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控论文-颜芳,王胜涛,刘彬,王维瑞,吴文强

土壤调控论文-颜芳,王胜涛,刘彬,王维瑞,吴文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积累特征,风险调控方法

土壤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颜芳,王胜涛,刘彬,王维瑞,吴文强[1](2019)在《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与风险调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与风险调控方法,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的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累积与损失方面的研究。发现中国设施菜田由于磷素的过量投入,导致表层土壤磷素过量累积,有效磷含量远远超出50~80 mg/kg的磷素损失环境拐点值。从磷素损失途径着手,讨论了源头调控(控制磷肥投入数量、改进磷肥施用方法)、过程调控(优化种植制度、施用磷素螯合剂)、末端控制(植物篱拦截)和经济、法规策略等方法对控制磷素损失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今后需要加强有机肥使用管理和环保重点区域磷素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张言[2](2019)在《森林土壤呼吸主要调控因素及其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土壤呼吸是大自然中一个重要的呼吸循环过程,为生态循环提供基础保障。但是改革开放后过度开垦森林以及民众的森林保护意识淡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破坏,工业化发展使大气层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很多地区出现酸雨等情况,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绿色环保问题,使森林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素研究得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期刊2019年11期)

曹祺,赵广才,王艳杰,常旭虹,王德梅[3](2019)在《化学调控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单产还是总产都得到了稳步提升。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小麦丰产优质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积极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可产生显着影响。化学调控技术是利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影响作物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是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调控措施。然而,目前关于不同土壤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配合化学调控技术,协调小麦高产优质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试验通过研究化学调控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麦丰产优质协同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材料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进行盆栽试验,以农麦5号为供试品种,设黑土和黄土两种土壤类型,清水、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拔节初期喷施抗逆型吨田宝叁种化学调控处理。矮壮素用量150 kg/hm-2,对水450 kg喷施(即矮壮素0.54 g/盆,对水1.63 ml/盆);抗逆型吨田宝亩用量600 ml,对水225 kg喷施(即抗逆型吨田宝2μl/盆,对水0.82 ml/盆)。各处理尿素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均相同,拔节期统一追尿素1 g/盆。生育期间及时观察土壤墒情,随时补水,保证水分供应充足。测定株高、穗长、子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子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化学调控技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指标具有极显着互作效应(P<0.01)。产量方面,黑土条件下不同化控处理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指标均高于黄土条件的不同化控处理,并达到了极显着差异(P<0.01)。品质方面,在黄土条件下,小麦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显着高于黑土(P<0.05),而谷蛋白与黑土无显着差异。此外,在黑土条件下,喷施矮壮素的籽粒产量和穗粒数达到最大值,喷施吨田宝的株高和穗长达到最大值;在黄土条件下,使用化学调控技术处理的小麦籽粒总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喷施矮壮素处理>喷施吨田宝处理>对照,且差异显着(P<0.05),而不同化学调控处理之间的小麦籽粒谷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结论】在黑土条件下配合使用化学调控技术可以显着提升小麦产量;在黄土条件下配合使用化学调控技术可以显着提升小麦品质。不同土壤条件下配合使用化学调控是小麦的优质高产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向蕊,伊文博,赵薇,王顶,赵平[4](2019)在《间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及其氮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5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干筛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土壤进行团聚体分级并测定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研究间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及其氮调控效应。结果表明:92%以上的土壤有机碳储藏在土壤大颗粒团聚体(>2 mm)和小颗粒团聚体(2~0.25 mm)中。间作提高了土壤大颗粒团聚体(>2 mm)和小颗粒团聚体(2~0.25 mm)的比例,但对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与施氮量相关。对比2种单作,间作在低氮(N1)和常规施氮(N2)下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在不施氮(N0)和高氮(N3)下无显着影响或降低有机碳储量。其中,间作通过增加土壤大颗粒团聚体(>2 mm)的比例及其有机碳含量,在低氮(N1)时产生最强的间作固碳优势,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分别较玉米单作和马铃薯单作提高24.8%和5.7%。因此,适量施用氮肥可以充分发挥间作效应,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白杨,杨明,陈松岭,朱晓晴,蒋一飞[5](2019)在《掺混氮肥配施抑制剂对土壤氮库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冬小麦盆栽试验,探讨掺混氮肥(缓释肥N∶普通尿素N=1∶1)配施氮肥抑制剂NAM对冬小麦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含量及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矿质氮库、微生物生物量氮库和固定态铵库的动态变化特征.试验共设6个处理,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U)、掺混氮肥(MU)、MU+2.5‰NAM(MUN_1)、MU+5‰NAM(MUN_2)和MU+7.5‰NAM(MUN_3).结果表明:与MU处理相比,MUN_2和MUN_3处理推迟了NH_4~+-N峰值出现的时间;小麦整个生长季,添加NAM处理的土壤矿质氮平均含量比MU处理下降了5.3%~11.7%;分蘖期至抽穗期,MU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氮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为38.96 mg·kg~(-1)和91.5%,均高于U处理,而MUN_1、MUN_2和MUN_3处理分别为58.73 mg·kg~(-1)和83.3%、94.20 mg·kg~(-1)和94.6%、104.46 mg·kg~(-1)和96.3%,添加NAM处理固定态铵的释放量比MU处理提高了2.83~9.19 mg·kg~(-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与MU处理相比,添加NAM减弱了土壤NH_4~+-N库对NO_3~--N库的直接影响,增强了固定态铵库通过影响NH_4~+-N库对NO_3~--N库的间接作用.同时,MUN_1、MUN_2和MUN_3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较MU处理分别提高了31.6%、21.5%和22.9%,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1%、13.5%和3.1%.综上,配施NAM通过对氮素释放及在土壤中转化的双重调控,延迟土壤NH_4~+-N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后续向NO_3~--N的转化,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供氮作用,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林诗源,颜子林,张译文,徐祯祯,白健[6](2019)在《根域调控对苹果树根际土壤水分及树体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土壤处理方式对苹果树土壤水分和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渤海湾14年生大田盛果期红富士为试材进行相关研究,分析了两种不同处理系统对苹果树20~40 cm土壤深度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根系活力、新梢和叶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的施肥管理相比,根域调控可显着增加根系集中分布层干旱时期土壤含水量,保持根际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在合理区间,进而提高根系活力;显着提高了叶片厚度和叶片含水量。根域调控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为根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进而改善果树树体生长。(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6期)

