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滩相论文-王勇飞,赵向原,刘成川

礁滩相论文-王勇飞,赵向原,刘成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礁滩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然裂缝,主控因素,碳酸盐岩储层,长兴组

礁滩相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飞,赵向原,刘成川[1](2019)在《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该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天然裂缝普遍发育、控制因素复杂,是影响储层物性和气藏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该区长兴组储层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根据力学性质构造裂缝可进一步划分为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成岩裂缝主要包括溶蚀裂缝、构造—溶蚀裂缝及压溶裂缝3类;②构造剪切裂缝为主要天然裂缝类型,裂缝走向以NW—SE向为主,主要为高角度裂缝和斜交裂缝,绝大多数裂缝高度小于30cm,裂缝总体有效性较好;③天然裂缝的发育主要受构造与应力、岩性、层厚和沉积微相等因素综合控制,受构造与应力影响,裂缝走向具有明显优势方位;白云岩类较灰岩类裂缝更为发育;高角度裂缝和斜交裂缝规模和发育程度受层厚控制明显;不同沉积微相中构造裂缝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谭谦[2](2018)在《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龙王庙组礁滩相储层形成机理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常规油气资源的枯竭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我国油气工业逐步向着非常规油气资源或更具挑战性的深层资源发展。近年来,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礁滩相勘探开发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揭示了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巨大的勘探潜力。能否在龙王庙组礁滩相沉积体继续获得新突破,成为了四川盆地及周缘深层油气勘探大背景下急需解决的地质难题。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具有埋藏深、时代老、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强等特点,使得龙王庙组礁滩相储层的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极为复杂。然而目前对四川盆地礁滩相储层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的研究还相对不足,严重阻碍了龙王庙组进一步精细化勘探开发的需要。因此,开展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礁滩相储层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的研究不仅为深层礁滩相储层的发育提供更为详实的地质依据和理论指导,也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和我国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战略服务。本论文利用钻井和野外剖面的最新资料,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储层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理论,在认识四川盆地龙王庙组礁滩发育规律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和探讨礁滩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的机制和模式,最后总结了礁滩相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和新认识:(1)依靠钻井岩心和野外露头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礁滩发育的地质背景。分析认为:龙王庙组沉积时期,盆地周缘北部和东南部被水下高地环抱,盆地内发育高地与洼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盆地内龙王庙组地层发育主要两个叁级层序,在鄂西黔东局部地区发育叁个叁级层序;盆地内主要发育局限—半局限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盆地周缘初具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2)通过岩心、露头、测井、地震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总结了礁滩相的微相(岩石学)、测井相以及地震相的识别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地层格架下礁滩相发育特征,精细刻画了以体系域为单元的礁滩相展布情况。