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模型论文-卫德俊

巷道模型论文-卫德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巷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互式采集,中心线法,自动生成,叁维巷道模型

巷道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卫德俊[1](2019)在《基于叁维仿真的矿井巷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矿井巷道叁维模型,基于对Auto CAD的二次开发技术,应用导线点逼近中心线加载断面的理论,采用煤矿工程平面图交互式采集的方法,研究了叁维巷道模型自动生成算法;然后对节点及转弯处进行平滑处理,以风流、构筑物等判断了通风模型的合理性并加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中心线加载断面的方法建模,加载不同的断面,并进行节点和伪节点采集,最后生成巷道立体图,对巷道形状和走势的表达更加立体和清晰;此建模方法在平煤六矿加以运用,生成完整的叁维矿井巷道模型图,以风流流向及构筑物和巷道间的拓扑关系判别使通风模型更加完整。(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08期)

赵韦韦[2](2019)在《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软岩巷道卸压孔布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煤矿软岩巷道的高应力钻孔卸压孔的布置问题,选用考虑应变软化的摩尔库伦准则作为理论依据,根据现场提供的岩石进行力学参数试验,计算巷道周围应力变化趋势,并得出巷道开挖后其塑性区的范围大小,再根据圆形巷道的轴对称原理分析钻孔时周围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出软岩巷道钻孔时应力影响范围,并将此范围作为设计布置卸压孔间距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矿机电》期刊2019年04期)

张润来,罗周全[3](2019)在《基于组合赋权与有限区间云模型的巷道冒顶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巷道冒顶风险等级预测过程中风险分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赋权与有限区间云模型的风险分级方法。在对巷道冒顶发生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选取包括稳定岩层距巷道顶板表面的距离、地下水渗水量、围岩应力强度比、松动圈厚度、顶板稳定岩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5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组合赋权的方式将主观赋权(AHP)和客观赋权(投影寻踪法)得到的权重相结合获取各指标综合权值。对传统正态云模型进行修正,提出有限区间云模型各特征参数计算方法,并生成云滴图,使含有不确定性特点的指标值与分级变量之间产生映射。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适用于冒顶灾害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张瑞波[4](2019)在《煤矿巷道底板承压水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许多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事故频发的背景下,本文从承压水对巷道底板影响出发,分析了底板隔水层的破坏模式,对现行的底板突水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底板突水的岩柱法的力学模型,并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4期)

张进修[5](2019)在《地下实测巷道模型叁维重构及关键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社会正处在转变生产方式、研发清洁能源、践行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矿山是人类进行各项生产活动的必要资源,采矿业也需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更新迭代,使矿产资源相关领域的升级与改造成为趋势,拥抱信息科学成为各个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源泉。根据矿山信息集成度对采矿业发展划分为传统矿山、数字矿山、智慧矿山叁阶段,其自动化、集成度、协同性逐步上升。叁维可视化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实物进行数字化重建并能够实现旋转、缩放等基本操作以便于对其开展定性、定量的后继研究工作。伴随着与矿业深入交叉融合并投入到实际的生产活动,在数字矿山框架下产生了矿体可视化的新研究领域,其中巷道实体可视化作为智慧矿山可视化分支的主要研究内容,监控井下生产环境并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巷道可视化展现了叁维空间中井上下的拓扑连接、纵横交错、运输环境等特点,并在井下掘进作业、模拟井下逃生、储量估算等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了构建巷道叁维模型的关键技术,着重对上述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分析了数据来源与特点、断面设计以及巷道网络拓扑结构等内容,阐述了一系列可变换的相邻轮廓线形成空间叁维实体的建模基础。对获取的顶底板中线、腰线、断面设计参数等数据,在合理利用腰线约束性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腰线数据地下连通巷道精细化建模算法,采用整体建模思想提取顶板中心线的连通路径,构建局部空间网格,并利用线性插值的方式添加过渡轮廓线对其加密,能对形式多样且结构复杂的地下巷道进行统一处理,降低算法的复杂度;将采集的地下巷道断面离散点集设置阈值划分断面点集并采用Delaunay叁角剖分拟合断面,并利用巷道导线提出了基于断面散乱点集的巷道叁维自动重建算法,采用局部建模思想解决巷道主体与岔道口的拼接以及圆滑处理,并运用到冬瓜山铜矿的实际生产环境,实验结果表明:能较好地满足工程验收和采矿设计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4)

