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消费空间论文-马红涛,楼嘉军,刘润,刘松

休闲消费空间论文-马红涛,楼嘉军,刘润,刘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休闲消费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质量,空间差异,影响因素

休闲消费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马红涛,楼嘉军,刘润,刘松[1](2018)在《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质量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空间地理学方法,构建了休闲消费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进行了综合测算。结果显示:休闲消费水平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人口"胡焕庸线"两侧出现休闲消费鸿沟;休闲消费水平呈"长叁角"、"珠叁角"和"京津"地区核心城市向外辐射的空间圈层模式;个人可支配收入、城市经济实力、地理环境差异、闲暇时间、休闲动机和城市文化等是居民休闲消费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8年09期)

陈旻[2](2018)在《呼和浩特市女性休闲消费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是消费社会,女性是消费的主体,女性休闲消费空间应运而生。女性休闲消费活动中,美化身体是女性休闲消费的核心。唐纳德·诺曼将消费者情感需求划分为叁个层次,与这叁种层次相对应,设计也有叁种层次,即本能层次的设计、行为层次的设计和反思层次的设计。本文将这叁个层次延伸到女性空间设计当中,用诺曼博士的理论来解析呼和浩特市万达商业圈女性休闲消费空间设计的叁种类型。(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赵玉洁[3](2018)在《城市传统街区休闲消费空间建构及地方性形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众多城市传统街区沦为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牺牲品,以商业和其他服务业为依托的休闲消费空间大量涌现且呈现出“无地方性”悲剧。在城市记忆被全球化消费文化冲击和侵蚀的背景下,探究城市传统街区休闲消费空间建构及地方性形成机制,实现城市传统空间和现代消费文化的融合,对打破传统街区保护和发展的困局、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休闲开发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空间生产理论,从微观尺度研究城市传统街区休闲消费空间,构建了城市传统街区休闲消费空间的空间生产理论框架。运用SPSS因子分析、AMOS结构方程模型、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南京1912街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城市传统街区休闲消费空间的建构过程,并结合地方性形成理论,探讨了南京1912街区休闲消费空间的地方性形成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政府、开发运营方自上而下对空间的管控和对活动者的规训以及活动者自下而上对空间的内化与反抗贯穿整个空间建构过程。空间实践层面,政府通过城市规划、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街区的引导开发和规划管理;开发运营方通过设定空间主题、规训商户和活动者实现对街区的管控;活动者通过时间消费、旅游衍生、传统消费、商务会谈和慕名前往等多样的空间实践对活动空间进行建构。空间表征层面,利用建筑景观、文本和图像、休闲活动和主题事件等元素对街区进行符号表征。表征空间层面,构建了南京1912街区表征空间理论模型,发现本底态度、表征空间感知、地方认同叁个因素共同推动了表征空间的形成,其建构过程反映了活动者对街区表征的内化和反抗。(2)南京1912街区休闲消费空间地方性的形成来源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建构,并借由区位、场所和地方感叁大要素具体呈现。其中,政府政策和城市规划引导下,在经由历史及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民国城市记忆基础上融入现代休闲消费理念是地方性形成的文化本底;开发运营方通过街区景观、商业经营和人际交往空间符号的营造和推广,使地方性表征得以强化和活化;活动者逃离日常生活、休闲消费等需求得以满足,使得地方性特质在其感知与认同助推下不断深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2)

胡华伟[4](2017)在《休闲消费场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的城市中,休闲消费场所是一种数量众多且类型丰富的场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休闲消费场所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比例逐渐上升,我国也逐渐进入了休闲消费全面发展阶段,休闲消费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享受”和“发展”需求的重要消费内容。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发达,有较多的休闲消费场所集聚。特别是西部大学城,这里聚集了众多高校,随着师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他们对休闲消费场所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城内部休闲消费场所的数量出现增长态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以西安西部大学城为例,对其休闲消费场所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这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价值和实证案例。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总结。接着,选取西部大学城北区为案例地,对大学城休闲消费场所分布现状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以电影院、咖啡厅、健身房的相关数据、西部大学城地图、商圈构成(按大众点评网和实际区域整理划分)和西部大学城基准地价为基础,构建西部大学城休闲消费场所空间分布图,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西部大学城内总体休闲消费场所及各类型休闲消费场所的空间布局、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针对休闲消费场所的空间格局特征本文选取了区位因素、行为因素、历史因素和自然因素等主要因素,并且对区位因素和行为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EXCEL问卷分析、SPSS20.0相关性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揭示西部大学城休闲消费场所的一些发展特点。针对休闲消费场所的分布特征,结合大学城消费者行为特征,二者对比发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休闲消费场所业态单一,休闲消费场所质量参差不齐,休闲消费场所规划布局不合理,休闲消费场所缺乏人性化的考虑等问题。结合消费者需求特征,对西部大学城休闲消费场所空间分布提出优化对策与建议,以期对今后大学城休闲消费场所的设施配置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6-30)

