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酵乳酸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酸菜汁,乳酸菌,分离,鉴定
发酵乳酸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孟建宇,徐慧欣[1](2019)在《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添加溴甲酚绿的分离培养基对自然发酵酸菜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利用经典分类法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到的乳酸菌进行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出的3株乳酸菌均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10期)
沈雪娇,宋艳,朱宇,尹鹏鹏[2](2018)在《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300头平均体重(59.43±0.81)kg杜×长×大叁元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对照组饲喂100%基础日粮、30%发酵组饲喂70%基础日粮+30%发酵饲料、50%发酵组饲喂50%基础日粮+50%发酵饲料,试验期47 d后对生产性能和肉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发酵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6.67%和10.21%(P <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77%和4.95%(P <0.05);(2)50%发酵组红度(a*)值较对照组提高了7.15%(P <0.05),发酵组黄度(b*)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34.54%和44.39%(P <0.05),滴水损失分别降低了2.43%和19.45%(P <0.05);(3)发酵组C16:1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72.73%和45.45%(P <0.05),C18∶1/C18∶2比列分别提高了19.95%和21.92%(P <0.05),C18∶0/C18∶2比例分别降低了6.54%和7.84%(P <0.05)。综上所述,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发酵饲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料报酬率,改善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猪肉品质,并且50%发酵饲料组成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8年21期)
霍静[3](2018)在《乳酸杆菌作为鸡发酵饲料菌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养禽业正面临着禁止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如何利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维持动物肠道菌群的平衡,必须控制潜在致病菌的过度生长,以预防疾病。迫切需要通过非抗生素途径控制感染,天然的细菌菌群(如益生菌)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抗生素替代物。益生菌的定义是摄入一定数量的活微生物后,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超出了固有的基本作用。益生菌群对家禽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补充,特别是乳酸杆菌,对抗感染因子有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牧业》期刊2018年11期)
ARIUNTUYA,BATBOLD[4](2018)在《蒙古国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蒙古国14个地区7种传统乳制品(骆驼奶、酸马奶、生牛乳、马奶酒、奶豆腐、黄油和干酪)为研究对象,进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益生性能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接触试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碳水化物发酵试验,从蒙古国14个地区传统乳制品中共分离出109株乳酸菌,其中乳酸杆菌54株,分别属于6个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GL24-4,Lactobacillus brevis MGL22-8,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MGL1-1,Lactobacillus rhamnosus MGL3-4,Lactobacillus paracasei MGL23-3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MGL3-2。2、对分离得到的54株乳酸杆菌进行耐受人工胃液、耐受胆盐、Caco-2粘附、抗生素敏感性、溶血性以及抑菌能力等益生特性检测,结果发现MGL17-1,MGL18-5,MGL25-5,MGL25-2和MGL22-5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3、将MGL17-1,MGL25-2,MGL22-5分别灌胃BALB/c小鼠14 d后,感染沙门氏菌,通过小鼠体重变化、结肠和肝脏病理变化以及小鼠存活情况,观察3株乳酸菌对沙门氏菌的体内拮抗作用。结果显示乳酸菌MGL17-1可以提高小鼠感染沙门氏菌后的生存率50%(3/6),并显着减轻小鼠肝脏和结肠病变,对沙门氏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将MGL17-1,MGL18-5,MGL25-5,MGL22-5分别灌胃BALB/c小鼠14d后,鼻腔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小鼠体温变化、肺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量统计、肺部病理检测,观察乳酸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拮抗作用。结果显示,这4株乳酸菌都可以减轻肺脏的病变,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肺脏中定植,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均有一定拮抗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1)
