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肽结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鲫鱼,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酶解明胶,工艺优化
小肽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思,曹敏杰,刘光明[1](2018)在《重组鲫鱼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制备罗非鱼胶原小肽的工艺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MBSP)能特异性水解蛋白质精氨酸或赖氨酸羧基端肽键,与胰蛋白酶有相似的底物水解特性。本研究以鲫鱼(Crucian carp)为研究对象,通过总RNA提取,PCR扩增等技术克隆得到688bp的MBSP基因序列,进行酵母表达菌株SMD1168-pPICZαA-MBSP的构建与表达,并利用表达获得的MBSP进行罗非鱼胶原小肽的制备。实验中采用单因素分析、甲醛滴定法以及正交实验等方法优化商业猪胰蛋白酶与重组MBSP酶解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的工艺条件,并以酶解液的水解度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衡量酶解效果。在最优条件下比对两种酶的酶解结果,显示重组MBSP的酶解液的水解度略低于商业胰蛋白酶,但其DPPH·清除率提高20%。因此,重组MBSP有望用于酶解明胶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免疫调节、ACE抑制活性等特性的生物活性肽,并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等行业中。(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温建立,李琪,周向东,尤列·皮尔曼,维克·多克罗索夫[2](2013)在《白细胞介素-13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其对气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5AC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与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功能小肽,并检测其对气道上皮细胞HBE16分泌黏蛋白(mucin,MUC)5AC的影响。方法以重组人IL-13为靶蛋白,采用固相包被法对噬菌体随机展示十二肽库进行亲和筛选,并进行测序;将获得的与IL-13具有高亲和力的小肽偶联到嗜孔蓝蛋白(keyhole limpethemocyanin,KLH)载体上,制备KLH偶联肽K1、K3、K4,通过夹心ELISA法检测3种偶联肽对IL-13的封闭作用;通过细胞试验检测3种偶联肽对HBE16细胞分泌MUC5AC的影响。结果经6轮亲和富集筛选,获得了3个与IL-13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插入的十二肽编号依次为P1、P3、P4;3种偶联肽K1、K3、K4对IL-13均具有明显的封闭作用;经K1+IL-13、K3+IL-13和K4+IL-13处理的HBE16细胞中MUC5AC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L-13对照组(P<0.01)。结论经偶联肽封闭后,可减少IL-13刺激的气道上皮细胞HBE16中MUC5AC的分泌,为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李学军,杨和平,戴晓天[3](2010)在《金黄色葡萄球菌agrC结合小肽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Accessory gene regulator,agr)agrC的特异结合小肽对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agrC结合小肽(命名为N1),微量板半定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观察其对自溶血素(Autolysin E,altE)和icaA蛋白的转录与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N1在金葡菌的粘附聚集期能显着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影响生物膜形成相关因子的转录与表达。结论:N1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早期金葡菌生物膜相关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黄建国,高学军,陈超[4](2009)在《乳酸菌发酵结合酶解法生产小肽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乳酸菌发酵结合的酶解法制备小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将豆粕、玉米蛋白粉、麸皮按照一定必需氨基酸比例混合,经预处理,采用乳酸菌混菌发酵、胰蛋白酶-胰酶复合酶解等一系列工艺,可获得含赖氨酸5.17%、蛋氨酸2.51%的小肽,小肽得率占蛋白质含量的65%。经交联葡聚糖凝胶G-15(SephadexG-15)法分析发现,小肽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00~800u。(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09年15期)