华钢[5](2011)在《安徽省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休闲消费不仅是衡量社会进步、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本文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安徽省各县市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各地区近10年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水平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全省存在沿江、淮北两级分化逐渐加剧,特色产业城市的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水平迅速增长,"马芜铜"地区逐步成为休闲消费中心极基本特征。再则,对现实格局进行探讨,将全省主要城市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水平化成4个等级,发现安徽省地区之间的梯度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城镇居民休闲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陈旻[6](2010)在《当代都市女性休闲消费空间室内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女性的时代,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过去由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公共空间,如今活跃着更多的是女性身影,甚至还有女性专属的空间,例如美容美发店、女子俱乐部、女子服装店等女性消费空间不断涌现,虽然这些空间设计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却很少人从女性主义角度去审视它,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当代社会是消费社会,女性的休闲主要以身体美消费为主要的休闲内容。女性主义的信念是:要消灭女性所受的压迫,不仅需要平等,还需要让女性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及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bunch,1985)。女性主义提倡让女性和所有人都有自由选择,都能把握自己的生活。休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有促进女性生活很多方面的自我成长、解放和行为变化的潜能。通过休闲女性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提升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权利和个人对生活的把握的增强。当代都市女性休闲空间实质是在时间上完成身体的再生产,并对身体进行约束,在空间上对身体进行管制与表现。美化身体成为主要休闲内容,女性的休闲在消费社会已经异化为身体消费。因此生产“身体美”的空间就是这些女性休闲空间,其实质也是“身体消费”空间。女性休闲本质上还停留在一个追求物质享受的低水平阶级,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建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休闲行为并没有改变自己角色和地位,而是在强化着男性世界中的女性形象。“身体书写”作为消除“菲勒斯中心”的权威话语、行为规范,建构一个独立平等的女性主义空间的书写策略而为女性主义者所推崇,也因此与男性建构的女性身体美塑造的女性气质的空间设计方式大相径庭。女性主义观念的女性空间就是要运用女性的语言系统来建构空间,满足女性功能需求、表达女性意识、女性审美、反映女性生活、彰显当代女性风采的专属女性使用者的空间。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女性一直是处在“失语”状态,所有的历史都是男性创造的,男性主宰者话语权,所有描述女性的语言都被男性意识所浸染了,于是法国女性主义者发出了“用身体书写”的口号。用身体书写空间就是将女性的身体植入到建筑空间这个文本中,用身体的艺术语言使身体直接进入空间,用身体性的反理性、非线性的、无明确意义的叙述方式破坏故事顺序,将线性的叙述变成非线性的叙述,变形和疏远故事的组成因素来颠覆理性、线性的、中心思想明确的男性意识的空间叙述方式,从空间本质上建构具有女性本质特点的空间形式。解构单一、表面、刻板、程式化的女性美表现形式,运用女性主义电影的语言实验手法,帮助建构一套女性空间设计语言表达的方法,从而应用到女性空间设计中去,丰富女性空间设计语汇,从多角度来刻画女性空间。回望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身心灵平衡的女性休闲空间,在空间设计语言上也应该既有阴柔的本质,又有阳刚的气质,表里平衡协调在强调两性差异基础上追求一种两性和谐共生的空间才是真正的女性空间。两性和谐共生的女性空间表现在语言设计系统时就是在深层结构表现女性的阴柔本质,在表层结构可以是阳刚的形式语言元素。从关照女性审美心理需求的多层次性来看女性休闲空间最高要求要达到的就是通过空间设计传达女性美是多样的,让女性在这个空间中照见自己灵魂的姿态,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意识自我,真实的面对自我,从而以新的姿态和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空间寻求静谧,虚幻的效果可以使女性从对欲望的张望转向对自身内心的自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0-04-10)

