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切换论文-姚东东

移动切换论文-姚东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切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垂直切换,模糊逻辑,软件定义网络,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

移动切换论文文献综述

姚东东[1](2019)在《基于MPTCP的移动切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变成多种接入技术共存、相互协作、互相补充的异构融合网络。同时由于移动智能设备和应用的普及,以及直播等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兴起和发展,用户对数据流量的需求日渐增长,对移动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显然需要整合各种无线技术以实现跨越各种技术的平滑无缝切换,来保证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的垂直切换算法考虑的参数较少,对网络的综合评价不足。同时,影响切换结果的因素很多,切换本身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不同的算法采用的网络参数不同,对参数的处理方式不同,这些都能直接影响到切换结果的好坏。此外,现有文献较少考虑切换执行阶段,缺少切换机制来实现所提算法。基于此,本文对现有算法取长补短,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垂直切换算法,同时制定出一套适合的切换机制来实现所提算法。首先,传统算法存在仅选用接收信号强度值或其他常见因素作为判决参数的情况,导致信息量较少、切换失败率较高的问题。本文利用分层筛选,综合多参数特征,同时结合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等来给最终的决策提供参考。其次,针对明晰数学不能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问题,本文利用模糊逻辑的方法对无法明确指定范围的网络参数进行模糊划分,并输入模糊逻辑决策模块,得出网络综合性能值(Network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Value,NCPV)。算法根据NCPV做出切换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不必要的切换,避免了乒乓效应的产生。最后,本文提出了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架构下基于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MPTCP)的切换机制,该机制可根据获取的多项网络参数对网络状况进行多角度评估。同时本文将SDN和MPTCP协议相结合,使得已提出的模糊逻辑算法能有效地使用在相关的网络架构中。仿真表明,该机制实现了真正的无缝切换。(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建安[2](2019)在《基于移动切换认证的分层异构网络中的用户敏感信息隐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用户敏感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隐蔽传输。采用已有方法对分层异构网络中的用户敏感信息进行隐藏时,所得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较低。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切换认证的分层异构网络中的用户敏感信息隐藏方法。该方法采用嵌入单元置乱算法对用户的敏感信息进行置乱,打乱用户敏感信息在分层异构网络中的正常排序序列;根据字符亮度编码机制并结合HSI模型,在打乱的用户敏感信息排序序列内得到最优的用户敏感信息嵌入位置;采用载体操纵法对分层异构网络中用户敏感信息的嵌入单元集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用户的敏感信息嵌入到最优嵌入位置中,完成分层异构网络中用户敏感信息的隐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均较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钊[3](2019)在《基于RPL的IPv6无线传感网节点移动切换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Pv6无线传感网应用不断扩大,传统的静态网络已经不再适用于需要移动作业的场景,迫切需要移动性支持,灵活的移动性能为传感网提供更多服务并扩大其应用领域。RPL路由协议的提出解决了在资源受限型设备上实施分组路由的问题,但RPL并不适用于移动环境。当前一些研究为RPL提供了移动性支持,实现移动节点与网络高度的连通性,但仍存在节点链路切换延时太高、能耗过大以及移动过程中数据报文可能丢失的问题,给移动性研究带来很多阻碍。因此本文对移动环境下的RPL应用,实现移动节点快速切换和数据缓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实现IPv6无线传感网节点移动切换的关键技术,包括支持IPv6无线传感网的6LoWPAN协议栈、支持低功耗设备的RPL路由协议以及移动性关键技术。2.针对移动节点链路切换过程中的高延时、高能耗问题,设计了一种轻量级低延时节点移动切换方法,其中包括使用双向通信链路指标实现精确的节点移动检测,设计分布式竞争算法发现新的父节点,并结合多度量目标函数完成最优父节点选择,最后改进DAO报文实现链路快速切换。该方法能够减少切换延时,降低节点能耗。3.针对移动节点链路切换过程中双向通信数据报文可能丢失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面向移动节点的数据缓存机制,设计缓存优先级完成缓存地的选择,以及新设计6LoWPAN缓存头部解决数据缓存中数据转发问题,提高了网络数据包到达率。4.基于Contiki操作系统和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无线网络节点,对本文设计的节点移动切换方法和数据缓存机制进行了实现,并构建Cooja仿真平台和验证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节点移动切换方法能为RPL提供移动性支持并优化网络性能;本文设计的分布式竞争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切换延时、减少信令交互和降低节点能耗,设计的多度量目标函数能够快速选择出最优的父节点;本文设计的数据缓存机制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提高数据包到达率,设计的6LoWPAN缓存头部实现了缓存数据的快速准确的转发。本文的研究满足IPv6无线传感网移动性需求,对于改善和提高移动RPL性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3-15)

