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治复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肺结核,预防复发,效果分析
初治复发论文文献综述
尉晓燕[1](2019)在《延续性护理在预防初治肺结核患者复发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预防初治肺结核患者复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初治肺结核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预防初治肺结核患者复发中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8期)
杜苑苑[2](2019)在《CLAG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和预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LAG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疗效和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例初治诱导失败和6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GCSF进行治疗,对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6例形态学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治疗有效率为80%。10例均出现4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不同部位的感染。治疗后总生存时间为(19.87±3.21)个月,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3.27±3.02)个月,随访2年期间4例死亡。结论:CLAG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AML患者短期缓解疗效好,但仍应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获得长期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彭红,虞浩,姜洁,钱姣,陆伟[3](2019)在《江苏省初治结核病复发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后复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干预措施,减少结核病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江苏省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试点城市张家港、丹阳、泰兴叁地2009-2018年患者病案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结核病复发风险,各组复发率之间比较采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肺结核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的8 704例成功治疗本地初治结核病患者中,截至观察终点共有410例(占4.71%)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2/100人年,其中77.32%的患者3年内复发,5年内累积复发占93.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1.385,95%CI:1.10~1.75,P=0.007)、40~岁组(HR=2.12,95%CI:1.117~4.032,P=0.022)和≥60岁组(HR=2.726,95%CI:1.446~5.140,P=0.002)、农民(HR=4.225,95%CI:1.884~9.476,P<0.001)、被动发现(HR=4.551,95%CI:2.261~9.164,P<0.001)、病原学阳性(HR=2.460,95%CI:2.007~3.015,P<0.001)、合并糖尿病(HR=3.028,95%CI:1.986~4.617,P<0.001)、单耐药(HR=3.456,95%CI:1.868~6.394,P<0.001)和诊断时长超过30天(HR=1.579,95%CI:1.205~2.069,P=0.001)患者复发率较高。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aHR=2.698,95%CI:1.32~5.53,P=0.007)和耐药(aHR=3.496,95%CI:1.88~6.51,P<0.001)是结核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后的随访和管理,以早期发现结核病复发并纳入规范化治疗,同时对结核病复发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永欣,黄延新[4](2019)在《FLAG方案治疗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FLAG)方案治疗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70例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状态分为初次诱导失败组(25例)、再次诱导失败组(18例)、早期复发组(7例)、晚期复发组(20例),根据危险分层分为预后良好组(15例)、预后中等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9例)。给予所有患者FLAG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后生存情况。结果 7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者38例,部分缓解(PR)者12例,总有效率为71.43%(50/70)。初次诱导失败组CR率为76%(19/25)高于再次诱导失败组的39%(7/18)、早期复发组的29%(2/7)和晚期复发组的45%(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较好组CR率为67%(10/15)与预后中等组的59%(27/46)均高于预后不良组的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初次诱导失败组的生存率为92%(23/25)高于再次诱导失败组的33%(6/18)、早期复发组的57%(4/7)和晚期复发组的6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较好组生存率为73%(11/15)与预后中等组的59%(27/46)高于预后不良组的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LAG方案治疗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6期)
苏庆峰[5](2019)在《术前乙肝表面抗原滴度预测初治未抗病毒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术前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在初治未抗病毒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方面所表现出的预测价值。方法:本文总共筛选了30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原因为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所选的时间节点为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患者来源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病区,此次研究主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初治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短期生存状况影响,尤其是术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滴度对初治未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患者行治性切除术后的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分析。