分析认为龙王庙组的礁滩类型主要包括颗粒滩(砂屑滩、鲕粒滩和生屑滩)以及微生物礁、丘(迭层石和凝块石);台内礁滩主要分布在川中高石梯—磨溪—龙女寺高地、川东南林滩场—礁石坝高地以及东北部发育恩施—宣恩高地,台地边缘礁滩主要分布在盆地周缘北部镇巴—城口—巫山地区和东南部发育石阡—秀山—花垣一带;川中台内礁滩以磨溪地区为核心呈环状大面积连片发育,礁滩厚度大,而其他地区台内礁滩主要呈朵状发育,横向连片性较差,台地边缘的礁滩具有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薄的特点。(3)龙王庙组储层主要发育礁滩白云岩中,因此礁滩白云岩形成机制是龙王庙组礁滩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由于微晶白云岩常常具有同期海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因此选取龙王庙组微晶白云岩(Dol-1)与礁滩白云岩作对比研究。龙王庙组礁滩白云岩发育微生物粘结白云岩(Dol-2)、粉细晶白云岩(Dol-3)、中粗晶白云岩(Dol-4)和鞍状白云岩(Dol-5),其中Dol-4和Dol-5多为充填白云岩(石),多不具地层意义。根据龙王庙组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Dol-1发育在蒸发作用强烈的海水环境,被解释为萨布哈白云石化模式;Dol-2形成于半干旱海水环境的微生物席(特别是胞外聚合物,EPS)矿化作用以及具有碳同位素负偏的特征,说明适用于微生物白云石化模式;Dol-3出现在渗透回流的海水环境中,微生物在白云石化过程中可能扮演催化剂的角色;Dol-4形成于埋藏环境,继承了一些早期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Dol-5受热液流体的影响,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4)龙王庙组礁滩相沉积体发育多期溶蚀作用,因此溶蚀作用机制也是龙王庙组礁滩储层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岩心、露头、测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岩溶作用的标志、平面分布规律及岩溶模式。认为龙王庙组主要发育与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相关的同生期岩溶、与混合水溶蚀作用相关的准同生岩溶(包括滨岸岩溶和岛屿岩溶)、与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相关的表生期岩溶、与有机酸溶蚀作用相关的中埋藏岩溶和与热硫酸还原反应(TSR)相关的热液岩溶。同生期岩溶和准同生岩溶受高孔渗礁滩沉积体的控制,发育管道-基质粒间孔的双孔隙介质溶蚀孔洞,是龙王庙组主要的岩溶类型。其他岩溶主要是对龙王庙组储集空间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改善。(5)通过对川中、川东南和鄂西黔东礁滩相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以及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比分析,总结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优质礁滩相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1)龙王庙组礁滩的发育受古构造(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层序)和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的控制,主要发育在古地貌高地和高位体系域中。礁滩沉积体是礁滩储层发育的基础。(2)溶蚀作用(特别是同生期和准同生期岩溶)是形成礁滩储集空间的主要因素;(3)早期白云石化有效抑制后期胶结物沉淀,是礁滩储集空间得以保存的关键;(4)虽然与热液活动相关的热硫酸还原发育(TSR)产生的大量副矿物堵塞孔隙,但也阻止了热液流体大量进入从而保护了多数初始孔洞;(5)多期构造活动形成大量的网状构造缝极大的改善了龙王庙组礁滩储集层的渗透性。综上所述,早期溶蚀和白云石化是礁滩储层形成的关键,而古地貌高地大面积连片的礁滩沉积又有利于早期溶蚀和白云石化的发育,是未来勘探的较有利区。该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深层礁滩相储层的形成与演化,对我国深层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任世林,李晓明,李毓,张明迪,王本成[3](2018)在《碳酸盐岩礁滩相气藏动静态资料判别水侵类型及开发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CX气田是以孔隙为主、局部发育裂缝(溶孔)的碳酸盐岩礁滩相气藏,气藏受生物礁、滩储集体控制,礁、滩内部非均质性很强,形成"一礁、一藏"的气藏分布模式。结合气藏动静态资料分析地层水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开发对策。得到的认识:长兴组气藏水侵类型包括4类,(1)"孔隙+裂缝"型、(2)"裂缝+孔隙(溶孔)型"、(3)"部分大倾角高渗带+孔隙"型、(4)大倾角高渗带型;针对长兴组气藏的特点,提出3项控水治水开发对策、对同类型气藏的开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2气藏开发)》期刊2018-11-14)

