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病毒论文-李伶俐,应国华,吕明亮,薛振文

香菇病毒论文-李伶俐,应国华,吕明亮,薛振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香菇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香菇,病毒,生长速度,病毒抑制剂

香菇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李伶俐,应国华,吕明亮,薛振文[1](2012)在《香菇病毒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和几种病毒抑制剂的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比较,带病毒香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在PDA培养基上比正常的不带病毒香菇菌株慢,说明香菇病毒对香菇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选用了3种病毒抑制剂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其中香菇多糖500倍液对香菇病毒病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菌棒出菇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8.3%。(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2年06期)

李龙[2](2012)在《香菇病毒病防控技术有新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组织专家对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省农业科技项目"香菇重大病害——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鉴定。香菇病毒病是指由于使用了感染有香菇病毒的菌种或生产中菌丝感染香菇病毒,引起香菇菌丝代谢紊乱,导致退菌、烂(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2年11期)

应国华,吕明亮,薛振文,李伶俐,吴邦仁[3](2012)在《香菇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香菇病毒病有3方面的危害:多发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隐蔽性强,难以防控。阐明其主要症状及类型,重点介绍菌株和出菇阶段的3种症状:一是不转色或转色浅伴随退菌;转色正常伴随退菌;转色正常,出菇异常。提出菌种带毒、菌种菌丝活力和环境3种发病原因与5种防控方法:建立健全无病毒良种繁殖体系,推广应用种源同步出菇技术,规范菌种生产,开展菌种复壮和菌种脱毒复壮。(本文来源于《食药用菌》期刊2012年02期)

姚立,陈春乐,张忠信,应国华,孙修炼[4](2010)在《一种新香菇病毒基因组部分cDNA序列及病毒RT-PCR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从香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分离到一种大小约20nm×(100-200)nm的杆形病毒颗粒,病毒基因组是大小约8.0kb的dsRNA。对病毒基因组部分cDNA序列进行克隆,完成1457bp的核酸序列测定(Accession No:GQ372842),该序列含1个不完整ORF,编码314个氨基酸残基,推测为病毒RNA聚合酶部分序列。病毒基因组部分c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核酸序列无明显同源性,表明它可能是新发现食用真菌病毒。为了对实验室和野外的香菇病毒进行快速检测,我们根据得到的病毒基因组部分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方便、有效检测香菇病毒的RT-PCR方法,对感染病毒异常菌丝体中的病毒成功地进行了检测。(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丽[5](2009)在《香菇病毒的检测与脱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结合dsRNA方法和酶法对来自全国22个不同地方的8个不正常香菇菌株和61株表现正常的香菇菌株进行dsRNA因子检测。最后发现:采自不同地方的8个不正常香菇菌株均含有相同大小的dsRNA条带,即:11kb、1.6kb、0.9kb;而61株表现正常的菌株中70%都含有大小数量不同的dsRNA条带,且含有dsRNA条带的菌株中大都有11kb这条带。通过本试验证明dsRNA在香菇中是相对普遍存在的。选取3个不正常香菇菌株采用挑取菌丝尖端(长度小于0.2mm)的方法进行脱毒。经脱毒后发现叁个菌株脱毒后都能得到只含11kb一条dsRNA带的菌株,1.6kb和0.9kb的条带容易被脱除,最后获得了一株无dsRNA的菌株。对脱毒不彻底菌株、彻底脱毒菌株和带毒菌株分别测定了不同湿度、不同酸碱度下菌丝生长速度,发现在强碱性和55%湿度时脱毒菌株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带毒菌株。测定了叁个菌株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发现脱毒菌株的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整体明显大于带毒菌株,而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则没显着区别。通过栽培实验发现,叁个菌株产量没有太大差别,但脱毒菌株子实体肥厚,且抗污染能力强。(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9-04-01)

[6](2008)在《香菇病毒病有哪些症状?如何进行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1) 危害症状 香菇不同生育阶段均可感染病毒,但主要发生在菌丝体生长阶段。 ①菌丝体生长阶段的染病症状表现为,在母种阶段菌丝生长不整齐,局部伴有缺刻或菌丝紊乱现象。但这些症状较为隐蔽,以潜伏感染为主,一般难以识别。在(本文来源于《东方城乡报》期刊2008-12-25)

杨清香,王栋,陈建军,王涛,李学梅[7](2008)在《香菇病毒对香菇菌丝生长和漆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镜观察检测到不正常生长的香菇菌丝中存在大量直径约30 nm的球状病毒,进一步酶解和电泳检测确定病毒的核酸为单链RNA。采用尖端生长点传代技术,经过3代传代,得到不含病毒的香菇菌株,该菌株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都远远高于带有病毒的菌株。脱除病毒的菌株在液体发酵中产漆酶的量也明显高于带有病毒的菌株,说明该香菇病毒对香菇的生长和产酶生理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陈明杰,张子伟,严培兰,凌霞芬,谭琦[8](1998)在《香菇病毒快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香菇菌丝蛋白质,根据能否检出22 000道尔顿的34nm香菇病毒外壳蛋白带作为菌株是否带病毒的指标。在生长不正常香菇菌株和对照的带病毒菌株中均检测出了34nm香菇病毒外壳蛋白带。这一结果表明,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对香菇病毒进行简单、快速的早期检测。(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陈明杰,汪昭月,谭琦,冯志勇,关斯民[9](1997)在《香菇病毒的快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香菇菌丝体中,分离出的带毒菌株SLV-3的纯培养,通过对带毒菌株(含34nm的球状病毒颗料)与正常菌株(不含34nm的球状病毒颗粒)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比较分析,认为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比较分析可以作为香菇菌种是否带毒的早期快速检测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龚胜萍,龙滨[10](1993)在《香菇病毒病表达的生理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菇病毒病表达的主要症状是培养料中菌丝老化、生长速度减慢和菌丝紊乱,这一外观现象与带病毒香菇菌丝体内的生理代谢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香菇菌丝对木屑培养基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及相应的酶活性变化,探讨了香菇菌丝生长中这一重要生理作用与病毒病表达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1993年01期)

香菇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组织专家对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省农业科技项目"香菇重大病害——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鉴定。香菇病毒病是指由于使用了感染有香菇病毒的菌种或生产中菌丝感染香菇病毒,引起香菇菌丝代谢紊乱,导致退菌、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菇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伶俐,应国华,吕明亮,薛振文.香菇病毒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和几种病毒抑制剂的效果试验[J].食用菌.2012

[2].李龙.香菇病毒病防控技术有新突破[J].农药市场信息.2012

[3].应国华,吕明亮,薛振文,李伶俐,吴邦仁.香菇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J].食药用菌.2012

[4].姚立,陈春乐,张忠信,应国华,孙修炼.一种新香菇病毒基因组部分cDNA序列及病毒RT-PCR检测[J].微生物学通报.2010

[5].王丽.香菇病毒的检测与脱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6]..香菇病毒病有哪些症状?如何进行防治?[N].东方城乡报.2008

[7].杨清香,王栋,陈建军,王涛,李学梅.香菇病毒对香菇菌丝生长和漆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8

[8].陈明杰,张子伟,严培兰,凌霞芬,谭琦.香菇病毒快速检测[J].食用菌学报.1998

[9].陈明杰,汪昭月,谭琦,冯志勇,关斯民.香菇病毒的快速检测[J].食用菌学报.1997

[10].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龚胜萍,龙滨.香菇病毒病表达的生理基础[J].食用菌.1993

标签:;  ;  ;  ;  

香菇病毒论文-李伶俐,应国华,吕明亮,薛振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