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触摸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卓,触摸屏,驱动设计
红外触摸屏论文文献综述
许海燕,黄贤立[1](2016)在《安卓外挂红外触摸屏的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droid输入系统开发了安卓外挂红外触摸屏的驱动软件。USB接口的红外触摸屏连接到A83T开发板上,触摸点数据通过安卓Input子系统上报。本文描述了触摸系统的硬件架构和安卓输入系统的编程体系,给出了触屏驱动的主要设计和实现过程。(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6年09期)
吴天飞[2](2016)在《冰城将出产多种型号红外触摸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吴天飞)随着iPhone、iPad等产品风靡全球,由触摸屏和模式识别技术构成的人机交互技术正在成为IT发展的重要方向。眼下,可年产120万片红外触摸屏的哈尔滨市龙义通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白板红外触摸屏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产业园内建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日报》期刊2016-09-11)
刘清泉[3](2016)在《抗强光干扰的高精度红外触摸屏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了红外触摸屏的工作原理、高分辨率的实现、抗强光干扰的实现以及系统的调试等问题,以期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首届国际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期刊2016-03-15)
郭瑞,朱沛立[4](2015)在《红外触摸屏响应分析及延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机载多功能显示器红外触摸屏响应时间进行分析和计算,寻找缩短响应时间以便满足用户要求的方法。通过VC++对响应时间进行了计算,根据触摸过程和计算结果,通过提高RS-232的波特率、中断实时接收处理触点数据和合并任务的方法对响应时间进行优化。优化后触摸响应的最大延时时间可缩短约37.5 ms,优化后的延时约为89.5ms。保证了飞行员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画面,满足用户需求。(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5年06期)
周爱国,潘强标[5](2015)在《基于目标跟踪的红外触摸屏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红外触摸屏多点识别时识别错乱和画图时轨迹毛刺严重等问题,在原有识别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卡尔曼滤波与跟踪门算法结合的目标跟踪算法处理,提出一种新型红外触摸屏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数据关联中的跟踪门逻辑,将量测值与已有的目标轨迹进行逻辑判断,选择正确的触点信息,剔除伪触点的信息,实现轨迹关联和目标跟踪。同时在红外触摸屏上建立触点的运动模型上,通过卡尔曼滤波实现轨迹的平滑和一定程度上的轨迹预测。在红外触摸屏上的测试表明,与原有的识别算法相比,优化算法增加了约3μs单点识别时间,但是提高了轨迹在拐角处的平滑度,减少了拐角处约60%的毛刺。优化算法有效地修正了红外触摸屏原有的不足,能实现多触点时的轨迹关联和提高轨迹的平滑程度,能提高红外触摸屏绘图时的实际使用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5年10期)
权蕾,朱莉[6](2015)在《红外触摸屏抗强光干扰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触摸屏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其易受红外光干扰的缺点,本文采用电气防光和物理防光两方面的措施进行解决。通过箝位电路消除信号中环境光的直流分量,利用增益放大电路提高信噪比,不仅提升了触摸屏的抗光干扰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信号的采样精度,同时设计了左右两侧分别排布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双备份布局方式,再配合使用滤色片,经实验证明解决了红外触摸屏的抗强光干扰问题。(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5年07期)
夏厚胤,吴亮,黄子强[7](2015)在《新型并行扫描抗强光红外触摸屏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触摸屏是通过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收发红外光来进行触摸位置的判断,其工作原理决定了太阳光会对它产生干扰。采用串行扫描方式的抗强光红外触摸屏的扫描周期很长。本文采用30.072kHz、36kHz、38kHz、38.4kHz、40kHz、48kHz、50kHz、51.2kHz无源晶振分别设计并行扫描模块中红外发射管的信号源和红外接收电路的选频器。模块实现了8个检测通道的同时工作。提高了红外触摸屏抗强光能力,解决了相邻8个红外发射管同时工作而产生的串扰问题,缩短了扫描周期。(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5年03期)
