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羔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绵羊,基因研究,多羔性状
多羔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樊宇岚[1](2019)在《绵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及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绵羊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与之相关的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绵羊的产仔量已成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结合最新的基因技术,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影响绵羊繁殖力的候选基因来加快我国绵羊整体品种繁育进程。这对于我国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文章针对近年来绵羊多羔性基因相关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调研和论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樊宇岚[2](2019)在《不同产羔数绵羊性腺轴转录组分析及多羔性状关键功能基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对不同产羔数绵羊的性腺轴转录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找出多羔性状造成影响的关键功能基因。选取多个试验样本,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测序和研究下丘脑、垂体、卵巢的转录组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式来分析测序所得的数据。对差异基因分析发现,神经活性的配体与受体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信号,这种信号在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之间形成了一段通路,能够对排卵功能及卵泡发育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产羔数不同的绵羊性腺轴转录组分析,对全部转录本信息进行研究,筛选出与产羔数相关的功能基因,将绵羊基因组信息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为研究出对于多羔性状造成影响的关键功能基因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王建刚[3](2015)在《山羊多羔性状基因网络构建及其关键功能基因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羔性状是山羊育种的重要目标经济性状。由于多羔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遗传力低,因此,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分子操纵技术的改进,分子育种方法有望突破数量性状遗传育种的瓶颈,成为未来动物育种的重要方法。筛选控制数量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则是分子育种的前提。尽管研究者们对山羊多羔性状调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还未见有检测到山羊多羔性状主效基因的研究报道。这主要是由于以往的研究仅仅将相关基因定位于单一系统进行局部研究,缺乏从整个繁殖的大系统,整合相关基因的调控关系,对基因调控网络进行量化分析,探究相关基因的相对重要性,从中筛选出遗传贡献较大或者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功能基因,并在育种实践中对其进行验证。随着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各种组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采用生物网络分析的方法探究山羊多羔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而筛选出调控山羊多羔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成为可能。本论文在我们实验室多年研究山羊多羔性状功能基因的基础上,构建山羊繁殖相关功能基因GO注释相关度网络、山羊繁殖调控相关功能基因互作网络、多羔性状相关功能基因互作网络、山羊多羔性状候选功能基因互作网络和山羊发情周期分子调控网络等5种网络,分别从基因功能相似性、基因互作关系、多羔性状关联功能基因互作关系、候选基因对产羔数的贡献度和发情周期分子调控计算机仿真等5个角度,分析参与山羊繁殖过程调节的重要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多羔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从中筛选出影响山羊多羔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结果如下:1.采用山羊繁殖相关功能基因GO注释聚类分析,构建了山羊繁殖相关功能基因GO注释相关度网络,通过网络分析对各基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筛选出Gn RHR、ESR、FSHR、LHβ、FSHβ、PRLR、CYP19A1、Gn RH、BMP15和PRL等基因是控制山羊繁殖过程的重要功能基因。2.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了山羊繁殖调控相关功能基因互作网络,通过网络分析对各基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筛选出LHβ、PRLR、Gn RHR、INHB、BMP15、FSHR、CYP11、ESR、GDF9和KIT等基因是控制山羊繁殖过程的重要功能基因。3.从山羊繁殖调控相关功能基因互作网络中提取多羔性状相关功能基因互作网络,通过网络分析对各基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筛选出FSHR、FSHβ、BMPIB、LHβ、Gn RHR、INHBR、ESR、CREB、CYP19A1和BMP15等基因是控制山羊多羔性状的重要功能基因。4.检测12个多羔性状侯选功能基因在3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位点,在关联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各多态位点及其所在基因对山羊产羔数的贡献,并结合meta分析,构建了山羊多羔性状候选功能基因互作网络,通过网络分析对各基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筛选出FSHR、LHβ、Gn RH、BMP15、INHB、FSHβ、KIT、Gn RHR、PRLR和GDF9等基因是控制山羊多羔性状的重要功能基因。比较以上四种网络的分析结果,通过相对重要性排序,筛选出LHβ、FSHR、Gn RHR和BMP15等基因是控制山羊产羔数的关键功能基因。5.构建了山羊发情周期分子调控网络,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和初步计算机仿真,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山羊血液LH浓度对LHβ和BMP15基因的表达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确定LHβ、FSHR、Gn RHR和BMP15是控制山羊多羔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其中LHβ(g.40G>A,g.148C>T)、FSHR(g.120G>C)、Gn RHR(g.1305C>G)和BMP15(g.963A>G)等位点的AA基因型产羔数较多,可作为山羊多羔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依据。研究结果对于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山羊多羔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筛选控制山羊多羔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数量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刘荣[4](2014)在《蒙古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ADAMTS1的遗传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数量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绵羊繁殖性状属低遗传力,大约为0.1,其每代遗传进展仅仅为2%左右,则如果通过世代自然选择,若要使绵羊产羔率提高50%,估计需要近百年的时间。从遗传育种角度来看,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控制多胎性能的主基因,通过对有利主基因的基因型固定以及标记辅助选择使育种目标得以尽快实现。1.一方面丰富了ADAMTS1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探索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2.采用候选基因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绵羊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4年04期)
