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表型论文-胡平,陈晓艳,冉春枭,谢艾伦,肖晶

激活表型论文-胡平,陈晓艳,冉春枭,谢艾伦,肖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活表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MJ,Wnt经典信号通路,成软骨细胞

激活表型论文文献综述

胡平,陈晓艳,冉春枭,谢艾伦,肖晶[1](2019)在《上皮中Wnt经典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导致小鼠颞下颌关节畸形的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中,我们利用K14-cre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发育过程中,在上皮持续激活Wnt经典信号通路来研究对于颞下颌关节发育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用K14-cre小鼠与Ctnnb1ex3f小鼠杂交以产生K14-cre;Ctnnb1ex3f小鼠,通过阿尔新蓝-茜素红骨染色、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原位杂交实验观察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形态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结果:(1)阿尔新蓝-茜素红骨染色结果显示,在E16.5时,K14-cre;Ctnnb1ex3f小鼠下颌骨与颧骨相连。(2)HE染色结果显示,在E18.5时,WT小鼠关节盘及关节腔形态正常,而K14-cre;Ctnnb1ex3f小鼠未见关节盘及关节腔。(3)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在E15.5时,与WT小鼠相比,K14-cre;Ctnnb1ex3f小鼠髁突的前成软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过早分化成熟。(4)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E15.5时,K14-cre;Ctnnb1ex3f小鼠髁突上Sox9及Ihh表达水平与WT小鼠无明显差异,但范围显着缩小;而Gli2及PTHrP在髁突顶端的表达范围较WT小鼠显着增加。结论:在上皮中持续性激活Wnt经典信号通路,使髁突的前成软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过早分化成熟,关节盘及关节腔消失,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需进一步探究。(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张翔[2](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蛋白介导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并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恶性表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原发性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是当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第叁位。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发的肝癌约一半发生在中国,而在中国诊断的肝癌患者中,大部分为乙肝相关性肝癌,中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因肝癌死亡,对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消融治疗,放疗,化疗,抗病毒治疗以及近几年出现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但肝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12%,即使外科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通常低于38%-61%,近年来已无明显改善,肝癌的治疗已达瓶颈期,我们必须从肝癌的发病机制入手重新审视目前的肝癌治疗方案,因此,深入研究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HCC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复杂的作用,并与多种癌症特征相关。新近发现阻断Hh信号通路延缓乙肝病毒相关蛋白Hbx诱发的肝细胞癌变。近期有研究报道:人乙肝相关性肝癌细胞中Hbx蛋白的表达与Hh通路激活相关;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实Hbx促进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至少部分依赖于Hh通路的活化。提示:Hbx参与Hh信号通路活性调控过程,但Hbx是通过何种方式调控Hh信号通路仍不清楚。目的:1.乙肝病毒相关蛋白Hbx在肝癌细胞Hh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中是否起作用?2.乙肝病毒相关蛋白Hbx是否通过介导Hh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促进肝癌细胞恶性表型?方法:1.在Huh7肝癌细胞系中转染Hbx质粒后分提取RNA,检测Hh信号通路相关靶基因。2.取感染HBV的C57小鼠肝脏提取RNA,检测Hh信号通路相关指标。3.共转染HA-Hbx和Gli2-Flag质粒入肝癌细胞24hr后裂解细胞,用标签抗体免疫共沉淀检测外源性Hbx与Gli2的相互作用;4.共转染Gli-BS-Luc和Hbx表达质粒入细胞,采用Luciferase报告基因法检测Hbx对Hh信号通路活性的调控作用。5.构建稳定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观察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变化。结果:1.在Huh7肝癌细胞系中,过表达Hbx导致Hh信号通路活化及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高表达。2.感染HBV的小鼠与WT小鼠相比,Gli2的RNA水平显着升高。3.蛋白质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Hbx蛋白与Hh信号通路关键组分Gli2蛋白在完整细胞内具有相互作用。4.Hbx基因是Gli2上游靶基因并可调控Gli2基因使其表达增强。5.过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其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乙肝病毒相关蛋白Hbx与Hh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Hbx可导致Hh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及下游靶基因高表达。Hbx为H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Gli2的上游靶基因,可调控Gli2的表达。Hbx与Gli2在完整细胞生理中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稳定表达Hbx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奕彤[3](2017)在《阿司匹林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及COX_2/PGE_2/EP_2/NF-κB旁通路抑制LPS诱导炎性巨噬细胞表型的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阿司匹林因抗炎促成骨作用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阿司匹林对在骨修复再生中起重要作用的巨噬细胞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为阿司匹林抗炎促进骨修复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通过磁珠分选方法分选培养原代小鼠腹膜巨噬细胞,运用LPS诱导的同时,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ELISA,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表型(即(本文来源于《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10-13)

