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磁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埃博拉病毒,磁球,比色检测
免疫磁球论文文献综述
熊俊逸,胡姣,夏骊,庞代文,张志凌[1](2017)在《基于免疫磁球的埃博拉病毒糖蛋白高灵敏比色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免疫磁球捕获埃博拉病毒糖蛋白,与生物素化抗体形成免疫夹心复合物,然后链霉亲和素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SA-HRP)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进行显色,通过370 nm处吸光度对病毒糖蛋白进行定量。对免疫磁球进行了免疫荧光表征,通过对照实验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吸光度与病毒糖蛋白浓度在1.0~25.0 ng/m L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0.18 ng/m L。该方法重现性较好,特异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复杂样品中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洪伟哲[2](2017)在《基于ICP-MS的多组份磁球免疫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CP-MS可实现多组份的免疫分析,在临床检测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是,传统的多孔板活性位点有限,作为免疫反应固相载体,在一个孔中包被不同抗体时受到歧视效应影响,限制了基于ICP-MS的免疫分析在多组份临床检测方面的应用。本论文以链霉亲和素化的免疫磁球替代传统多孔板作为固相载体,将不同抗体分别包被在磁球上,根据检测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建立了一种基于ICP-MS的磁球免疫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抗原组合类型(多种大分子组合,以及大分子和小分子组合),通过调整捕获和免疫反应的顺序,实现了该方法在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同时检测上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ICP-MS的双抗体夹心磁球免疫分析方法。通过生物素化抗体单独包被磁球的步骤,以及磁球免疫反应相关参数的优化,实现了临床十分重要但浓度差别较大的叁种妇科肿瘤标志物HER-2、HE4和CA15-3的同时检测。经过优化免疫反应条件,该方法对于HER-2,HE4和CA15-3,其检测范围分别为12~1000ng/mL,8~2000 pmol/L和5~200 U/mL,其检出限分别为3.94 ng/mL,2.59 pmol/L和1.62 U/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达到了2.61%(HER-2,15 ng/mL),4.90%(HE4,25 pmol/L)和6.68%(CA15-3,10 U/mL)。血清加标回收实验的结果证明基质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将该方法对临床血清中3种目标蛋白的同时检测结果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0.9568(HER-2),0.9485(HE4),0.9133(CA15-3)),表明该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同时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2)建立了基于ICP-MS的竞争性磁球免疫分析方法。通过免疫反应固定生物素化抗体的加入量,后用过量磁球进行捕获的方式,以及磁球免疫反应相关参数的优化,探索了生物大分子HER-2和小分子FT3、FT4的同时检测。我们考察了稀土标记抗原和磁球用量对于FT3和FT4的ICP-MS检测信号强度的影响,以及磁球捕获时间对于叁种目标分子的检测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T3和FT4进行同时检测存在相互干扰,而HER-2与FT4同时检测不存在相互干扰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动态响应(r~2(HER-2)=0.9975,r~2(FT4)=0.9977)和较低的检出限(HER-2为7.14 ng/mL,FT4为2.11 pmol/L),可用于实际临床样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4-01)
曹妍[3](2016)在《功能性免疫磁球对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效果比较及初步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制备具有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识别的PLGA磁性微球,测定和比较其在结直肠癌CTC的分离鉴定作用,并作相应的临床评估。采用带羧基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和壳聚糖十六烷基季胺盐(HQCMC)复合包载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合成磁性微球,连接EpCAM抗体和EGFR抗体制备免疫磁性微球(IMMS),并进一步制备成分别针对肿瘤细胞表面EpCAM和EGFR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检测盒,EpCAM免疫磁性微球(EPM)检测盒和EGFR免疫磁性微球(GPM)检测盒。对结直肠癌细胞株的分离效率实验显示,EPM和GPM检测盒具有较高的HT-29细胞结直肠癌细胞捕获能力,可很好的应用于HT-29细胞的分离。普鲁士蓝染色后可明显看到细胞表面包覆了一层磁球。对不同结直肠癌细胞个数的捕获效率,EPM检测盒平均为86%;GPM检测盒平均为80%,二者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MTT试验显示捕获后的细胞可以保持较好的细胞活性。