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小曲线半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跨度,铁路,矮塔斜拉桥,小曲线半径
最小曲线半径论文文献综述
姚德臣[1](2019)在《小曲线半径大跨度铁路矮塔斜拉转体桥施工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建邯济至胶济铁路联络线跨胶济铁路特大桥是目前世界铁路桥梁施工领域单体转体重量最重、球铰转盘直径最大、桥梁曲线半径最小、转体长度最长的转体桥梁,本文以该桥转体施工为背景,分析和研究大跨度矮塔斜拉曲线桥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可为类似桥梁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李辉柏,黄靖宇[2](2019)在《高速磁浮线路平曲线最小半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借助以往线路设计工作者常用的静态分析方法,从满足列车悬浮架构造要求、轨道梁制造安装要求,以及乘客舒适度要求计算得到了高速磁浮线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理论计算值。然后以TR08型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列车各部件结构特点和力的传递关系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包含129个自由度的高速磁浮车辆一线路动力学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平曲线最小半径静态分析结果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半径值进行优化调整。优化过后,列车通过设计曲线段,运行更加平稳,动力学性能良好,乘客舒适性与工程经济性得到较好的平衡。(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韩冰,欧成章[3](2019)在《悬挂式单轨最小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目前国内尚未正式颁布悬挂式单轨相应的技术标准或设计规范,正在研究设计的线路大都参照德国H-bahn空中轨道列车的技术参数或GB 50458-2008《跨坐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进行设计,没有合理地结合悬挂式单轨自身独特的轮轨系统及转向架系统等特点,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这已成为我国建设悬挂式单轨最大的困难。在分析悬挂式单轨转向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独特的轮轨系统特点,研究悬挂式单轨最小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的计算方法与取值,旨在为确定悬挂式单轨线路的设计标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09期)
党济国[4](2019)在《泥炭质土地层小曲线半径盾构近距离下穿立交桥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地铁盾构区间下穿绕城高速立交桥为背景,在泥炭质土地层、小曲线半径条件下盾构下穿立交桥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分析,客观地预测了盾构隧道下穿立交桥的影响程度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并验证了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4期)
管新武[5](2019)在《基于站台安全间隙的城际铁路曲线车站最小曲线半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B 10623—2014《城际铁路设计规范》中对车站站台与车门的最大安全间隙缺乏明确规定,并且没有从保障站台安全间隙的需求出发对曲线车站最小半径做出规定,不便于指导曲线车站设计。本文基于对车辆基本限界、曲线地段各项加宽因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规范对站台安全间隙限值的规定,研究了城际铁路曲线车站站台安全间隙,提出了站台安全间隙建议值;基于站台安全间隙要求,给出了不同类型曲线车站的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曲线车站曲线半径选型、站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郭旺旺,易思蓉,王宙[6](2019)在《160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最小竖曲线半径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创建了适用于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车线动力学仿真模型,在不同竖曲线半径的纵断面线路上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体垂向加速度最大值随着竖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两者成二次降函数关系;建议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车体垂向加速度允许值取0.17 m/s2,最小竖曲线半径取12 km。(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黄华琪,贾亦俊,刘世佳[7](2019)在《轨道交通大跨度小曲线半径连续刚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先介绍宁波轨道交通四号线跨杭甬客专节点桥梁的设计方案。接着,以该桥为背景,针对大跨小曲线半径连续刚构的受力特点,以理论计算、实体模型、杆系模型等数值对比分析为手段,研究了扭转对梁体受力的影响,提出了以应力迭加为基础,以Midas叁维杆系模型为主,综合ANSYS杆系模型进行应力修正的大跨曲线梁桥设计方法。该桥的设计方案及计算方法可为国内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7期)
朱智洪,刘全海,赵尘衍[8](2019)在《小曲线半径隧道管片姿态检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某小曲线半径隧道管片姿态进行检测,归纳出管片姿态超限原因并给出施工控制措施与盾构机姿态调整方案,以期减少小曲线半径隧道管片拼装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隧道盾构施工质量。(本文来源于《城市勘测》期刊2019年03期)
