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问题论文-岳庆云

实践性问题论文-岳庆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践性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建构方式

实践性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岳庆云[1](2019)在《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性是文学理论的首要品格,新时期文学理论呈现"自闭""失语"和"失效"的特质,实践性品格弱化。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建构方式是外化、非常态的,是通过"横移"和"竖延"进行的理论融合,这也是造成文学理论实践性品格弱化的根本原因。文学理论实践性品格的重塑,是中国文学理论走出危机的唯一出路,主要从回归"文学实践—文学理论—文学实践"的理论建构模式、加强中西方文学理论的融合、以文学批评为中介,重视文学文本的阐释,强化文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属性等方面进行。(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薛猛,朱超凡,赵晓萌[2](2019)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实践性问题解析——基于后现代课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情趣养成是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于后现代课程观审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审美情趣养成实践,存在着美育课程观多元性特点和线性实践策略之间的矛盾、美育课程观自主性视角和单一教学范式之间的矛盾、美育课程观科学性特点和实践思维固化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可依据后现代课程观多元性、自主性、科学性等特征,从加强对审美情趣养成特征的诠释与多元化建构、在课程选择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选择促进审美情趣科学发展的教学方式叁个方面进行探析和实践。(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臧公秀[3](2018)在《《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的实践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城市空间生产置于史学视野之中,从文献和考古资料相统一的层面,系统分析"匠人营国"的历史实践性,可以认定"匠人营国"并非西周的制度规定,而是以城市规划的方式表达战国时代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无论是西周还是东周,"匠人营国"均缺少历史的实践意义。《考工记》和《管子·乘马》的城市规划思想是一致的,不能割裂地解读"匠人营国"的内容,将其划归礼制城市,而把《管子·乘马》划归有机城市。从历史实践看,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生产,首先是有机的,其后才是礼制的。(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陶然[4](2018)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生专业化人才培养导向更为明晰,而新时期人才专业培养的导向也对教育课程创新完善提出了新要求,重点是课程体系独立性和实践性两方面。构建更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课程教学实践性,增强课程教学独立性,是专业性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就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和实践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的实施。(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8年23期)

侯艳芳[5](2017)在《浅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实践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我国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角色的重新定位、重视活动和交往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及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等方面有很大的启发及参考价值。但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有其局限性,在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教师高要求的现实性问题、所依赖的教学实践条件的局限性及实践操作的可行性问题也值得人们给予现实的、客观的关注,更科学地看待建构主义。(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7年12期)

张丽颖[6](2016)在《浅谈初中语文课改的实践性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语文课改的问题主要有:重视教学方式改革,忽略语文基础;过度以"生"为主,提问让课堂扭曲;过度追求"多媒体教学"效果等。初中语文课改教学实践性问题的解决的策略主要有:重视教育的普及程度,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目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课后习题的设计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化与拓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特(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期刊2016年12期)

冯松林,辛超,李玥赟[7](2016)在《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特许经营(PPP)从试点阶段走向推广阶段,与之相配套的条例、财税政策、通用合同条款相继出台;刚刚颁布、今年底施行的《评估法》促进PPP特许经营项目顺利实施。笔者在从事苏、皖、京津冀地区PPP特许项目法律保障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撰写成文,以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一、关于以PPP之名、行代建之实问题国发(2014)60号文件明确要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重点领域;创新融(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咨询》期刊2016年12期)

张静妍[8](2016)在《怒江片马边境合作区发展战略选择与实践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泸水县片马口岸是怒江州唯一的二类开放口岸,也是滇西北通往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在中国与缅甸的双边合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建设国家级怒江州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不仅有利于推动中缅边境商贸的往来,也有利于构筑起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支点,形成区域性的经济枢纽,带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6-06-04)

