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SM网络中的掉话和切换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丹[1](2019)在《基于无线侧的VoLTE语音质量优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移动通信业务飞速发展,以高速率、低时延、全IP等移动流媒体技术为特点的第四代移动通信获得大规模商用,4G LTE网络成为运营商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的主要承载网络,但在4G网络应用初期,移动语音业务依然承载在2G/3G网络,已经建网的运营商基本采用SVLTE(Simultaneous Voice and LTE,LTE与GSM同步支持)技术或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电路域回落)技术作为过渡方案。上述两种方案本质上依然是由电路域承载语音业务,语音质量无任何改善,无法发挥IP技术的优势,以及提供更灵活多样的通话体验。VoLTE语音解决方案的核心采用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业务控制层系统,EPC(Evolved Packet Core,分组核心网)作为承载层,实现了会话控制与承载分离,业务提供与会话控制分离。VoLTE采用无线承载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等级识别机制、AMR-WB语音编码、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健壮性包头压缩协议)、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等关键技术来保证VoLTE(Voice over LTE)的业务质量,使用户可以体验到更低的访问延迟、更高质量和更自然的语音、视频业务。另一方面,VoLTE作为全IP条件下的端到端语音解决方案,实现了语音业务从传统电路域向分组域的过渡,以及同一网络下数据和语音业务的统一,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了网络运营成本。但是VoLTE网络结构复杂,涉及网元多,端到端流程长,如何进行大量的网络优化,是目前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及网络运维管理的核心。本文以咸阳移动VoLTE网络初期商用的维护优化经验为基础,重点研究了从无线侧影响语音质量的几项关键指标,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优化。论文首先对VoLTE网络架构、网元功能,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涉及到的IMS注册、通话过程、eSRVCC(Enhanced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增强的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流程等关键信令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接着,针对语音质量优化问题,根据信令平台获取的指标,论文对影响VoLTE语音质量的指标重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论述了问题定位和优化方法。最后,论文通过典型的问题描述和大量的应用案例,给出了几种VoLTE网络优化的解决方案,以及VoLTE商用初期无线侧语音质量的优化思路,以提高网络优化工作效率。
李常泓[2](2018)在《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地发展,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规模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用户对无线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用户感知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GSM无线网络优化成为一个长久的课题。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中数据采集与数据解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相比其他数据而言,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数据具有直观、准确和实效的特点,使其能够更为实时、准确的反映网络状态以及用户感受,为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本文尝试将MR数据应用于无线网络优化,取得了良好的网络优化效果。在GSM网络优化理论的研究过程中,首先研究了GSM系统的结构,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及数据来源,最终选定MR数据作为无线网络优化的方式;其次,对MR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包括MR原理及特点、MR数据内容、MR数据获取途径及应用分析,为MR作为网络优化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对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系统进行研究,包括无线网络优化系统的主体结构和各模块功能,为后续的网络优化提供了技术保障。MR数据具有实时、海量存储的特点,若合理应用,该特点可成为MR数据特有的优点。由于MR数据在网络优化方面有不同的应用,需通过网络优化系统提取相对应的MR数据参数,然后通过对不同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网络的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上即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这些工作的实现,需要对网络优化系统有深入研究、具备扎实的网络优化理论和实践经验方可完成。