刘奕彤[4](2017)在《阿司匹林通过NF-B信号通路及COX2/PGE2/EP2/NF-B旁通路抑制LPS诱导炎性巨噬细胞表型的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阿司匹林因抗炎促成骨作用受到关注,因而被认为在骨组织工程再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前期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在成骨过程中可以调节T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但对在成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巨噬细胞的作用尚不明确。巨噬细胞通过促炎症的M1表型或促修复的M2表型比例变化调节局部组织的炎症发展与转归。本文研究了阿司匹林对巨噬细胞M1/M2两种表型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10-13)

孔祥歆[5](2017)在《CaMKKβ通过激活AMPK/JAK2/STAT3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向M2表型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Ca MKKβ在IL-4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1、Real-time PCR检测IL-4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方向及水平,并western blot检测极化过程中Ca MKKβ、AMPK、JAK2、STAT3蛋白总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2、慢病毒为载体的Sh RNA干扰RAW264.7巨噬细胞Ca MKKβ表达后,real-time PCR检测IL-4诱导下RAW264.7巨噬细胞M1、M2巨噬细胞极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JAK2、STAT3蛋白总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3、分别使用各蛋白的特异性小分子化学阻断剂Compound C,Fedratinib和Stattic分别阻断AMPK、JAK2和STAT3活性后,real-time PCR检测对RAW264.7巨噬细胞M1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下游蛋白的总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1、IL-4主要诱导RAW264.7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P<0.05),且Ca MKKβ及AMPK、JAK2、STAT3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2、sh RNA干扰Ca MKKβ表达后,较正常细胞组IL-4促M2型巨噬细胞极化作用降低(P<0.05),AMPK、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3、分别阻断AMPK,JAK2和STAT3后,与未加阻断剂组IL-4诱导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少(P<0.05)。结论:1、IL-4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后,Ca MKKβ、AMPK、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总量均不变,磷酸化蛋白水平升高。2、IL-4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M2型极化作用部分依赖于Ca MKKβ激活。3、Ca MKKβ活化后通过激活AMPK-JAK2-STAT3通路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M2型极化转变。(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7-05-01)