结果:在随访25.9±16.3个月后,227例(75.4%)HCC患者出现了复发。在术后首年HCC累积复发率具体为34.2%,在术后第3年HCC累积复发率具体为65.4%。超过半数HCC患者(54.2%)术后2年发生早期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sAg高滴度、甲胎蛋白水平>20μg/L、肿瘤多发、门静脉侵犯、Child-Pugh分级、肿瘤无或不完整包膜、肿瘤分化级别、微血管侵犯为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高危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BsAg高滴度、肿瘤多发、门静脉侵犯、Child-Pugh B级、肿瘤无或不完整包膜是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低HBsAg滴度组相比,高HBsAg滴度组HCC患者术前AST、ALB、PT较高,门静脉侵犯及微血管侵犯患者更多,Child-Pugh分级,肿瘤无或不完整包膜包膜、肿瘤分化级别、BCLC分期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AST>37 U/L,肿瘤分化II级、Child-Pugh B级、门静脉侵犯、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更高。HBV DNA水平>1000(IU/mL)的人数比例在HBsAg高滴度组较高,差异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显着性意义。患者在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后,将会有相对更高的无瘤生存率,差异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显着性意义,但在1年、2年和3年复发率上与其他患者对比要相对更低一些。结论:术前高HBsAg滴度与初治未抗病毒治疗HBV相关性HCC根治术后无瘤生存率风险有着极大的关联性;患者在术后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可能使得患者短期预后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无瘤生存时间相对更长;血清HBsAg滴度可能作为术后常规随访的指标,来评估及预测预后;高HBsAg滴度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栋宾[6](2019)在《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特征及其与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复发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L型结核分枝杆菌的镜下形态特征、临床送检标本中L型菌的分离率、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药物敏感性及其与肺结核患者复发之间的关联性。方法:1、在含有0.1μg/mL、0.2μg/mL利福平,0.04μg/mL、0.08μg/mL异烟肼,2.5μg/mL、5.0μg/mL乙胺丁醇的MGIT 960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基中接种0.5个麦氏浊度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置于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培养仪中进行L型的诱导培养。仪器报阳或40~45天报阴后,抽取培养液抗酸染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以明确菌株性质。将DNA扩增证实后的MTB-L型菌株转种L型固体培养基。2、配制92-3 TB-L培养基,并在92-3 TB-L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配制本次研究用的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随机选取20例临床送检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同时接种于上述两种培养基和MGIT960培养基,重复实验3次。为验证重复实验结果,扩大样本至50例接种培养。当MGIT 960仪器报阳或者40~45天仪器报阴后,取出仪器中的培养管和置于孵箱中培养的接种有同一份标本的92-3 TB-L和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同步吸取叁种培养管中的菌液进行抗酸染色观察菌落形成情况。若MGIT 960中有抗酸染色阳性菌生长,而92-3 TB-L和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抗酸染色未见L型菌生长,需继续培养至40~45天。3、随机选择2017年9月到2017年12月来我院结核病诊疗中心进行治疗的涂阳肺结核患者送检的痰、灌洗液标本222例。分别接种于MGIT 960分枝杆菌培养管和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待仪器报阳后,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PT64检测试剂盒进行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同时吸取接种在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中的标本,行抗酸染色和革兰染色,若染色镜下未见细菌生长,需继续培养至40~45天。将镜下具有L型特征的菌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以明确菌株为结核分枝杆菌,排除杂菌。将经过DNA扩增,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的L型菌株,转种至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和L型固体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以剔除不能传代失去活性的假阳性菌株。用罗氏培养基对能进行传代培养的MTB-L型菌株进行返祖实验,观察MTB-L型是否能返祖为亲代结核分枝杆菌。4、选取经过培养和鉴定得到的MTB细菌型和L型菌株。查阅患者病历,记录患者的初复治、耐药和治疗情况。将MTB菌株和MTB-L型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MTB菌株采用绝对浓度法,MTB-L型菌株采用微量MIC法。用基因芯片检测法检测菌株利福平和异烟肼相关的耐药基因。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使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诱导实验:0.1μg/mL的利福平可将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诱导成为L型菌株,0.2μg/mL利福平及其它药物未能诱导成功。诱导菌株抗酸染色镜下呈现阴阳不定的形态,固体培养基中呈现典型的“油煎蛋”样菌落。2、92-3 TB-L培养基和自研改良92-3 TB-L培养基的培养性能比较实验:1、重复实验结果显示:自研改良92-3 TB-L培养基菌株生长阳性率较92-3 TB-L增高36.8%,杂菌生长污染率较92-3 TB-L降低61.54%。2、扩大样本进行培养结果显示:50例送检涂阳肺结核痰标本经过MGIT 960分枝杆菌液体培养,抗酸染色阳性菌株阳性率为76.0%(38/50)。92-3 TB-L液体培养基中有4例疑似MTB-L型菌株,阳性率为8.0%,14例杂菌,污染率为28.0%。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中有7例疑似MTB-L型菌株,阳性率为14.0%,4例杂菌生长,污染率为8.0%。叁种培养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1,P<0.05)。3、临床送检222例痰、灌洗液标本进行细菌型和L型的培养: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培养仪有分枝杆菌生长152例,经过MP64的证实,其中细菌型有14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阳性率分别为66.2%(147/222)、2.3%(5/222)。自研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经过培养基得到菌株52例,经过液体培养基的传代培养、抗酸染色、革兰染色、结核DNA扩增证实,确认菌株为MTB-L型的有39例,阳性率为17.6%(39/222)。