在此细胞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CTC检测。采集35例患者新鲜血液,通过IMMS分离技术,将EPM和GPM检测盒分别捕获3.75ml血液中的CTC并进行计数,捕获到CTC即确定血液为CTC阳性,数据与患者病情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结果显示,EPM GPM均能有效捕获到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的CTCs,阳性率分别为30/35和25/35。EPM组的结直肠癌的TNM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CTC阳性率分别为64.29%(9/14)、100%(6/6)、100%(14/14),各亚组CT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转移性(M1期)结直肠癌患者CTC阳性率为100%(14/14),较非转移性(M0期)结直肠癌患者CTC阳性率75%(15/20)显着升高(P=0.043);EPM组淋巴结转移N分期N0、N1、N2、N3期患者CTC阳性率分别为61.54%(8/13)、100%(12/12)、100%(8/8)、100%(1/1),各亚组CT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GPM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中各CTC捕获阳性率无统计上差异(P>0.05)。捕获的CTCs数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EA与EPM和GPM两种免疫磁球捕获的CTC数均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别为EPM为0.958,GPM为0.397,P值分别为EPM:0.00,GPM:0.018,均为显着相关;另外两种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与EPM和GPM免疫磁球捕获的CTCs数目均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熊珂[4](2016)在《仿生免疫磁球的构建及其在循环肿瘤细胞富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肿瘤原发灶脱落并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CTC检测对于肿瘤的转移诊断、肿瘤预后、疗效监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CTC在血液中丰度极低,出现概率约为1个CTC/10~9个血细胞,发展高效的CTC检测方法至今仍是生物医学领域一个重要挑战。目前有很多方法被报道,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磁富集技术。CellSearch系统是唯一被FDA批准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结直肠癌或前列腺癌CTC检测的技术,通过结合特异性抗体的磁流体靶向CTC表面的EpCAM抗原,然后在特定磁场的作用下分离CTC。但CellSearch系统对白细胞有明显的非特异性吸附(1000~3000个/7.5 mL),不利于下游的CTC分析检测。基于此,本论文在超顺磁纳米团簇制备以及白细胞膜迭氮基衍生的基础上,将迭氮化白细胞膜包覆到磁团簇表面构建了仿生磁球,再通过Click反应将CTC特异性抗体锚定在仿生磁球上,制备出仿生免疫磁球IMSs(Immuno-magnetosomes),并将其应用于血液中CTC的富集和检测。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仿生免疫磁球的构建。首先,用含迭氮胆碱的培养基培养J774A.1细胞,使其通过细胞膜的生物合成带上迭氮基团,随后分离纯化得到迭氮化的细胞膜。然后,通过静电作用将其包覆在带正电的超顺磁性纳米团簇表面,制备仿生磁球。进而,对抗体进行环炔化修饰,通过click反应,将EpCAM抗体偶联到包膜磁球表面,得到分散性好、磁可操纵性强的免疫仿生磁球IMSs。2、仿生免疫磁球富集检测CTCs的研究。通过优化时间、浓度等反应条件,得到IMSs富集CTCs的最佳方案。分别用肿瘤细胞株MCF-7(EpCAM+)和巨噬细胞J774A.1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考察IMSs的性能。结果表明,IMSs稳定性好,抗体的活性高,膜的流动性赋予其更高的识别效率。IMSs表面包覆的J774A.1细胞膜和血样中的白细胞同源,可以显着降低其对白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及被巨噬细胞吞噬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高对CTC富集的效率和检测的可靠性。实际血样的检测结果表明,IMSs在全血中孵育15 min,即可抓出~90%的肿瘤细胞且背景中几乎没有白细胞,捕捉到的细胞活性好,不需要释放磁球就可以用于后续培养和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肖华,陈思,张伟,陆乘俊,梁晓飞[5](2016)在《抗体免疫脂质磁球法检测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索抗体免疫脂质磁球法在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反向蒸发法制备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 CAM)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免疫脂质磁球。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外周血肺癌CTCs模型中,评价Ep CAM和EGFR抗体免疫脂质磁球对A549细胞的捕获效率;在此基础上,用上述两种抗体免疫脂质磁球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并将Ep CAM免疫脂质磁球法与CellsearchTM系统进行比较。结果 Ep CAM和EGFR免疫脂质磁球法在PBS溶液CTCs模型中对A549细胞的中位检出率分别为92%和90%,在外周血模型中分别为85%和81%;两种磁球法在13例肺癌患者中均检测出了CTCs,中位检出个数均为5个,而在健康对照者中中位检出个数均为0个(P<0.05)。