张权宇[6](2017)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基因调控肝脏脂肪代谢表型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人体“高积累,低消耗”的活动方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以人体内物质代谢紊乱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MS)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危险因素的集合体,MS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主要临床结局为冠心病或其它类型心血管疾病。肝脏作为人体内叁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的重要代谢器官,其内部的稳定平衡在维持物质代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MS中较为常见的肝脏代谢障碍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具体包括了单纯性肝脏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及炎症反应,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MS密切相关。近年来,NAFLD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我国乙肝病毒的逐步控制以及不良现代生活方式的蔓延,NAFLD亦逐步成为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代谢综合症与肝细胞内相关信号分子活动异常,肝脏脂肪变性等相关机制仍不清楚,导致治疗NAFLD的有效手段匮乏。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缓解NAFLD的药物,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成为热点问题。近年来有研究发现E1A激活基因阻遏子基因(Cellular repressor of E1A-stimulated genes,CREG)在生物体各个器官内均广泛表达,可以参与诱发细胞成熟态,维持细胞成熟分化状态,在维持细胞稳定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CREG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较为广泛,目前已经发现的作用有抗心肌缺血,抗心肌肥厚,抗炎症反应,抗凋亡以及抗纤维化等作用。而上述生物学效应在病理生理过程及信号传导通路方面都与代谢综合征及NAFLD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基于此,我们推测CREG可能存在一定的肝细胞保护作用。本实验室的初步研究已经发现,在CREG基因全身半敲除的小鼠高脂饲养模型中可发现轻度的糖-脂代谢紊乱。因此推断CREG是可能参与NAFLD发病机制中调节糖-脂肪代谢的重要分子。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研究CREG调控NAFLD的表型及机制。在研究中,我们运用了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围绕CREG表达量与肝组织及细胞糖代谢、脂肪代谢调节关系,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超家族中ASK1-JNK1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其中发挥的关键性调控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CREG基因在治疗代谢综合征-NAFLD系列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思路。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1.CREG基因表达与NAFLD相关性研究首先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观察NAFLD模型后肝脏组织和细胞中CREG表达变化。结果发现NAFLD模型肝脏组织中CREG基因的m RNA以及蛋白表达均显着下调(HFD 0.43±0.04 vs NC 1.00±0.21,P<0.05 vs NC;HFD 2.68±1.04 vs NC 5.88±0.92,P<0.05 vs NC)。进一步的细胞学研究发现,原代肝细胞中CREG蛋白表达量与代表细胞脂肪累积程度的棕榈酸浓度水平呈负相关。在禁食/饱食小鼠模型研究中,禁食24小时后,脂肪代谢相关的信号蛋白PEPCK和G6Pase以及CREG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 vs feed)。上述动物模型以及细胞模型实验表明,CREG基因及蛋白表达量与肝脏组织/细胞中脂肪累积量呈负相关关系。在人体肝脏标本CREG蛋白含量检测显示,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NAFLD组CREG蛋白含量显着下调(NAFLD 1.00±0.25 vs normal 2.77±0.34,P<0.05)。石蜡切片CREG免疫组化研究显示,CREG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浆,在NAFLD组切片染色中可见CREG蛋白表达有减少趋势。以上实验表明,肝脏细胞在细胞内脂肪累积的过程中,CREG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本部分结论为CREG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可能与肝脏脂肪代谢水平相关。2.CREG基因表达调控NAFLD糖代谢、脂肪代谢表型研究首先将CREG肝脏特异性条件性敲除(Conditional knockout,KO),研究高脂饲养(High fat diet,HFD)情况下糖代谢表型及信号通路改变。KO后高脂饲养后,小鼠体重,肝重/体重,肝脏重量都显着增加。同时,KO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指标异常,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HOMA-IR显着增高。Western-blot分析显示KO组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分子Irs1/Akt,GSK3β,FOXO1磷酸化水平均显着下降。