4、39例MTB-L型菌株转种至L型固体培养基:镜下可见“油煎蛋样”、“细颗粒样”和“微丝状”菌落。MTB-L抗酸染色镜下呈现蓝色、紫红色并存,且着色不均的形态。MTB-L革兰染色镜下呈现染色不均一,部分片段着色缺失的形态特点,也可见成串珠样的革兰染色阴阳并存的形态。返祖实验中,39例MTB-L型菌株有29例可以返祖为亲代结核分枝杆菌,10例未能返祖。5、MTB-L与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复治之间的关系:临床送检222例标本,病历记录完整、初复治诊断明确、药敏数据完备的患者共143例。复治患者MTB-L阳性检出率为23.9%(17/71)大于初治患者的15.0%(22/146),但两种患者MTB-L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081)。复治患者中,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MTB-L阳性病例中的复治患者占比43.6%(17/39),高于MTB-L阴性病例中的复治患者占比(30.3%(54/178)),但两组之间复治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081)。分离出MTB-L型患者耐药病例数占比为37.5%(12/32),高于未分离出MTB-L型患者的耐药病例数的占比(27.0%(30/111),但两种患者之间耐药病例数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177)。分离出MTB-L且MTB具耐药性的此类患者复治率为66.67%(8/12),未分离出MTB-L且MTB不具耐药性的患者复治率为24.7%、未分离出MTB-L且MTB具耐药性的患者复治率为40.0%、分离出MTB-L且MTB不具耐药性的患者复治率为25.0%。6、MTB-L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率较高,耐药基因位点未发生突变。结论:1.临床分离得到的MTB-L型与诱导MTB-L型菌株,在生长和染色形态上具有一致性。对L型的培养可采用自研的改良92-3 TB-L液体培养基。2.临床分离得到的MTB-L多为细胞壁不完全缺陷型,且与细菌型同时存在,对于涂阳肺结核患者多次送检均培阴时,应进行L型菌的培养。3.在肺结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L型的形成并联合使用针对MTB-L型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初治耐药肺结核病人,应重视对MTB-L型检测,当MTB-L培阳时,提示患者复发的可能性大。(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志娟[7](2019)在《减低剂量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初治或复发/难治性B-NHL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减低剂量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在老年初治和复发/难治性B-NH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及两药联合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收集自2015年10月-2019年0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应用减低剂量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34例老年初治或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来那度胺10 mg每天持续口服,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I-II期患者利妥昔单抗6个剂量,III-IV期患者8个剂量。后来那度胺单药维持2年。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尿常规,根据血小板水平及肾功能适时调整用药剂量及时间。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表达率。骨髓侵犯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瘤细胞负荷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MRD阴性后改为3个周期复查1次。每2~3个周期应用B超、增强CT和(或)MRI和(或)全身PET-CT进行一次瘤灶影像学检测以评估疗效。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1、总体疗效:34例接受减低剂量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老年初治或复发/难治性B-NHL患者,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91.2%,其中19例(55.9%)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2例(35.3%)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中位随访时间18(2~41)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82.8%,3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85.2%。2、亚组疗效对比:老年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的CR率分别为75.0%(15/20)和28.6%(4/14),老年初治组的CR率高于复发/难治组(75.0%vs 28.6%),两组ORR相似(90.0%vs 92.9%),但从长期随访的远期疗效来看,两组35个月时PFS(86.1%vs 80.8%)和OS(93.3%vs 79.5%)之间无显着差异。14例复发/难治性患者中,既往治疗含利妥昔单抗的10例,4例达CR,5例达PR,ORR为90%(9/10)。不同亚型NHL的疗效比较发现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和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的疗效最佳。不同年龄段、性别、分期、IPI评分、是否骨髓侵犯之间疗效无显着差异。3、免疫相关指标变化:其中14例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外周血中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及CXCR4表达情况。在检测的14例患者中,12例达CR,2例达PR。2周期、4周期及6周期治疗后CD3~+T(P值分别为:P<0.001,P=0.001,P=0.004)、CD8~+T(P=0.020,P=0.001,P=0.001)、CD3~+CD16~+CD56~+NKT(P=0.040,P=0.037,P=0.049)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2周期、4周期及6周期治疗后CXCR4表达率均较治疗前相比明显减低(P值分别为:P=0.017,P=0.004,P=0.011)。而CD4~+T、CD3~-CD16~+CD56~+NK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4、安全性:减低剂量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初治或复发/难治性B-NHL患者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骨髓抑制、皮疹、感染等,及时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后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1.减低剂量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初治或复发/难治性B-NHL患者疗效显着,不良反应耐受可。老年初治组的近期疗效高于复发/难治组,对既往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的复发/难治性患者仍然有效,滤泡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最佳。2.