用Ep CAM免疫脂质磁球法和CellsearchTM系统检测3例肺癌患者的CTCs,前者对其中2例患者的CTCs检出量高于后者,另外1例相等。结论 Ep CAM和EGFR免疫脂质磁球法均能有效检出肺癌CTCs,两种磁球法检出率相当。Ep CAM免疫脂质磁球法对肺癌患者CTCs检出量有高于CellsearchTM系统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许迪莘,代凤英,杨寅,邓奕,杜庆庆[6](2015)在《明胶及酪蛋白作为封闭剂及保存稳定剂在免疫磁球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免疫磁球封闭剂及保存稳定液的性能,以保证微生物捕获效果。方法以沙门氏菌为目标捕获物,通过制备抗沙门氏菌免疫磁球,将明胶和酪蛋白作为封闭液及保存液成分,对免疫磁球特异性捕获及免疫磁球的保存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 7.5%明胶溶液作为免疫磁球的封闭液时,免疫磁球非特异性吸附低于5%,1%酪蛋白的结果高于10%;保存液中添加1‰酪蛋白和1‰明胶,在37℃条件下放置3 d后,免疫磁球的特异性捕获率在70%以上。结论明胶作为封闭剂可以降低免疫磁球的非特异性吸附,1‰明胶与1‰酪蛋白在保存液中共同作用有助于免疫磁球抗体活性的保存。(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杜美红,代凤英,许迪莘,张淼,孙永军[7](2015)在《免疫磁球性能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化学键法制备沙门氏菌捕获富集用免疫磁球,通过平板培养计数法确定其对目标菌的捕获率,对影响免疫磁球性能的磁分离时间、目标菌捕获率、特异性及敏感性等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磁球在不同的磁分离时间内对目标菌的捕获率不同,在一定的的磁分离时间内捕获率达到最高;磁球与抗体的投料比影响免疫磁球的捕获性能,磁球200μg、抗体25μg的投料制备的免疫磁球能获得40%以上的捕获效率,具有一定的灵敏性(100 cfu/m L的目标菌捕获率为50%以上);免疫磁球的粒径影响其捕获性能,大粒径(1 000 nm)免疫磁球目标菌捕获率小于小粒径(180 nm)免疫磁球目标菌捕获率;免疫磁球对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非特异性在10%以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免疫磁球的特异性捕获。(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邓奕,许迪莘,赵琳娜,杨寅[8](2015)在《免疫磁球捕获-PCR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免疫磁球捕获-PCR(IMS-PCR)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初步研究。优化了免疫磁球制备参数,确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磁球对目标菌的结合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当纯菌浓度为101~104CFU/m L水平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磁球对目标菌的捕获率大于80%。通过对目标菌和非目标菌的检测,IMS-PCR检测方法显示了很强的特异性;在纯培养、无需增菌情况,IMS-PCR检测方法检测限为104CFU/m L;牛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磁分离后增菌2h用PCR检测,可检测出104CFU/m 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程琼,刘立春,沈红霞,李洲扬[9](2014)在《基于超支化合物固化单抗和丝素磁球固化二抗和酶作为放大标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硫堇和超支化合物修饰金电极将乙肝抗体(Anti-HBS)固化在金电极表面,再根据免疫夹心反应原理,捕获其溶液中的乙肝抗原和丝素蛋白和纳米磁性微球固化的第二抗体和过氧化物酶,其中固化在电极表面的酶催化了底液中的邻氨基苯酚和过氧化氢,生成了电活性物3-氨基吩呃嗪,用脉冲伏安法进行电化学测定.响应电流与乙肝抗原浓度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0.001ng/mL.利用这个方法检测血清中乙肝抗原,其灵敏度肯定会大大的高于目前临床采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期刊2014-08-04)
陈冲[10](2012)在《高灵敏纳米免疫磁球制备和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纳米球以其特殊的超顺磁性和超微粒子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众多领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磁性纳米球应用于免疫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灵敏度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在磁性纳米球表面修饰抗蛋白非特异性吸附(nonfouling)材料,使接枝抗体的纳米免疫磁球在检测过程中减少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检测误差。本研究首先合成了引发剂和抗蛋白非特异性吸附材料单体-羧酸甜菜碱丙烯酰胺(CBAA),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ATRP)在磁性纳米球表面形成polyCBAA的聚合物刷,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表征抗蛋白非特异性吸附能力,再通过CBAA上的羧基功能基团接枝抗β-hCG抗体,考察在PBS和50%牛血清中检测hCG能力。通过上述的实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经pCBAA修饰的磁性纳米球具有了相当优异的抗蛋白非特异吸附能力,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约为未经修饰的磁性纳米球的5%,降低了95%以上。