进一步的糖原染色显示糖原在KO后减少。但将CREG肝脏特异性高表达(Transgenic,TG)后,上述指标变化趋势均被翻转。以上结果表明,CREG肝脏特异性敲除后HFD可发生糖代谢紊乱,而CREG高表达(TG)可显着改善糖代谢。进一步的CREG调控脂肪代谢研究中,腹部超声显示,高脂喂养后KO组小鼠相同观察点肝脏厚度明显增加(thickness:4.97±0.25 mm vs 3.53±0.35 mm,P<0.05)。HE及油红O染色显示,KO显着增加高脂饲养条件下肝脏脂肪累积,而TG组可逆转高脂肪累积现象。同时,KO-HFD组中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甘油叁酯及肝功指标显着上升,而TG可显着改善上述指标。细胞学形态学实验中原代肝细胞油红O及脂肪特异性BODIPY-C16荧光染色亦证明了CREG敲除后脂肪累积加重,而高表达CREG可逆转这一趋势。脂肪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研究中,AMPK及ACC磷酸化水平与CREG表达量正相关,m TOR和p70S6K则呈负相关。接下来我们检测了糖代谢、脂肪代谢、炎症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REG高表达后以下基因表达量上升(ABCG1,CYP7A1,PPAR-α,CPT-1a,ACOX-1,UCP2,IL-10,PDK4),同时以下基因表达量下调(HMGCR,SREBP-1C,FAS,ACCa,CD36,FATP1,FABP1,PPAR-γ,PEPCK,G6PC,IL-1b,IL-6,TNF-α,MCP-1)。上述结果表明,CREG高表达可显着改善肝脏组织细胞内的脂肪变性,并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上述实验证实了CREG在环境因素HFD诱发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在遗传因素导致肥胖的ob/ob小鼠中验证了CREG对糖、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CREG蛋白表达量在ob/ob小鼠饲养2w,4w,8w,12w四个时间点逐渐下调。而肝脏HE及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CREG过表达可显着降低脂肪累积水平。CREG高表达显着降低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改善了ob/ob小鼠的糖代谢紊乱,同时下调了血脂水平。以上提示CREG高表达可改善ob/ob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综合上述结果,CREG高表达可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动物模型的糖代谢及脂肪代谢紊乱。3.CREG基因表达调控NAFLD糖代谢、脂肪代谢分子机制研究为明确CREG的具体作用机制,我们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同时在组织和细胞水平检测了对肝脏脂肪变性及代谢综合征起到关键作用的MAPK家族分子MEK,ERK,JNK and P38磷酸化水平,结果提示,CREG基因敲除组脂肪变性后,JNK磷酸化水平上调,过表达CREG后JNK磷酸化水平下降,其他信号分子未见明显变化。在糖、脂肪代谢表型层面,应用JNK特异性抑制剂可完全翻转CREG敲除后的脂肪变性加重趋势。同时,我们对人肝脏切片P-JNK和CREG免疫组化染色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r=-0.8686,P<0.05)。上述结果提示CREG调控糖脂代谢的机制和JN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分析了JNK1和JNK2两个亚型在CREG调控糖脂代谢中的具体作用分工。CREG和JNK1(CREG-JNK1-dual knockout,CREG-JNK1–DKO)或JNK2(CREG-JNK2-dual knockout,CREG-JNK2–DKO)双敲除小鼠的肝脏HE及油红O染色显示,与CREG敲除后高脂饲养组相比,CREG-JNK1-DKO组肝脏脂肪累积减轻,而CREG-JNK2-DKO组无变化。同时,CREG-JNK1-DKO组翻转了CREG敲除后HFD带来的体重、肝重/体重、血糖、HOMA-IR等指标的恶化趋势,而CREG-JNK2-DKO无变化。以上提示,CREG对糖脂代谢的调控作用主要通过JNK1通路完成。为进一步研究CREG分子和JNK的作用方式,我们运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验证了肝脏脂肪变性和代谢综合征中经典的信号通路ASK1-MKK4/7-JNK与CREG的共同作用。结果提示,CREG可以直接与ASK1结合并调控其磷酸化水平。同时我们利用原代肝细胞研究了CREG于P-ASK1的变化关系,ASK1磷酸化水平随着棕榈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REG与ASK1磷酸化水平呈负相关趋势。以上表明CREG通过与ASK1直接结合并调节其磷酸化水平,进而发挥其调控JNK信号通路的作用。综上所述,本课题首次发现CREG在肝脏糖代谢及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并基本阐明了其中CREG-ASK1-JN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首先,通过动物肝脏脂肪变性及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观察到细胞脂肪变性时CREG基因和蛋白表达显着下调,发现CREG基因表达可能与肝脏脂肪代谢相关;接下来,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及转基因动物模型控制肝细胞内CREG表达量,研究其对肝细胞糖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发现CREG可以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动物模型的糖代谢及脂肪代谢紊乱;最后,对CREG调控糖脂代谢的信号通路分析显示,CREG可通过直接与ASK1结合后调节其磷酸化水平,进而发挥其抗糖、脂肪代谢紊乱的作用。本课题首次揭示了CREG在肝脏糖代谢及脂肪代谢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及对下游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挖掘CREG基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7-04-01)