减低剂量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可能通过下调CXCR4表达减少肿瘤细胞的转移和耐药的发生,并通过刺激CD8~+T和NK/T细胞扩增活化细胞免疫提高抗肿瘤效应。(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美艳[8](2019)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肺结核初治患者复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肺结核初治患者复发中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选取我院中治疗的肺结核初治的患者100例,根据使用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患者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患者的依从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大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肺结核初治的患者中使用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预防肺结核初治的复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06期)
韩俊,黄勇[9](2019)在《四肢长骨初治骨巨细胞瘤患者疗效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四肢长骨初治骨巨细胞瘤患者疗效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间武汉市汉阳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四肢长骨初治骨巨细胞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现象,患者的复发时间为4~52个月。单纯骨组织复发3例,其中,近关节面侧2例,远关节面侧1例;单纯软组织复发1例。1例患者复发2次,其余患者均经第二次手术痊愈。患者局部复发率与患者的性别、手术方式、Campanacci分级和是否发生病理性骨折均无关系。患者的年龄与患者局部复发率有关。结论骨巨细胞瘤的复发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关,与患者手术方式、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等均无显着相关性,若患者情况允许,可优先选择扩大刮除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9年02期)
林才厚,陈建屏,王春华,郑水顺,祁小龙[10](2018)在《ZEB1及Nestin在高级别胶质瘤初治及配对复发标本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ZEB1及Nestin在高级别胶质瘤初治标本及配对复发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接受手术全切及规范化放化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均为复发且再次手术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初治及复发标本中ZEB1及Nestin的表达水平,用平均光密度代表其表达水平,并通过Spearman法分析初治标本中两个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根据平均光密度将39例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法,研究初治标本中ZEB1及Nestin表达与患者PFS的关系。结果 ZEB1及Nestin在高级别胶质瘤复发标本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初治标本[(0.703±0.176)vs(0.609±0.133),P<0.01;(0.375±0.096 6)vs(0.333±0.071 0),P=0.014],初治标本中ZEB1表达与Nestin表达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卫星灶、坏死、ZEB1表达及Nestin表达与规范化治疗后高级别胶质瘤的PFS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ZEB1表达为影响高级别胶质瘤的独立因素(95%CI:3.016~19.194,P<0.001)。结论高级别胶质瘤细胞中ZEB1及Nestin的表达,复发者较初治者明显增高,这可能是复发者对治疗更加耐受且更具有侵袭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初治标本中,ZEB1可用于评估高级别胶质瘤规范化治疗后的PFS。(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初治复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CLAG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疗效和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例初治诱导失败和6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GCSF进行治疗,对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6例形态学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治疗有效率为80%。10例均出现4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不同部位的感染。治疗后总生存时间为(19.87±3.21)个月,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3.27±3.02)个月,随访2年期间4例死亡。结论:CLAG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AML患者短期缓解疗效好,但仍应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获得长期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治复发论文参考文献
[1].尉晓燕.延续性护理在预防初治肺结核患者复发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2].杜苑苑.CLAG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和预后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2019
[3].彭红,虞浩,姜洁,钱姣,陆伟.江苏省初治结核病复发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J].江苏预防医学.2019
[4].王永欣,黄延新.FLAG方案治疗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苏庆峰.术前乙肝表面抗原滴度预测初治未抗病毒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D].广西医科大学.2019
[6].刘栋宾.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特征及其与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复发之间的关联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9
[7].刘志娟.减低剂量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初治或复发/难治性B-NHL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9
[8].张美艳.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肺结核初治患者复发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
[9].韩俊,黄勇.四肢长骨初治骨巨细胞瘤患者疗效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
[10].林才厚,陈建屏,王春华,郑水顺,祁小龙.ZEB1及Nestin在高级别胶质瘤初治及配对复发标本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