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培种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种苗,外贸,对策
组培种苗论文文献综述
吕永平,汪一婷,陈志,牟豪杰,李海营[1](2018)在《植物组培种苗外贸的流程、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植物生物技术手段,植物组培种苗的外贸也日益频繁,但其流程繁琐。本文结合多年植物组培种苗国际贸易的工作经验,就植物种苗外贸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陈权,陈慧兰[2](2018)在《黑果枸杞组培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市场对黑果枸杞优质种苗日益增长的需求,避免大量的黑果枸杞野生资源被乱砍滥伐,从外植体预处理、外植体消毒、无菌苗获得、组培苗扩繁、生根培养、移栽等方面,对黑果枸杞组培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进行了介绍,以期实现对选定的黑果枸杞优良母株进行种苗的快速繁殖,从而为规模化生产优质黑果枸杞组培种苗提供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谢智旭[3](2018)在《番木瓜组培种苗生产技术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番木瓜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叁大问题:木瓜环斑畸叶病毒(PRSV、PLDMV)、种性复杂(雌株20-30%、雄株3-5%、两性株60-70%)、不耐贮运。本课题主要针对番木瓜种性复杂问题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常规的番木瓜生产主要通过种子繁殖,在雌、雄、两性瓜中,两性瓜才具有商业价值,因此利用种子繁殖生产成本很高,而现有的组培种苗生产体系又很难满足规模化生产实际的需要。介于以上这些原因,本研究拟通过正交实验和比较研究,寻找一种有利于培育成活率高、商品苗质量优的番木瓜通用型育苗技术。本研究利用蔬罗和蜜红两个番木瓜品种的成龄侧芽进行组培苗体系优化:先选用非转基因番木瓜品种蔬罗的成龄侧芽为材料,用“洗洁精清洗+5%次氯酸钠(5min)+无菌水+0.15%升汞(5-7min)+无菌水”的处理组合进行外植体消毒,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IBA、NAA、KT等为生长调节剂组合的生根培养基,利用正交实验进行催根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催根生长调节剂组合配比为IBA0.75mg/L、NAA0.05mg/L、KT0.01mg/L,其生根率为66.7%。其次利用对比实验将蔬罗无根苗浸泡在浓度梯度分别为10mg/L、25mg/L、50mg/L、75mg/L的营养生根水中6小时,确定成苗率最高的浓度为50mg/L,成活率达86.1%。再以此浓度做不同梯度浸泡时间试验,分别为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在不考虑时间成本情况下,最终确定成苗率最高的生根水浸泡时间为8个小时,成活率达87.5%。以上催根及移栽成活率试验结果用蜜红品种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以蔬罗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浓度IBA、NAA、KT(0.75mg/L、0.05mg/L、0.01mg/L)处理时,其生根率为46.7%;以最佳生根剂浓度50mg/L、浸泡时间8h处理时,其移栽成活率为85%。这说明两个不同品种成龄侧芽继代苗利用同一催根配方其催根率存在较大差异,而用生根水处理时其移栽成活率差异较小。本研究还利用两个番木瓜品种的实生苗两性株建立了一套组培种苗快繁体系:以蔬罗种子为材料,用“5%次氯酸钠(5min)+无菌水”处理瓜果实外表皮并取种子,无菌育苗后,利用PCR技术鉴定其为两性株时,以成龄芽继代苗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浓度和最佳生根剂浓度、浸泡时间进行实验,获得的结果分别为催根率为81.1%、移栽成活率为91.1%。同样利用蜜红品种的实生苗两性株做对比验证,其催根率为60%,而移栽成活率为86.7%。可见这一结果与成龄侧芽组培种苗的情形基本一致,但催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商业化生产的水平。因此,本研究通过成龄两性株侧芽和实生苗两性株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验证了番木瓜组培种苗在培育过程中的基因或品种依赖性问题,而且创建了一条崭新的实生苗两性株的组培种苗繁育体系,对番木瓜组培种苗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其它植物组培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思余[4](2017)在《蝴蝶兰组培种苗生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花形如蝶,姿态优雅,色彩鲜艳,花期长久,在热带兰中素有"兰花皇后"之美誉,观赏价值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蝴蝶兰属单型茎的兰花,很少有侧芽萌发,靠自然无性繁殖,繁殖率极低,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有性繁殖需经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又因种子细小,发育不全,不含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胚乳和其他组织,而且种子萌发还需要共生菌滋养,所以在自然(本文来源于《西北园艺(综合)》期刊2017年04期)