王俞文,黄长兵,孙力,范凌霄,崔长鹏[4](2018)在《地震沉积学在普光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沉积学主要是基于叁维高精度地震资料,应用现代地球物理技术对研究区的沉积体系、沉积相以及岩相古地理等进行研究。调研国内外地震沉积学的研究现状表明,目前地震沉积学主要是以研究中浅层的陆相碎屑岩沉积环境为主,针对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的研究较少,技术尚不成熟。本文以四川盆地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为研究目标,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基础,以地震相控稀疏脉冲反演技术作为约束,利用地震沿层切片技术和地震分频技术建立海相礁滩相储层的识别模式,确定储层有利相带展布特征,用以指导开发区周边滚动勘探与评价。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东北段东岳寨—双石庙、土主-雷音铺、毛坝场-双庙场构造带的东北部,发育巨厚的礁滩相储层,主要的含气层系为飞仙关组及长兴组。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横向速度变化快,地震资料低频低分辨率等特点,导致对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其内幕结构刻画难度较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普光2003年采集的地震资料入手,进行针对目标处理的保幅保真地震资料处理,并对道集进行优化,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料品质,使其满足地震沉积学研究需求;利用地震沿层切片技术来恢复沉积历史,分析礁体内部沉积的趋势变化,指导认识生物礁沉积演化规律;用地震分频技术来刻画岩性界面、礁相边界以及生物礁体的内幕结构;并引入地震相控稀疏脉冲反演进行储层预测用来约束地震沉积学,结合地震多属性分析和单井的测井、地质、生产资料对属性进行标定,建立海相礁滩体的地震响应模式,分析生物礁的沉积特点,进行有利沉积相带的精细划分。通过在普光主体周边毛坝地区利用地震沉积学进行礁滩相储层识别,长兴组早期地形差异小,发育缓坡礁;晚期生物礁生长速率快,造成地形差异大,发育斜坡点礁、台缘礁、生屑滩、台内礁等多种礁滩体类型。长兴组生物礁滩相储层在地震剖面上呈现底平顶凸,内部反射杂乱,生物礁翼部和顶部一般是强相位;岩性以礁白云(灰)岩为主,生物礁体发育规模大,为多个单礁体的复合发育模式,有利储层相带为礁盖及礁顶滩,礁核、礁基储层欠发育,具有很好的滚动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李胜玉,田景春,杨栋栋[5](2018)在《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发育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长兴组礁滩相的沉积格局控制着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展布,明确其发育模式及主控因素对礁滩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本文基于野外剖面、岩芯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晚二迭世长兴组沉积时期由于张裂运动差异升降,四川盆地形成台盆(洼)相间、西高东低的古地理格局,沉积相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礁滩相带发育于台地与裂陷槽间的相对坡折部位。结合叁维地震、录测井及区域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普光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带由生物礁及生屑滩组成,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海绵骨架礁灰(云)岩、深灰色海绵障积礁白云岩及生屑白云岩,地震响应特征为低频、弱振幅的丘状杂乱反射。礁滩体的发育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特殊的演化规律,时间上具有两期性,长一期起始缓坡陆棚沉积基底之上,总体为缓坡型碳酸盐台地沉积,海绵生物礁主要发育于台缘斜坡上部、台内(内缓坡)高地貌,单个礁核厚度小,礁体间发育低能生屑滩;随着高位早期相对海平面的缓慢上升,缓坡型碳酸盐台地在长二期演变为镶边型碳酸盐台地,高能生物礁滩相集中发育于台地边缘带,礁坪厚度大,台内点礁位于靠近台缘带的开阔台地内部高地貌部位,礁体间发育高能生屑浅滩。平面上存在台地边缘生物礁与台地内生物礁两排分布的发育特征,台缘生物礁分布于分水1井西——分2井——毛坝1井一带,台内生物礁分布于毛坝8井——毛坝3井——毛坝7井西——普光102-1井一线及以北区域。在控制因素上,长兴组礁滩相的发育受起伏的古地貌及变化的海平面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发育的台地沉积背景奠定了长兴初期的古地理格局,随着基底断裂活动及台地内部的张陷作用,促使该区形成台内隆起和坳陷,为台地边缘礁滩相、台内滩相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沉积基础;受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长兴组中、上部多为海侵并进型生物礁,纵向上具有叁期旋回性的发育特征。第一旋回海侵快速且水体较深,礁体极少发育;第二旋回海侵规模减小,速度减缓,这种较高能环境下礁体较为发育;第叁旋回受海退的影响,已发育的礁体受到影响而停止生长。(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秦鹏,胡忠贵,吴嗣跃,左洺滔,韩露[6](2018)在《川东长兴组台缘礁滩相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川东宣汉盘龙洞长兴组剖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不断加强,碳酸盐岩储层强的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礁滩气藏勘探开发的现实问题。