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合木梁论文-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

胶合木梁论文-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胶合木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跨高比胶合木梁,顺纹剪切破坏,螺钉,钢板

胶合木梁论文文献综述

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1](2019)在《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受弯性能及增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工程用胶合木梁的受力性能,对分别采用未增强及在底部粘贴钢板、在底部弯剪区拧入螺钉、在两侧中部粘贴钢板增强方式的4组共计9根跨高比为12的胶合木梁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通过试验得到各试件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增强后木梁的力学性能和跨中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木梁在叁分点受弯试验时发生受拉和受剪破坏的界限跨高比;在验证了受弯木梁的截面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后,提出了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及增强构件在叁分点受弯试验时发生顺纹剪切破坏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破坏形式为顺纹剪切破坏,破坏时无征兆,破坏面基本发生在木梁的中性轴及偏下位置;底部粘钢梁在受弯时受压区面积增大,中性轴下移,极限承载力和刚度都有所提高;梁底拧入螺钉和侧面贴钢板能很好地提高梁的抗剪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所提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相对误差大都在20%以下,且计算值相比实测值偏于安全,可为此类构件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左宏亮,李熠诗,付丁虬,郭楠[2](2019)在《尺寸效应对配筋胶合木梁受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组截面尺寸和跨度分别为100 mm×150 mm×3 000 mm、150 mm×225 mm×4 500 mm、200 mm×300 mm×6 000 mm的配筋胶合木梁,进行受弯试验,分析尺寸效应对胶合木梁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荷载-挠度曲线等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合木梁随着截面尺寸及跨度的变大,实际极限荷载低于理论极限荷载,并且胶合木梁尺寸越大,其极限荷载降低幅度越大。配筋胶合木梁的刚度值,比未配筋胶合木梁的刚度值提高幅度,随胶合木梁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即胶合木梁在强度和刚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但尺寸效应对配筋胶合木梁的破坏形态影响不大,而且配置的钢筋强度均得到充分发挥,配筋胶合木梁的合理配筋率得到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晋,王卫昌,仇荣根,沈浩,许清风[3](2019)在《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短期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短期受弯性能,对15根胶合木梁进行了受弯试验研究,包括1组未增强试件、1组直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2组抛物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以及3组抛物线形无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试验结果表明:为布置抛物线形预应力筋,该文首次提出的胶合木梁中抛物线形孔道的开槽方案效果良好,注胶密实性较好;预应力筋增强试件中,摩擦系数?的试验均值为0.0030,?的试验均值为0.10;相比未增强试件,直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的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33.2%,抗弯刚度提高了27.2%,抛物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的受弯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29.9%和50.1%,抗弯刚度分别提高了28.9%和30.8%,抛物线形无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的受弯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23.7%、32.3%和7.9%,抗弯刚度分别提高了17.3%、18.8%和20.4%;抛物线形预应力筋增强试件相对于直线形受弯极限承载力略有降低,有黏结预应力筋试件相对于无黏结短期受弯性能更好;增大张拉控制应力能有效提高构件受弯极限承载力,但对抗弯刚度的提高贡献不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竞峥[4](2019)在《胶合木梁变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现代木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力性能研究方面,而动力性能方面的研究不充分。随着结构服役寿命的增长,胶合木梁的疲劳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因此,开展胶合木梁在变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价值。本文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通过对胶合木梁的静力试验分析,得出胶合木梁的破坏规律及其破坏形式。在胶合木梁即将破坏前,除能听到木材纤维细微的撕裂声之外,并无其他明显特征。由此可知,胶合木梁静力的破坏类型属于脆性破坏。