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晚节考论文-董延娟

方以智晚节考论文-董延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方以智晚节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方以智,深远影响,余英时,方氏

方以智晚节考论文文献综述

董延娟[1](2013)在《方以智晚节之家族渊源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方以智在明清易代之际,选择出家隐居,这不仅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更直接是受其家族影响。余英时先生曾对其生平做了一些梳理,并着述了《方以智晚节考》。该书的考证虽然详实,但却忽略了其家族的深远影响,本文意在此基础上做些补证。(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3年12期)

曹刚华[2](2013)在《方以智晚节考补》一文中研究指出《浮山志》是清初由方以智弟子等所编的一本反映浮山佛教地理文化的志书,其中收录了很多方以智与浮山地区士绅文人之间来往书信和唱和诗文,是研究方以智的重要资料文献。本文主要以《浮山志》为主,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对其晚年与浮山紧密关系这一问题再做探究,并利用其中史料互证和补充余英时先生《方以智晚节考》的若干问题。(本文来源于《清史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张永义[3](2012)在《《方以智晚节考·仁树楼别录》标点正误——兼谈方密之与左藏一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录于《青原志略》卷叁的对话体短文《仁树楼别录》,对于理解方以智的晚年思想至为重要。余英时在《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的附录部分,曾对该文施以现代标点,可惜尚有不少错误。另外,通过考辨可以发现,《仁树楼别录》的两位对话者方密之与左藏一的关系当在师友之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田愿静激[4](2006)在《余英时的明清学术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余英时,当代着名史学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陛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有第叁代“新儒家”之学者的誉称,其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着述尤多。着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一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在余英时的全幅学术体系中,描述并诠释宋明理学向清学的衍化占有枢纽性的重要地位。国内近年来对余氏学术与思想之研究渐趋热烈,但多集中在具体问题的探讨上,而对余氏学术思想的渊源,及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则关注较少,本文试从学术思想发展的角度,通过对余英时师承、着作的分析,理清其学术发展的内在轨迹。“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对余英时明清思想史研究的具体分析,理清作者对于“宋明理学本身,及其在清代的延续”所做出的阐释。 在《方以智晚节考》中,主要从思想史的视角对方氏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方以智晚节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浮山志》是清初由方以智弟子等所编的一本反映浮山佛教地理文化的志书,其中收录了很多方以智与浮山地区士绅文人之间来往书信和唱和诗文,是研究方以智的重要资料文献。本文主要以《浮山志》为主,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对其晚年与浮山紧密关系这一问题再做探究,并利用其中史料互证和补充余英时先生《方以智晚节考》的若干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以智晚节考论文参考文献

[1].董延娟.方以智晚节之家族渊源考[J].美与时代(下).2013

[2].曹刚华.方以智晚节考补[J].清史研究.2013

[3].张永义.《方以智晚节考·仁树楼别录》标点正误——兼谈方密之与左藏一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4].田愿静激.余英时的明清学术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方以智晚节考论文-董延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