王莎莎,周树杭[9](2016)在《浅析法律教学实践性问题的反思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我国大众对法律教学的眼光来看法律的实践情况是非常的繁荣的,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对法律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改善。另外,由于市场的发展形势使得高校不得不进行扩招的打算,并且在高校全面的普及和明确法律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把教学的目标贯彻到法律的教学中,这样可以提高法律教学的质量,对法律教学的实践问题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探索是我国法律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法律教学实践的反思,针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反思,并且提供完善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李曼曼[10](2016)在《聚众斗殴罪认定中的两个实践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众斗殴罪是我国现行刑法第292条规定的,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犯罪,历来的刑法对其打击力度之大,从聚众斗殴罪独立成罪的前身罪名中就可以见其端倪。一般情况下,聚众斗殴罪具有参与人数众多、行为多样、过程复杂的特点,且其作为多发性的犯罪,对特定范围内的社会治安及人民群众的正常社会生活经常会造成极大地破坏,故该罪是刑法理论研究的重点。近年以来,我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聚众斗殴犯罪有其显着的复杂性,由于其参与人员众多且主体划分具有层次性,在实际认定中难免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特别是刑法第292条第2款关于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规定,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件,我们不能根据刑法条文简单机械的对号入座,由于该规定过于概括,缺乏有效权威的法律解释,加之学术讨论纷争不断,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缺乏统一的定罪标准,使得对聚众斗殴参与主体及其转化定罪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分歧。理论界与实务界尚无统一的认识,各地针对相关类似的案件做出不同的解释性规定,对聚众斗殴的主体界定和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转化主体范围之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适用的统一性。本文即是考虑到这一现状,选取聚众斗殴的主体和转化主体的角度,运用共同犯罪等刑法理论,在吸收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分析特定案例为切入点,对聚众斗殴中途离去者和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分析问题作了探讨。文章在转化犯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聚众斗殴罪转化的主客观条件,进而着重探讨了关于聚众斗殴罪转化主体范围的两种观点,并对支撑的理论进行评析,在对聚众斗殴参与人员的作用有了基本的界定后,对聚众斗殴中途离去者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聚众斗殴罪预备和中止的理论知识,针对所选典型案例的分歧焦点展开理论研究,在解决案例中的具体问题的同时,为实践中解决此类案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所选案例的基本情况。在简单介绍基本的案情后,列举案例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歧意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分歧意见的理论争议。第二部分为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该部分通过论述转化犯及其特征、聚众斗殴罪转化的主客观方面的条件,分析了聚众斗殴转化主体的责任范围,其中,关于转化主体范围之争的两种理论观点的评析是文章的重点。而接下来着重分析了聚众斗殴中途离去者的行为性质,在对聚众斗殴的参与人员界分后,聚众斗殴中途离去者的罪与非罪之争、预备犯和中止犯之争、转化与不转化之争是文章的创新点和难点所在。第叁部分是本案的分析与结论。该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案例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理论的详细阐述,归纳出本案的结论。第四部分为研究启示。通过上述叁个部分的介绍,要求我们认识到在聚众斗殴罪发生转化时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并正确认识中途离去者的作用,对聚众斗殴的参与主体和转化主体范围进行严格界定。当然这需要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即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的方法,来推动聚众斗殴刑法规定的进步和完善。(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6-03-20)

实践性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审美情趣养成是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于后现代课程观审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审美情趣养成实践,存在着美育课程观多元性特点和线性实践策略之间的矛盾、美育课程观自主性视角和单一教学范式之间的矛盾、美育课程观科学性特点和实践思维固化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可依据后现代课程观多元性、自主性、科学性等特征,从加强对审美情趣养成特征的诠释与多元化建构、在课程选择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选择促进审美情趣科学发展的教学方式叁个方面进行探析和实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践性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岳庆云.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薛猛,朱超凡,赵晓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实践性问题解析——基于后现代课程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臧公秀.《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的实践性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

[4].陶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J].高考.2018

[5].侯艳芳.浅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实践性问题[J].时代教育.2017

[6].张丽颖.浅谈初中语文课改的实践性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

[7].冯松林,辛超,李玥赟.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J].中国工程咨询.2016

[8].张静妍.怒江片马边境合作区发展战略选择与实践性问题研究[C].“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6

[9].王莎莎,周树杭.浅析法律教学实践性问题的反思与完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10].李曼曼.聚众斗殴罪认定中的两个实践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D].西南政法大学.2016

标签:;  ;  ;  ;  

实践性问题论文-岳庆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