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脾虚气滞型痞满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健脾理气方,痞满,脾虚气滞型
脾虚气滞型痞满病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黄穗平,尚文璠[1](2013)在《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科研方法研究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证候群的疗效。方法将纳入中医诊断为脾虚气滞型痞满病,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理气方,对照组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香砂六君子方,均采用免煎颗粒剂冲服,每日2次。试验包括2周基线期、4周治疗期。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群分级标准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中期(2周),健脾理气方组患者与香砂六君子组患者证候群中脘腹胀满、嗳气返酸、食少纳呆、舌苔及脉象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健脾理气方组好转程度优于香砂六君子组。治疗4周后,健脾理气方组患者证候群中除恶心呕吐外,余各证候均较治疗前、治疗中期显着好转,且疗效优于香砂六君子方组。结论健脾理气方能明显改善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证候群,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效与疗程有关,在观察期内疗程越长疗效越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3年01期)
赵鹏,黄穗平,尚文璠[2](2008)在《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及其对胃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中医脾胃病常见病证,根据其症状特点,大致包括了西医学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09-01)
赵鹏[3](2008)在《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及其对胃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意义痞满是中医脾胃病常见病证,脾胃虚弱是其重要病机,根据该病症状特点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数学者通过对痞满病患者胃电参数、移行性运动复合波、胃肠激素的研究,发现痞满病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的情况因不同的中医证型而异,脾胃虚弱型以胃电节律过缓为主,其MMC中Ⅱ相、Ⅲ相缩短,Ⅰ相延长,脾胃虚弱型患者胃动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表现为胃肠动力低下。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范畴,该病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国内外研究表明该病患者大多数有胃排空延迟,并认为胃动力减低是其主要改变。胃电节律紊乱(慢波异常)是胃肠动力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胃电参数与血浆胃动素含量的相关研究显示胃动素与胃电参数平均振幅和频率呈正相关关系。这类患者胃排空延迟的同时,血中胃动素水平明显降低。因此研究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参数的影响、研究其对血浆中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改善情况、研究其对中医脾虚证候群的疗效可以客观的阐明健脾理气方的促胃肠动力作用,进一步分析其促胃肠动力作用与中医证候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揭示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研究依据,为健脾理气方的进一步开发及研究提供具体研究事例及资料。研究方法本课题包括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两大部分。文献研究主要从中西医两方面系统对痞满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电参数研究、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及综述。临床研究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设立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中医证候群的疗效;研究其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参数的改善情况:研究其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血浆中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改善情况;综合以上临床研究来观察、验证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中医证候群的疗效及促胃肠动力作用,并分析各观察指标改善之间的相关性,阐释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的可能的现代医学机理。研究结果文献研究对痞满病的历史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病理、胃肠动力特点;胃电参数的研究进展;胃肠动力相关因子MTL、CGRP、NO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思路及研究基础。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中医证候群的疗效结果:治疗中期(2周)疗效:在治疗中期(2周),健脾理气方组患者与香砂六君子组患者痞满、脾虚证候群中的胃脘或脘腹胀满、嗳气反酸、食少纳呆、舌苔及脉象等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1—P<0.05),且健脾理气方组好转程度优于香砂六君子组(P<0.05),两组患者证候群中其余各项指标的疗效均不明显。治疗全程(4周)疗效:治疗4周后,健脾理气方组患者证候群中除恶心呕吐外,余各项证候均较治疗前、治疗中期显着好转(P<0.01—P<0.05)。香砂六君子组患者证候群中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排便无力四项证候疗效不明显,余各项证候均较治疗前、治疗中期显着好转(P<0.01—P<0.05)。健脾理气方组证候群中胃脘或脘腹胀满、嗳气返酸二项疗效非常显着优于香砂六君子组(P<0.01),食后腹胀加重、胃脘疼痛、食少纳呆、口淡不渴、舌质、舌苔、脉象等项证候疗效显着优于香砂六君子组(P<0.05)。结果表明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的疗效与疗程有关,在四周内疗程越长疗效越好。治疗4周后健脾理气方组证候痊愈率31.3%,显效率46.9%,有效率18.8%,无效率3.1%;香砂六君子组证候痊愈率22.6%,显效率22.6%,有效率45.2%,无效率9.7%,经统计学处理,健脾理气方组证候疗效优于香砂六君子组(P<0.05)。健脾理气方组证候群总改善率96.9%,无效率3.1%;香砂六君子组证候群总改善率90.3%,无效率9.7%,两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参数影响的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餐前胃电参数之DF、DP、N%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T%、B%、DFIC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餐后胃电参数中DF、DP、N%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T%、B%、DFIC、DPIC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餐前胃电参数中观察组之DP、N%较对照组非常显着升高(P<0.01);T%、B%、DFIC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1—P<0.05);DF、DPI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餐后胃电参数中观察组之DP、N%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T%、B%、DFIC、DPIC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1—P<0.05)。因此,经过四周治疗后健脾理气方能够显着改善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节律,并且疗效优于香砂六君子组。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血浆中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影响: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MT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血浆CGRP、NO浓度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浆MTL浓度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浆NO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CGRP浓度非常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经过4周治疗后健脾理气方可显着升高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血浆胃动素浓度,显着降低其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浆NO浓度,且升高与降低的程度较香砂六君子组更加显着。研究结论本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观察组及对照组药物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两组药物对改善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的脾虚证候群、改善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节律、有效调节其血浆胃肠动力相关因子均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健脾理气方组的治疗效果优于香砂六君子组。本课题研究证实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疗效确切,痞满病患者中医证候群的改善与现代医学胃电参数、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改善相一致,从而推断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该病患者的胃电参数及胃肠动力相关因子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脾虚气滞型痞满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中医脾胃病常见病证,根据其症状特点,大致包括了西医学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脾虚气滞型痞满病论文参考文献
[1].赵鹏,黄穗平,尚文璠.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
[2].赵鹏,黄穗平,尚文璠.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及其对胃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8
[3].赵鹏.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及其对胃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