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元成帝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儒生,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命运
汉元成帝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克[1](2014)在《汉元帝时期儒生的政治参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宣、元之际乃西汉政治文化一大分野,元帝以降,儒学日益发达,对政治影响日深,儒生的主体意识也空前高涨,他们常以儒教大义为依托,畅言复古改制,积极参与政治。文章以汉元帝时期儒生群体的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总结当时有代表性的两类儒生群体的政治参与方式,指出正是由于他们不同的政治参与,才导致了各自不同的政治命运。(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4年08期)
侯博[2](2014)在《元成帝时期儒生的政治参与及作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元帝时期,儒学思想得到了重用,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然而他们所倡导的理想化改革思想和礼乐教化运动并没有对当时的西汉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西汉元成之际儒生倡导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和思想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4年15期)
朱万东[3](2009)在《汉元成帝时期奏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治国理念的转变使儒生政治在汉元帝朝成为了现实,随着儒生地位的提高,儒学对社会的影响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所以本文以汉元成帝时期(公元前48—前8年)奏疏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儒学如何影响奏疏。文章主体部分为叁章:第一章探讨了汉元成帝时期奏疏产生的时代背景。汉元成帝时期,社会走向了衰落:经济衰退、帝权旁落、官吏贪残不法。这种政治现实使奢侈风俗愈演愈烈。另外汉元、成帝实行儒生政治制度,提高了儒生的政治地位。本文认为以上这些转变的现实是元成帝时期奏疏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第二章探讨了汉元成帝时期奏疏的内容特点和文化渊源。第一节论述了汉元成帝时期奏疏重教化、尚礼制的现象与儒家政治文化理想的关系。通过对儒家政治文化理想的分析,认识到儒家政治的特点是:以教化、礼制作为施政手段,以社会道德文化秩序的完善作为政治的终极目标。由此,指出汉元成帝时期奏疏“德化”、“礼制”主题正是儒家政治文化理想在文章中的演绎。第二节对汉元成帝时期奏疏言灾异的现象进行了剖析。文章在对汉元帝以前天人感应思想梳理中,认识到: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体系的构建促成了儒学阴阳化,即他把儒家思想融入到阴阳灾异、祥瑞等现象的言说之中。最后指出奏疏言灾异是儒生在帝王专制历史条件下谋求话语权的一种策略。第叁章论述了汉元成帝时期奏疏的风格特点。在汉元成帝时期奏疏与西汉前期奏疏风格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汉元帝以前奏疏“以气为主”的特点较为突出,自元帝时起奏疏“以理为主”的特点更为突出。认为汉元成帝时期奏疏以儒家义理的阐释为主,行文具有醇厚的特点。最后文章探讨了这种风格转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5)
胡明[4](2003)在《汉元帝时期的经学与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末期由孔子确立的儒家学说,在汉代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具有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是在与现实政治的结合中不断发展的,而在儒学与现实政治的结合过程中,汉元帝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汉元帝即位时,各种社会矛盾已十分尖锐,迫使统治者不得不改变前朝“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方略,而采用“以柔治国”的儒家方略,以缓和社会矛盾;汉元帝本人十分尊崇儒家经学,受过良好的经学教育,具有深厚的经学功底,这些因素都促使元帝改变用人政策,而重用经学之士。汉元帝多途径、大量选用经学之士,使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的经学之士进入了官吏队伍。这些大量涌入政界的经学之士竭力帮助汉元帝推行以经治国的方略:汉元帝在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还运用经学对传统的工商业政策进行了改造,使中国古代具有经学特色的经济政策得以正式确立;汉元帝改变了宣帝时期“以刑名绳下”的法治思想,而主张“重德治、尚教化”,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据以经义制定了温和、宽松的民族政策,使本来紧张的汉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汉元帝君臣还依据儒家经学的理论进行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庙制改革,最终罢黜了郡国庙,确定了京师宗庙的迭毁之制,为中国古代的礼制建设做出了贡献。在儒生们的鼓吹宣扬下,汉元帝时期阴阳灾异之说亦非常盛行,阴阳灾异之说与政治的结合,是元帝时期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王莽及东汉时期经学谶纬化的前奏。(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3-05-01)
汉元成帝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汉元帝时期,儒学思想得到了重用,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然而他们所倡导的理想化改革思想和礼乐教化运动并没有对当时的西汉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西汉元成之际儒生倡导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和思想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元成帝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克.汉元帝时期儒生的政治参与研究[J].兰州学刊.2014
[2].侯博.元成帝时期儒生的政治参与及作为[J].兰台世界.2014
[3].朱万东.汉元成帝时期奏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4].胡明.汉元帝时期的经学与政治[D].郑州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