利用本文的研究方法,设计实现了MR数据在GSM网络覆盖优化、功率控制优化、网络切换优化以及同邻频干扰优化方面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MR数据在GSM网络优化方面可行、有效,切实的提高了用户感知和网络状态,较其他网络优化方式有其特有的优点。同时也为MR数据在其他网络方面如TD-LTE(4G)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杨学辉[3](2016)在《GSM/TD-SCDMA/TD-LTE的三网协同优化》文中指出中国移动公司经过这两年的TD-LTE网络建设,现网中TD-LTE的基站规模已经超越了 GSM、TD-SCDMA网络规模,而其庞大的GSM、TD-SCDMA网络短时间内还将继续投入使用。目前围绕商丘移动公司三种制式网络的协同优化已成为商丘移动公司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阐述网络优化的意义和目标,网络优化的关键步骤和流程,GSM、TD-SCDMA、TD-LTE三种制式网的关键技术和三网的优化方法比较。其次说明了网络优化数据的常规采集途径:网络测试、网管提取、投诉数据以及市场部分经分数据,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及采集方法。依据基础的数据分析,较均衡的进行三网协同优化。本文主要是就三网协同优化进行策略的分析,用以提高TD-LTE网络的驻留比,针对三网协同优化策略,主要涉及无线覆盖的优化,2/3/4G网络参数互操作,TD-LTE手机终端性能的提升,三网协同的邻区优化,针对TD-LTE的专网建设和优化。最后提出三网协同优化的方法在移动运营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日常优化中遇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三网协同优化的基本点出发进行现网具体优化方案的确定和实施。通过三网协同优化策略的修改,更能与实际相结合,提升TD-LTE网络的驻留比,提升用户感知和运营商的指标。
李硕[4](2014)在《锦州联通GSM网络优化中的KPI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人们对运营商的服务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可以通话,还要求通话质量有所保证。尤其随着运营商的数量的增多,竞争环境压力的增大,就要求各大运营商保证自己的网络有更好的质量。要保证网络通信的质量,不能一味地扩建基站达到目的,而是要有良好的网络优化团队和技术,对建设后的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才能真正保证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利益,同时还能保证用户通话的感知度。对通信网络的优化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有大量的工程经验和项目经验,在大量具备优化知识的基础上,对网络的各项参数有所了解,才能真正的胜任一个优化的工作。为了提高锦州联通的网络通信质量,本文对锦州市的联通GSM网络的优化提出了KPI分析方法,并且实施了优化方案,对这个网络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首先详细地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简要地阐述了无线网络的优化方法,即KPI分析方法,在第二章中重点介绍了GSM网络的通信业务流程,对GSM网络的业务流程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对其优化有所掌握。因为优化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只有对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才能真正将优化做好。对网络的信息的了解有时甚至还要包括基站的地理信息。在这一章中,还重点介绍了KPI分析方法,包括KPI分析方法的统计原理和分析思路,还给出了GSM网络中常用的KPI指标。本文中的第三部分介绍了锦州联通GSM网络的现状,包括位于白楼、北镇二中、公安局、基建大修段及凌河新区5个县区级的基站以及市区的基站,共6个基站的现状,并给出了这些基站的GSM网络当前的KPI指标状况。在作者路测和KPI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存网络的问题。最后的部分,本文通过对锦州GSM网络的KPI指标分析,并根据每个基站的具体现状、问题,结合科学的方法,分析了KPI指标在实际无线网络优化中的作用,通过对这6个基站的网络KPI指标的分析,提出了每个基站相应的、符合实际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实施这些提出来的优化方案,最后通过检测新的KPI指标,和原始的KPI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案的优化结果。在KPI分析的优化的过程中,本文重点分析了通话信道的掉话率、信道的拥塞率、SDCCH拥塞率、网络接通率、小区之间的切换问题和干扰问题等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具体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本文通过对锦州GSM网络的现有基站的优化问题的分析,得到最后结论,通过分析KPI指标,我们可以从现有网络中全面地监控当前无线网络的运行状况,及时地发现网络中存在异常问题的基站或者区域,从而快速地发现问题和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保证整个网络能够安全、有效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最终,能够使得锦州地区的联通用户感到满意,对提高该地区的客户口碑和信誉度有良好的帮助。最后,本文对论文工作提出了总结与展望,提出了今后工作中,KPI分析方法的工作重点,以及可以将其应用到3G网络和4G网络中去。为锦州市联通的网络优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葛喜英[5](2014)在《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用户数量日益增多,导致了网络质量下降的问题。提高网络质量最经济和快速的方式就是进行网络优化。话统分析是GSM网络优化的指导准则。借助话统分析可以对GSM网络中的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低、拥塞率高等问题进行定位,并根据具体的问题表现进行GSM网络的优化。