周欢欢[7](2016)在《选择性激活胆碱能神经元MeCP2对小鼠Rett综合征样表型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ett综合征(RTT)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女性的、X-连锁的进行性神经发育性疾病,是女性智障的主要遗传因素之一。其临床特征为:出生后经历6-18个月正常发育后,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习得运动、语言能力、智力退化,并出现手部刻板动作及孤独症样社交障碍,常伴有呼吸功能异常、癫痫发作等,晚期运动能力丧失。RTT主要由MeCP2基因突变所致,MeCP2蛋白全称甲基化CpG结合蛋白,作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和染色质调节因子,主要通过调控与神经元成熟和功能维持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维持正常脑功能发挥起关键作用。探讨MeCP2突变导致RTT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研发有效的对因治疗手段至关重要。条件性敲除MeCP2动物模型研究表明,不同神经元类型,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儿茶酚胺能调制性神经元等,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 RTT症状的不同方面,提示RTT发生的神经元类型特异性,为发展针对某一类神经元的靶向并治疗提供了支持证据。尤其是基于MeCP2-null模型的研究,因类似于MeCP2突变导致的人类疾病状态,在此基础上,探讨改善某一类神经元功能对症状表型的逆转效果,可为寻求RTT的靶向治疗手段提供较为直接的证据。胆碱能神经元是脑内重要的调制系统之一,主要通过对多个脑区的广泛投射、释放乙酰胆碱递质,调控包括上述RTT相关神经元类型(GABA能中间神经元和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等)在内的非胆碱能神经元,从而对维持脑的兴奋/抑制平衡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局部微环路功能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把胆碱能神经元作为候选目的神经元类型,研究其参与小鼠RTT样表型的特异性作用及其机制。目的:1在Rett综合征小鼠(缺失MeCP2)中,选择性激活其胆碱能神经元中MeCP2。2检测胆碱能神经元MeCP2选择性激活对小鼠Rett综合征样表型的影响:1)探讨在MeCP2缺失小鼠中,选择性激活小鼠胆碱能神经元MeCP2能否有效逆转多数RTT样症状,从而揭示胆碱能MeCP2在RTT综合征发病和治疗中地位;2)进一步探讨胆碱能MeCP2选择性激活影响(改善)RTT样表型的分子机制。从而揭示小鼠Rett综合征样表型机制。方法:1通过Chat-Cre;MeCP2lox-Stop系统,选择性删除胆碱能神经元中阻断MeCP2表达的Lox-Stop-Lox序列,从而,产生MeCP2仅在胆碱能神经元中被激活而正常表达的小鼠模型。2采用1)各种行为学检测方法,系统地检测选择性激活胆碱能神经元MeCP2小鼠模型的RTT样表型,主要包括:小鼠运动功能(旷场试验)、前肢抓力、焦虑样行为(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社交行为(叁箱试验)、感觉运动门控功能(PPI检测),和小鼠一般状况表型评估(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等);2)Western blot方法,探讨胆碱能MeCP2选择性激活对脑内胆碱能系统主要候选分子Chat和Chrna7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胆碱能MeCP2对小鼠RTT样表型的贡献。结果:1小鼠模型验证:1)对Chat-Cre;MeCP2lox-Stop系统繁殖对所产生的子代雄性实验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分组,包括野生型WT对照组、Cre对照组、MeCP2-Stop组和选择性激活胆碱能MeCP2的Rescue组。2)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比较各组小鼠MeCP2原位表达情况及其与胆碱能神经元标志物Chat的共定位情况,从而,验证特异性保留胆碱能MeCP2表达的有效性。结果显示:Rescue组中,绝大多数Chat阳性神经元中MeCP2表达被保留,可用于进一步研究胆碱能MeCP2对小鼠RTT样症状的改善效果,揭示小鼠各种RTT样表型的机制。2小鼠RTT样表型检测:1)小鼠运动能力检测:(1)旷场测试15分钟(6-7周),(2)小鼠前肢抓力检测(8-9周)。结果显示:Stop组小鼠表现的各项运动功能减低指标,在Rescue组中均得到逆转并达到WT和Cre对照组水平。包括:每5分钟运动的距离,不动的总时间,大速率(>10cm/s)运动的距离,及总运动距离。前肢抓力水平低下也得到相应改善、达到对照组水平。2)小鼠焦虑水平测试:(1)旷场试验头5分钟表现(6-7周),(2)高架十字迷宫(EPM)(6-7周)。结果显示:Stop组小鼠在旷场中的焦虑水平增高表型,表现为在旷场中央区域的时间和运动距离减低,与之相比,Rescue组小鼠这2项焦虑指标均得到显着逆转、达对照组水平。然而,在EPM中,Rescue组小鼠和小鼠Stop均表现出相似的异常焦虑水平,表现为在EPM开臂中经历的绝对时间及其所占百分比均增高。3)小鼠社交行为测试——叁箱试验结果表明:Stop小鼠与陌生小鼠或再次引入的新陌生小鼠之间的交流时间及其偏好指数,较对照组,均表现为异常增加,这一表型在Rescue小鼠中未得到逆转。4)小鼠感觉运动门控功能检测,结果显示:Stop小鼠感觉运动门控功能无明显异常,胆碱能MeCP2 Rescue对小鼠感觉运动门控功能也无明显改变效应。5)小鼠一般状况表现评估:(1)体重(6-15周,1次/周),(2)表型严重程度评分(6-15周,1次/周),(3)心率(8周),(4)脑重(8周),(5)寿命。结果显示:相对于Stop组小鼠的低体重、严重程度分值进行性增加、心率减低、低脑重和早期死亡表型,在保留胆碱能MeCP2的Rescue小鼠中,上述表型均无显着改善。3选择性激活胆碱能神经元MeCP2改善小鼠RTT样表型的分子机制探讨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探讨上述行为改善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候选分子胆碱能神经元标志物Chat水平及其受体Chrna7全脑表达水平,在Stop和Rescue小鼠中均无明显改变,提示胆碱能MeCP2可能并非通过影响胆碱能神经元本身递质合成及RTT相关的乙酰胆碱受体Chrna7水平这一通路,而维持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并影响RTT样表型。结论与讨论:1选择性激活胆碱能神经元MeCP2,足以有效逆转MeCP2缺失所致运动功能低下。揭示了胆碱能MeCP2对维持小鼠正常运动功能的充分性作用。2选择性激活胆碱能神经元MeCP2,可有效逆转MeCP2缺失所致焦虑样行为,但对小鼠在EPM中焦虑水平异常减低,无逆转效应。提示胆碱能MeCP2可能具有下调小鼠焦虑水平的功能,但不足以维持小鼠正常焦虑表型,因而,小鼠正常焦虑样表型的维持,尚需非胆碱能神经元的参与。3胆碱能MeCP2对于MeCP2缺失所致的小鼠社交水平异常增高现象无逆转效应,提示小鼠正常社交水平的维持,可能主要依赖于非胆碱能神经元的作用。4胆碱能MeCP2对于MeCP2缺失所致低体重、低脑重、低心率,表型严重程度评分累加及寿命明显缩短等一般状况的改善,可能不是必要的。提示在脑内所占数量有限的胆碱能神经元中MeCP2不足以维持小鼠正常一般状况表型。尽管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可广泛调控多种非胆碱能系统,但小鼠一般状况的维持,可能主要依赖于非胆碱能系统本身的功能。而处于上游的胆碱能MeCP2,对这一功能无代偿效应,进一步支持MeCP2在神经元中主要通过细胞自主性(cell-autonomous)方式发挥其维持神经元功能的作用。5胆碱能MeCP2可能并非通过影响胆碱能神经元本身递质合成关键酶Chat及RTT相关的乙酰胆碱受体Chrna7水平这一通路,从而维持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并影响小鼠RTT样表型。本课题首次采用选择性激活胆碱能神经元MeCP2小鼠模型,进一步揭示了胆碱能系统中MeCP2在RTT表型及其缓解中的作用,也为胆碱能神经系统相关治疗对有效改善RTT患者运动能力低下和焦虑症状的潜能提供了支持证据。其中的神经环路机制和分子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阐明。(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12-01)