钱学敏[7](2009)在《城市购物与休闲消费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工业生产由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过渡,西方国家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社会。物质的丰盛和收入的提高,使人们消费的内容由物质扩展至服务,消费的对象由使用价值上升至符号价值,消费逐渐成为自我实现的全部过程。由此带来的是消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空间正取代工业社会时在城市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空间成为后工业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国内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上海为例,通过对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购物及休闲消费空间的分析和比较,阐明城市消费空间的特点、分布情况及其形成原因。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总结了与消费空间研究相关的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第叁、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叁章分析了城市购物与休闲消费空间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四章分别研究了城市购物与休闲两大消费空间的分布。在研究购物消费空间时,首先通过分析主要零售业态分布现状,反映当前整体购物消费空间的分布情况,再以当前零售业中发展十分迅速的大型超市为例,通过上海历年开业的大型超市的布局变化,说明影响购物消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在研究休闲消费空间时,首先通过分析主要休闲场所的分布现状,反映当前休闲消费空间的分布情况,再以上海最为知名的衡山路和新天地新老两代休闲街区为例,说明影响休闲消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第五章为总结,概述全文的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李经龙,蒋海萍[8](2008)在《中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水平空间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休闲消费是人们在实现了生存消费的基础上,为了满足自我发展和物质享受等非生存性需要,在闲暇时间里采用不同的方式消耗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劳务产品的过程。文章运用十八等分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居民家庭休闲消费状况进行了具体评价,并划分了城镇居民家庭休闲消费等级,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布局,重申了休闲消费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并对休闲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余丽婴[9](2007)在《昆明市现代休闲消费型商业建筑空间环境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不仅让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而且使文化也走向趋同,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改变无形中也改变了与之相关联的建筑模式。在中国,这种改变更为明显。今天,正经历着第叁次消费结构升级的都市人,工作时间较工业时代大为减少,他们有着更为广泛的兴趣和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消费模式也转向精神享受式的休闲消费。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以及人们自身的消费体验(包括消费过程及消费环境等),其消费行为愈发个性化、时尚化、便捷化和休闲化。于是,承载这一系列休闲消费行为的现代商业建筑,其规划与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与人们休闲生活密切相关的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消费场所,其水平的高低还被视为衡量一座城市繁荣程度的标志之一。如何来考虑人们的精神诉求,提供户外空间并在建筑上表达更多蕴味即是本文研究的主旨。在此选取了昆明市休闲购物、餐饮、娱乐这叁类商业空间,抽取部分实例,分别从规划设计、外部空间形态、空间环境塑造叁个大的方面研究设计手法问题,其中针对休闲消费空间自身的特点展开论述,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创造鲜明的建筑特色和宜人的休闲消费场所作为设计手法的最终目标。休闲消费型的商业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建筑有着许多相同和相似的设计手法,但又有一些独特的方面,诸如场地交通的组织、外部空间形态的规划、休闲商业氛围的设计等方面是需要着重考虑的,这样才能使其在不失去自身的建筑性格的同时,为城市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环境空间。(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7-05-18)

史晓菲[10](2005)在《自行车再现市场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T自行车曾经作为市民生活的“叁大件”,见证了一个时代。今天,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自行车依旧以其价格低廉、经久耐用、技术简单、维修方便、停放方便、环保节能等特点,成为许多人青睐的代步工具。日前,为鼓励市民骑车出(本文来源于《消费日报》期刊2005-05-11)

休闲消费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社会是消费社会,女性是消费的主体,女性休闲消费空间应运而生。女性休闲消费活动中,美化身体是女性休闲消费的核心。唐纳德·诺曼将消费者情感需求划分为叁个层次,与这叁种层次相对应,设计也有叁种层次,即本能层次的设计、行为层次的设计和反思层次的设计。本文将这叁个层次延伸到女性空间设计当中,用诺曼博士的理论来解析呼和浩特市万达商业圈女性休闲消费空间设计的叁种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休闲消费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马红涛,楼嘉军,刘润,刘松.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质量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城市问题.2018

[2].陈旻.呼和浩特市女性休闲消费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8

[3].赵玉洁.城市传统街区休闲消费空间建构及地方性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胡华伟.休闲消费场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5].华钢.安徽省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分析[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

[6].陈旻.当代都市女性休闲消费空间室内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7].钱学敏.城市购物与休闲消费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李经龙,蒋海萍.中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水平空间差异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8

[9].余丽婴.昆明市现代休闲消费型商业建筑空间环境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7

[10].史晓菲.自行车再现市场潜力[N].消费日报.2005

标签:;  ;  ;  ;  

休闲消费空间论文-马红涛,楼嘉军,刘润,刘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