邵继伟[6](2014)在《GSM、WCDMA和TD-LTE网络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幅员辽阔,为了满足覆盖的要求就需要建设大规模的移动通信网络,因此需要运营商进行巨大的投入才能实现。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进入了2G、3G、4G网络共存的状态。目前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移动2G与3G网络建设都已有较大规模,中国移动已在20多个城市开始TD-LTE网络商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已开始TD-LTE网络建设。随着无线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无线网络优化成为了保证和提升网络质量的关键工作。本文从GSM和WCDMA网络的日常优化工作及TD-LTE网络的工程优化工作出发,结合GSM、WCDMA和TD-LTE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网络优化方法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日常优化工作中通过话务统计、测试和申告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采用具体的方法对进行网络优化;然后对工程优化中测试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出调整。通过各种的优化手段提升网络质量与性能,为通信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杨忠宝[7](2014)在《TD-SCDMA网络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的需求和运营商提供的通信质量之间矛盾越来越多,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质量的优劣已成为运营商争抢客户、把握成败的关键。中国移动作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主流标准TD-SCDMA网络运营商,如何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质量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在运行的通信网络上所作的任何改动都意味着风险,与通信网络追求稳定可靠的宗旨相违背,但是由于宏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变迁以及运营商各种业务的开展,通信网络中的无线接入部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无线网络调整和优化是必然的过程。细致、完善的网络优化,可以改善网络运行性能,降低网络干扰,提高网络接通率,降低业务异常现象,提高网络数据业务能力,改善切换成功率,提升网络容量。网络优化的意义在于维持网络处于较好的运行状态。本文首先对TD-SCDMA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信令流程及网络优化等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对TD-SCDMA网络中存在的覆盖、掉话、切换、干扰、2/3G互操作等问题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优化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问题形成原因、解决方法、效果验证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本文研究主要得到了如下结果和结论:(1)对于覆盖问题优化主要从工程参数如天线方位角、下倾角等入手,再结合系统参数来改善小区的覆盖范围,对于严重弱覆盖区域需要增加基站来完善。(2)对于切换问题优化主要从切换时目标小区的状态、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之间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无线环境等着手分析,解决好这些问题切换成功率会提升很多。(3)对于掉话问题优化需要判断掉话时问题点的无线环境,从无线环境来确定引起掉话是由覆盖、切换还是干扰引发的。(4)对于干扰问题优化重点在干扰源的判断和确定上,当确定了产生干扰的干扰源,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来规避干扰源对我们的干扰情况。(5)对于2/3G问题优化既要关注TD-SCDMA网络侧的参数配置,也要关注GSM网络侧的参数配置,避免出现频繁切换和重选。本文只是对TD-SCDMA网络优化部分方法进行了研究,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结构的不断扩大,网络中的问题越来越繁杂,这就需要我们应用网络优化手段快速定位问题、解决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网络。