杨翰章[4](2019)在《无人机基站蜂窝网络下的部署方法及移动切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人机载荷和续航时间等能力的增强,采用无人机搭载蜂窝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辅助通信服务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伴随着移动业务流量分布的非均匀性,及相邻空中基站服务小区的重迭覆盖,无人机蜂窝基站下的移动切换控制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无人机作为空中基站具有部署灵活的特点,研究融合智能技术的移动管控方法,对有效提高移动切换能力和网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无人机作为空中基站辅助蜂窝通信网络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无人机空中基站位置部署和移动切换控制的典型方法,面向无人机蜂窝基站按需覆盖和业务连续性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无人机蜂窝网络的移动切换方法。首先研究无人机基站的部署,将无人机基站的叁维部署最优化问题解耦为水平和竖直两个维度,在水平方向,基于数据场理论分析用户时空分布状态从而确定地面覆盖中心;在竖直方向,根据地面覆盖半径优化飞行高度,实现了无人机蜂窝基站的叁维部署算法。进一步,研究无人机基站覆盖下的智能切换决策,依据用户运动状态及相邻用户间的避障、绕行等潜在影响关系,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用户移动轨迹预测模型,并设计实现了一种智能移动切换决策算法。测试结果表明,依据移动用户和业务流量的时空分布特性,所提方法能够实现无人机蜂窝基站的灵活部署,通过斯坦福大学发布的行人轨迹数据集验证,切换成功率提升约8%。(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3-01)

苏思睿[5](2019)在《基于终端地理位置的低轨卫星移动切换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空域天基信息网络发展的缺失,将使各种与国家经济利益相关的新领域技术难以灵活部署,导致新技术的发展、国家利益和安全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建设满足军民需求全球覆盖、通信保障、网络互联的我国自主可控的天基信息网,符合国家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可促进“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美好愿望的实现,并带动国家战略、经济和社会多领域迅速成长。卫星通信网络正是天基信息网建设的主要发力点。本文主要以低轨(LEO)卫星网络为研究背景,针对当前低轨卫星移动性管理协议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终端地理位置的低轨卫星移动切换协议。协议通过以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取代了移动IP技术中常见的根据接入点链路信息配置的CoA(转交地址),并协同接入卫星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更新存储,用于定位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完成位置更新后一段时间内不再移动时,由于自身位置没有改变,因此,即使卫星运动导致该移动终端的接入卫星发生变化,也不必再次与地面控制中心进行交互以更新位置,以此简化信令交互流程,减少低轨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带宽占用。此外,本协议提出了针对中转卫星的负载均衡策略。接下来本文对协议中涉及到的注册、切换与通信流程做出详细的描述。并在低轨卫星场景下,使用卫星轨道生成工具STK与网络仿真工具QualNet分别对移动IP协议、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移动性管理协议、本协议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协议的可行性,并对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等性能参数进行比对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协议在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等方面相比另外两协议均有更好的表现,即使移动终端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丢包率总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时延也相对平稳。负载均衡效果实验显示,中转卫星的流量得到了很好地平衡。最后对本文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了本协议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未来的优化工作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1-20)