白永亮,凌志洲,林燕丹,夏雨[5](2018)在《乳酸杆菌作用下香蕉抗性淀粉的体外发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香蕉抗性淀粉在乳酸杆菌作用下的体外酵解作用及其对乳酸杆菌的生长增殖作用。香蕉抗性淀粉经过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模拟体外消化后,接种健康大鼠粪便中经选择性培养的乳酸杆菌,模拟在结肠中乳酸杆菌的发酵作用,培养24 h后,观察乳酸杆菌的增殖情况;设定厌氧培养时间分别为0、4、8、12、16、20 h,测定pH值、乳酸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在发酵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香蕉抗性淀粉后,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加了3.51 log cfu/mL。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H值逐渐降低,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逐渐升高;发酵20 h后,短链脂肪酸总酸含量达到113.46 mmol/L,乳酸含量达到4.53 mmol/L。试验证明,经人工胃液和小肠液消化后的香蕉抗性淀粉更有利于肠道中乳酸杆菌的利用,并促进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酸。(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07期)
赵莉[6](2017)在《乳酸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不同理化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酸菌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肉、蔬菜和饲料等发酵工业,但噬菌体污染普遍存在,引起发酵过程减慢、周期延长以及产量和质量下降,导致发酵失败,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乳制品、泡菜分离噬菌体,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不同理化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保护工业菌株、控制发酵生产中噬菌体污染,并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采用斑点实验及双层琼脂平板法,分别以L.caseiATCC 393、L.pentosusKLDS 1.0413、L.brevisATCC 367为指示菌,从乳制品及泡菜中分离获得叁株烈性乳杆菌噬菌体:一株L.casei ATCC 393菌株的烈性噬菌体,命名为Lc;一株L.pentosus KLDS 1.0413菌株的烈性噬菌体,命名为Lpen;一株L.brevis ATCC 367菌株的烈性噬菌体,命名为Lbre。分别对叁株烈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均由多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组成,而噬菌体Lbre由多面体头部和收缩性尾部组成,根据形态学分析,Lc和Lpen属于Siphoviridae科,B1类,Lbre属于Myoviridae科,A1类。对3株噬菌体提取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核酸电泳结果表明,噬菌体Lc、Lpen基因组均为异质平末端,其包装机制属满头包装,即pac-型,而Lbre含有粘性末端,其包装机制属于cos-型。噬菌体Lc、Lbre宿主专一,Lpen宿主谱较广。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噬菌体Lc潜伏期和裂解期分别为60 min和45 min,裂解量为47 PFU/cell;Lpen潜伏期为45 min,裂解期为90 min,裂解量为30PFU/cell;Lbre潜伏期为150 min,裂解期为105 min,裂解量为24PFU/cell。通过分析外界环境中的理化因素对噬菌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噬菌体对外界环境温度(-20℃、0℃、20℃、32℃、37℃、42℃)敏感性较差,随着温度升高,噬菌体活性略有降低。不同浓度乙醇和异丙醇对噬菌体表现出不同的抗性,25%乙醇处理40 min,噬菌体Lc被灭活;35%乙醇处理30 min,Lpen被灭活;10%乙醇处理10 min,噬菌体Lbre被灭活。25%异丙醇处理20 min噬菌体Lc被灭活,25%异丙醇处理50 min噬菌体Lpen被灭活,25%异丙醇处理20 min噬菌体Lbre被灭活。常用消毒剂0.05%新洁尔灭、0.05%KMnO4及0.1%甲醛处理噬菌体Lc、Lpen及Lbre,5 min后均被灭活。紫外线照射1h,噬菌体Lc、Lpen及Lbre效价均可下降2-4个数量级,有效抑制了噬菌体的活性。通过对发酵介质中不同理化因素对噬菌体及宿主菌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噬菌体对高温较敏感,56℃处理噬菌体Lc、Lpen及Lbre,分别于20 min、45 min及10 min后全部灭活;噬菌体对酸、碱有较强的耐受性,在pH=3-12范围内噬菌体活性相对稳定,宿主菌在pH=4-9范围内活性相对稳定。对二价阳离子Ca2+或Mg2+影响的检测结果表明,宿主菌在MCM、MRS-Ca、MRS-Mg、MRS培养基中均能正常生长,而噬菌体Lc、Lpen、Lbre在未添加Ca2+或Mg2+条件下,效价下降了 2-4个数量级。发酵介质添加T-20 c0.1%、1%、2%)时,当T-20浓度增加到2%时,宿主菌仍可正常生长,噬菌体Lc效价下降3个数量级,噬菌体Lpen和Lbre可完全灭活。发酵介质添加不同浓度NaC1(1%、2%、3%和5%)时,宿主菌均能正常生长,当NaCl添加量为5%时,噬菌体Lc效价下降2个数量级,噬菌体Lpen可完全灭活,Lbre耐受性较强,不能被灭活。本研究分离得到叁株乳杆菌烈性噬菌体,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针对环境及发酵介质中的不同理化因素对发酵过程中的影响进行检测,为控制噬菌体侵染宿主菌、保护工业菌株、制定有效防治噬菌体污染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深入了解噬菌体与宿主菌间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武洪志,刁华杰,许灵敏,宋建楼,王芳芳[7](2016)在《嗜酸乳酸杆菌发酵北苍术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酸杆菌发酵北苍术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工艺。