刘宇[8](2014)在《大庆移动GSM&TD-SCDMA融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用都得到了广泛的的发展与应用。自1987年至今,移动网络经历了不断提速的奋斗历程。整个中国通信行业正在逐渐转向第三代通信网络,如何更好的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与第三代通信技术很好的融合尤为重要,使得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更高的数据速率,更多种类的业务。为使得用户能感觉到无所不在、连续的通信服务,第三代和第二代通信系统之间如何完美的共存,取决于第三代和第二代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无缝的链接。本文结合大庆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覆盖优化,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期间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工作,优化内容包括:路测问题分析、统计告警分析、参数问题分析、容量问题分析、日常规划调整、全网频率优化、室分整治、天线整治、覆盖控制等内容,并对发生问题的区域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路测分析等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获取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加以实施,同时进行了路测跟踪检测,使得大庆移动网络更加成熟。通过对GSM与TD-SCDMA全网融合优化的研究,达到了优化的目标,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最终达到提升用户感知的目的。
祁瑞成[9](2013)在《GSM无线网络优化掉话分析》文中指出目前我国GSM网络用户已超过8亿,网络规模和容量都居世界第一。我国通信网络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数目的惊人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但频率资源匮乏,无线网络的频率复用系数越来越小,网络规模庞大导致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此时单靠日常的维护已经无法切实地为广大移动用于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另一方面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用户的高要求,如何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如何提高通信质量,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系统设备利用率,已经成为网络运营商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我国GSM网络在扩容时普遍存在周期短,速度快的情况,导致工程中留下很多质量问题,需要在后期的网络优化中解决。
陈永刚[10](2013)在《高速公路GSM网络优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对GSM网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提升高速公路GSM网络质量已成为移动网络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高速公路附近地形环境比较复杂,人口稀疏,移动网络基站数量少,覆盖面窄,日常优化少,常常出现无法接通、信号干扰、异常掉话、切换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网络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无线通信原理、GSM网络优化原理、GSM网络优化方法、GSM网络优化方法实现、GSM网络优化方法软件支撑等内容,采用实地测试、调研与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高速公路的优化情况。本文对专网覆盖、公网覆盖、调整天线角度、增益、方位角、俯仰角、调节功率大小、搬迁最佳站址、调整基站配置、调整网络参数等优化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得出不同条件和环境下优化方法的使用,从而解决覆盖、语音质量、收益最大化等问题。文章特别选取地形比较复杂的四川多条高速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测量的GSM网络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且改善了四川多条高速公路GSM的信号覆盖,解决工程上、网络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最后,通过优化后现场测试验证,目标区域网络质量得到改善,全程呼叫成功率得到大幅提升。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方式完成目标,为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GSM网络中的掉话和切换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SM网络中的掉话和切换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无线侧的VoLTE语音质量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商用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Vo LTE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
2.1 基本概念 |
2.2 通信协议栈 |
