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辉

桂林市穿山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541004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新课程培训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了提高政治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找准教学内容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结合点,还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融人学生的思维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和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思考动机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硬性灌输,而是学生在新情境与原有心理水平发生矛盾并在解决矛盾中提升的,认知矛盾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用情境凸显认知冲突,对促进学生思考事半功倍。

如,教学中“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有以下片段,情境一:腾讯微爱V:你转播或者分享一次,腾讯公益就捐赠0.6元!用温暖和爱帮助天使家园的脑瘫患儿们重新飞翔。通过“爱心”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思考爱心与网络的关系,归纳必然的结果。情境二:微信公号"蜜琪儿"发布了《农夫山泉停产,这水我再也不敢喝了!我要买水机!》的文章,图文并茂地宣称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污染严重,已停产。一经推出,短时间内就得到十余万的转发量导致农夫山泉公司损失严重。而设置“谣言”情境,让学生体会网络也存在不健康的因素,思考并推理出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这些教学片段中,教师聚焦的问题是生活中学生对网络交往的困惑。教师分别选取了一条公益性微博和谣言微信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做选择。在问题引导下,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由地表达观点。在问答中,教师在分析学生思维过程中、判断学生已有经验储备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和做法。整节课,学生参与十分踊跃,课堂氛围和谐轻松,情境的成功创设功不可没。

二、强化问题意识,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1.激发学生想疑、敢疑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具有提问愿望的基础。激疑,是进行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抓住教材中能引起优势兴奋的知识点,产生怀疑,提出疑问。久而久之,初中政治课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会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有独到见解的问题,要给予肯定和重视,使其感觉到成果的喜悦。即使有的问题有失偏颇的立场观点,也不能马上否定,而是给予辩证的点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又纠正了其错误的观点;反之,教师动辄就批评指责,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泯灭,造成不敢想不敢说的局面,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无法进行了。只有发扬教学民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不同的观点,大胆的进行思考、生疑,才能为逻辑思维的培养提供适宜的土壤。

2.让学生学会善思多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生疑善问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问在中心,疑在难点”,使学生真正进入教学过程,参与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告诉他们问题是课堂的心脏,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并告诉学生,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小学生都能读通,但其中所表达的概念、观点、思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更不用说理解掌握运用了。只有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才明白其中的道理,理解了、明白了、会用了就能体会到学习轻松愉快有乐趣。其次,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勤于提问,善于提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出发,“疑”的存在对于整个教学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授知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更多层次上提出新的问题,形成善问,既可以是知识问题,也可以是综合性的问题;既可以是智力因素的问题,也可以是思想教育的问题等等。

三、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教师应多角度、多方面给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思维方法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时,要对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又要从事物的整体性去综合把握。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如何的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法和综合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是引导学生明确分析内容,对事物的各个因素、方面、属性等进行分析。如: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两个要素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内容及重要性。其次是掌握分析程序。大体分为以下三个环节:解剖整体、研究部分、寻找联系。把握分析要点,找到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区别或联系。如,找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之间的关系。最后是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所强调的角度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思维方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辩证结合,它们的主次关系也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相互转化的。要完整地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反复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过程,是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中不断完善的。

四、社会实践训练法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能得到更好地锻炼和发展,因此,结合教材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一,要培养的精读、速读文章和所学科目及教材的能力,能将所阅读文章,很快归纳出要点和难点。也就是说,通过迅速提取和认定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判断,从而加深对所看文章和科目的理解。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归纳推理能力、很快找出问题的重点、难点都有非常有益。第二,从生活和学习中所发生的事情中找到点,这就需要加强自己的因果联想能力。某些联系永远是记忆活动的基础,生活中许多概括的认识都是经过这一过程一点点积累、归纳、推理而得出的。也就是说,每当我们需要了解和解决某件事时,都去认真分析其因果关系。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政治课教师应当依据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适应学生成长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平常的概念、原理教学和练习中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标签:;  ;  ;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