孙亚超,王静东,金博,孙振强,方法[8](2016)在《激活Shh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表型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释激活Shh信号通路对结肠癌上皮间质表型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设立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PBS)、实验组(即信号通路活化,培养液中加入重组Shh配体);采用Westen-blot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RT-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在mRNA水平的变化;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的改变。结果 Westen-blot检测蛋白提示,结肠癌HT-29细胞中,Shh信号通路激活可促进Vimentin蛋白表达(P<0.05),抑制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RT-PCR检测:实验组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Vimentin的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E-cadherin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HE细胞染色提示对照细胞呈梭形,细胞间更紧密地连接,并与信号通路阻断组细胞无显着差异,而实验组细胞呈椭圆形或圆形,连接疏松,部分细胞呈团簇集群样生长。结论 EMT在结肠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Shh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促进结肠癌细胞EMT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肖庆桓[9](2016)在《钙激活氯通道TMEM16A在不同ER、PR、HER2表型的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钙激活氯通道TMEM16A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许多肿瘤中高表达。有研究表明过表达TMEM16A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但抑制了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因此TMEM16A在不同的细胞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乳腺癌由许多不同亚型的癌细胞组成。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是乳腺癌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也是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目前TMEM16A在不同ER、PR、HER2表型的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方法: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MEM16A在人乳腺癌标本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不同分子亚型细胞中过表达TMEM16A后,检测其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TMEM16A高表达与具有较低的临床分期、低的增生或叁阴状态的乳腺癌有显着相关性。TMEM16A高表达与PR阳性或HER2阴性,低表达Ki67,或接受他莫昔芬(Tamoxifen)治疗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显着相关。过表达TMEM16A促进ER、RP阳性MCF-7和T47D乳腺癌细胞增生,但抑制HER2阳性MDA-MB-435S乳腺癌细胞增生。结论:本研究表明TMEM16A可能作为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细胞预后标记物。TMEM16A可能通过细胞亚型特异的分子机制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叁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7-15)