以川东宣汉盘龙洞长兴组典型台缘礁滩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台缘礁滩野外剖面的精细观察,结合镜下薄片及岩矿资料分析,重点探讨了盘龙洞礁滩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特征及成因。剖面上礁滩体垂向上存在很强的旋回性和储层非均质性,其储集岩分布、储层厚度、白云岩化程度、溶蚀作用等受海平面周期性的升降变化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礁滩储层非均质性受高能相带、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高能相带控制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决定了储层的沉积非均质性,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有利于礁滩体储层的形成,大气淡水淋滤改造对于优化储层具有关键作用,海平面升降变化决定了礁滩体旋回性发育,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选择性改造深化了储层非均质性。(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靳秀菊[7](2017)在《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光气田下叁迭统飞仙关组、上二迭统长兴组为典型的礁滩相碳酸盐岩气藏,储层横向变化快,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喉组合关系复杂。储层强非均质性造成生产井中产剖不均衡,边水沿高渗透储层突进等,最终导致“水封气”,影响气藏最终采收率和稳产期。开展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研究,对下一步搞清气藏连通关系、储量动用状况、边底水推进方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礁滩相储层具有复杂的孔渗关系,储层渗透率精细解释与定量预测难度较大,目前多借用碎屑岩表征参数和表征方法,致使储层非均质性难以定量表征。本文开展了渗透率测井解释方法和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进行了礁滩相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评价。通过对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基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将礁滩相储层划分为以粒间孔隙为主、以粒内孔隙为主和以溶蚀孔洞或裂缝为主的叁种储层类型。渗透率的准确取值是礁滩相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评价的关键。根据不同孔隙类型储层在常规测井和声学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引用反映孔隙形态和连通性的“孔构参数”,表征相同孔隙度不同孔隙类型储层样品的岩石物理参数变化,建立起基于孔构参数的孔隙类型判别标准和不同孔隙类型储层孔渗关系模型,对储层测井渗透率进行了精细解释和评价。通过分析不同孔隙类型储层的弹性参数与孔构参数的关系,建立起基于孔构参数的岩石物理量版,采用地震迭前统计学反演方法开展基于孔隙度和孔构参数的渗透率地震反演,定量预测了复杂孔隙类型储层渗透率。依据有效性、合理性、全面性、相异性的原则,优选出颗粒岩厚度百分比、隔夹层个数、孔隙度、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等5项平面非均质评价参数,选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井点储层非均质参数,以地震预测渗透率反演数据体作为约束条件,运用地质建模技术,建立非均质性综合评价值叁维模型,纵向上以四级层序为单元,平面上以井区为单元,计算各井区综合评价值标准差,定量评价了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成果较好地指导了普光气田开发动态分析、措施方案制定等,也为相似气田开发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靳秀菊,侯加根,刘红磊,陈建,刘欣[8](2016)在《礁滩相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沉积、成岩、构造破裂等作用影响,礁滩相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但由于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孔—渗关系复杂,储集层渗透率定量预测难度大,加上目前多借用碎屑岩表征参数和表征方法,致使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难以定量表征。以普光气田为例,通过分析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运用统计学中的主因子分析方法,优选出颗粒岩厚度百分比、隔夹层个数、孔隙度、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五项评价参数;而针对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特征的礁滩相储集层基质渗透率参数的取值,则引入反映孔隙形态和连通性的"孔构参数",开展储集层渗透率的测井精细解释与地震预测;以四级层序为研究单元级次,优选综合指数法,对井点上储集层非均质参数进行计算;再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评价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地震预测渗透率反演数据体震控、沉积微相相控的多级约束,运用地质建模技术,定量评价了气田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成果较好的指导了气田开发动态分析、措施方案制定等,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6年05期)