试验梁的破坏位于木梁底部的纯弯段区,属于典型的受拉破坏。试验结果表明,胶合木梁在受力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弹性阶段和极为短暂的塑性阶段。受力过程中,试验梁基本处于弹性阶段。一旦进入塑性阶段,继续施加荷载,胶合木梁将迅速发生破坏。(2)通过控制预加载次数,对叁根胶合木试验梁进行了变幅疲劳试验,得到胶合木梁预加载应力水平对试验梁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在低应力变幅加载下,胶合木梁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多而出现刚度退化现象。试验梁F-1在低应力变幅预加载次数下加载200W次后虽未发生疲劳破坏,但其极限承载力比静载下抗弯强度值下降了 15.9%。试验结果表明,低应力变幅加载下也会使结构发生累积损伤,并随着预加载应力水平的提高,胶合木梁的疲劳寿命逐渐降低;二级加载下的应力水平越大,疲劳寿命降低越明显。(3)研究了胶合木梁变幅疲劳下不同预加载次数后其刚度退化规律及破坏形态。试验梁随着二级加载的应力水平逐渐增大,刚度退化也越明显;在二级变幅初期(循环加载20W次后),试验梁都出现了明显的刚度退化,根据幅值由小到大的加载20W次后,其损伤比分别为3.7%、5.7%、6.4%;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多,胶合木梁二级加载后的刚度退化趋势逐渐平稳,F-2,F-3破坏时试验梁的刚度退化比分别为10.7%,9.8%。试验结果表明胶合木梁在变幅加载的初期有较大的损伤,二级加载的应力水平越大损伤越大;当胶合木梁刚度总损伤到达10%左右时,将发生疲劳破坏。胶合木梁的破坏形式为纯弯段区的局部剪切破坏和受拉破坏,随着二级加载的应力水平增大,局部剪切破坏的位置由中性轴向底板偏移。(4)基于试验结果和疲劳线性累积的计算方法,对修正Miner理论系数a在二级变幅疲劳下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修正Miner理论系数a在0.59到0.73之间。(5)通过建立胶合木梁有限元模型,对数值计算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的疲劳寿命比试验结果偏大但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可为胶合木梁疲劳寿命分析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牛东[5](2019)在《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合木是现代木结构中不能缺少的材料,它具有受力合理,截面及构件形状自由,强度高,缺陷分散等优点。但是由于木材截面尺寸受天然尺寸的限制,既不能像混凝土浇筑连接,也不能像钢材焊接,所以设计出性能优异,结构合理的连接件对胶合木梁进行接长,用以提高胶合木的利用率、推动胶合木在木结构建筑中的使用变得至关重要。本文以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胶合木、Q345级钢板及螺栓组成的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通过13组39根梁的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了螺栓顺纹间距、螺栓并错列布置方式及拼接的两根梁是否来源于同一根胶合木对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抗弯性能的影响。与纯胶合木梁比较,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并列螺栓顺纹间距为100mm时,极限承载能力可以提高4%,并列螺栓顺纹间距为60mm、80mm时,极限承载能力不如普通胶合木梁。极限承载能力与螺栓顺纹间距成正比,即随着螺栓顺纹间距的增大,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极限承载能力也会提高。并列螺栓顺纹间距60mm、80mm、100mm的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极限变形相对于普通胶合木分别提高了40.4%、47.7%、49.8%。螺栓并错列布置对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极限承载能力无较大影响。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前期刚度高于纯胶合木梁,后期刚度不如纯胶合木梁,前期刚度与顺纹螺栓间距成正比。拼接的两根梁是否来源于同一根胶合木梁对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影响较小。(2)用极限应变设计方法,并结合胶合木本构模型,提出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经过抗弯承载力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可得:该方法吻合度较高。对螺栓群受弯承载力公式进行了推导,得到在符合规范要求前提下,使用强度等级较高或直径较大的螺栓,增大摩擦面抗滑移系数μ可以提高螺栓抗弯承载力。(3)对木材销槽承压强度的两种测试方法和两种对应的销槽承压荷载判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试验及判定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各国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木材销槽承压强度理论计算公式,为后续进行公式推导提供参考依据。(4)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普通胶合木梁、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受弯性能,研究了螺栓顺纹间距、螺栓布置方式对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螺栓并列还是错列布置方式,均是最下排螺孔处应力最大,螺栓错列与并列布置对抗弯承载能力影响不大,抗弯承载能力与螺栓顺纹间距成正比等规律均与试验一致,充分验证了本文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设计的合理性。(5)对欧洲规范EC 5给出了单个螺栓连接滑移模量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发现螺栓连接节点的刚度计算值与试验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公式本身计算的不准确,试验中的螺栓孔孔隙,加载方式的影响,节点各个螺栓连接受荷不均匀等。