2.3 网络架构及功能 |
2.4 影响语音质量的关键技术 |
2.4.1 语音编码 |
2.4.2 会话控制 |
2.4.3 报头压缩 |
2.4.4 信道控制 |
2.4.5 越区切换 |
2.5 QoS保障 |
2.5.1 语音质量评价 |
2.5.2 QoS保障机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VoLTE信令流程解析 |
3.1 注册流程 |
3.2 基本呼叫流程 |
3.3 切换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VoLTE无线侧优化分析 |
4.1 Vo LTE端到端整体指标 |
4.2 Vo LTE网络丢包率分析 |
4.2.1 指标现状分析 |
4.2.2 问题原因分析 |
4.2.3 优化思路 |
4.2.4 解决措施 |
4.3 Vo LTE端到端掉话率分析 |
4.3.1 指标现状分析 |
4.3.2 问题原因分析 |
4.3.3 优化措施 |
4.4 VoLTE端到端切换成功率 |
4.4.1 指标现状评估 |
4.4.2 问题原因分析 |
4.4.3 解决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VoLTE网络优化结果 |
5.1 VoLTE上行丢包率提升 |
5.2 端到端VoLTE掉话率提升 |
5.3 eSRVCC切换成功率提升 |
5.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六章 VoLTE网络优化应用案例 |
6.1 VoLTE路测指标 |
6.2 事件问题分析 |
6.2.1 邻区切换事件 |
6.2.2 未接通事件 |
6.2.3 掉话事件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课题研究发展及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发展与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章 GSM系统与无线网络优化 |
2.1 GSM系统 |
2.1.1 无线基站子系统(BSS) |
2.1.2 交换子系统(NSS) |
2.1.3 移动台/移动用户(MS) |
2.1.4 操作维护子系统(OMC) |
2.2 无线网络优化 |
2.2.1 优化目的及内容 |
2.2.2 流程与数据来源 |
2.2.3 平台必要性及不足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线测量报告MR |
3.1 MR原理及特点 |
3.1.1 MR原理 |
3.1.2 MR特点 |
3.2 MR数据内容 |
3.3 MR数据获取途径 |
3.4 MR应用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系统 |
4.1 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
4.2 模块间接口定义 |
4.3 MR数据采集 |
4.4 MR原始数据解析 |
4.5 MR统计汇总 |
4.6 MR栅格汇总 |
4.7 MR统计数据解析 |
4.8 MR前台展现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MR数据的无线网络优化应用 |
5.1 MR数据应用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GSM/TD-SCDMA/TD-LTE的三网协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移动运营商三网协同优化背景 |
1.2 网络优化的整体局势 |
1.3 网络优化的阐述 |
1.3.1 网络优化的意义与目标 |
1.3.2 网络优化的内容 |
1.3.3 网络优化流程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
2 移动运营商现存三种制式网络优化技术 |
2.1 GSM优化技术 |
2.1.1 GSM网络系统介绍 |
2.1.2 GSM网络优化技术 |
2.2 TD-SCDMA优化技术 |
2.2.1 TD-SCDMA系统介绍 |
2.2.2 TD-SCDMA系统关键技术 |
2.2.3 TD-SCDMA系统优化技术 |
2.3 TD-LTE优化技术 |
2.3.1 TD-LTE系统介绍 |
2.3.2 TD-LTE系统结构 |
2.3.3 TD-LTE的关键技术 |
2.3.4 TD-LTE优化技术 |
2.4 三种制式网络优化技术的比较和发展 |
2.5 本章小结 |
3 三网协同优化的前提数据采集 |
3.1 数据的采集内容 |
3.1.1 网络系统数据的采集内容 |
3.1.2 网络测试数据的采集内容 |
3.1.3 网管数据的采集内容 |
3.2 数据采集工具和方法 |
3.2.1 数据采集的工具 |
3.2.2 测试路线和测试点的选取 |
3.2.3 测试时间的选取 |
3.2.4 测试方法 |
3.3 网络测试数据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
4.1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研究重点方向概述 |
4.2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之4G驻留比提升方法研究 |
4.2.1 无线覆盖优化 |
4.2.2 GSM/TD-SCDMA/TD-LTE网络侧的重选参数优化 |
4.2.3 TD-LTE终端推广和性能提升 |
4.2.4 三网系统间邻区优化 |
4.2.5 专网的建设和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5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的改善与应用 |
5.1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关于提升4G驻留比的改善 |
5.2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关于提升4G驻留比的实施 |
5.2.1 商丘移动为提升4G驻留比进行邻区调整方案的实施 |
5.2.2 商丘移动为提升4G驻留比进行参数调整方案的实施 |
