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臭氧活性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浓水,RO,臭氧化,花生壳活性炭
臭氧活性碳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吴百春,刘光全,李英芝[1](2011)在《臭氧及花生壳活性碳对RO浓水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炼化企业污水回用系统产生的RO浓水量大,有毒有害污染物多,大多无法达标排放。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EEM)研究RO浓水的特性,并利用臭氧、花生壳活性炭和臭氧-花生壳活性炭联用考察对RO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RO浓水结构复杂,含有腐殖酸类腐殖质和富里酸类腐殖质等荧光物质。利用阴离子树脂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含有较多的脂肪烃类物质;一类则含有较多的C=C、C=O和C—O等结构。臭氧化能去除RO浓水中部分有机物,且在碱性条件下降解效果较好。而花生壳活性炭对RO浓水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吸附效果显着高于臭氧,而且酸性条件有利于该吸附反应的进行。但臭氧化能显着改善花生壳活性炭对RO浓水中UV254的吸附,且吸附速率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1-10-21)
张华,吴百春,刘光全,李英芝[2](2011)在《臭氧及花生壳活性碳对RO浓水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炼化企业污水回用系统产生的RO浓水量大,有毒有害污染物多,大多无法达标排放。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EEM)研究RO浓水的特性,并利用臭氧、花生壳活性炭和臭氧-花生壳活性炭联用考察对RO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RO浓水结构复杂,含有腐殖酸类腐殖质和富里酸类腐殖质等荧光物质。利用阴离子树脂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含有较多的脂肪烃类物质;一类则含有较多的C=C、C=O和C—O等结构。臭氧化能去除RO浓水中部分有机物,且在碱性条件下降解效果较好。而花生壳活性炭对RO浓水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吸附效果显着高于臭氧,而且酸性条件有利于该吸附反应的进行。但臭氧化能显着改善花生壳活性炭对RO浓水中UV_(254)的吸附,且吸附速率提高。(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1年S1期)
赵利会[3](2011)在《臭氧—生物活性碳净水工艺运行条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来水厂技术工艺的使用情况已形成以常规处理工艺为主体,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作补充的局面。目前我国国内城市供水处理技术仍以由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个单元处理过程为主,其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以粘土胶体微粒和致病细菌为主要去除对象的基础上,但此工艺对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低。随着现阶段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天然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近年来给水深度净水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工艺因其有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优异性能而备受推广。最近几年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工艺以成为我国各地水厂的建设和改造中采用比较多的一项给水深度净化技术。但是,由于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工艺在长江上游地区应用还不多,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针对长江上游的原水水质如何确定臭氧的最佳投加量、如何确定最佳投加方式,除设计因素外影响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等。本针对长江上游水源水质的特点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以进行了优化整合。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系统出水的TOC、AOC、溴离子和COD_(Mn)、硝酸盐氮和溴酸盐为考察目标,通过工艺中的叁个可调变量对系统影响的分析,以方差分析中的F值检验作为依据,得出臭氧的投加量是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次是PAM的投加量、和PAC的投加量;②臭氧投加量为1.5mg/L时,BAC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③臭氧的投加控制在1.5~2.0mg/L时,BAC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④臭氧投加量在1.2~1.5mg/L范围,溴酸盐的生成能力最弱,出水的甲醛含量均小于50μg/L;⑤生物活性炭的出水藻类总数控制在10~4数量级水平上,臭氧化使水中AOC升高,但经后续的生物活性炭工艺,AOC得到有效的控制,出水浓度小于50μg/L。提高了出水的生物稳定性。本研究课题为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处理长江上游水源水运行条件优化,意在提高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单元运行的稳定性和出水水质的安全性,为长江上游臭氧-生物活性碳净水工艺的运行提供参考参数。(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1-04-01)
程锐[4](2010)在《臭氧+常规处理+活性碳组合工艺中试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臭氧预氧化与混凝工艺处理蔷薇河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采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处理联用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试验。实验证明臭氧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接近100%,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0%左右,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为50%。臭氧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本文来源于《城镇供水》期刊2010年06期)