应用单因素和响应面相结合的试验设计,对所选择的五个单因素(碳源、氮源、含水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进行方差分析,将确定的对发酵效果(以北苍术多糖含量变化为检测指标)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结果表明:(1)碳源和氮源对试验效果影响较小,其关键因素为含水量、发酵时间和接菌量。(2)在含水量为47.77%,接菌量为6.62%,发酵时间为3 d条件下测得北苍术多糖平均值为9.45%,与响应面预测值9.39%接近。(3)相较于未发酵北苍术中5.58%的北苍术多糖,发酵后北苍术多糖提高了69.35%。此发酵工艺操作简单,能显着提高多糖含量,为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6年16期)
陈妍婕[8](2016)在《乳酸杆菌在全谷物糙米乳中发酵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casei)四种乳酸杆菌在全谷物糙米乳中的发酵性能。以单菌、两两复合及叁种菌复合分别发酵糙米乳,通过研究发酵糙米乳的性质:pH值、滴定酸度、乳酸菌活菌数、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蛋白质分解力、流变学性能;结合感官鉴评,选出适合发酵糙米乳的乳酸菌及其复配组合。并对选出的发酵乳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微观结构、发酵前后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单菌发酵糙米乳:四种乳酸杆菌均能耐受一定浓度的酸和胆盐环境。鼠李糖乳杆菌较适合发酵糙米乳。Lr的pH值在4.45~4.5之间,pH值保持相对稳定且后酸化程度较弱;4℃贮藏21 d 4组发酵乳乳酸菌活菌数均超过8 lg CFU/g,其中Lr在贮藏期活菌数保持在较高水平;Lr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较低,保水性较好;其蛋白质分解力维持在0.74~0.76 mmol/L;四种乳酸杆菌发酵的糙米乳都具有良好的黏度和黏弹性,Lr的滞后环面积是687.92 Pa/s,发酵乳凝胶结构破坏后较易恢复,具有类固体的性质。2.双菌复合发酵糙米乳:4℃贮藏21 d LrLc和LaLc的pH值是4.55~3.9、4.52~3.97,滴定酸度是36.07~64.21oT和34.43~58.02oT,后酸化程度相对较弱;贮藏期间6组发酵乳的乳酸菌活菌数都是大于8.5 lg CFU/g,其中LrLc和LaLc活菌数较稳定,尤其是LrLc活菌数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冷藏期发酵乳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小于等于30%,7 d之后LrLc STS值最小,持水力较强,21 d时是14.53%;6组发酵乳游离氨基酸浓度为0.68~0.76 mmol/L。根据改进的Ostwald-de Waele模型:η=K·γn-1得出发酵乳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贮藏期间黏度呈增加的趋势,乳清析出逐渐减少,与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结果一致;LpLa和LrLc的K(稠度系数)和n(流动行为指数)值较大。初步选出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复合较适宜发酵糙米乳。3.叁菌复合发酵糙米乳:4℃贮藏21 d 4组发酵乳中LpLaLc的pH值为4.52~3.81,滴定酸度为39.59~69.21oT,后酸化程度最弱;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乳酸菌活菌数呈下降趋势,但数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LpLrLc和LpLaLc较高,贮藏期内达到9 lg CFU/g,在21 d时下降到8.7 lg CFU/g;4组发酵乳的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呈下降的趋势,LpLaLc的STS整体较弱,21 d时下降到14.96%;4组发酵乳的氨基酸含量比单、双菌发酵乳多,平均约为0.8 mmol/L,其中LpLaLc达到0.86 mmol/L;LpLrLa和LpLa Lc剪切稀化作用较弱,触变环面积分别为500.98、518.03 Pa/s,并且拟合其21 d内的下行线后发现这2组的n值也较大,即剪切稀化作用弱。4.发酵糙米乳的质量评价:对单菌、双菌及叁菌复合发酵乳4℃贮藏1 d进行感官鉴评得出:Lr和Lc、LrLc和LpLc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Lr、LrLc及LpLaLc的感官评分最高;对上述5组发酵乳21 d的感官性能进行鉴评得出Lr、LrLc和LpLaLc总体评分要高于Lc和LpLc。Lr、LrLc和LpLaLc在冷藏期间颜色变化不明显;它们的微生物指标符合GB19302-2010;微观结构呈现网络状形态结构;LpLaLc的风味物质种类较多为23种,Lr、LrLc基本相同。通过发酵作用生成了多种芳香物质,双乙酰、乙偶姻、乙酸等,与发酵前相比风味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6-06-01)
张雪梅,姚国强,孙天松,张和平[9](2016)在《一种复合乳酸杆菌与凝结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发酵技术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易操作、原料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故本试验利用固态混合发酵的方式研究了乳酸杆菌与凝结芽孢杆菌的复合固体发酵技术。试验中选用Lactobacillus casei HM-09、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M-10和Bacillus coagulans HM-09作为发酵菌种,以麸皮、豆粕和玉米粉作为基质进行多菌种固态发酵。试验结果显示:Lactobacillus casei HM-09、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M-10和Bacillus coagulans HM-09以1:1:5的比例,按7%接种量,接种到豆粕,麸皮和玉米粉(比例为10:10:0.5)的基质中,温度37℃,湿度60%,混合发酵28h,发酵效果最好。测得发酵终点产品中游离氨基态氮含量为700.5umol/g,Lactobacillus case/HM-09、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M-10和Bacillus coagulans HM-09活菌数分别为3.48×10~9CFU/g,2.87×109CFU/g和2.90×10~9CFU/g。因此,干酪乳杆菌HM-09、植物乳杆菌HM-1 0和凝结芽孢杆菌HM-09混合固态发酵麸皮、豆粕和玉米粉基质可获得一种高活菌数,高蛋白质降解率的发酵产品;同时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提高了经济效益,可广泛应用于微生态制剂领域。(本文来源于《乳酸菌健康及产业化:第十一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汇编》期刊2016-05-25)