(2)磁性纳米球的抗蛋白非特异性吸附能力与pCBAA的厚度有关,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控制膜厚,得到在22.2+3.2nm的厚度下抗蛋白吸附达到了较理想的值,为未经修饰的纳米球的4.53+0.9%。(3)经pCBAA修饰后的磁性纳米球接枝抗体应用于免疫检测时,较未修饰pCBAA的纳米免疫磁球具有更好的检测线性和更低的检测误差,并且在PBS和50%牛血清中的检测结果几乎一致,而未修饰的纳米免疫磁球在这两种环境中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别。(4) pCBAA修饰的纳米免疫磁球在50%牛血清中能够在低浓度样品下保持很好的检测线性,很高的检测灵敏度。能够获得比传统酶联免疫测定方法的检测极限低1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1-01)
免疫磁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ICP-MS可实现多组份的免疫分析,在临床检测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是,传统的多孔板活性位点有限,作为免疫反应固相载体,在一个孔中包被不同抗体时受到歧视效应影响,限制了基于ICP-MS的免疫分析在多组份临床检测方面的应用。本论文以链霉亲和素化的免疫磁球替代传统多孔板作为固相载体,将不同抗体分别包被在磁球上,根据检测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建立了一种基于ICP-MS的磁球免疫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抗原组合类型(多种大分子组合,以及大分子和小分子组合),通过调整捕获和免疫反应的顺序,实现了该方法在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同时检测上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ICP-MS的双抗体夹心磁球免疫分析方法。通过生物素化抗体单独包被磁球的步骤,以及磁球免疫反应相关参数的优化,实现了临床十分重要但浓度差别较大的叁种妇科肿瘤标志物HER-2、HE4和CA15-3的同时检测。经过优化免疫反应条件,该方法对于HER-2,HE4和CA15-3,其检测范围分别为12~1000ng/mL,8~2000 pmol/L和5~200 U/mL,其检出限分别为3.94 ng/mL,2.59 pmol/L和1.62 U/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达到了2.61%(HER-2,15 ng/mL),4.90%(HE4,25 pmol/L)和6.68%(CA15-3,10 U/mL)。血清加标回收实验的结果证明基质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将该方法对临床血清中3种目标蛋白的同时检测结果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0.9568(HER-2),0.9485(HE4),0.9133(CA15-3)),表明该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同时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2)建立了基于ICP-MS的竞争性磁球免疫分析方法。通过免疫反应固定生物素化抗体的加入量,后用过量磁球进行捕获的方式,以及磁球免疫反应相关参数的优化,探索了生物大分子HER-2和小分子FT3、FT4的同时检测。我们考察了稀土标记抗原和磁球用量对于FT3和FT4的ICP-MS检测信号强度的影响,以及磁球捕获时间对于叁种目标分子的检测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T3和FT4进行同时检测存在相互干扰,而HER-2与FT4同时检测不存在相互干扰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动态响应(r~2(HER-2)=0.9975,r~2(FT4)=0.9977)和较低的检出限(HER-2为7.14 ng/mL,FT4为2.11 pmol/L),可用于实际临床样品的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磁球论文参考文献
[1].熊俊逸,胡姣,夏骊,庞代文,张志凌.基于免疫磁球的埃博拉病毒糖蛋白高灵敏比色检测[J].分析科学学报.2017
[2].洪伟哲.基于ICP-MS的多组份磁球免疫分析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7
[3].曹妍.功能性免疫磁球对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效果比较及初步临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6
[4].熊珂.仿生免疫磁球的构建及其在循环肿瘤细胞富集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
[5].肖华,陈思,张伟,陆乘俊,梁晓飞.抗体免疫脂质磁球法检测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初探[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
[6].许迪莘,代凤英,杨寅,邓奕,杜庆庆.明胶及酪蛋白作为封闭剂及保存稳定剂在免疫磁球制备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
[7].杜美红,代凤英,许迪莘,张淼,孙永军.免疫磁球性能影响因素[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
[8].邓奕,许迪莘,赵琳娜,杨寅.免疫磁球捕获-PCR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9].程琼,刘立春,沈红霞,李洲扬.基于超支化合物固化单抗和丝素磁球固化二抗和酶作为放大标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2014
[10].陈冲.高灵敏纳米免疫磁球制备和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