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化论文-米颖舒

介词化论文-米颖舒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词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法化,往,去,虚化轨迹

介词化论文文献综述

米颖舒[1](2019)在《语法化中的竞争现象个案探析——“去”与“往”的介词化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动词"去"的语法化过程,因与"往"有共同的实词含义,语法化过程中两者多有竞争现象。同时"去"虚化为介词后,又进一步发展到虚化程度更高的用法。该文将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往"和"去"的语法化中的竞争现象,并研究其语法化的动因机制以及虚化轨迹。(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柴淼[2](2019)在《论元对动词介词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历时发展中,汉语动词的部分成员语法化为介词。我们深入探究其原因发现,引发动词介词化的动因复杂多样,因此分析动词介词化的动因不仅要关注动词本身的特征,还应关注与动词相关句法成分的性质。在句法结构中,论元与动词关联最为紧密,论元的语义特征、类别差异都会对动词的介词化产生影响。本文以动词所关涉论元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不同类别的句法结构中,分析其对动词介词化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并考察不同性质类别的论元对动词介词化产生的影响。汉语词类本身无形态标志,词类与句法成分具有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考察汉语动词语法化机制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汉语语法体系特有的本质属性以及词类自身的性质特点,系统地分析论元引发动词介词化的内部原因,这将为动词语法化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陈雅妮[3](2017)在《“搁”字介词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化向来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指的是实词虚化的过程,动词介词化便是其中的一种,"搁"字本义是动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介词化的现象,本文试从句法位置、语境影响和类推叁个方面分析"搁"字介词化现象,并将该现象在徐淮片区方言与在普通话中的不同进程进行对比。(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张鑫[4](2016)在《汉语动词的介词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研究动词介词化的发展基础上,从语用与认知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重点探讨汉语中一些动词介词化放任应用标准。(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6年02期)

刘静敏[5](2015)在《动词介词化的句法语义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语组成范围开拓和语义化组成介词化机制,此机制词语的主要构成为动词+名词+动词,其是动词介词化的基本格式。此叁个组成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相互牵制和作用。第一个组成动词的虚化深度取决于其语义的变化,以将其词性定性。这种现象使得介词展示出很多不同的句法特点。本研究通过对动词介词化的句法语义机制深入了解,掌握其概念、机制构成、机制特点及具体使用规则,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机制的规律,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5年21期)

张谊生[6](2015)在《“X之于Y”的结构类型与表达功能——兼论“X之于Y”的构式化与“之于”的介词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X之于Y"是个由主语"X"与介词短语"之于Y"频繁共现、功能专化进而凝固定型的构式。"X之于Y"具有表关涉和表比况两种表达功能,这两种功能是同一语义关系的不同观察视点与不同表义侧重,关涉是基础,比况是延伸。表关涉分为主动式、被动式与相关式叁大类,其表达功用具有单向关涉、交互关涉两种。表比况须用各种比况谓词,可以单项表述,也可以多项并存共比。隐喻关系的多样性导致了比况的多项式,从而形成了连用格式。表达功能的侧重导致了不同的句法后果:关涉功能的进化成熟导致"之于"介词化,比况功能的发展演化导致"X之于Y"连用排比的格式化。(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何春梅[7](2014)在《-ing分词介词化探析——以concerning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ing分词介词化是语法化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面。本文以concerning为例,探讨-ing分词在介词化过程中的认知理据、词义和句法地位的变化及介词化的机制,并分析这种语言现象形成的动因,探寻词汇演变的路径,拓宽语法化研究的视角,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演变背后的推动因素。(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崔云忠,何洪峰[8](2014)在《“从”的介词化及其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词"从"产生于先秦,表示处所、伴随;两汉时期,表时间起始和对象用法成熟。魏晋时期,表凭借成熟。东汉之后,"自从"产生,表示抽象起始时间;宋代"从打""打从"产生,表示具体经过地点。唐宋时期,"从"语义强化,"从……以后/以来"等结构成熟,表示时间起点;元明时期,"从……来看/看"成熟,表示方式。在语法化过程中,专门化使特定形式表示特定的功能,强化用增强的形式加强某一语法功能,二者可以相互作用。"从"专门化后形式与源形式同行,形成限域性介词,同时词汇化;强化后源形式消失,发展成为固定结构。(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何洪峰[9](2014)在《动词介词化的句法语义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动词介词化的主要机制是结构扩展和去语义化。动宾结构扩展成"V_1·N·V_2"式连动结构,构成了动词介词化的句法结构基础。连动结构中的叁个结构成分V_1、N、V_2构成叁层句法语义关系:V_1与N、N与V_2、"V_1·N"与V_2。这些结构成分及句法语义关系之间互相影响、制约,决定V_1的语义是否被"漂白"及其"漂白"的程度,从而决定V_1是否虚化及其虚化程度,即决定V_1是动词、半介词还是介词。这些介词化的句法语义机制及语法化过程,导致汉语介词呈现出一系列语法化特征。(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郭家翔[10](2013)在《“教/叫”介词化及其层次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叫"介词化的语义路径是:言说义→使役义→被动义;句法语境是:N1+教/叫+N2+V±N3。"教、叫"既与"被"构成被动介词的新老层次,又在历史、语义和用法方面彼此构成不同的层次。被动介词"教、叫"的新生动因是其语义特征因素、句法结构因素及其语用推理机制。"教"与"叫"又形成兴替,其动因源于各自源义及其虚化路径的繁简差异。(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介词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历时发展中,汉语动词的部分成员语法化为介词。我们深入探究其原因发现,引发动词介词化的动因复杂多样,因此分析动词介词化的动因不仅要关注动词本身的特征,还应关注与动词相关句法成分的性质。在句法结构中,论元与动词关联最为紧密,论元的语义特征、类别差异都会对动词的介词化产生影响。本文以动词所关涉论元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不同类别的句法结构中,分析其对动词介词化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并考察不同性质类别的论元对动词介词化产生的影响。汉语词类本身无形态标志,词类与句法成分具有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考察汉语动词语法化机制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汉语语法体系特有的本质属性以及词类自身的性质特点,系统地分析论元引发动词介词化的内部原因,这将为动词语法化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词化论文参考文献

[1].米颖舒.语法化中的竞争现象个案探析——“去”与“往”的介词化比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2].柴淼.论元对动词介词化的影响[J].外语学刊.2019

[3].陈雅妮.“搁”字介词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4].张鑫.汉语动词的介词化研究[J].读书文摘.2016

[5].刘静敏.动词介词化的句法语义机制[J].语文建设.2015

[6].张谊生.“X之于Y”的结构类型与表达功能——兼论“X之于Y”的构式化与“之于”的介词化[J].语文研究.2015

[7].何春梅.-ing分词介词化探析——以concerning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8].崔云忠,何洪峰.“从”的介词化及其发展[J].殷都学刊.2014

[9].何洪峰.动词介词化的句法语义机制[J].语文研究.2014

[10].郭家翔.“教/叫”介词化及其层次性[J].语言研究.2013

标签:;  ;  ;  ;  

介词化论文-米颖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