5.2.3 商丘移动根据经分3/4G终端占比 |
5.3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之驻留比提升后对商丘总体指标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 |
6.1 本文结论 |
6.2 对下一步工作内容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锦州联通GSM网络优化中的KPI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本文缩略语释义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
1.3 发展现状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GSM 网络优化与 KPI 分析 |
2.1 GSM 网络通信业务流程 |
2.1.1 GSM网络的架构 |
2.1.2 用户位置的管理 |
2.1.3 鉴权流程 |
2.1.4 切换流程 |
2.1.5 移动主叫流程 |
2.1.6 移动被叫流程 |
2.1.7 主/被叫拆线流程 |
2.2 GSM 网络的 KPI 分析 |
2.2.1 KPI分析概述 |
2.2.2 GSM网络常用 KPI |
2.2.3 常用 KPI 分析思路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锦州联通 GSM 网络现状 |
3.1 锦州联通 GSM 网络现状 |
3.1.1 锦州联通 GSM 网络基站路测现状 |
3.1.2 锦州联通 GSM 网络存在的问题 |
3.2 锦州联通 GSM 网络优化前的 KPI 指标状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锦州联通 GSM 网络 KPI 分析 |
4.1 主要基站系统优化分析 |
4.2 优化后的 KPI 指标 |
4.3 锦州 GSM 网络优化重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GSM 网优工作总结 |
5.2 GSM 网优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GSM网络优化概述 |
2 GSM网络问题定位方法 |
3 GSM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
3.1 通信掉话优化 |
(1) 边缘掉话优化 |
(2) 突然掉话 |
(3) 质量差掉话 |
(4) 近端电平低掉话 |
3.2 网络切换优化 |
(1) 参数设置不合理 |
(2) 设备故障 |
(3) 拥塞造成的切换失败 |
3.3 拥塞问题优化 |
(1) 天线问题 |
(2) 干扰过大问题 |
(3) 容量不够 |
4 GSM网络优化具体案例分析 |
4.1 案例概述 |
4.2 原因分析 |
4.3 解决方案设计 |
5 结束语 |
(6)GSM、WCDMA和TD-LTE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及名词解释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选取背景 |
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 |
1.3 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和网络优化的重要性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移动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 |
2.1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 |
2.1.1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 |
2.1.2 GSM系统的网络接口与协议 |
2.1.3 GSM系统的关键技术 |
2.2 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 |
2.2.1 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 |
2.2.2 WCDMA的网络接口与协议 |
2.2.3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
2.3 TD-LTE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 |
2.3.1 TD-LTE系统的网络结构 |
2.3.2 TD-LTE系统的网络接口与协议 |
2.3.3 TD-LTE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三章 网络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
3.1 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波 |
3.2 网络优化的原理 |
3.3 网络优化的流程 |
3.3.1 GSM网络优化的流程 |
3.3.2 WCDMA网络优化的流程 |
3.3.3 TD-LTE网络优化的流程 |
3.4 网络优化的方法 |
3.5 网络优化的内容 |
3.5.1 覆盖优化 |
3.5.2 接入优化 |
3.5.3 切换优化 |
3.5.4 干扰优化 |
3.5.5 拥塞优化 |
3.5.6 掉线优化 |
3.5.7 联合优化 |
第四章 GSM网络日常优化 |
4.1 GSM网络配置与覆盖情况 |
4.2 GSM网络市区集团测试优化 |
4.2.1 GSM网络集团测试结果 |
4.2.2 语音接入失败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
4.2.3 掉话问题分析和处理 |
4.3 GSM网络KPI指标优化 |
4.3.1 TOPN与质差小区分析与处理 |
4.3.2 无线资源利用率优化 |
4.3.3 指标优化结果比较 |
4.4 作业计划和电子运维 |
4.4.1 TOPN小区处理 |
4.4.2 天馈调整 |
4.5 GSM网络日常投诉处理 |
4.5.1 投诉工单处理 |
第五章 WCDMA网络日常优化 |