高峰,周凯,陈岑,杨玉麟[9](2016)在《普光地区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光地区二迭系长兴组和叁迭系飞仙关组储层多分布在台缘礁滩相带,其中长兴组储层主要为礁滩复合体,飞仙关组储层以滩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类型确定是目前储层评价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试气资料明确储层类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靳秀菊,侯加根,刘红磊,张纪喜,刘卉[10](2016)在《普光气田礁滩相复杂孔隙类型储集层渗透率地震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孔—渗关系复杂,由于缺少相应的岩石物理模型,储集层渗透率地震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作者以普光气田为例,通过分析复杂孔隙类型对储集层渗透率的控制作用及不同孔隙类型储集层在常规测井和声学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引入反映孔隙形态和连通性的"孔构参数"表征相似孔隙度样品的岩石物理参数变化;进而建立基于孔构参数的孔隙类型判别标准和不同孔隙类型储集层孔—渗关系模型,对储集层测井渗透率进行精细解释和评价;并通过分析不同孔隙类型储集层的弹性参数与孔构参数的关系,建立起基于孔构参数的岩石物理量版;采用迭前统计学反演方法首先开展孔隙度、孔构参数的地震反演,进一步开展基于孔隙度和孔构参数的渗透率地震反演,实现了复杂孔隙类型储集层渗透率的定量预测。(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礁滩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常规油气资源的枯竭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我国油气工业逐步向着非常规油气资源或更具挑战性的深层资源发展。近年来,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礁滩相勘探开发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揭示了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巨大的勘探潜力。能否在龙王庙组礁滩相沉积体继续获得新突破,成为了四川盆地及周缘深层油气勘探大背景下急需解决的地质难题。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具有埋藏深、时代老、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强等特点,使得龙王庙组礁滩相储层的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极为复杂。然而目前对四川盆地礁滩相储层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的研究还相对不足,严重阻碍了龙王庙组进一步精细化勘探开发的需要。因此,开展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礁滩相储层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的研究不仅为深层礁滩相储层的发育提供更为详实的地质依据和理论指导,也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和我国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战略服务。本论文利用钻井和野外剖面的最新资料,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储层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理论,在认识四川盆地龙王庙组礁滩发育规律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和探讨礁滩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的机制和模式,最后总结了礁滩相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和新认识:(1)依靠钻井岩心和野外露头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礁滩发育的地质背景。分析认为:龙王庙组沉积时期,盆地周缘北部和东南部被水下高地环抱,盆地内发育高地与洼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盆地内龙王庙组地层发育主要两个叁级层序,在鄂西黔东局部地区发育叁个叁级层序;盆地内主要发育局限—半局限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盆地周缘初具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2)通过岩心、露头、测井、地震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总结了礁滩相的微相(岩石学)、测井相以及地震相的识别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地层格架下礁滩相发育特征,精细刻画了以体系域为单元的礁滩相展布情况。分析认为龙王庙组的礁滩类型主要包括颗粒滩(砂屑滩、鲕粒滩和生屑滩)以及微生物礁、丘(迭层石和凝块石);台内礁滩主要分布在川中高石梯—磨溪—龙女寺高地、川东南林滩场—礁石坝高地以及东北部发育恩施—宣恩高地,台地边缘礁滩主要分布在盆地周缘北部镇巴—城口—巫山地区和东南部发育石阡—秀山—花垣一带;川中台内礁滩以磨溪地区为核心呈环状大面积连片发育,礁滩厚度大,而其他地区台内礁滩主要呈朵状发育,横向连片性较差,台地边缘的礁滩具有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薄的特点。