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成像论文-安向阳

火焰成像论文-安向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火焰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场相机,波动光学,点扩散函数,温度重建

火焰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安向阳[1](2019)在《基于波动光学理论的火焰光场成像及温度场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火焰的温度测量技术一直是燃烧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对于燃烧状态诊断、燃料燃烧过程优化及节能减排等均具有重大意义,光场成像测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火焰叁维测温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但现有光场成像模型大都是辐射传递方程和几何光学的简单结合,还缺乏完备系统的火焰光场成像理论模型。因此,本文依据波动光学基础理论开展火焰光场成像和温度场重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光场成像基本原理,结合波动光学理论分别推导获得传统光场相机和聚焦型光场相机的点扩散函数(PSF),将PSF作为光学传递参数,提出一种火焰光场卷积成像模型,从波动光学角度实现了火焰的光场成像过程模拟,得到了符合光学成像规律的火焰光场图像。该方法考虑到了诸多物理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包括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中的单位及其转换关系,充分考虑了波长、光学传递参数、相机重要结构参数及曝光时间等参数对火焰光场成像结果的影响。由火焰光场成像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解决各向异性火焰的光场成像问题。基于火焰光场卷积成像模型,提出适用于该模型的强度标定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对应的温度场重建策略。针对温度场重建反问题的需要,寻找计算效率和精度较高、鲁棒性强的数值求解算法。最终采用Landweber线性优化算法实现了火焰的叁维温度场重建研究,达到了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火焰光场卷积成像模型及火焰温度场重建策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添加较大标定误差的情况下,Landweber线性优化算法依然能保持较高的鲁棒性;同时,计算射线数目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温度场重建精度,温度梯度增大时低温区域会出现较大重建误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胡宗杰,张骏捷,龚慧峰,李理光[2](2019)在《基于二氧化碳红外热成像的火焰起升高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O_2红外热成像方法拍摄了可控活化热氛围下的正庚烷液滴群预混射流火焰,测量了火焰起升高度,研究了热氛围协流温度、液滴群预混当量比、液滴群射流速度3个因素对起升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射流火焰起升高度主要受到化学着火延迟期控制,起升高度随着协流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当协流温度足够高时,起升高度几乎不再变化;当量比增大会使物理着火延迟期缩短,从而使火焰起升高度降低;在相同的当量比下,如果协流温度较低,射流出口速度增加会提高火焰起升高度,而当协流温度高于某临界温度后,加大射流出口速度却会降低火焰起升高度.(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梁剑寒,李韵,孙明波,吴戈,朱家健[3](2019)在《超声速燃烧火焰放热区结构CH-PLIF成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关键部件之一,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火焰结构的研究对揭示超声速燃烧的稳焰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技术测量了超声速燃烧直连式试验台燃烧过程中重要自由基CH的二维分布,实现了超声速燃烧火焰放热区结构的可视化。在开敞空间的低速射流火焰炉中使用甲烷/空气预混火焰对CH-PLIF技术进行了初步验证和系统优化,再利用CH-PLIF技术在凹腔稳焰的超燃直连台上实现了超声速燃烧火焰放热区结构的二维可视化,并与OH-PLIF和CH自发辐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开敞空间的低速射流预混火焰中,火焰放热区会发生扭曲、褶皱和分裂等现象,随着雷诺数的增大,火焰锋面褶皱程度更加显着;在凹腔稳焰的超声速燃烧中,火焰放热区高度褶皱和破碎,放热区结构的厚度为0.5~6.5 mm,同时也存在放热区的分裂与剥离等现象。CH-PLIF技术能够以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准确地呈现凹腔超声速火焰放热区的结构,其在凹腔稳焰的超声速燃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谢正超[4](2018)在《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烟黑浓度场和气体浓度场重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燃料在今后几十年间在人类主要利用的能源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将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发电、供暖、交通运输和工业使用的化学燃料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火焰中H_2O和CO_2能够抑制火焰中颗粒的产生,温度也会极大地影响颗粒的生成。为了提高再燃烧效率,减小污染,我们需要同时测量火焰中温度、颗粒浓度和气体浓度。本文以弥散介质和气体的辐射特性为基础,根据火焰辐射传热规律建立了一个火焰高光谱成像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时测量火焰叁维温度场、颗粒浓度场和气体浓度场。同时借助高光谱成像系统,对模型进行了大量的数值重建工作和实验验证。本文首先详细介绍弥散介质辐射传递方程,再讨论基于逆向Monte Carlo方法和两步离散坐标法的叁维温度场和颗粒浓度场的求解模型,这种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可以提高计算效率。为了实现对气体浓度的检测,建立高光谱成像模型,获得火焰在光谱维上的信息,在测量波长范围内包含气体吸收峰(如1870nm的水吸收峰)。根据颗粒吸收具有连续性,气体吸收具有选择性,分离出颗粒吸收和气体吸收,最终获得颗粒浓度和气体浓度。接着讨论高光谱成像模型的求解算法。给出了病态问题的定义,并指出高光谱成像模型的求解属于病态问题。比较了LSQR算法,阻尼LSQR算法,Tikhonov正则化算法和截断奇异值分解(TSVD)算法四种解决病态方程的算法。无论是从重建误差角度考虑还是从重建时间角度考虑,阻尼LSQR算法均是最优的重建算法。后续的重建工作大多采用阻尼LSQR算法。详细介绍了弥散介质辐射特性和气体辐射特性,给出特定弥散介质吸收系数的简化计算公式。给出一些常见气体的吸收谱线与吸收峰,利用统计窄带模型和逐线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气体的吸收强度。同样已知了颗粒吸收系数或者气体吸收系数,可以反求出颗粒浓度和气体浓度。对高光谱成像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不同信噪比、不同烟黑浓度和不同系数矩阵对重建结果的影响。采用非对称火焰,发现这种测量模型同样可以对其重建出满意的结果。最后采用多波长发射光谱重建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九波长法测H_2O浓度系统SNR可以低到54dB,叁波长法测H_2O浓度系统SNR则至少需要59dB。九波长法可以应用于更低信噪比的摄像机测量系统中。详细介绍了基于液晶可调滤波片(LCTF)的高光谱火焰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对火焰重建实验平台,以及实验所用到仪器的具体型号、参数和主要功能进行相关介绍。通过火焰高光谱图像计算,真实1870nm处的火焰图像单色辐射强度比拟合计算的结果大,得到1870nm的火焰图像含有气体吸收信号。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高光谱火焰图像中灰度值跟辐射强度的对应关系。乙烯火焰作为实验对象,将计算结果与部分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叁波长法,利用叁个波段的高光谱火焰图像进行叁维温度场、烟黑浓度场和气体浓度场重建实验。再采用九波长法,对乙烯火焰进行叁维温度场、烟黑浓度场和气体浓度场重建实验。重建结果符合一般气体火焰燃烧特征。采用热电偶验证重建温度的准确性,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层析重建技术对火焰温度、烟黑浓度和气体浓度分布进行验证,并将测量结果与文献结果进行比对。发现高光谱成像模型可以成功重建出火焰叁维温度场、烟黑浓度场和气体浓度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01)