李学军[5](2009)在《金黄色葡萄球菌agrC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目前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其致病机制与其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和外毒素有关,它可以引起多个器官组织感染,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2]。近年来,由于其感染率的上升、产生耐药速度的加快以及其易于从急性感染向慢性、持久性、复发性感染转变等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感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附属基因调节子(accessory gene regulator, agr)是一种重要的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系统和毒力因子调节系统,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biofilm,BF)的形成与分散(dispersion)以及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的表达调控[3-5]。许多研究表明金葡菌agr系统是在毒力因子调节过程中起中心作用的密度感应系统。AgrC是金葡菌二元信号系统中的信号转导因子,它是一个受体组氨酸蛋白激酶,包含一个氨基酸的跨膜区和一个细胞内的组氨酸蛋白激酶域,能够被同源或非同源自诱导肽(autoinducing peptides,AIPs)激活或抑制[6,7]。AgrC属于比较罕见的组氨酸蛋白激酶亚科,包括5-6个跨膜片段。AgrC通过对AIP的特异识别,激活蛋白激酶胞内域部分活性,诱导转录操纵子RNAII和RNAIII的转录,从而调控agr系统,在agr调节系统中对毒力调节起到关键作用[8]。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多数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应用传统的筛选方法获得具有新型抗菌机制的抗生素越来越困难。研究发现一些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类似物能够抑制致病因子的生成或葡萄球菌的生长[9,10],因此通过干扰QS系统而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致病因子表达及生物膜形成,已成为预防和治疗金葡菌感染的新的突破口,为解决传统抗生素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靶点[11,12]。因此,发现可以与agrC特异性结合的短肽,阻断agr系统活化,以agrC作为治疗金葡菌感染的靶分子,从而减轻或抑制金葡菌毒力因子产生,达到控制金葡菌感染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技术筛选肽类药物的蓬勃发展为金葡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是将外源多肽或蛋白与噬菌体的衣壳蛋白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而编码这个融合子的DNA则位于该噬菌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使大量随机多肽与其DNA编码序列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使各种靶分子的多肽配体通过淘洗(panning)得以快速鉴定。本实验拟利用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筛选可与agrC特异结合的小分子多肽,并研究它们对金葡菌毒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1、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N315标准株agrC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agrC,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后,SDS-PAGE鉴定agrC融合蛋白的表达,磁珠分选纯化法获得纯化的agrC蛋白。2、采用经典的亲和富集法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以agrC为靶分子,经过4轮筛选,获得可与agrC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ELISA实验进一步确证。3、通过ELISA法对筛选出来的克隆进行鉴定,获得能与agrC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将获得的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DNA测序,根据噬菌体克隆基因所插入的外源DNA序列推导出呈现的外源多肽氨基酸序列。应用Blast软件将多肽序列与agrC的一级结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4、检测阳性克隆噬菌体与agrC的亲和力及其剂量依赖性,筛选出亲和力最高的阳性克隆噬菌体。5、人工合成筛选得到agrC结合多肽,观察其对金葡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和毒素分泌的影响。研究结果:1、重组克隆PAT2-agrC经测序鉴定与GenBank上金葡菌N315株的agrC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8.0%,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8.5%。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T28α(+)-agrC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磁珠分选系统有效纯化了目的蛋白。2、采用亲和筛选法,以agrC为靶分子,经过4轮筛选,从噬菌体12肽库中获得了可与agrC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3、从上述获得的噬菌体克隆中随机挑取6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扩增和纯化,发现22个克隆与agrC结合力显着强于对照组。提示它们与agrC结合可能是特异的。4、将这些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推导,发现5个不同的DNA序列,其中3个有共同的核心序列,这些克隆的核心序列为(XX)L(X)Q(XX)L(XX)L(X)。5、人工合成agrC结合多肽N1、N2、N4及无关多肽N0,观察到N1在细菌生物膜的粘附、聚集期对金葡菌N315及ATCC25923生物膜形成能力有明显抑制效应;N1多肽还能影响生物膜相关粘附聚集因子atlE和ica转录水平及其蛋白表达,同时N1可以减少N315菌株TSST-1毒素的分泌。而N0、N2、N4对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因子没有明显影响。经ELISA检测证实N1是与agrC结合力最高的特异性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为CRLEQERLSPLI。结论:1、本实验获得了agrC蛋白的表达与纯化。