张树光,刘文博,赵恩禄[6](2019)在《基于卸荷量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参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不同卸荷量影响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和蠕变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MTS815.02试验机对砂岩进行室内分级非等卸荷量蠕变试验研究,并通过建立考虑卸荷量的变参数本构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试验条件下,随着每一级卸荷量的增大,其瞬时应变量和卸荷量等差比也越大,岩石更快进入加速蠕变阶段且蠕变时间变短,最终岩石破坏变形量越大、破坏更彻底;基于试验结果对各卸荷量各时刻下蠕变参数进行拟合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岩石内部损伤演化规律和结构劣化,并较好地描述原有西原体难以描述的阶段,说明了所建立考虑卸荷量影响下砂岩变参数蠕变模型是合适可行的,同时,对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以及卸荷过程中岩石失稳破坏形式分析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文博,张树光,林晓楠,孙博一,李若木[7](2019)在《基于加速蠕变改进的巷道围岩蠕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流固耦合在岩石蠕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MTS815. 02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巷道围岩(砂岩)开展蠕变试验,研究岩石在蠕变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性,基于加速蠕变改进的蠕变模型来描述蠕变过程,采用最小二乘法识别蠕变参数,分析蠕变参数随应力和时间的变化过程;将自定义蠕变方程嵌入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了饱和砂岩试样的流固耦合蠕变全过程。结果表明:该蠕变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岩石蠕变全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该蠕变模型和蠕变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可为深部工程的隧道围岩加固、灾害防治和支护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文娟[8](2019)在《基于QFD功能模型的煤矿巷道施工进度管理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我国现有煤矿巷道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巷道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煤矿巷道实际施工过程的特点建立QFD模型,通过对巷道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和成本等影响因素实现QFD功能控制,对某地煤矿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后,对影响煤矿巷道施工质量的原因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煤矿巷道施工进度的相关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力,王华[9](2019)在《深部层状围岩巷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浅部资源的开采枯竭,深部开采的频率将会增加,并且采深也会加大。深部巷道围岩大多为沉积岩,沉积岩的层理结构面,使其变形破坏特征明显不同于均质岩体结构,给巷道的稳定控制带来了困难。鉴于此,依托WYQ1000—Ⅰ型地下工程综合试验模拟系统,对深部层状围岩巷道展开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叁种支护方式下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围岩的应力演化规律,为深部开采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郝世维[10](2019)在《基于连续梁模型的巷道顶板支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现有巷道顶板支护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连续梁平衡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连续梁模型的巷道顶板支护优化设计方案,对不同支护方案情况下顶板梁的受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连续梁"模型的顶板大排距支护方案,能够极大地降低顶板梁受力情况下的挠度变化量,减少支护锚杆的数量,提高顶板支护时的作用速度,极大地提高顶板支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巷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煤矿软岩巷道的高应力钻孔卸压孔的布置问题,选用考虑应变软化的摩尔库伦准则作为理论依据,根据现场提供的岩石进行力学参数试验,计算巷道周围应力变化趋势,并得出巷道开挖后其塑性区的范围大小,再根据圆形巷道的轴对称原理分析钻孔时周围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出软岩巷道钻孔时应力影响范围,并将此范围作为设计布置卸压孔间距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巷道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卫德俊.基于叁维仿真的矿井巷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能源与环保.2019

[2].赵韦韦.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软岩巷道卸压孔布置[J].煤矿机电.2019

[3].张润来,罗周全.基于组合赋权与有限区间云模型的巷道冒顶预测研究[J].矿冶工程.2019

[4].张瑞波.煤矿巷道底板承压水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5].张进修.地下实测巷道模型叁维重构及关键算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9

[6].张树光,刘文博,赵恩禄.基于卸荷量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参数模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7].刘文博,张树光,林晓楠,孙博一,李若木.基于加速蠕变改进的巷道围岩蠕变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8].郭文娟.基于QFD功能模型的煤矿巷道施工进度管理措施研究[J].煤炭技术.2019

[9].张力,王华.深部层状围岩巷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9

[10].郝世维.基于连续梁模型的巷道顶板支护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9

标签:;  ;  ;  ;  

巷道模型论文-卫德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