赵文超[5](2018)在《基于光场分层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烧是燃料和氧化剂发生的伴随发光、发热现象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现象广泛存在于冶金、航空航天、火电站、汽轮机等工业过程中。火焰是燃烧现象的可见形态,而火焰温度测量是燃烧诊断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为了进一步揭示火焰燃烧本质以及研究燃烧规律,火焰温度场的测量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现存的叁维火焰温度测量方法存在系统复杂、实时性差、操作繁复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一种结合了光场成像技术与分层成像技术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方法,并对此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本文首先对光场成像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光场成像技术,对光场相机的成像原理和内部机构以及重聚焦算法进行了探究。介绍了光学分层成像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将光场重聚焦与光学分层成像法相结合,提出了可以实现在单次曝光下瞬态分层成像的光场分层成像技术。对光场成像和重聚焦计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用分层成像理论结合Van Citter迭代法对不同分层的原始光强分布进行了重建,重建结果证明了基于光场数字重聚焦的分层成像法的可行性。其次,搭建了光场分层成像的标定系统,并对标定方法及过程进行了研究。为了确保光场相机的重聚焦深度与实际的景深中火焰断层的位置一一对应,利用清晰度函数对景深和重聚焦参数关系进行了标定。在确定了火焰断层位置后,基于刃边法的点扩散函数模型,标定获得了不同断层面的点扩散函数。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微透镜几何参数的标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求取了图像上R、G、B灰度值与辐射强度的拟合关系。最后,搭建了光场分层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系统,并开发了温度场测量应用软件。开展了蜡烛火焰实验,对测量方法进行了评估。把蜡烛火焰分成四个断层,并对四个断层的原始光强分布与温度场进行重建。重建的火焰外形符合真实蜡烛火焰分层外形的结构特点,重建的温度值与热电偶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误差较小。重建结果证明了基于光场分层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开展了对二维可视化循环流化床上的生物质单颗粒火焰的叁维温度场的重建研究,对不同时刻的温度场进行了跟踪重建与分析。重建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工业火焰的测量领域。(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6)