乌吉斯古楞[5](2013)在《蒙古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ADAMTS1的遗传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择在卵巢组织中有特殊表达的ADAMTS1基因序列作为蒙古羊双羔候选基因,研究该基因与蒙古羊多胎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蒙古羊的繁殖力提供分子遗传学基础依据。(1)本实验采用qRT-PCR法对ADAMTS1基因在单、双羔蒙古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DAMTS1基因在双羔羊卵巢组织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羊,分别是单羔羊相应组织表达量的2.05倍和2.35倍。根据结果可以推测ADAMTS1基因对于蒙古羊的多羔性状具有重要作用的候选基因。(2)采用PCR-SSCP技术对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CT基因型个体在第3外显子处第141碱基处发生点突变(C>T),结果出现双峰,表明该基因型为杂合型。通过进一步对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处突变前后所编码的氨基酸一致,该突变未能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3)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分析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对于此突变位点进行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蒙古羊单羔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羔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而整个蒙古羊群体也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造成此种原因极有可能是实验采样不均衡和采样群体数量少所引起。(4)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突变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蒙古羊多羔群体的PIC为0.5>PIC>0.25,为中度多态,整个群体低度多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张秀陶,许斌,云华,徐建峰[6](2010)在《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滩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滩羊及其与小尾寒羊的杂交后代为主要研究对象,以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影响滩羊产羔数的侯选基因,对滩羊、寒滩杂交一代、滩寒杂交一代3个群体不同位点进行了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绵羊群体中,BMPR-IB基因FecBB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AA、BB、AB3种基因型,序列比对发现在原序列71bp处、114bp处分别发生了G→A、C→T的单碱基突变。而BMP15基因的FecX1位点未发现多态性片段。本试验结果为后续开展BMPR-IB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滩羊多胎品系的选育提供前提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10年01期)
蒋晓飞[7](2009)在《湖羊多羔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与湖羊产羔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及为湖羊多羔品系选育和绵羊种间杂交提供可参考的遗传信息,本研究以小尾寒羊、陶赛特、特克塞尔为参照群体,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BMP 15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突变点FecXI、FecXL在四种绵羊中的多态性;另外选取6号染色体上11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不同微卫星基因型与湖羊母羊产羔数的关联性。结果如下:1.139只湖羊、17只无角陶塞特、9只特克塞尔绵羊、10只小尾寒羊的耳组织样品经SSCP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FecXI、FecXL位点均为单态野生型纯合子,初步说明FecXI、FecXL位点可能与湖羊、小尾寒羊多羔性状无关,但仍需扩大群体进一步确认。2.在6号染色体间隔6-20CM选取11个微卫星标记,对107只湖羊母羊的DNA样品进行扩增分析,结果显示:除了MCMA9在107只湖羊母羊DNA中未扩增出多态性外,其余10个微卫星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为6.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4182,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3844,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65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43。10个微卫星位点基因频率均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每个位点的期望杂合度都远大于观察杂合度,说明样本中纯合子比例较大,可能与湖羊育成历史上曾近交有关。3.剔除样本数小于3的微卫星基因型后,对每个微卫星的不同基因型对应的湖羊产羔数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BM143基因型中111/116bp、120/120bp的产羔数显着高于114/116bp的产羔数,MCM53基因型中99/103bp的产羔数显着高于85/95bp、91/95bp的产羔数。(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7-01)
朱文渊,雒秋江,陈勇,李登忠,潘榕[8](2009)在《6个绵羊品种(系)中3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CR扩增及产物的电泳法检测了34只小尾寒羊、35只无角陶赛特、30只萨福克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6个品种(系)共187只母羊OarAE101、BM143和Oar-HH35叁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绵羊一些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与多羔性状间具有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品种差异性;可作为多羔性状选育辅助标记的微卫星标记有:OarHH35的117 bp/121 bp和OarAE101的103 bp/111 bp基因型(小尾寒羊);OarHH35的127 bp/141 bp,BM143的104 bp/114 bp和OarAE101的103 bp/103 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多胎)〕;OarAE101的111 bp/111 bp基因型和BM143的112 bp/122 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肉用)〕;BM143的112 bp/122 bp基因型(萨福克)。而萨福克OarHH35的125 bp/139 bp1、27 bp/141 bp基因型均产单羔,在多羔性状的选育中应予以淘汰。在小尾寒羊,与血液Tf基因型和BMPR-IB基因型指标相比,微卫星法并不是一种较好的多羔性状选育方法。