胡柯,杨宇,王光伟,涂秋云[10](2016)在《ROS/TLR_4/RelB、P38通路激活在间歇低氧致树突状细胞表型以及功能改变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ROS/TLR_4/RelB、P38通路激活在间歇低氧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表型以及功能改变中的作用,为干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系统并发症提供新的策略。方法按照不同干预将DCs分为RelB-Snail转染组、P38-PGenesil-1转染组、Snail转染组、PGenesil-1转染组、ROS清除组(CAT浓度为10、50 mmol/L)、TLR_4阻断组(HTA125质量浓度为10、50μg/ml)。间歇低氧环境为1.5%低氧浓度,21.0%复氧浓度,低氧/复氧时间比1∶5;设置常氧培养(持续21.0%给氧浓度)以作对照。DCs成熟表型采用CD1a、CD83双标流式细胞仪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LR)检测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IL-12以及MDA的质量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LR_4、RelB以及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AT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间歇低氧下DCs MDA、TLR_4、RelB以及P38表达水平;同时抑制IH下DCs成熟,MLR以及IL-12表达。HTA125剂量依赖性抑制培养后DCs RelB和P38表达,对MDA表达无影响;同样抑制DCs成熟,MLR以及IL-12表达。干预组中,RelB干扰对间歇低氧下DCs成熟抑制最为显着,亦可抑制MLR以及IL-12分泌,但未影响MDA、TLR_4以及P38表达。P38干扰对间歇低氧下DCs MLR以及IL-12水平抑制更加显着,亦可影响成熟,同样对MDA、TLR_4以及RelB表达无显着影响。结论间歇低氧下DCs主要通过ROS/TLR_4/RelB传递成熟信号,通过ROS/TLR_4/P38刺激MLR以及IL-12分泌。其中,RelB是DCs分化成熟的关键,MLR以及IL-12分泌主要由P38介导。(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激活表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原发性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是当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第叁位。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发的肝癌约一半发生在中国,而在中国诊断的肝癌患者中,大部分为乙肝相关性肝癌,中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因肝癌死亡,对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消融治疗,放疗,化疗,抗病毒治疗以及近几年出现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但肝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12%,即使外科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通常低于38%-61%,近年来已无明显改善,肝癌的治疗已达瓶颈期,我们必须从肝癌的发病机制入手重新审视目前的肝癌治疗方案,因此,深入研究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HCC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复杂的作用,并与多种癌症特征相关。新近发现阻断Hh信号通路延缓乙肝病毒相关蛋白Hbx诱发的肝细胞癌变。近期有研究报道:人乙肝相关性肝癌细胞中Hbx蛋白的表达与Hh通路激活相关;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实Hbx促进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至少部分依赖于Hh通路的活化。提示:Hbx参与Hh信号通路活性调控过程,但Hbx是通过何种方式调控Hh信号通路仍不清楚。目的:1.乙肝病毒相关蛋白Hbx在肝癌细胞Hh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中是否起作用?2.乙肝病毒相关蛋白Hbx是否通过介导Hh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促进肝癌细胞恶性表型?方法:1.在Huh7肝癌细胞系中转染Hbx质粒后分提取RNA,检测Hh信号通路相关靶基因。2.取感染HBV的C57小鼠肝脏提取RNA,检测Hh信号通路相关指标。3.共转染HA-Hbx和Gli2-Flag质粒入肝癌细胞24hr后裂解细胞,用标签抗体免疫共沉淀检测外源性Hbx与Gli2的相互作用;4.共转染Gli-BS-Luc和Hbx表达质粒入细胞,采用Luciferase报告基因法检测Hbx对Hh信号通路活性的调控作用。5.构建稳定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观察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变化。结果:1.在Huh7肝癌细胞系中,过表达Hbx导致Hh信号通路活化及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高表达。2.感染HBV的小鼠与WT小鼠相比,Gli2的RNA水平显着升高。3.蛋白质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Hbx蛋白与Hh信号通路关键组分Gli2蛋白在完整细胞内具有相互作用。4.Hbx基因是Gli2上游靶基因并可调控Gli2基因使其表达增强。5.过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其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乙肝病毒相关蛋白Hbx与Hh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Hbx可导致Hh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及下游靶基因高表达。Hbx为H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Gli2的上游靶基因,可调控Gli2的表达。Hbx与Gli2在完整细胞生理中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稳定表达Hbx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活表型论文参考文献