刘婧[6](2018)在《基于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EV燃烧器可视化火焰检测实验及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人类各项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由此也带来日益显着的能源及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火力发电最主要的原材料是煤炭,然而对其极度依赖,不仅将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困境,还导致了较为严重的SOx、NOx、粉尘等大气污染物以及CO2的排放,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如雾霾、酸雨、气候变暖等也日益严峻,严重危害到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因而,研究和发展不依赖于煤炭的发电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以气体燃料为工质的燃气轮机发电技术,不仅能解决钢铁工业的电力生产问题,而且在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方面也有所突破。燃气轮机是一种旋转锅炉式热力发动机,它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并使用连续流动的气体作为工质。它最初应用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之后在能源、国防、交通等领域获得广发应用,成为这些领域高新科技的核心装备。燃气轮机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燃烧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而对燃烧器的火焰检测则是分析燃烧器性能、优化燃烧器设计结构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过程层析成像(Process tomography,PT)技术为基础,针对本实验室自行设计研发的锥形燃气轮机旋流环保型燃烧器(即Swirl-induced environmental burner,简称EV燃烧器)进行叁维内部结构的可视化火焰检测,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一、设计和搭建了基于过程层析成像系统的火焰检测平台。过程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业可视化检测领域的非侵入式实时测量方法,可以在不破坏被测工质的状态下,对工业过程量及被测参数的内部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成像。其中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是一种以电容变化量为检测参数的过程层析成像技术,被认为是多相流检测领域最有前景的可视化检测方法之一。将ECT应用于火焰检测领域是对该技术的一项应用创新。尽管目前学术界仍对ECT检测火焰的机理存在争议,但已普遍认可ECT能够检测到火焰的电离现象。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设计和制作了多种适用于叁维火焰检测的电容传感器,包括平面电极片全开放式传感器及平面与环形电极片集成式传感器,采用叁维图像重建及数据融合等数据处理方法,实现了对火焰的燃烧状况及叁维内部结构较为准确的实时成像。二、为了实现与ECT重建的火焰图像进行对照分析,本文在电学层析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技术等光学手段,实现对火焰中OH自由基的浓度分布实时检测。PLIF技术是一种用以探测待测的分子或原子被激光激发后在特定的量子态聚居密度的共振跃迁技术,在特定染料的激发下可用于检测火焰中OH自由基在平面内的浓度分布。根据火焰的电离理论,火焰中OH自由基聚居密度较大的区域通常也是火焰中燃烧化学反应较为剧烈的区域,体现在ECT图像中即为灰度值较高的区域。因此原理上可以将OH-PLIF检测图像与ECT的重建图像进行对照分析,两者的测量结果可以相互印证。叁、本文还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对燃气轮机的EV燃烧器进行叁维空间的数值模拟,采用非稳态湍流模型和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的涡耗散概念(Eddy dissipation concept,EDC)燃烧模型对层流火焰及湍流火焰进行模拟,计算出实验条件下甲烷火焰的内部结构、组分及流场分布情况,并与ECT及OH-PLIF的测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数值仿真结果不仅可以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良好的对照,还可以补充实验数据,分析燃烧反应的其他燃烧过程产物等,为后续燃烧器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基础。本文在对锥形燃气轮机旋流环保型(EV)燃烧器的燃烧特性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电学的过程层析成像技术(ECT)实现对火焰内部叁维结构的可视化检测,融合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研究火焰组分,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多角度对锥形燃烧器的结构及其燃烧状态进行分析,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6-01)

