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四杰论文-王征

吴中四杰论文-王征

导读:本文包含了吴中四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末明初,吴中派,吴中四杰,隐逸

吴中四杰论文文献综述

王征[1](2018)在《明初吴中派陶诗接受初探——以“吴中四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末明初,以高启为首的吴中派文人虽有高涨的用世热情,但遇主不淑,理想幻灭后大都选择归隐山林,保持他们独立拔俗的精神,表现出浓厚的隐逸意识。因此,他们对陶渊明的隐士精神及隐逸生活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诗歌创作也多用陶诗意象、颇具陶诗风味。吴中体尚意、尚趣及自然醇雅、风神隽逸的诗歌风貌的形成与陶诗影响当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2](2014)在《吴中四杰》一文中研究指出"吴中四杰"是元末明初着名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的并称,因四人或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或在吴中生活多年而得名。四人由元入明,诗作多为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高启(1336—1373年),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人。明洪武元年(1368年),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后因受其友魏观牵连,被处以腰斩。高启认为文学创作应"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本文来源于《同学少年》期刊2014年06期)

周海涛[3](2013)在《明初吴中文人诗学思想的转变——以“吴中四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诗歌的本质属性及表现情感的力度来看,元明之际的诗坛,以吴中文人成就最高。在元末汉人集团出现集体性理想丧失的时代环境与政治体制下,吴中地区出现了文人"抱团取暖"式的诗艺团体及活动,如"铁崖派"、"玉山雅集"、"北郭诗社"等。经过了时代激荡的淬炼,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还能继续在人生理想、文学创作上保持活力,或者说还有能力实现自我突破的,当数被后世誉为"吴中四杰"(下文简称"四杰")的高启、杨基、徐贲、张(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3年10期)

朱瑞昌[4](2012)在《论“吴中四杰”之杨基对苏轼等蜀地词人的承继》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基是明初着名文学家,在明词史上也有较高地位。他生长吴中,却祖籍四川,这样的人生背景必然会对其创作有所影响。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详尽论证杨基词作对苏轼等宋代蜀籍词人的承继,为杨基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2年23期)

唐运冠[5](2009)在《元末明初“吴中四杰”心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末明初的“吴中四杰”是指当时吴中地区的四个文人,即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他们的文学成就都很突出,高启更是被誉为明代开国第一诗人。“吴中四杰”生活在元明易代之际,与蒙元政权、元末据有吴中的张士诚政权和后来一统天下的朱明政权都曾发生联系。由于蒙元政权的“异族”性质、张士诚对元朝亦叛亦降的状况以及明初朱元璋首先针对吴中文人的高压政策,决定了处于时代夹缝之中的“吴中四杰”在处理与这叁者的关系时,他们的心态必然是十分复杂而微妙的。研究“吴中四杰”的心态,对于了解元末明初的文人(尤其是吴中文人)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集中探讨“吴中四杰”的一般处世心态,内容包括中国文人传统的“仕”与“隐”的摇摆,以及在元明之际因为理学的广泛传播而被强化了的“士”的贞节观。第二部分分析“吴中四杰”与元朝的关系,尤其关注他们对蒙元政权的认同感以及他们的民族意识的走向。第叁部分研究“吴中四杰”与张吴政权的关系,包括他们对张吴政权的性质的看法、仕于张吴的心态以及在元末乱世之中末日狂欢的深层内涵。第四部分探讨“吴中四杰”与朱明的关系,主要研究他们认同新朝的心路历程、在新朝为官的心态特征以及他们如何在与新朝的情感互动中一步步走向悲剧的结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5-22)

张德华[6](2009)在《吴中四杰诗歌研究——以其与吴中地域文化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末明初的文学思潮相当活跃,尤其以中国东南地区为着,与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各种文学社团应运而生,而吴中四杰就是着名的代表之一,吴中四杰文学集团的出现以及他们卓越的诗学成就是与吴地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厚重多彩的吴地文化孕育了吴中四杰这样杰出的诗人,吴中四杰的诗学成就又促进了吴地文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09年02期)

陈昌云,陈传万[7](2008)在《吴中四杰与凤阳》一文中研究指出吴中四杰是明初全国着名诗人,后世称誉颇多。他们曾因流放、公干、思亲等原因与凤阳结下深厚的历史情缘。本文主要考察他们在凤阳的行实以及他们与凤阳有关的文学作品内容,以期准确描述他们与凤阳有关的人生经历,探讨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丰富凤阳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吴中四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吴中四杰"是元末明初着名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的并称,因四人或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或在吴中生活多年而得名。四人由元入明,诗作多为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高启(1336—1373年),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人。明洪武元年(1368年),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后因受其友魏观牵连,被处以腰斩。高启认为文学创作应"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中四杰论文参考文献

[1].王征.明初吴中派陶诗接受初探——以“吴中四杰”为中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2]..吴中四杰[J].同学少年.2014

[3].周海涛.明初吴中文人诗学思想的转变——以“吴中四杰”为例[J].文艺评论.2013

[4].朱瑞昌.论“吴中四杰”之杨基对苏轼等蜀地词人的承继[J].名作欣赏.2012

[5].唐运冠.元末明初“吴中四杰”心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9

[6].张德华.吴中四杰诗歌研究——以其与吴中地域文化为中心[J].黑龙江史志.2009

[7].陈昌云,陈传万.吴中四杰与凤阳[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

标签:;  ;  ;  ;  

吴中四杰论文-王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