王四新,季海峰,刘辉,张董燕,王晶[10](2016)在《猪源发酵乳酸杆菌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数量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猪源发酵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数量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160头保育猪,日龄为(30±2)d,体重为(7.85±0.68)kg,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和0.3%的猪源发酵乳酸杆菌制剂,试验期35d。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猪源发酵乳酸杆菌对保育猪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效果,其中,0.2%发酵乳酸杆菌组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其平均日增重提高8.70%(P<0.05),料重比降低4.62%(P<0.05),日粮中粗蛋白质、钙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着下降(P<0.05),血清中IgG含量提高了8.39%(P<0.05)。因此,在保育猪饲料中添加猪源发酵乳酸杆菌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长性能,提高日粮中粗蛋白质、钙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降低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5期)
发酵乳酸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300头平均体重(59.43±0.81)kg杜×长×大叁元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对照组饲喂100%基础日粮、30%发酵组饲喂70%基础日粮+30%发酵饲料、50%发酵组饲喂50%基础日粮+50%发酵饲料,试验期47 d后对生产性能和肉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发酵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6.67%和10.21%(P <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77%和4.95%(P <0.05);(2)50%发酵组红度(a*)值较对照组提高了7.15%(P <0.05),发酵组黄度(b*)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34.54%和44.39%(P <0.05),滴水损失分别降低了2.43%和19.45%(P <0.05);(3)发酵组C16:1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72.73%和45.45%(P <0.05),C18∶1/C18∶2比列分别提高了19.95%和21.92%(P <0.05),C18∶0/C18∶2比例分别降低了6.54%和7.84%(P <0.05)。综上所述,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发酵饲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料报酬率,改善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猪肉品质,并且50%发酵饲料组成效果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酵乳酸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孟建宇,徐慧欣.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调味品.2019
[2].沈雪娇,宋艳,朱宇,尹鹏鹏.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8
[3].霍静.乳酸杆菌作为鸡发酵饲料菌种的研究[J].北方牧业.2018
[4].ARIUNTUYA,BATBOLD.蒙古国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5].白永亮,凌志洲,林燕丹,夏雨.乳酸杆菌作用下香蕉抗性淀粉的体外发酵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6].赵莉.乳酸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不同理化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7
[7].武洪志,刁华杰,许灵敏,宋建楼,王芳芳.嗜酸乳酸杆菌发酵北苍术的工艺优化[J].中国饲料.2016
[8].陈妍婕.乳酸杆菌在全谷物糙米乳中发酵特性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6
[9].张雪梅,姚国强,孙天松,张和平.一种复合乳酸杆菌与凝结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的研究[C].乳酸菌健康及产业化:第十一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汇编.2016
[10].王四新,季海峰,刘辉,张董燕,王晶.猪源发酵乳酸杆菌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数量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