徐建光[7](2018)在《基于光学层析成像的火焰温度场检测与分层重建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火焰温度检测技术与计量装置经历了长时间的检验,但信息传输、保存不便以及测量精度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将CCD技术、层析成像技术、辐射测温技术等结合起来,应用到火焰温度场的实时测量与重建之中,相关学者进行了众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本文先介绍层析成像算法的数学基础,在LFBP算法与SART算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LFBP-SART算法,对其与比色测温法进行结合应用到火焰温度场重建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搭建了火焰温度场分层重建实验台,利用8个CCD相机采样图像后输入到基于LFBP-SART算法与比色测温法编写的重建程序中,得到不同高度上的火焰截面温度场,实现火焰温度场的分层重建。本文对LFBP-SART算法进行了仿真,并与FBP算法、ART算法进行对比,重建效果显示LFBP-SART算法重建图像层次感清晰、分辨率高、实时性好,适用于工业现场火焰温度场重建。同时为了标定比色测温公式中硬件参数,利用黑体炉进行标定实验,获取数据后进行处理和分析。火焰温度场分层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CCD相机采样后,LFBP-SART算法与比色测温法进行结合,能够很好地重建出火焰截面温度场。这也为下一步进行工业现场应用打下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孙俊[8](2018)在《基于光场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烧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钢铁、冶金、电站、航空航天等工业生产过程。燃烧火焰叁维温度场的重建研究,为探究燃烧化学的本质、调整燃烧方式、优化燃烧过程以及控制燃烧污染物生成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现有火焰温度测量系统复杂、调试繁琐等问题以及相应测量装置在辐射信息采样与重建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光场成像技术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提出了火焰辐射光场成像光线追迹方法,介绍了火焰内部辐射传输过程及光线辐射强度的计算方法,耦合光场成像与火焰辐射传输模型,建立了火焰辐射光场成像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类型光场相机和不同火焰物性参数下的火焰辐射光场图像,提出了火焰辐射光场图像有效像素和像素利用率的概念,以衡量图像探测器采集火焰辐射信息的能力,计算分析了火焰不同深度处的重聚焦图像。结果表明,光场成像系统能够采集火焰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叁维辐射信息。在火焰有限的体积范围内,火焰内部不同深度处的重聚焦图像之间差异较小。提出了基于光场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策略与方法。介绍了线性优化算法LSQR(Least Squares via QR factorization,最小二乘 QR 分解)和 NNLS(非负最小二乘,Non-negative Least Squares)以及非线性优化算法Levenberg-Marquardt的基本原理与算法,求解了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中的辐射传输方程。在此基础上,针对辐射传输方程中吸收系数未知的问题,提出了 NNLS(Non-Negative Least Squares)-LMBC(Levenberg-Marquardt with Boundary Constraint)混.合算法,同时重构火焰的温度及吸收系数。设置了四种不同温度和吸收系数分布的火焰,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火焰光场图像,进行了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四种情况下,LMBC-NNLS混合算法可实现火焰温度及吸收系数同时重构,重建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表明LMBC-NNLS混合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度。以单个像素为采样单元,提出了采样域(SR,SamplingRegion)、单位采样角(SAPU,Sampling Angle Per Unit)和采样角(SA,SamplingAngle)的概念,以衡量单个像素火焰辐射光场采样的单方向性。定义了采样光线的概念,比较了不同微透镜与探测面距离及不同类型的微透镜阵列(单焦距微透镜阵列和多焦距微透镜阵列)的采样光线在火焰内部的空间分布,分析了不同参数下火焰光场图像及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结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光场相机2.0,光场相机1.0火焰辐射采样光线空间位置分布不均匀,不利于火焰温度重建。相比于多焦距微透镜阵,单焦距微透镜阵列采样光线空间位置分布更均匀,因而,其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结果优于多焦距微透镜阵列。研制了基于光场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系统,评价了系统组件的基本性能。提出了聚焦光场相机几何参数标定新方法,建立了基于光场图像的聚焦光场相机标定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了相机几何参数,进一步结合光场相机F数匹配特性获得了标定参数,并与全聚焦图像的标定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开展了光场相机图像探测器辐射强度标定实验研究。几何标定结果的重投影误差小于7个像素,证明了提出的聚焦光场相机标定方法的可行性。开展了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测量方法实验评价及实际应用研究。设计加工了同流燃烧器(Co-flow Burner),利用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系统,采集了火焰光场图像,根据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算法,重建了乙烯层流扩散火焰的叁维温度分布,将重建结果与热电偶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分析了测量结果的误差来源,评价了测量系统的精确度。结果表明:与热电偶温度测量结果吻合较好,两种测量结果最大相差150.9K,表明了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进行了流化床生物质颗粒燃烧火焰的叁维温度场测量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光场成像火焰温度测量系统能够进行流化床生物质颗粒燃烧火焰温度及吸收系数同时重建,为煤粉/生物质颗粒燃烧可视化实验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和实验手段。(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1-06)

