异向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王亚,徐建华,廖绍伟[6](2007)在《基于同轴波导异向传输线的新型带通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异向介质的等效电路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同轴波导异向传输线的新型带通滤波器。在这种结构中,利用同轴波导内导体之间的缝隙产生串联电容,内、外导体间的金属线产生并联电感,理论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均表明在一定频带内存在左手特性。文中用九个同轴波导异向传输线单元构成带通滤波器,两端用50U同轴线连接与之匹配。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通带位于左手通带内,3-dB相对带宽超过50%,通带内最大衰减小于2-dB。这种型新的滤波器与基于微带线异向传输线实现的滤波器相比有较低的损耗和更大的功率容量。(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07-10-01)
廖绍伟,徐建华,严平,王亚[7](2007)在《基于异向传输线的亚波长谐振腔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谐振腔,该谐振腔的谐振条件与普通谐振腔不同,其两个端面的总相移不必是180°的正整数倍。这种谐振腔由异向传输线和右手传输线两种不同性质的传输线级联构成,它利用耦合腔链作为异向传输线实现负相移,同轴波导作为右手传输线实现正相移,使谐振腔两个端面的总相移为零,满足谐振腔的谐振条件。由于它与传统谐振腔谐振条件不同,理论证明这种谐振腔的长度可远远小于传统谐振腔,设计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谐振腔的长度最短仅为传统谐振腔的1/7。(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7年06期)
吴群,武明峰,孟繁义,吴健,李乐伟[8](2006)在《基于传输线理论的SRR结构异向介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裂缝环状谐振器(SRR)的结构特点,以及SRR结构在入射电磁场的作用下的电荷、电流分布关系,得到一种描述SRR的等效电路模型,应用传输线理论推导出相应的电报方程,该模型能够精确表征SRR结构复杂的本构关系。仿真数据表明,该模型所描述磁导率的变化趋势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的结果相吻合;预测SRR的谐振频率精度高。验证了该等效电路模型是合理的、可信的,对分析其负磁导率的产生机理、设计性能更完善的SRR结构的异向介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异向传输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向介质是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同时为负数的人造介质,是物理学和电磁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异向介质具有许多异于普通介质的特殊性质,如负折射率、逆多普勒效应、逆切伦科夫辐射以及相速度与群速度的方向相反等等。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实现微波异向介质:1.金属棒(ROD)和开路谐振环(SRR)的阵列结构;2.基于传输线的结构。一维的异向介质又被称为异向传输线,异向传输线是异向介质最可能被广泛应用的形式,现有被提出的异向介质的应用几乎都以异向传输线形式实现的。本论文分析了微波异向介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殊电磁特性,着重分析了实现异向介质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提出新的基于金属波导的异向介质传输线的结构,并对异向介质传输线的应用做了一些探讨。本文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电路理论,通过严格数学推导建立电磁波在异向传输线中的传输机理;并根据这一传输机理提出可以实现“异向传输线结构的传输线单元等效电路。通过在空间中加载金属周期结构等效出异向介质的传输线单元等效电路,从而设计出可工作在较高频率、有较大功率容量、低损耗的异向介质”,并通过仿真和试验证明结构的合理性,最后给出这种异向介质的设计方法。首先对隙缝耦合腔链实现异向传输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异向传输线实现方法。利用场论方法和有限元法的本征模式仿真对结构的色散特性进行了分析,证明所提出的结构存在左手通带,可以看成异向传输线。利用有限元法的驱动模式仿真对结构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谐振腔,该谐振腔的谐振条件与普通谐振腔不同,其两个端面的总相移不必是180°的正整数倍。这种谐振腔由异向传输线和右手传输线两种不同性质的传输线级联构成,它利用耦合腔链作为异向传输线实现负相移,同轴波导作为右手传输线实现正相移,使谐振腔两个端面的总相移为零,满足谐振腔的谐振条件。由于它与传统谐振腔谐振条件不同,理论证明这种谐振腔的长度可远远小于传统谐振腔,设计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谐振腔的长度最短仅为传统谐振腔的1/ 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向传输线论文参考文献
[1].陈珍.异向介质加载波导传输线的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2].万丰.基于缝隙耦合腔链异向传输线谐振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3].徐善驾,朱旗.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构成的异向介质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
[4].王亚.异向传输线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5].廖绍伟,徐建华,王建勋.一种基于同轴波导的异向传输线[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
[6].王亚,徐建华,廖绍伟.基于同轴波导异向传输线的新型带通滤波器[C].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07
[7].廖绍伟,徐建华,严平,王亚.基于异向传输线的亚波长谐振腔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
[8].吴群,武明峰,孟繁义,吴健,李乐伟.基于传输线理论的SRR结构异向介质的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