瞿宏杰[5](2016)在《山药组织培养及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襄阳市科技开发项目《山药组培种苗繁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究山药(Huazi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脱毒与快繁的方法,为生产上提供无病毒种苗。方法以灭菌后沙培长出的花籽山药茎尖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IBA、NAA、KT、GA,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花籽山药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不同激素的浓度配比对花籽山药的诱导、增殖和生根有较大的影响。结论以灭菌后沙培长出的花籽山药茎尖(0.5~0.6 mm)为外植体,培养出来的组培苗脱毒效果好(92.8%),成活率高(97.2%),增产效果好(38%)。(本文来源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陈冬怡,陈国华,胡群英,黄春华,黄芳[6](2016)在《光慈菇组培种苗商品化生产技术应用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慈菇的全鳞茎、心芽、茎尖和种子为外植体,利用植物组培快繁技术培养出完整的无毒植株。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处理成功率为92%,继代增殖系数最高达2.6,生根率为91.3%,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为95%。该研究成果为光慈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黄亮[7](2013)在《苏州现代农企首登天交所》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报讯(驻吴江首席 黄亮)昨天,苏州神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开创了全国农业种植业企业在天交所挂牌融资的先河,对推进现代农业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苏州神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最早从事铁皮石斛研发(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3-03-14)
周鹏,沈文涛,黎小瑛,言普[8](2011)在《番木瓜组培种苗推广应用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讨论番木瓜成龄侧芽外植体污染率高、不同品种继代培养基差异较大、继代苗易发生玻璃化、组培苗诱导生根困难等关键技术问题,并对今后番木瓜组培苗推广应用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柯宣东[9](2009)在《广州《红掌组培种苗质量等级》通过审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不久前,广州市农业局和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对由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负责起草的广州市农业技术规范《红掌组培种苗质量等级》进行审定。 审定专家组一致通过《红掌组培种苗质量等级》地方标准送审稿的审查。与会专家表示,该标准立项依据充分,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09-12-01)
[10](2008)在《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成功研发出黄梨组培种苗》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西亚登嘉楼(丁加奴)大学(UMT)农业工艺与食品科学系主任赛再因副教授表示,该大学已在农业领域取得新突破,成功研发出黄梨组培种苗。这一黄梨品种名为N36,一般生长于夏威夷,大部分加工成罐头食品,此品种较易于在不肥沃的沙地生长。他说,两年前他开始了该计(本文来源于《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期刊2008年05期)
组培种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满足市场对黑果枸杞优质种苗日益增长的需求,避免大量的黑果枸杞野生资源被乱砍滥伐,从外植体预处理、外植体消毒、无菌苗获得、组培苗扩繁、生根培养、移栽等方面,对黑果枸杞组培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进行了介绍,以期实现对选定的黑果枸杞优良母株进行种苗的快速繁殖,从而为规模化生产优质黑果枸杞组培种苗提供技术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培种苗论文参考文献
[1].吕永平,汪一婷,陈志,牟豪杰,李海营.植物组培种苗外贸的流程、问题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
[2].陈权,陈慧兰.黑果枸杞组培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8
[3].谢智旭.番木瓜组培种苗生产技术体系的优化[D].海南大学.2018
[4].刘思余.蝴蝶兰组培种苗生产技术[J].西北园艺(综合).2017
[5].瞿宏杰.山药组织培养及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襄阳市科技开发项目《山药组培种苗繁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介绍[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6].陈冬怡,陈国华,胡群英,黄春华,黄芳.光慈菇组培种苗商品化生产技术应用试验[J].农业工程.2016
[7].黄亮.苏州现代农企首登天交所[N].苏州日报.2013
[8].周鹏,沈文涛,黎小瑛,言普.番木瓜组培种苗推广应用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J].热带作物学报.2011
[9].柯宣东.广州《红掌组培种苗质量等级》通过审定[N].中国花卉报.2009
[10]..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成功研发出黄梨组培种苗[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