(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陈诚[6](2019)在《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受弯性能及增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结构建筑绿色环保,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球各国都在倡导低碳生活,木结构建筑的优越性逐渐体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木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住宅与公共建筑中,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木结构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研究。胶合木梁作为木结构建筑中重要的构件之一,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胶合木梁受弯试验是根据《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采用的是跨高比≥18的胶合木梁,其受弯时大多发生梁底木材拉断而破坏。这种胶合木梁杆件细长,承载力低,受弯时挠度大,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选用跨高比为12的胶合木梁,通过对4组共计9根木梁分别采用未增强、在底部粘贴钢板、在底部弯剪区拧入螺钉和在两侧中部粘贴钢板等方式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通过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各试件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跨中应变分布规律以及极限承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通过对小跨高比胶合木梁进行叁分点受弯试验,探讨了其破坏形态及破坏机理,并对试验过程中的试验现象进行了描述与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归纳整理,得到了其极限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以及跨中应变分布规律。(2)分别对采用在底部粘贴钢板、在底部弯剪区拧入螺钉和在两侧中部粘贴钢板等方式增强的小跨高比胶合木梁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破坏机理,测试受弯时的木材应变变化情况和极限承载能力,得出了增强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3)对比分析了增强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极限承载力、跨中挠度以及应变变化的规律。得出了在梁底粘贴钢板可以提高木梁的承载能力,并能提高其刚度;在梁底拧入螺钉可以较好的提高木梁的抗剪能力;在侧面粘贴钢板不仅能提高木梁的抗剪性能,还能一定程度的抑制裂缝的发展。(4)在验证了梁的截面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后,探究了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发生受拉与受剪破坏的界限跨高比,提出了小跨高比胶合木梁以及增强构件在叁分点受弯试验时发生顺纹剪切破坏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且理论值相比实测值偏于安全,误差大都小于20%,可为此类构件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陈爱军,贺国京,蔡郭圣,王解军,彭容新[7](2019)在《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受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提高胶合木梁的抗弯刚度,以东北落叶松为基材,制作了6组(1组未加筋和5组加筋)、每组3根共18根胶合木试验梁,分别对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和纯胶合木梁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荷载、挠度、应变、裂缝的发生以及发展状况等。同时,根据各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对比分析了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和纯胶合木梁的破坏机理及不同配筋率情况下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的抗弯刚度与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1)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和纯胶合木梁的破坏形态类似,均呈现受拉脆性破坏、受拉延性破坏和受压延性破坏叁种破坏形态;即配筋率小于0.77%时,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为受拉脆性破坏,配筋率为0.77%~1.51%时,为受拉延性破坏,配筋率大于1.51%时,为受压延性破坏;且前二者破坏均有明显的裂缝发生、发展过程。2)BFRP筋不仅明显改善了胶合木梁的延性性能,还延缓了胶合木梁的受拉脆性破坏时间,大大提高胶合木梁的抗弯刚度,从而充分发挥梁顶受压区胶合木的强度,同时使胶合木梁的承载能力也得到提高。3)当配筋率增大到超筋后,其承载能力不再继续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庆[8](2018)在《层板胶合木梁受力性能的试验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建筑业中,胶合木大多应用于房屋的装饰、装修部分,而梁、柱等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通常只能用原木代替,这样必然导致原木资源的大量开采,对生态势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因此,探索研究胶合木的受力性能,使之能作为承重构件在建筑中广泛使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胶合木简支梁和原木简支梁的抗弯试验进行研究,对比了两种木梁的破坏模式,得出胶合木梁的受力承载性能明显优于原木的结论,为胶合木梁的普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8年09期)