[1].胡平,陈晓艳,冉春枭,谢艾伦,肖晶.上皮中Wnt经典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导致小鼠颞下颌关节畸形的表型分析[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2].张翔.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蛋白介导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并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恶性表型[D].南昌大学.2019

[3].刘奕彤.阿司匹林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及COX_2/PGE_2/EP_2/NF-κB旁通路抑制LPS诱导炎性巨噬细胞表型的激活[C].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7

[4].刘奕彤.阿司匹林通过NF-B信号通路及COX2/PGE2/EP2/NF-B旁通路抑制LPS诱导炎性巨噬细胞表型的激活[C].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7

[5].孔祥歆.CaMKKβ通过激活AMPK/JAK2/STAT3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向M2表型转换[D].蚌埠医学院.2017

[6].张权宇.E1A激活基因阻遏子基因调控肝脏脂肪代谢表型及机制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7

[7].周欢欢.选择性激活胆碱能神经元MeCP2对小鼠Rett综合征样表型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

[8].孙亚超,王静东,金博,孙振强,方法.激活Shh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表型转化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

[9].肖庆桓.钙激活氯通道TMEM16A在不同ER、PR、HER2表型的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C].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叁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6

[10].胡柯,杨宇,王光伟,涂秋云.ROS/TLR_4/RelB、P38通路激活在间歇低氧致树突状细胞表型以及功能改变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6

标签:;  ;  ;  

激活表型论文-胡平,陈晓艳,冉春枭,谢艾伦,肖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