梁苑斐,蒋文浩[5](2008)在《生物填料与臭氧生物活性碳联用处理氨氮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富营养化水的处理,解决高氨氮、高藻类、高 COD_(Mn)等的水质问题,为此研究生物预处理和臭氧生物活性炭的联用效果,在臭氧生物活性碳前设置生物预处理工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而且能大大减低氨氮的浓度,并且能去除原水中的大量藻类。组合工艺对浊度、氨氮、COD_(Mn)、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9.5%、96.2%、81.5%、98.7%,试验得出组合工艺对付富营养化水的处理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城镇供水》期刊2008年02期)
陈怡,卢建国[6](2005)在《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性碳串联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碳串联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技术可行,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系统抗冲击能力强,处理费用低,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环境保护》期刊2005年02期)
周云,罗启达,王占生,余清[7](2003)在《臭氧—生物活性碳工艺及其生物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周家渡水厂的运行情况,证实了臭氧一生物活性炭(O_3/BAC)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水质。采用BGP(bacterial growth potential细菌生长潜力)作为评价水样可生物降解性的指标,评价了各工艺单元出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另外,对水温的影响,生物再生作用进行了研究。测定出:生物活性碳阶段,BAC对耗氧量的去除,其中23%为吸附去除,77%为生物降解。(本文来源于《上海水务》期刊2003年04期)
田明,张天彬[8](2001)在《臭氧化—活性碳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明市自来水公司六水厂的南分厂引入先进的臭氧化-活性碳处理工艺,于1996年底调试正常投入使用后一直在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城镇供水》期刊2001年05期)
辛世崇,苏宏,满春生[9](1985)在《臭氧活性碳联用处理含硫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臭氧—活性碳联用处理含硫废水,降低了反应时间和臭氧投加量,其氧化产物主要是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 C~t动力学曲线表明其反应级数为1.5级,反应速度常数k为0.3076克~(0.5)升~(0.5)分~(-1)。该法处理合硫废水的优点是反应时间短、处理效率高且无二次污染。(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1985年04期)
刘廷家[10](1979)在《处理洗印废液的活性碳吸附法和臭氧化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照相加工废液的处理方法很多。对于能够用微生物分解的化学药物,生物处理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是,许多有机化合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必须采用其他方法。臭氧化法和活性碳吸附法不仅能移除某些可以用微生物分解的化学药物,而且也能移除一些不能用微生物分解的化学药物。一、活性碳吸附法活性碳吸附法是物化处理法的组成部分,它通过两种方式来移除化学药物:(1)靠表面电荷的不平衡性把离子和分子吸附在碳粒的表面上。(2)把颗粒机械地诱捕到碳粒的毛细孔内。活性炭所特有的优点是:能从溶液中吸附溶解了的(本文来源于《感光材料》期刊1979年05期)
臭氧活性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炼化企业污水回用系统产生的RO浓水量大,有毒有害污染物多,大多无法达标排放。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EEM)研究RO浓水的特性,并利用臭氧、花生壳活性炭和臭氧-花生壳活性炭联用考察对RO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RO浓水结构复杂,含有腐殖酸类腐殖质和富里酸类腐殖质等荧光物质。利用阴离子树脂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含有较多的脂肪烃类物质;一类则含有较多的C=C、C=O和C—O等结构。臭氧化能去除RO浓水中部分有机物,且在碱性条件下降解效果较好。而花生壳活性炭对RO浓水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吸附效果显着高于臭氧,而且酸性条件有利于该吸附反应的进行。但臭氧化能显着改善花生壳活性炭对RO浓水中UV_(254)的吸附,且吸附速率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臭氧活性碳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华,吴百春,刘光全,李英芝.臭氧及花生壳活性碳对RO浓水的处理[C].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2011
[2].张华,吴百春,刘光全,李英芝.臭氧及花生壳活性碳对RO浓水的处理[J].化工进展.2011
[3].赵利会.臭氧—生物活性碳净水工艺运行条件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4].程锐.臭氧+常规处理+活性碳组合工艺中试实验研究[J].城镇供水.2010
[5].梁苑斐,蒋文浩.生物填料与臭氧生物活性碳联用处理氨氮的试验研究[J].城镇供水.2008
[6].陈怡,卢建国.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性碳串联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的应用研究[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5
[7].周云,罗启达,王占生,余清.臭氧—生物活性碳工艺及其生物作用研究[J].上海水务.2003
[8].田明,张天彬.臭氧化—活性碳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初探[J].城镇供水.2001
[9].辛世崇,苏宏,满春生.臭氧活性碳联用处理含硫废水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5
[10].刘廷家.处理洗印废液的活性碳吸附法和臭氧化法[J].感光材料.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