黄勇华[9](2019)在《预制梁在弯梁桥中适用的最小路线曲线半径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梁在小半径的弯梁桥中运用广泛,但是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限制各跨径预制梁适用的最小路线曲线半径。本文基于部颁预制梁标准图,探讨了负弯矩钢束曲线半径、预制梁伸缩量和预制边梁外悬臂伸缩量对预制梁适用的最小路线曲线半径的影响。利用本文公式,设计人员及复核人员可以快速判别不同跨径预制梁适用的最小路线曲线半径,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福建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赵文才[10](2019)在《大纵坡小曲线半径盾构隧道下穿对铁路变形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定居,交通出行问题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而地铁作为交通工具一种,具有运输量大、方便、快捷等优点,备受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者关注。随着地铁规划和建设,线路规划和盾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下穿建筑物、铁路和桥梁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为盾构隧道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郑州某地铁出入段线大纵坡小曲径盾构隧道下穿不同路基形式的铁路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大纵坡小曲径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施工引起的轨道、路基和土体位移变化规律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土体、路基和轨道位移影响因素及控制值标准。分析大纵坡小曲径盾构隧道下穿不同路基形式铁路引起的土体、路基和轨道位移影响因素,结合相关规范或规定提出土体、路基和轨道位移的控制值标准,为数值模拟分析与现场监测结果评价提供依据。(2)土体、路基和轨道位移的控制措施。采用迈达斯(GTS)对大纵坡小曲径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施工进行模拟分析,提出控制大纵坡小曲径盾构隧道迎坡推力和转向需求超挖,可有效降低土体、路基和轨道位移,需加强对穿越桩基础和箱涵部分的监测。(3)土体、路基和轨道位移的变化趋势。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大纵坡盾构隧道左线和右线施工引起地表和轨道沉降槽呈非对称“W”型,地表和轨道沉降均随距盾构隧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相比于未加固土体,常规加固可以降低土体竖向位移量幅度约为30%,而加强加固降幅多达50%。与普通盾构隧道相比,大纵坡小曲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土体、路基和轨道位移量大30%左右。土体固结作用引起的先施工隧道平均比后施工隧道大10%~30%。(4)土体、路基和轨道位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表明,土体荷载分布不同是盾构隧道下穿产生的土体和轨道位移差异的主要因素,土体荷载分布主要受路基形式影响。轨道刚度对地表沉降具有缓冲和扩散作用,轨道沉降影响范围平均比地表横向沉降影响范围宽25%。盾构隧道曲线对箱涵倾斜具有加剧作用,箱涵上部轨道沉降主要受箱涵倾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最小曲线半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借助以往线路设计工作者常用的静态分析方法,从满足列车悬浮架构造要求、轨道梁制造安装要求,以及乘客舒适度要求计算得到了高速磁浮线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理论计算值。然后以TR08型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列车各部件结构特点和力的传递关系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包含129个自由度的高速磁浮车辆一线路动力学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平曲线最小半径静态分析结果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半径值进行优化调整。优化过后,列车通过设计曲线段,运行更加平稳,动力学性能良好,乘客舒适性与工程经济性得到较好的平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小曲线半径论文参考文献
[1].姚德臣.小曲线半径大跨度铁路矮塔斜拉转体桥施工关键技术[J].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2019
[2].李辉柏,黄靖宇.高速磁浮线路平曲线最小半径优化分析[C].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9
[3].韩冰,欧成章.悬挂式单轨最小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理论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4].党济国.泥炭质土地层小曲线半径盾构近距离下穿立交桥安全性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5].管新武.基于站台安全间隙的城际铁路曲线车站最小曲线半径研究[J].铁道建筑.2019
[6].郭旺旺,易思蓉,王宙.160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最小竖曲线半径的动力学分析[J].铁道建筑.2019
[7].黄华琪,贾亦俊,刘世佳.轨道交通大跨度小曲线半径连续刚构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8].朱智洪,刘全海,赵尘衍.小曲线半径隧道管片姿态检测与分析[J].城市勘测.2019
[9].黄勇华.预制梁在弯梁桥中适用的最小路线曲线半径的探讨[J].福建交通科技.2019
[10].赵文才.大纵坡小曲线半径盾构隧道下穿对铁路变形的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