贺成佳[8](2015)在《基于STM32的红外触摸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屏是利用红外线方向性好的特点,对平面坐标进行定位。将多个发射-接收管排布到屏的四周,通过对接收管信号的采集处理,得出触摸点的位置。该系统使用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作为主控制器,通过USB HID协议实现标准USB触摸设备,无需用户手动安装驱动,即可实现触摸屏输入。触摸笔只要直径>5 mm,并且能够遮挡红外线即可,例如手指、毛笔等。写字、缩放、旋转等操作都可以通过触摸完成。设计的触屏安装简单,只需USB接口直接与PC相连即可,抗干扰能力强。(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权蕾[9](2015)在《高可靠红外触摸屏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触摸屏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工业控制甚至航空领域迫切需要进行技术提升,便于人机交互,本文对比了目前流行的四种类型触摸屏,结合课题使用环境提出了高可靠红外触摸屏的方案,从高分辨率、宽温工作、耐振性好、寿命长、抗强光干扰和支持多点触摸六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开发,配合课题使用的大尺寸显示器,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研制出功能完善的红外触摸屏。传统的红外触摸屏主要存在分辨率低和抗光干扰能力差的缺点。课题研究的触摸屏通过红外管双排布局的方式提高了物理分辨率,同时结合A/D转换原理,将接收管收到的信号进行量化处理,提高了逻辑分辨率,设计出的触摸屏分辨率可达4096×4096。在抗光干扰能力方面,通过箝位电路滤除环境光的干扰,在触摸屏的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了发射管和接收管,利用光线方向的单一性,解决了强光干扰的问题。在软件处理方面,采取了限幅滤波和滑动平均值滤波相结合的软件滤波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有效地排除了干扰信号,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使得触摸屏的手写画线功能更加完善,有效地去除了抖动,平滑了曲线。在实现多点触摸功能时,利用软件控制红外管斜向扫描,通过计算距离的方法剔除伪点,识别真实触点;同时设计了移动跟踪算法,对移动点位置进行快速判断,避免了画线延迟、断线等现象的出现。通过上述方法研制的触摸屏经过常温测试、高低温试验、振动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的验证,结果表明课题研制的红外触摸屏满足特殊环境的使用要求,达到了高可靠的性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3-01)
吕燚,邓春健,李文生[10](2015)在《高分辨率多点触控红外触摸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触摸屏是大尺寸触摸屏的首选方案,但是实际应用中红外触摸屏普遍存在分辨率不高、响应速度较慢的不足,而且生产环节存在加工组装复杂的弊端。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一种红外屏设计方案。硬件部分设计了二维选通红外扫描电路、接收电路和滤波电路,实现了发射与接收电路的模块化,为加工组装提供了便利。软件部分首先提出了脉冲式红外扫描方式,并给出了基于STM32F205片内Timer和ADC的脉冲扫描实现方法,提高了红外屏的扫描速度;然后介绍了细分扫描的设计思路,并通过二次细分扫描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红外屏触点的定位精度。最后介绍了支持多点触摸的HID报告描述符的实现方法,实现了红外屏免驱安装。实际证明,该设计方案降低了加工制造复杂度,实现了红外屏即插即用,有效地提高了红外触摸屏的分辨率和响应速度。(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5年01期)
红外触摸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吴天飞)随着iPhone、iPad等产品风靡全球,由触摸屏和模式识别技术构成的人机交互技术正在成为IT发展的重要方向。眼下,可年产120万片红外触摸屏的哈尔滨市龙义通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白板红外触摸屏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产业园内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触摸屏论文参考文献
[1].许海燕,黄贤立.安卓外挂红外触摸屏的软件设计[J].福建电脑.2016
[2].吴天飞.冰城将出产多种型号红外触摸屏[N].哈尔滨日报.2016
[3].刘清泉.抗强光干扰的高精度红外触摸屏设计与应用[C].首届国际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2016
[4].郭瑞,朱沛立.红外触摸屏响应分析及延时优化[J].液晶与显示.2015
[5].周爱国,潘强标.基于目标跟踪的红外触摸屏优化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5
[6].权蕾,朱莉.红外触摸屏抗强光干扰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设计.2015
[7].夏厚胤,吴亮,黄子强.新型并行扫描抗强光红外触摸屏模块设计[J].液晶与显示.2015
[8].贺成佳.基于STM32的红外触摸屏设计[J].电子科技.2015
[9].权蕾.高可靠红外触摸屏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
[10].吕燚,邓春健,李文生.高分辨率多点触控红外触摸屏设计[J].液晶与显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