冯立艳[6](2018)在《信息中心网络中移动切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网络中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多,设备移动性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核心特点,将信息中心网络(ICN)应用在无线通信环境具有必要性。在ICN中,请求节点移动使得内容无法及时到达请求节点处,导致内容的获取时间增加。同时,请求内容的获取过程中,中间节点移动将使回传的数据包无法找到下一跳转发节点,造成数据包的回传路径中断。所以,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研究ICN请求节点和中间节点的移动切换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分析ICN中请求节点和中间节点移动管理的研究现状,针对请求节点移动造成的内容获取时延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缓存的请求节点移动切换方法,该方法中请求节点移动前,内容源将被请求内容分布式地缓存在网路边缘接入路由器中,保证请求节点每次移动到新位置后可以从接入路由器获得内容。本文对内容的缓存放置方案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的目标是请求节点获得内容的时延开销和缓存操作造成的缓存开销最小,并且提出了内容更新算法,该算法提高了节点缓存的利用率。针对中间节点移动造成的数据包转发路径中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节点选择的中间节点移动切换方法,该方法在节点转发数据包时,首先通过转发概率计算方法获得节点的转发概率,然后选择转发概率最大的节点进行数据包的转发,防止了丢包现象的发生。本文基于ndnSIM仿真实现了上述方法的重要功能,包括:内容缓存方案的确定,数据包转发策略的制定等,在仿真平台进行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案在请求节点获取内容的时延和请求效率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6-15)

王莹莹[7](2018)在《超密集组网中的移动切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密集组网(Ultra Dense Network,UDN)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面向室内和室外局部热点区域提供无线接入和服务。在室内热点区域,接入点(Access Point,AP)半径减小,导致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切换频繁、数据传输中断概率增大。在室外热点区域,AP部署密集,业务时空分布不均衡,潮汐效应明显,数据传输吞吐量动态调整需求大。因此,本论文针对UDN室内外两种不同的部署场景,分别研究设计有效的移动切换方法,保持业务的连续性。首先,基于UDN室内热点部署场景,本论文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聚类(User-centric APs Clustering,UCC)移动切换方法。该方法分配服务集UCC跟随UE的移动,借助UE方向的变化、AP位置的分布以及AP协作服务增益对UCC进行动态的更新,降低了 UE切换的频率,减小了数据传输中断概率。其次,基于UDN室外热点部署场景,本论文提出了传输速率最大化的动态AP分组移动切换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AP和UE的速率,对AP组进行相应的初始化、更新以及撤销等操作,减小了UE数据传输中断概率,增大了数据传输吞吐量。对于上述两种移动切换方法,论文均进行了信令交互分析、实例场景分析以及算法设计等操作,同时借助Visual Studio C++实验环境编程实现了 UCC和AP组的初始化及动态更新等主要功能,并通过数据传输中断概率以及吞吐量等参考因子进行了性能评估。(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5)

王颖[8](2018)在《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移动切换方法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的迅速发展,关于软件定义无线网络的研究越来越多,移动设备在不同接入点(AP)之间切换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SDN具有集中控制和对全网信息的统一视图等特性,在切换控制优化方面呈现出一定优势。因此,针对SDN中的移动切换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中,网络流量动态变化导致接入点之间负载不均衡问题,同时,终端移动导致转发路径非最优和信令开销大问题。本文利用SDN控制器的开放编程接口,设计了一种网络侧的主动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切换决策算法和流量重定向算法。首先,在切换决策算法中,考虑用户的移动性级别和用户对AP的资源占用率等因素,生成用户的切换权值,选择出待切换用户集合,通过非合作博弈方法来实现网络流量的动态调度,在Mininet-Wifi和MATLAB环境下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网络流量均匀分布,提高用户吞吐量。然后,针对多个用户移动之后的转发路径优化问题,将其建模为集合覆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多用户重定向结点选择算法,实现多用户移动之后转发路径的优化配置,在MATLAB环境下对该方法进行仿真测试,分析表明,该算法能使优化移动转发路径,降低控制器的信令开销。(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5)