2、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获得了22个可与agrC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经DNA序列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推导,发现5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其中3个有共同的核心序列,这些克隆的核心序列为(XX)L(X)Q(XX)L(XX)L(X)。ELISA检测发现N1是与agrC结合力最高的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为CRLEQERLSPLI。3、人工合成N1多肽能显着抑制金葡菌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生物膜相关结构基因的活性、减少金葡菌毒素分泌作用。4、N1多肽用于预防和治疗早期金葡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可能更为有效,对分化成熟期生物膜的抑制效果不明显。上述研究结果对于阐明agrC对金葡菌毒力和生物膜形成的调节作用,设计以agrC为靶分子的抗金葡菌多肽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为金葡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型候选制剂。(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9-05-01)
曲芃芃,赵建国,李慧东,任焕英,胡元晶[6](2006)在《VEGF结合小肽对荷ES2裸鼠皮下移植瘤表达VEGF及其受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VEGF结合小肽对荷ES-2裸鼠皮下移植瘤表达VEGF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18只雌性:BALB/c-nu裸鼠随机分成3组,即小肽组、顺铂组、生理盐水组。成瘤后分别注射VEGF结合小肽、顺铂和等量生理盐水。取肿瘤组织及裸鼠血清,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ELISA法观察肿瘤表达VEGF 及其受体、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全部18只裸鼠均成瘤,小肽组及顺铂组裸鼠肿瘤明显受抑,较(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6-11-01)
邓其跃[7](2006)在《NgR和NEP1-35结合小肽的设计筛选及其促中枢神经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难以再生,其结果就是某些功能的永久性丧失。而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损伤后可以再生,并且在功能上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是在受损的CNS部位移植胚胎周围神经组织等,却能观察到明显的再生现象,这提示CNS并非缺乏再生能力,而是损伤后的局部微环境中存在对再生不利的因素。目前已知,在CNS髓鞘中存在多种突起再生抑制性分子,如Nogo、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相关糖蛋白(oligodendrocyte 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OMgp )等。为克服髓鞘抑制分子的作用,研究者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使用抗Nogo-A抗体IN-1,敲除Nogo基因和使用Nogo分子拮抗剂等,但是都没有取得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ogo有叁种亚型,分别为Nogo-A、B和C,它们的C-末端高度同源,包括两个跨膜域和一个短的胞外环状结构(Nogo-66)。而在CNS中发挥抑制作用的亚型为Nogo-A,根据其发挥功能的途径可以分为amino-Nogo和Nogo-66两个部分。有趣的是OMgp、MAG和Nogo-A虽然在序列上没有相似性,但是却可以通过同一个受体NgR来传递信号,这也许是它们在空间结构上的相似性造成的结果。NgR没有胞内结构,只能通过共受体向下传递信号,RhoA是这条信息传导通路上的重要分子,直接或间接增强RhoA的表达可以抑制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同时有研究显示,Nogo-66可能具有NgR识别域和NgR结合域,来自Nogo-66序列的小分子可以竞争性结合NgR,从而阻止Nogo-66与NgR的结合,克服髓鞘造成的抑制。Nogo是髓鞘抑制分子中被研究得较早和较为深入的一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对于Nogo-66与NgR识别和激活的具体位点目前还没有报道。如果能够同时从Nogo-66和NgR两方面着手,阻止二者的识别,那么来自Nogo-66的抑制信号将从此中断,不再向下传递,使中枢神经元不会受到Nogo-66的影响,为再生创造有利的微环境。在本研究中,根据Nogo-66中NgR结合关键序列合成了两条含有10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肽II和肽III,并运用神经元原代培养、免疫组织(细胞)化学、RT-PCR等方法,研究了肽II和肽III对小脑颗粒细胞(cerebellum granule cell,CGC)突起生(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6-05-01)
闫红,顾长国,徐发良,胡承香,葛衡江[8](2005)在《髓样分化蛋白-2与脂多糖结合的模拟小肽的分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原理,设计针对髓样分化蛋白-2的与脂多糖结合的模拟小肽,为研制具有抗炎效应的髓样分化蛋白-2拮抗多肽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第叁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完成。采用Goldkey核酸和蛋白质分析软件及核酸和蛋白质数据光盘、PC/Gene软件系统;EMBL提供的PRS服务器、NCBI提供的BLAST服务器及Superfamily等互联网服务器,分析髓样分化蛋白-2的氨基酸序列,预测髓样分化蛋白-2的新功能,寻找髓样分化蛋白-2与脂多糖结合的关键位点。结果:①髓样分化蛋白-2的氨基酸序列功能位点信息:在96~141位氨基酸具有多达5个的功能位点。②髓样分化蛋白-2的Superfamily超家族预测:K128和K132是与脂多糖结合域的关键氨基酸,以K128-K132为中心的肽段呈现较强的亲水性,即NH2-FSKGKYKCV-COOH。结论:如果人工合成髓样分化蛋白-2与脂多糖结合域的关键序列,即“髓样分化蛋白-2模拟小肽”,并以此段多肽为靶,采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可望得到天然髓样分化蛋白-2的拮抗多肽。(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46期)