陶云彬,杨佳佳,章日亮,章哲[7](2019)在《有机肥替代、化肥养分调控对土壤理化性状、枇杷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兰溪大多数果园有机质含量低、有效磷较高、缺钾、酸性强等土壤障碍因子,于2013年开始,选择枇杷规模种植园,连续应用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同时对化学肥料养分进行调控试验。商品有机肥施用量18 t·hm~(-2),化学肥料投入量减少50%,即削减N 144 kg·hm~(-2),P_2O_5 234 kg·hm~(-2),连续5 a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7 g·kg~(-1),pH值上升0.3,枇杷果实单果重提高0.72 g,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5百分点,平均产量提高1 134 kg·hm~(-2),增产率达10.1%,收到了改善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枇杷果品品质,增加经济收益的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宋洪福,袁红,张亮,谢红霞[8](2019)在《碳循环调控土壤肥力质量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碳库是全球最大碳库之一,土壤碳循环过程调控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质量。其关键因子在于土壤的有机质。本文基于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环境因子的控制对有机质土壤养分水平、土壤结构体形成、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的影响,分析了碳循环过程中,对有机质输入和输出、有机质转化过程、施肥方式与人为管理等3个方面的行为进行调控,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调节土壤的碳源、碳汇,优化土壤结构和功能。由此阐明土壤碳循环过程调控在促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聚体结构,进而提高土壤的水肥调控能力和肥力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9](2019)在《解析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杨元合团队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垂直变异的调控机制,以及土壤碳稳定性机制在调节碳分解过程对气候变暖响应中的关键作用,为准确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提供了启示。相关结果日前发表于《科学进展》。研究人员基于自然土壤剖面形成的理化性质梯度,并结合长期培养实验、碳分解模型以及控制实验等多种手段,发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深层土壤中较低的微生物丰度与较强的团聚体保护使其碳分解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林力涛,韩潇潇,于占源,孙学凯,黄月[10](2019)在《施氮处理下植物光合对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对象,探讨施氮对沙质草地土壤CO_2排放影响的光合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施氮可通过增加地上植物光合改变输送到地下的光合同化产物数量,进而对土壤呼吸速率产生调控作用.植物光合速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着正相关,施氮后二者拟合函数斜率由0.236降至0.161,拟合方程截距差值(0.51μmol·m~(-2)·s~(-1))与施氮后夜间土壤呼吸速率提升值(0.52μmol·m~(-2)·s~(-1))相近.5—10月,施氮后光合速率改变值(比率)与土壤呼吸变化值(比率)呈显着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施氮后光合速率的改变值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有效解释因素(P<0.05).夜间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仍与地上植被活动存在重要联系,日均生态系统总光合是影响夜间土壤呼吸速率变化(ΔR_s)的重要因素(P<0.01).植物光合而非温度条件是影响施氮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因而,结合植物光合的同化产物控制途径为施氮对土壤呼吸影响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重要补充.(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土壤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森林土壤呼吸是大自然中一个重要的呼吸循环过程,为生态循环提供基础保障。但是改革开放后过度开垦森林以及民众的森林保护意识淡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破坏,工业化发展使大气层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很多地区出现酸雨等情况,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绿色环保问题,使森林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素研究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颜芳,王胜涛,刘彬,王维瑞,吴文强.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与风险调控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张言.森林土壤呼吸主要调控因素及其研究方法[J].内蒙古林业.2019

[3].曹祺,赵广才,王艳杰,常旭虹,王德梅.化学调控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向蕊,伊文博,赵薇,王顶,赵平.间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及其氮调控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9

[5].白杨,杨明,陈松岭,朱晓晴,蒋一飞.掺混氮肥配施抑制剂对土壤氮库的调控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9

[6].林诗源,颜子林,张译文,徐祯祯,白健.根域调控对苹果树根际土壤水分及树体生长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9

[7].陶云彬,杨佳佳,章日亮,章哲.有机肥替代、化肥养分调控对土壤理化性状、枇杷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

[8].宋洪福,袁红,张亮,谢红霞.碳循环调控土壤肥力质量研究综述[J].农业与技术.2019

[9]..解析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调控机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10].林力涛,韩潇潇,于占源,孙学凯,黄月.施氮处理下植物光合对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的调控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9

标签:;  ;  ;  

土壤调控论文-颜芳,王胜涛,刘彬,王维瑞,吴文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