郑理[9](2017)在《新型互联网中基于连接标识的移动切换机制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多宿主的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用户在不同网络间进行切换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传输协议如TCP、UDP等协议不支持路径切换,新型互联网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Connection-Oriented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for New Internet,COTCP),选择多条路径中最优的一条路径作为主路径进行传输,其他路径作为备选路径,而且可以在主路径出现故障时,迅速切换到备用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多宿主的移动终端在不同网络间进行切换时,由于网络状况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连接中断。因此本文结合新型互联网架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连接标识的移动切换机制,在移动切换前,提前预判将要切换的路径,切换时通过连接标识,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连接。首先,本文研究了新型互联网架构,分析了使用连接标识进行传输的优点,研究并实现了连接标识和基于连接标识的套接字。使用连接标识进行通信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连接,增强网络传输的移动性和安全性,达到身份与位置分离的目的。其次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连接标识的移动切换模块,包括路径状态模块、移动预切换模块以及路径参数估计模块。在路径参数模块本文研究并实现了多种路径选择机制,包括基于带宽的选路、基于最小时延的选路和基于拥塞窗口的选路等。基于连接标识的移动切换机制可以侦测网络状况的变化并进行预判,选择最优的路径作为切换后的主路径进行传输。最后本文对基于连接标识的移动切换机制进行了测试验证。通过测试,表明该方案基本满足移动切换的功能需求,即网络状况发生改变时,可以及时进行路径切换,且选择最优的路径进行路径切换。(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罗海[10](2017)在《新型互联网终端移动切换协议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互联网将传统网络中IP地址的身份属性和位置属性分离,使得传统网络中的移动性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用户对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新型互联网移动性协议中仅实现了对终端移动性的支持,而在网络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移动切换过程中丢包现象严重、切换时延大等,使得用户对高质量、高效通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本文在新型互联网体系架构下对移动性协议展开分析与研究,并针对现有新型互联网移动性协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移动终端的移动性相关技术,从而改善移动网络的通信质量,提高移动网络的通信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与移动性相关的一些协议标准及国内外相关移动切换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新型互联网中现有移动性协议存在的诸如移动切换过程中的丢包现象比较明显、切换时延较大等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然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第一,在原有协议中添加移动终端归属域的概念,并根据移动终端切换后所在接入交换路由器的不同对切换类别重新进行了定义;第二,在切换机制中,分别针对移动终端与通信对端提出了两点改进策略。在移动终端方面,引入预切换机制,在移动终端切换到新的接入交换路由器之前,为其分配相应的映射关系,供其切换后直接使用;在通信对端方面,引入"活跃对端",活跃对端可以直接和移动终端归属域的标识映射服务器通信,获得移动终端最新的映射关系,从而降低丢包率并减小切换时延,实现对协议的整体优化。最后,本文将上述改进方案与改进前方案进行了比较,并在linux系统下搭建了实验平台,对改进前后的移动切换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前期调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证实本论文提出的改进方案达到了协议优化效果,使得新型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切换机制更加灵活。对移动性相关协议的改进具有一定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移动切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保证用户敏感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隐蔽传输。采用已有方法对分层异构网络中的用户敏感信息进行隐藏时,所得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较低。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切换认证的分层异构网络中的用户敏感信息隐藏方法。该方法采用嵌入单元置乱算法对用户的敏感信息进行置乱,打乱用户敏感信息在分层异构网络中的正常排序序列;根据字符亮度编码机制并结合HSI模型,在打乱的用户敏感信息排序序列内得到最优的用户敏感信息嵌入位置;采用载体操纵法对分层异构网络中用户敏感信息的嵌入单元集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用户的敏感信息嵌入到最优嵌入位置中,完成分层异构网络中用户敏感信息的隐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切换论文参考文献

[1].姚东东.基于MPTCP的移动切换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2].张建安.基于移动切换认证的分层异构网络中的用户敏感信息隐藏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9

[3].杨钊.基于RPL的IPv6无线传感网节点移动切换的研究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9

[4].杨翰章.无人机基站蜂窝网络下的部署方法及移动切换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苏思睿.基于终端地理位置的低轨卫星移动切换协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6].冯立艳.信息中心网络中移动切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8

[7].王莹莹.超密集组网中的移动切换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8

[8].王颖.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移动切换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8

[9].郑理.新型互联网中基于连接标识的移动切换机制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7

[10].罗海.新型互联网终端移动切换协议优化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7

标签:;  ;  ;  ;  

移动切换论文-姚东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