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捐赠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高校,捐赠主体,互依互惠,合作共赢
捐赠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继华,滕明兰[1](2015)在《美国高校与社会捐赠主体关系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和社会捐赠主体是高校社会捐赠系统机制形成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互依互惠、合作共赢关系决定了高校社会捐赠系统机制的良性运行。通过对美国高校与社会捐赠主体关系发展的历史演进及捐赠情况考察,分析高校与社会捐赠各主体间互依互惠、合作共赢关系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中国高校要强化教育功能,增强对社会捐赠主体的吸引力;高校要强化募捐功能,密切与捐赠主体的关系;强化高校社会捐赠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高校与捐赠主体关系持续发展;推动高校社会捐赠系统机制良性循环。(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黄理倩[2](2012)在《路在何方:反思我国慈善捐赠税收制度激励不足问题——以对捐赠主体的法律保护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慈善事业的基本要素包括政府、慈善主体、捐赠主体和捐助目标,四者缺一不可,共同构建了慈善事业的基本框架,其中,捐赠主体为慈善事业提供资金来源,是慈善事业的根本,主要指进行捐赠的个人和企业。本文通过对我国慈善捐赠立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与美国、日本、德国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比较,以完善立法、保护捐赠主体为切入点,对慈善税收制度激励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2年19期)
谷贤林,王铄[3](2011)在《英国高等教育捐赠主体、制度保障与回馈方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慈善捐赠在英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资金短缺的窘境,英国高等学校积极利用国家政策、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面向社会开展募捐活动。本文对英国高等教育的捐赠主体、相关的制度保障以及回馈方式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概述与分析。(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期刊2011年10期)
鹿永健[4](2010)在《慈善捐赠主体将是众多普通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公益和慈善总的来说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有两个重要规律就必须特别加以说明。因为,这样的重要规律,已在人类文明史的基本事实中一再验证,对于中国,特别对于未来的中国意义非凡。(本文来源于《中国商人》期刊2010年Z1期)
黎东梅[5](2009)在《非政府组织与捐赠主体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政府组织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工作参与主体之一,与政府及一系列公共行为主体共同承担着对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在促进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优化政府政策制定、动员社会成员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各捐赠主体对非政府组织捐赠的资金是非政府组织立足之本,正确理解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支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本文来源于《创新》期刊2009年11期)
邓彦卓[6](2009)在《慈善事业捐赠主体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慈善事业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捐赠事业得到了初步发展,2008年地震引发的捐赠规模更是空前的,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希望,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从制度层面完善,还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慈善事业捐赠主体构成是复杂的,而对捐赠主体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研究政府、企业、个人叁类捐赠主体的行为。主要从捐赠主体的现状、行为方式特征、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来研究。从现状来看,中国慈善事业以企业捐赠为主要资金来源,捐赠水平较低,个人捐赠的参与率低,但普通民众捐赠正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2008年个人捐赠首次超过企业捐赠。捐赠主体的行为方式呈现以下特征:动员机制行政化,政府是动员捐赠的强大动力,政府机关捐赠用类似于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方式动员,而企业捐赠也多是在响应政府的号召和劝募下进行的,因为企业受到政府在生产经营、税收等诸多方面的管制。动员机制单位化,单位在动员捐赠方面仍然保留着类似计划经济时期一样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在个人捐赠的动员上个人所在单位和居委会发挥主要作用。捐赠途径集中化,政府和官办慈善组织承揽了绝大部分慈善资源,民间慈善组织生存空间有限。根据与慈善组织的合作关系,企业捐赠途径分为全权委托型、合作开发型、独立运作型。表现形式多样化,捐赠时间、劳务等新形式层出不穷。慈善事业捐赠主体的捐赠行为还同时受到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组织因素、制度因素等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制约。捐赠主体的发展呈现出构成多元化、企业捐赠战略化、平民慈善升温的趋势。根据以上捐赠主体行为方式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捐赠主体积极捐赠:完善慈善事业法规和制度建设、弘扬慈善文化、鼓励捐赠主体多元化、强化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加强监督,建立公正透明的慈善信息披露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12)
成辉[7](2008)在《宝钢承建并捐赠主体建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宝钢向我国第一座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捐赠的价值450万元的主体建筑材料,前不久装上“雪龙号”出发远航,20余名参与建站施工的宝钢员工也随考察队远赴南极冰盖之巅。 去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决定在南极内陆建立首个科学考察(本文来源于《建筑时报》期刊2008-11-10)
捐赠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慈善事业的基本要素包括政府、慈善主体、捐赠主体和捐助目标,四者缺一不可,共同构建了慈善事业的基本框架,其中,捐赠主体为慈善事业提供资金来源,是慈善事业的根本,主要指进行捐赠的个人和企业。本文通过对我国慈善捐赠立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与美国、日本、德国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比较,以完善立法、保护捐赠主体为切入点,对慈善税收制度激励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捐赠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继华,滕明兰.美国高校与社会捐赠主体关系及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黄理倩.路在何方:反思我国慈善捐赠税收制度激励不足问题——以对捐赠主体的法律保护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2
[3].谷贤林,王铄.英国高等教育捐赠主体、制度保障与回馈方式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
[4].鹿永健.慈善捐赠主体将是众多普通人[J].中国商人.2010
[5].黎东梅.非政府组织与捐赠主体关系探讨[J].创新.2009
[6].邓彦卓.慈善事业捐赠主体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9
[7].成辉.宝钢承建并捐赠主体建材[N].建筑时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