5.1 WCDMA网络配置与基站分布 |
5.2 WCDMA网络DT拉网测试 |
5.2.1 测试指标 |
5.2.2 测试结果分布图 |
5.3 省体育中心球赛活动保障 |
5.4 WCDMA网络KPI指标与TOPN小区分析 |
5.4.1 WCDMA网络拥塞率分析 |
5.4.2 WCDMA网络TOPN小区分析处理 |
5.5 WCDMA网络日常投诉处理 |
第六章 TD-LTE网络工程优化 |
6.1 导频污染导致下行吐吞率偏低 |
6.2 邻区漏配导致的弱覆盖 |
6.3 弱覆盖问题 |
6.4 越区覆盖 |
6.5 切换不及时导致的无线链路失步 |
第七章 总结 |
7.1 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闻及答辩情况表 |
(7)TD-SCDMA网络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无线网络优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的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TD-SCDMA 系统介绍 |
2.1 TD-SCDMA 基础原理 |
2.1.1 TD-SCDMA 简述 |
2.1.2 TD-SCDMA 帧结构 |
2.1.3 TD-SCDMA 信道结构 |
2.1.4 TD-SCDMA 系码组 |
2.2 TD-SCDMA 关键技术 |
2.2.1 智能天线 |
2.2.2 联合检测 |
2.2.3 上行同步 |
2.2.4 功率控制 |
2.2.5 接力切换 |
2.2.6 动态信道分配 |
2.3 TD-SCDMA 常用信令流程 |
2.3.1 主叫流程(MOC) |
2.3.2 被叫流程(MTC) |
2.3.3 释放流程 |
2.3.4 接力切换流程 |
2.3.5 硬切换流程 |
第三章 TD-SCDMA 网络优化基础 |
3.1 TD-SCDMA 网络优化概述 |
3.1.1 TD-SCDMA 网络优化概述 |
3.1.2 TD-SCDMA 网络优化意义 |
3.1.3 TD-SCDMA 与 WCDMA 网络优化的区别 |
3.1.4 TD-SCDMA 与 GSM 网络优化的区别 |
3.2 TD-SCDMA 网络优化原则 |
3.2.1 最佳的网络覆盖 |
3.2.2 合理的切换带控制 |
3.2.3 系统干扰最小 |
3.2.4 均匀合理的基站负荷 |
3.3 TD-SCDMA 网络优化流程 |
3.3.1 工程优化 |
3.3.2 运维优化 |
第四章 TD-SCDMA 网络优化研究 |
4.1 TD-SCDMA 网络覆盖优化 |
4.1.1 弱覆盖优化 |
4.1.2 邻区缺失导致弱覆盖优化案例 |
4.1.3 越区覆盖优化 |
4.1.4 越区覆盖优化案例 |
4.1.5 导频污染优化 |
4.1.6 导频污染优化案例 |
4.2 TD-SCDMA 网络切换优化 |
4.2.1 切换的分类 |
4.2.2 切换常用指标 |
4.2.3 切换优化流程 |
4.2.4 切换问题优化 |
4.2.5 小区同频造成切换失败优化案例 |
4.2.6 兵乓切换优化案例 |
4.2.7 拐角效应优化案例 |
4.2.8 基站故障导致切换失败优化案例 |
4.2.9 孤岛效应导致切换失败优化案例 |
4.3 TD-SCDMA 网络掉话优化 |
4.3.1 掉话的定义 |
4.3.2 掉话优化流程 |
4.3.3 覆盖引起掉话优化 |
4.3.4 弱覆盖导致掉话优化案例 |
4.3.5 切换引起掉话优化 |
4.3.6 切换不及时导致掉话优化案例 |
4.3.7 干扰引起掉话优化 |
4.3.8 同频同时隙干扰导致掉话优化案例 |
4.4 TD-SCDMA 网络干扰优化 |
4.4.1 干扰定义 |
4.4.2 干扰分类 |
4.4.3 干扰特征 |
4.4.4 干扰查找方法 |
4.4.5 干扰优化方法 |
4.4.6 外部干扰导致指标异常优化案例 |
4.4.7 同频同扰干扰导致掉话优化案例 |
4.4.8 UPPCH 干扰导致无法起呼优化案例 |
4.5 TD-SCDMA 网络 2/3G 互操作优化 |
4.5.1 2/3G 互操作原则 |
4.5.2 2/3G 互操作门限 |
4.5.3 TD-SCDMA 到 GSM 重选流程 |
4.5.4 GSM 到 TD-SCDMA 重选流程 |
4.5.5 TD-SCDMA 到 GSM 切换流程 |
4.5.6 2/3G 互操作优化 |
4.5.7 GSM 邻区漏配导致 2/3G 互操作失败优化案例 |
4.5.8 GSM 参数配置错误导致 2/3G 互操作失败优化案例 |
4.5.9 2/3G 互操作切换门限优化案例 |
4.5.10 2/3G 频繁重选导致未接通优化案例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大庆移动GSM&TD-SCDMA融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大庆移动网络优化方案总体设计 |
2.1 大庆移动网络现状 |
2.1.1 大庆移动网络全网规模 |
2.1.2 大庆移动网络 KPI 指标 |
2.2 大庆移动网络融合概述 |
2.2.1 网络融合基础理论 |
2.2.2 大庆移动网络融合目的及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掉话小区专项优化研究 |
3.1 网络覆盖优化思路 |
3.2 处理掉话措施 |
3.3 处理掉话案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络干扰专项优化研究 |
4.1 干扰带说明及干扰的分类 |
4.1.1 干扰带说明 |
4.1.2 干扰的分类 |
4.1.3 干扰问题定位方法 |
4.1.4 干扰排查工具应用研究 |
4.1.5 干扰小区处理流程 |
4.2 大庆移动外部干扰专项优化研究 |
4.2.1 外部干扰源分类 |
4.2.2 外部干扰排查方法 |
4.2.3 抗外部干扰常用技术 |
4.2.4 大庆移动外部干扰源的分类、地理分布 |
4.2.5 解决大庆移动外部干扰案例 |
4.3 大庆移动三阶互调干扰专项优化研究 |
4.3.1 三阶互调产生机理 |
4.3.2 互调干扰排查流程 |
4.3.3 解决大庆移动三阶互调干扰案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邻区专项优化研究 |
5.1 邻区优化概述 |
5.2 邻区优化方案实施 |
