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边界流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黑潮,耦合作用,响应
西边界流系论文文献综述
令聪婧,刘磊,何伟,颉永宁,赵伟[1](2015)在《一次台风过程对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OM及其与WRF的耦合模式对"格美"台风影响下的该海区进行了5组数值模拟试验,在对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对此次台风过程的响应。研究表明:在台风影响下,最大风速区及热通量输送决定了海表温度(SST)降温中心范围,热通量的输送对SST的降低贡献超过16.7%;受此次台风影响的混合层(OML)加深、维持的时间为42 h,热通量对OML的加深有正作用,但不如风应力的贡献明显。台风移动方向右侧,OML加深范围更大,且SST最大降低区并不是OML最大加深区。此次台风过程对黑潮南向流的影响较弱,主要增加了海洋混合层的北向流流量。利用耦合模式,考虑了海气间的相互作用,在台风中心附近模拟出由于低压引起的海面升高现象。(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5年05期)
戴玉玲,包畯,李家党[2](2015)在《北太平洋低纬西边界流系特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长时间序列(1983—2012年)海流再分析资料,对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的表层分布特征、流量月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位置变化上表现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的特征;在流速变化上表现出夏强冬弱的特征;在流量运输上表现出NEC、KC和MC的春夏季节流量运输大于秋冬季节的流量运输,而NECC则相反的特征。另外,从各海流与NEC的相关性分析上看,NEC与KC、MC为正相关,与NECC为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5年04期)
解秋红,周顺利,陈建,崔爱菊,安瑜[3](2010)在《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OM模式对2005年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该海区海表热通量与POM模式匹配困难的问题,在模拟过程中,分别采用由同化AMSR卫星资料插值得到的日平均海表温度场以及由NCEP资料得到的海表净热通量与长、短波辐射通量两种方案来进行海表热强迫。通过与SODA资料的分析结果对比,POM模式模拟结果较好地显示出北赤道流,黑潮源区及棉兰老海流的基本特征,两处断面流速与实际探测资料较为吻合;高度场模拟结果与实况较为一致,但0.9m水位高度线范围呈缩小—放大—缩小—放大的季节性震荡与实况中维持稳定存在一定差异;海温模拟结果与月平均的SODA资料总体一致,但在春夏两季温度略高。(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26期)
鞠霞[4](2009)在《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的流场及热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国家863项目2005年秋季在菲律宾外海的CTD观测数据(7.5°-18°N, 130°E以西至菲律宾沿岸),对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的水团进行了划分,计算了地转流场,系统地分析了该海域的环流特征,还对这里的热通量做了初步分析。菲律宾外海2000m以浅主要有4个水团: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NPTSW)、北太平洋次表层水(NPSSW)、北太平洋中层水(NPIW)和南极中层水(AAIW),各个水团都是海域北部比南部深。NPSSW以高盐为显着特征,最高盐度达35.44,形成于外洋,由北赤道流(NEC)输送至研究海域;NPIW以低盐为主要特征,核心盐度小于34.20,是全球大洋中盐度最低的中层水团,源自亚北极地区,亦由NEC携入西边界,并在西边界分叉;AAIW主要分布在12°N以南,大多在NPIW下方和东侧,核心盐度在34.4-34.5之间,它源自南太平洋亚极地,跨越赤道后一部分沿岸向北运动,形成了流入本次研究海域的棉兰老潜流(MUC)。NEC分布在8°-18°N之间,表层流速超过30cm/s,随着向北的推进,NEC的分布深度越来越大,这是位涡守恒的结果。副热带逆流(STCC)在NEC北侧,18°-20°N之间,表层流速也是30cm/s左右。北赤道逆流(NECC)分布在2°-8°N,表层流速最大达70cm/s。黑潮(KC)从NEC分出后,越向北越强,在18°N表层流速大于81cm/s,垂向上可达1300m深,离岸100km左右,右侧存在多个涡旋。棉兰老流(MC)从12°-7.5°N的流动中,越往南越强,在7.5°N岸边可超过190cm/s,流幅很窄。NEC、KC、MC下方均存在逆流或潜流,后两者称为吕宋潜流(LUC)和MUC。LUC在KC靠岸一侧下方,距海表300m以下,流幅不超过50km,最大流速为5cm/s。MUC在MC下面、200m以深,厚度在1000m以上,具有多核的特点,核心流速从5cm/s-20cm/s不等。NEC在西边界的分叉点从表层的13°N左右变化到700m的18°N,整个深度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其随深度北偏是位涡守恒的结果。对上述各支海流的流量做了计算,系统地绘出了菲律宾外海的环流图,其中NEC流量为58.7Sv,KC为15Sv,MC为27.95Sv。各断面的流量结果证明,取1500db为零参考面时,这个准封闭海域基本满足质量守恒。