谢谆怡,江渝,叶治家,彭家和,何凤田[9](2005)在《核受体PPARγ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其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与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结合的功能短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PPARγ配体结合域(LBD)的融合蛋白,并利用Ni2+-NTA离子交换树脂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以此纯化蛋白为靶,采用固体包被法对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二肽库及环七肽库进行亲和筛选.经ELISA法鉴定特异结合的高亲和力阳性噬菌体单克隆并测序.同时利用PPARγ的配体rosiglitazone与噬菌体小肽进行竞争性结合抑制实验.最终获得与PPARγ-LBD高亲和力的十二肽3个,环七肽5个,分别含LXXLL和DXXRW(其中X为非特异氨基酸残基)保守序列.Rosiglitazone不影响噬菌体小肽与靶蛋白的结合,说明获得与配体rosiglitazone结合位点不同的目的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邓其跃,李淑蓉,蔡文琴,苏炳银[10](2005)在《合成小肽结合NgR促进小脑颗粒细胞突起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主要障碍是位于髓鞘中的抑制性蛋白,包括Nogo-A、MAG和OMgp等, 研究发现叁者都通过。NgR传递抑制信息。Nogo-66是位于Nogo-A上C端的亲水肽段,其侧翼有两个疏水区。现假设这两个疏水区是跨膜区,亲水的Nogo-66朝向胞外。有研究证明只有含31-55 位残基的片段有抑制活性,而1-31位的残基似乎对于高亲和力结合NgR至关重要,Nogo-66的N 端1-10位和30-33位碱基对于最大亲和力是必需的。为阻断Nogo-66与NgR的结合,我们分别合成了包含1-10位残基的肽2(NH2-SFRIYKGVIQ-COOH)和30-33位碱基的肽3 (NH2-VAISEELVQK-COOH),旨在结合NgR而又不启动抑制信号的传递。(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5-10-01)
小肽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筛选与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功能小肽,并检测其对气道上皮细胞HBE16分泌黏蛋白(mucin,MUC)5AC的影响。方法以重组人IL-13为靶蛋白,采用固相包被法对噬菌体随机展示十二肽库进行亲和筛选,并进行测序;将获得的与IL-13具有高亲和力的小肽偶联到嗜孔蓝蛋白(keyhole limpethemocyanin,KLH)载体上,制备KLH偶联肽K1、K3、K4,通过夹心ELISA法检测3种偶联肽对IL-13的封闭作用;通过细胞试验检测3种偶联肽对HBE16细胞分泌MUC5AC的影响。结果经6轮亲和富集筛选,获得了3个与IL-13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插入的十二肽编号依次为P1、P3、P4;3种偶联肽K1、K3、K4对IL-13均具有明显的封闭作用;经K1+IL-13、K3+IL-13和K4+IL-13处理的HBE16细胞中MUC5AC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L-13对照组(P<0.01)。结论经偶联肽封闭后,可减少IL-13刺激的气道上皮细胞HBE16中MUC5AC的分泌,为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肽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梦思,曹敏杰,刘光明.重组鲫鱼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制备罗非鱼胶原小肽的工艺条件优化[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温建立,李琪,周向东,尤列·皮尔曼,维克·多克罗索夫.白细胞介素-13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其对气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5AC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
[3].李学军,杨和平,戴晓天.金黄色葡萄球菌agrC结合小肽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
[4].黄建国,高学军,陈超.乳酸菌发酵结合酶解法生产小肽的工艺研究[J].中国饲料.2009
[5].李学军.金黄色葡萄球菌agrC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9
[6].曲芃芃,赵建国,李慧东,任焕英,胡元晶.VEGF结合小肽对荷ES2裸鼠皮下移植瘤表达VEGF及其受体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7].邓其跃.NgR和NEP1-35结合小肽的设计筛选及其促中枢神经再生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6
[8].闫红,顾长国,徐发良,胡承香,葛衡江.髓样分化蛋白-2与脂多糖结合的模拟小肽的分子设计[J].中国临床康复.2005
[9].谢谆怡,江渝,叶治家,彭家和,何凤田.核受体PPARγ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其功能[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5
[10].邓其跃,李淑蓉,蔡文琴,苏炳银.合成小肽结合NgR促进小脑颗粒细胞突起的生长[C].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5
标签:鲫鱼; 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 酶解明胶; 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