5.3 解决大庆移动邻区优化案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TD-SCDMA 网络专项优化研究 |
6.1 TD-SCDMA 网络专项优化概述 |
6.1.1 大庆移动 TD-SCDMA 网络现状 |
6.1.2 ATU 测试指标对比 |
6.1.3 关键 KPI 指标对比 |
6.2 基础类优化 |
6.3 覆盖类优化 |
6.4 干扰类优化 |
6.5 掉话类优化 |
6.6 ATU 网格优化 |
6.7 翻频、翻扰优化 |
6.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高速公路GSM网络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GSM 网络发展历史 |
1.2.2 国内高速公路及其 GSM 网络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项目支撑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GSM 网络系统原理和 GSM 网络优化原理 |
2.1 GSM 网络传播理论 |
2.1.1 移动设备的电磁波传播 |
2.1.2 无线信号的理论分析 |
2.2 GSM 网络的基本结构 |
2.2.1 网络子系统(NSS) |
2.2.2 基站子系统(BSS) |
2.2.3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
2.2.4 移动台子系统(MS) |
2.3 GSM 陆地接口 |
2.4 GSM 空中接口信道 |
2.5 GSM 系统频率 |
2.6 GSM 网络优化原理 |
2.6.1 掉话问题分析 |
2.6.1.1 掉话的种类和原因 |
2.6.1.2 掉话问题的解决 |
2.6.2 天线问题及覆盖分析 |
2.6.2.1 天线的分类 |
2.6.2.2 天线的选择 |
2.6.2.3 天线倾角的确定 |
2.6.3 覆盖优化分析 |
2.6.4 硬件故障分析 |
2.6.5 频率及干扰分析 |
2.6.6 切换性能分析 |
2.6.6.1 切换丢失率计算式 |
2.6.6.2 切换基本原理 |
2.6.6.3 功率预算切换的解释 |
2.6.6.4 切换问题分析 |
2.6.7 高速公路参数的优化设置 |
2.6.8 边界优化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公路 GSM 网络优化方法 |
3.1 确定网络覆盖模式 |
3.1.1 专网覆盖 |
3.1.2 公网覆盖 |
3.2 网络普查 |
3.2.1 资料调查 |
3.2.2 系统检查 |
3.2.3 数据代码核查 |
3.3 数据采集 |
3.3.1 OMC 数据采集 |
3.3.2 用户投诉数据收集 |
3.3.3 自动路测数据采集 |
3.4 数据分析 |
3.5 制定优化方案 |
3.6 确定解决措施 |
3.6.1 设备维护 |
3.6.2 覆盖优化 |
3.6.3 容量优化 |
3.6.4 参数优化 |
3.6.5 干扰优化 |
3.6.6 邻区优化 |
3.6.7 边界优化 |
3.7 验证测试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 GSM 网络优化方法软件设计应用与实践 |
4.1 软件需求 |
4.2 需求目标 |
4.3 软件设计 |
4.4 高速公路干线优化分析功能 |
4.4.1 干线概况 |
4.4.2 干线质量 |
4.4.3 站点偏移分析 |
4.4.4 测试问题点管理 |
第五章 高速公路 GSM 网络优化方法的实践 |
5.1 优化目标 |
5.2 历史数据分析 |
5.3 目标分析 |
5.3.1 症结分析 |
5.3.2 测算 |
5.4 问题原因分析 |
5.5 问题确认 |
5.5.1 参数问题 |
5.5.2 工程问题 |
5.5.3 切换问题 |
5.5.4 设备故障 |
5.5.5 干扰问题 |
5.6 制定方案 |
5.7 确定解决措施 |
5.7.1 制定优化措施 |
5.7.2 优化措施实现 |
5.7.3 覆盖优化措施 |
5.7.4 切换问题优化措施 |
5.7.5 故障优化措施 |
5.8 高速公路 GSM 网络优化效果检测 |
5.8.1 优化后成功率 |
5.8.2 验证测试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内容和结论 |
6.2 研究的意义 |
6.3 研究的地位 |
6.4 创新点和不足 |
6.5 未来展望 |
6.6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数据代码 |
四、GSM网络中的掉话和切换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线侧的VoLTE语音质量优化技术研究[D]. 李梦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8)
- [2]基于MR数据的GSM无线网络优化[D]. 李常泓.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3]GSM/TD-SCDMA/TD-LTE的三网协同优化[D]. 杨学辉.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4]锦州联通GSM网络优化中的KPI分析[D]. 李硕. 吉林大学, 2014(03)
- [5]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研究[J]. 葛喜英. 通信电源技术, 2014(06)
- [6]GSM、WCDMA和TD-LTE网络优化研究[D]. 邵继伟. 山东大学, 2014(10)
- [7]TD-SCDMA网络优化的研究[D]. 杨忠宝.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2)
- [8]大庆移动GSM&TD-SCDMA融合优化研究[D]. 刘宇.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2)
- [9]GSM无线网络优化掉话分析[A]. 祁瑞成. 《内蒙古通信》2013年第1-4期, 2013(总第100期)
- [10]高速公路GSM网络优化方法研究[D]. 陈永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