陈玲珠,许清风,王欣[9](2018)在《叁面受火胶合木梁耐火极限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5根胶合木梁耐火极限试验,对叁面受火胶合木梁的升温规律和耐火极限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考虑了截面尺寸和荷载比两个参数对其耐火极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测点温度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停火之后温度下降较慢;测点离木截面表面距离越近,温度越高;且不同试件距边缘相同距离测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相差较小;相同截面的胶合木梁,随着荷载比的增加耐火极限减小;相同荷载比的胶合木梁,截面较小的木梁耐火极限较低。150 mm×300 mm截面胶合木梁荷载比为0.2、0.35和0.5时,耐火极限分别为46 min、33 min和25 min;而100 mm×200 mm截面胶合木梁荷载比为0.35时,耐火极限为18 min。(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8年04期)

左宏亮,鲁建鑫,许相宜,程堃[10](2018)在《底层板指接增强措施对胶合木梁受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云杉为试验原材料,制作10根2 850 mm×50 mm×150 mm的胶合木梁,将试验梁分为5组(CT、UF、RF1、RF2、RF3),每组2根; CT组为底层层板全长无指接试件、UF组为底层层板跨中有指接试件,2组为参照组; RF1、RF2、RF3组为增强指接试件,分别为粘贴碳纤维布试件(RF1)、垂直梁底旋入新型木结构用自攻螺钉试件(RF2)、以45°角旋入新型木结构用自攻螺钉试件(RF3)。按照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受弯加载试验,分析底层板有无指接对胶合木梁受弯性能的影响、不同指接增强措施对胶合木梁受弯性能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底层板指接的存在,会影响胶合木梁的受弯性能;与无指接胶合木梁相比,底层板指接胶合木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幅度,分别为25.4%、22.95%;采用的胶合木梁底层板3种指接增强措施(粘贴碳纤维布、垂直梁底旋入新型木结构用自攻螺钉和以45°角旋入梁底)均可改善胶合木梁的受弯性能,对指接胶合木梁的受弯极限承载能力分别提高了28.2%、17.4%、10.1%,刚度提高至与无指接胶合木梁刚度相近。(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胶合木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3组截面尺寸和跨度分别为100 mm×150 mm×3 000 mm、150 mm×225 mm×4 500 mm、200 mm×300 mm×6 000 mm的配筋胶合木梁,进行受弯试验,分析尺寸效应对胶合木梁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荷载-挠度曲线等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合木梁随着截面尺寸及跨度的变大,实际极限荷载低于理论极限荷载,并且胶合木梁尺寸越大,其极限荷载降低幅度越大。配筋胶合木梁的刚度值,比未配筋胶合木梁的刚度值提高幅度,随胶合木梁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即胶合木梁在强度和刚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但尺寸效应对配筋胶合木梁的破坏形态影响不大,而且配置的钢筋强度均得到充分发挥,配筋胶合木梁的合理配筋率得到进一步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合木梁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受弯性能及增强试验[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左宏亮,李熠诗,付丁虬,郭楠.尺寸效应对配筋胶合木梁受弯性能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3].张晋,王卫昌,仇荣根,沈浩,许清风.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短期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4].张竞峥.胶合木梁变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5].牛东.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6].刘陈诚.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受弯性能及增强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7].陈爱军,贺国京,蔡郭圣,王解军,彭容新.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受力性能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8].张庆.层板胶合木梁受力性能的试验探究[J].四川建材.2018

[9].陈玲珠,许清风,王欣.叁面受火胶合木梁耐火极限的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8

[10].左宏亮,鲁建鑫,许相宜,程堃.底层板指接增强措施对胶合木梁受弯性能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胶合木梁论文-陈伯望,刘陈诚,刘建文,万亚妮,吕炜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