孙俊,许传龙,张彪,刘煜东,王式民[9](2017)在《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可提高聚焦光场相机的深度分辨率。为了研究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对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的影响,本文在火焰辐射光场成像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单焦距微透镜阵列和多焦距微透镜阵列的火焰辐射光场成像特征,计算了两种不同微透镜阵列下的火焰辐射图像,根据火焰光场图像重建了火焰的叁维温度场。开展了多焦距微透镜阵列聚焦光场相机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的实验研究,并对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赵文超,张彪,许传龙,王式民,孙俊阳[10](2017)在《基于光场分层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瞬态火焰的叁维温度场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分层成像技术的火焰温度场测量方法.利用光场相机通过一次曝光,将各个聚焦平面的信息储存在一张原始光场图像上,通过光场重聚焦技术获得了不同聚焦面的火焰图像序列,结合图像反演算法得到了高精度、实时性的火焰各断层图像,进而实现叁维温度场分布的重建.建立了基于光场分层成像技术的火焰温度测量系统,实现对火焰叁维空间上4个断层面的温度场重建.结果表明,重建的第1,4层的火焰面积较小,低温区域位置较低,第2,3层的火焰面积较大,低温区域位置较高;每层的火焰分布都是中部边缘处温度最高,且各层的火焰分布之间有明显差别.火焰重建实验结果符合燃烧火焰的外形结构和内部的温度分布结构,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火焰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CO_2红外热成像方法拍摄了可控活化热氛围下的正庚烷液滴群预混射流火焰,测量了火焰起升高度,研究了热氛围协流温度、液滴群预混当量比、液滴群射流速度3个因素对起升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射流火焰起升高度主要受到化学着火延迟期控制,起升高度随着协流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当协流温度足够高时,起升高度几乎不再变化;当量比增大会使物理着火延迟期缩短,从而使火焰起升高度降低;在相同的当量比下,如果协流温度较低,射流出口速度增加会提高火焰起升高度,而当协流温度高于某临界温度后,加大射流出口速度却会降低火焰起升高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焰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安向阳.基于波动光学理论的火焰光场成像及温度场重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胡宗杰,张骏捷,龚慧峰,李理光.基于二氧化碳红外热成像的火焰起升高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梁剑寒,李韵,孙明波,吴戈,朱家健.超声速燃烧火焰放热区结构CH-PLIF成像技术[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4].谢正超.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烟黑浓度场和气体浓度场重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赵文超.基于光场分层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8

[6].刘婧.基于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EV燃烧器可视化火焰检测实验及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7].徐建光.基于光学层析成像的火焰温度场检测与分层重建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8].孙俊.基于光场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8

[9].孙俊,许传龙,张彪,刘煜东,王式民.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

[10].赵文超,张彪,许传龙,王式民,孙俊阳.基于光场分层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标签:;  ;  ;  ;  

火焰成像论文-安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