从分层的水体输运分析中还得出500m以下,该海域东南部存在着一个反气旋涡的结论,MUC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反气旋涡的西支。对热通量的研究用的是直接计算的方法,结果是,该海域净向外输送1.45×10~6GW左右的热量,热量输送与体积输送方向一致,且铅直向环流输送的热量数量占优,水平向环流热输送量可以忽略。同时,该海域也向大气放热,不过海洋内部热输送量远远大于海气间的净热通量。总的热支出使该海域水温降低速率为-0.75℃/月,而且得到了同期SST数据变化的验证。另外,还计算了各个断面以及各支海流的热量输送大小,较系统地给出了边界流源区的热量输运示意图。垂向上,按水团计算,热量输运主要由温度高于5℃的表层水、次表层水和中层水完成;按深度分层,海域内的净热量输送主要在上500m完成。(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4-05)
周慧[5](2006)在《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的某些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同时连接着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和热带环流,它的变化无论对全球还是区域的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时空上的高度变异性,加上观测资料匮乏,对该流系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目前尚不明了。本文利用ARGO剖面浮标的观测资料、卫星高度计资料及该区域模式同化结果,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棉兰老流区环流特征和涡旋结构;台湾岛以东涡旋的运动特征及东海黑潮在不同区域的速度变化;日本四国海盆内不同尺度反气旋涡的特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证实了棉兰老反气旋涡(Mindanao Anticyclonic Eddy;MAE)的存在,对其空间结构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并初步探讨了MAE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棉兰老潜流的关系。浮标观测资料表明,位于棉兰老东侧的棉兰老潜流并非一支独立的北向流,而更像是MAE的一个西侧分支。棉兰老潜流在到达棉兰老岛东侧以前,由于那里多支海流交汇存在着较强的流剪切,棉兰老潜流分裂为MAE。根据水团分析表明,MAE中含有来自南太平洋的水团。由浮标轨迹及其在水下的漂移速度分析表明,南太平洋水可能由新几内亚沿岸潜流(NGCUC)和棉兰老潜流(MUC)携带进入MAE中。对台湾岛东南海域各种中尺度涡动力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这些涡旋是Rossby波西向传播的结果。根据ARGO剖面浮标捕获的一个气旋涡动力参数计算结果,该气旋涡的传播速度大约4.2cm/s。这些涡旋对黑潮流量影响是巨大的。吕宋海峡东侧,黑潮可以深达2000m且流速达10cm/s以上。东海黑潮在其流径上流速变化较大,可以分成叁个不同部分。分析表明,在日本南部四国海盆中反气旋涡活动异常频繁。在深达2000m的水层上,仍然存在海盆尺度的反气旋环流和尺度较小的反气旋涡。而且四国海盆内的反气旋涡与熊野滩-远洲滩外的冷涡强度变化呈反位相关系。在2004年8月到2005年4月期间,熊野滩-远洲滩外的冷涡异常强劲,而且位置比较稳定,此期间黑潮可能出现了大弯曲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6-04-01)
西边界流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长时间序列(1983—2012年)海流再分析资料,对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的表层分布特征、流量月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位置变化上表现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的特征;在流速变化上表现出夏强冬弱的特征;在流量运输上表现出NEC、KC和MC的春夏季节流量运输大于秋冬季节的流量运输,而NECC则相反的特征。另外,从各海流与NEC的相关性分析上看,NEC与KC、MC为正相关,与NECC为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边界流系论文参考文献
[1].令聪婧,刘磊,何伟,颉永宁,赵伟.一次台风过程对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预报.2015
[2].戴玉玲,包畯,李家党.北太平洋低纬西边界流系特征变化研究[J].海洋预报.2015
[3].解秋红,周顺利,陈建,崔爱菊,安瑜.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的数值模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4].鞠霞.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的流场及热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周慧.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的某些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标签: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 黑潮; 耦合作用; 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