(3)龙王庙组储层主要发育礁滩白云岩中,因此礁滩白云岩形成机制是龙王庙组礁滩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由于微晶白云岩常常具有同期海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因此选取龙王庙组微晶白云岩(Dol-1)与礁滩白云岩作对比研究。龙王庙组礁滩白云岩发育微生物粘结白云岩(Dol-2)、粉细晶白云岩(Dol-3)、中粗晶白云岩(Dol-4)和鞍状白云岩(Dol-5),其中Dol-4和Dol-5多为充填白云岩(石),多不具地层意义。根据龙王庙组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Dol-1发育在蒸发作用强烈的海水环境,被解释为萨布哈白云石化模式;Dol-2形成于半干旱海水环境的微生物席(特别是胞外聚合物,EPS)矿化作用以及具有碳同位素负偏的特征,说明适用于微生物白云石化模式;Dol-3出现在渗透回流的海水环境中,微生物在白云石化过程中可能扮演催化剂的角色;Dol-4形成于埋藏环境,继承了一些早期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Dol-5受热液流体的影响,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4)龙王庙组礁滩相沉积体发育多期溶蚀作用,因此溶蚀作用机制也是龙王庙组礁滩储层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岩心、露头、测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岩溶作用的标志、平面分布规律及岩溶模式。认为龙王庙组主要发育与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相关的同生期岩溶、与混合水溶蚀作用相关的准同生岩溶(包括滨岸岩溶和岛屿岩溶)、与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相关的表生期岩溶、与有机酸溶蚀作用相关的中埋藏岩溶和与热硫酸还原反应(TSR)相关的热液岩溶。同生期岩溶和准同生岩溶受高孔渗礁滩沉积体的控制,发育管道-基质粒间孔的双孔隙介质溶蚀孔洞,是龙王庙组主要的岩溶类型。其他岩溶主要是对龙王庙组储集空间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改善。(5)通过对川中、川东南和鄂西黔东礁滩相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以及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比分析,总结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优质礁滩相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1)龙王庙组礁滩的发育受古构造(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层序)和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的控制,主要发育在古地貌高地和高位体系域中。礁滩沉积体是礁滩储层发育的基础。(2)溶蚀作用(特别是同生期和准同生期岩溶)是形成礁滩储集空间的主要因素;(3)早期白云石化有效抑制后期胶结物沉淀,是礁滩储集空间得以保存的关键;(4)虽然与热液活动相关的热硫酸还原发育(TSR)产生的大量副矿物堵塞孔隙,但也阻止了热液流体大量进入从而保护了多数初始孔洞;(5)多期构造活动形成大量的网状构造缝极大的改善了龙王庙组礁滩储集层的渗透性。综上所述,早期溶蚀和白云石化是礁滩储层形成的关键,而古地貌高地大面积连片的礁滩沉积又有利于早期溶蚀和白云石化的发育,是未来勘探的较有利区。该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深层礁滩相储层的形成与演化,对我国深层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礁滩相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飞,赵向原,刘成川.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2].谭谦.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龙王庙组礁滩相储层形成机理及控制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8

[3].任世林,李晓明,李毓,张明迪,王本成.碳酸盐岩礁滩相气藏动静态资料判别水侵类型及开发对策[C].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2气藏开发).2018

[4].王俞文,黄长兵,孙力,范凌霄,崔长鹏.地震沉积学在普光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识别中的应用[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李胜玉,田景春,杨栋栋.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发育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秦鹏,胡忠贵,吴嗣跃,左洺滔,韩露.川东长兴组台缘礁滩相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川东宣汉盘龙洞长兴组剖面为例[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8

[7].靳秀菊.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8].靳秀菊,侯加根,刘红磊,陈建,刘欣.礁滩相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技术[J].地质论评.2016

[9].高峰,周凯,陈岑,杨玉麟.普光地区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类型研究[J].石化技术.2016

[10].靳秀菊,侯加根,刘红磊,张纪喜,刘卉.普光气田礁滩相复杂孔隙类型储集层渗透率地震预测方法[J].古地理学报.2016

标签:;  ;  ;  ;  

礁滩相论文-王勇飞,赵向原,刘成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