(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朱文渊[9](2009)在《6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型和微卫星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提高绵羊多羔群体的选育效率,本研究对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萨福克、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肉用品系、体大品系6个品种(系)绵羊血红蛋白(Hb)、血清酯酶(ES)和血清转铁蛋白(Tf)3个血液蛋白位点及OarAE101、BM143和OarHH35 3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血液蛋白多态性的检测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小尾寒羊43只、无角陶赛特58只、萨福克56只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其中产羔母羊情况如下:小尾寒羊34只、无角陶赛特37只、萨福克35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的检测采用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显色的方法,共检测小尾寒羊42只、无角陶赛特52只、萨福克44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其中产羔母羊情况如下:小尾寒羊34只、无角陶赛特35只、萨福克30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绵羊血液蛋白标记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1)萨福克Hb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高于HbAB基因型(P<0.01),分别为1.81±0.40和1.00±0.00羔/胎,说明萨福克HbBB基因型与产双羔相关,产双羔群体选育应该选留HbBB基因型,淘汰HbAB和HbAA基因型;无角陶赛特HbAA、HbAB基因型均产双羔,而HbB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仅为1.64±0.49羔/胎,说明HbA等位基因与双羔性状有关;其余4个品种(系)不同Hb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2)小尾寒羊Tf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最高,达到3.5只,显着高于TfAB基因型(1.50±1.00),可用于3羔以上群体的早期选育;中美肉用TfAC基因型和中美体大TfAA、TfCC基因型具有多羔的趋势,且中美体大TfCC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1.50±0.71)显着高于TfAC基因型(1.00±0.00);其余3个品种(系)不同Tf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3)中美多胎和小尾寒羊的ESa表型均具有多羔的趋势,提示在选育过程中淘汰ESA表型有助于提高产羔数;其它4个品种(系)ESa和ESA表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绵羊微卫星标记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可作为多羔性状辅助选育的微卫星标记有:OarHH35的117bp/121bp和OarAE101的103bp /111bp基因型(小尾寒羊);OarHH35的127bp /141bp,BM143的104bp /114bp和OarAE101的103bp /103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多胎));OarAE101的111bp/111bp基因型和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肉用));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萨福克)。而萨福克OarHH35的125bp/139bp、127bp/141bp基因型均产单羔,在多羔性状的选育中应予以淘汰。由本试验可得出结论:(1)绵羊的血液蛋白位点和微卫星位点的一些基因型和绵羊的多羔性状间具有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存在着品种(系)差异性;(2)应根据不同品种(系)各自的多羔基因型进行绵羊多羔性状的选育。(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9-05-01)
朱文渊,雒秋江,陈勇,杨开伦,李登中[10](2009)在《6个绵羊品种(系)不同血液蛋白基因型母羊间多羔性状差异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34只小尾寒羊、37只无角陶赛特、35只萨福克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6个品种(系)共194只母羊的血红蛋白(Hb)、血清酯酶(ES)和血清转铁蛋白(Tf)3个血液蛋白(酶)位点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萨福克HbBB基因型产羔数高于HbAB基因型(P<0.01),分别为1.81±0.40和1.00±0.00只;无角陶赛特HbAA、HbAB基因型均产双羔,因而HbA等位基因与双羔性状有关;而在其余4个品种(系)不同Hb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小尾寒羊Tf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最高,达到3.5只;中国美利奴肉用TfAC基因型和中国美利奴体大TfAA、TfCC基因型具有多羔的趋势;而在其余3个品种(系)Tf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中国美利奴多胎和小尾寒羊的ESa表型均具有多羔的趋势;而在其他4个品种(系)ES表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间。本研究表明,绵羊血液蛋白位点的多羔基因型存在着品种(系)差异性,应根据不同品种(系)各自的多羔基因型进行绵羊多羔性状的选育。(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多羔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产羔数绵羊的性腺轴转录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找出多羔性状造成影响的关键功能基因。选取多个试验样本,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测序和研究下丘脑、垂体、卵巢的转录组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式来分析测序所得的数据。对差异基因分析发现,神经活性的配体与受体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信号,这种信号在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之间形成了一段通路,能够对排卵功能及卵泡发育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产羔数不同的绵羊性腺轴转录组分析,对全部转录本信息进行研究,筛选出与产羔数相关的功能基因,将绵羊基因组信息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为研究出对于多羔性状造成影响的关键功能基因提供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羔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樊宇岚.绵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及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
[2].樊宇岚.不同产羔数绵羊性腺轴转录组分析及多羔性状关键功能基因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
[3].王建刚.山羊多羔性状基因网络构建及其关键功能基因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刘荣.蒙古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ADAMTS1的遗传效应分析[J].现代农业.2014
[5].乌吉斯古楞.蒙古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ADAMTS1的遗传效应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6].张秀陶,许斌,云华,徐建峰.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滩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J].当代畜牧.2010
[7].蒋晓飞.湖羊多羔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8].朱文渊,雒秋江,陈勇,李登忠,潘榕.6个绵羊品种(系)中3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9
[9].朱文渊.6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型和微卫星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
[10].朱文渊,雒秋江,陈勇,杨开伦,李登中.6个绵羊品种(系)不同血液蛋白基因型母羊间多羔性状差异性的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