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选择论文-孙昌涛,李险峰,张华娜

文化心理选择论文-孙昌涛,李险峰,张华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心理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心理,文化差异,礼貌语,礼貌行为

文化心理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孙昌涛,李险峰,张华娜[1](2017)在《藏汉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历史范畴的民族,是人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而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在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群体会在其社会实践中形成各自的礼貌原则,并被各自的文化心理结构制约和影响。认识藏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实现跨文化交流、加深彼此文化心理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张之为[2](2015)在《文体选择与文化心理距离的关联性考察——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体选择是文学创作的关键问题。引入文化心理学原理,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考察样本,探索文体选择与文化心理距离的关联性。关联因素有叁:与主流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文化心理距离、人群聚居模式。关联规律呈现为:与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越近,受主流文化同化的趋势越大;但当同一阶层的人聚居一处,组成聚落时,会形成文化势力,在此情况下,与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这一因素的影响力减弱,文化心理距离上升为主要影响因素。这为王维山水田园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进路。(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刘畅[3](2015)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心理——从“五四”启蒙运动讲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近代中国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因发生于"五四"运动前后,因此又被称为"五四"启蒙。这场运动将以资本主义配置为典范的现代性观念广泛传播,但最终中国还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文化心理上来看,这其中主要有叁方面原因:即"五四"青年传播的启蒙思想本身存在误读,混沌不明;近代中国的启蒙一直面临着"救国存亡"的压力,社会主义更好地回应了富国强民的需求;儒家传统文化作为群族心理和生活方式参与进现代性建构,影响着民众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15年02期)

吕晓峰,孟维杰[4](2010)在《多元文化心理观:全球化语境下心理学观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纷争由来已久。事实上,以心理学观为视角,心理学统一与分裂的论战从根源上讲,其实就是心理学观之间的论争。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支配和引领心理学发展的应该是多元文化心理观。多元文化心理观不是要彻底否定现在的心理观,而是以文化框架作为审视心理学的深度视角,扩展现有的心理学观的边界,从而为心理学带来更宽泛和更具深度的研究视野。(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周全霞[5](2007)在《饮食选择与文化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历代之“士”穷毕生之力,究诘“内圣外王之道”,形成了思辨人文、社会与历史的知识传统,对“工匠术技”都视为末流,鲜见着墨,但于“饮食”却是一个例外。长久以来,围绕人类食事活动,不仅文人墨客竞相吟咏,还总结出了一系列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07年04期)

周宁[6](2006)在《冲突与选择——论茅盾早期文学创作的个体文化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茅盾的早期作品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栩栩如生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其间隐藏了作家在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层面的深刻的思考和积极的探求,体现了他作为文化巨人开放性的文化意识和建设者的气魄。(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6年08期)

王娟[7](2006)在《中西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文化群体具有各自的礼貌原则,并且受各自文化心理的制约和影响。英汉礼貌用语及行为的差异则反映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认识这一影响对实现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张乙集[8](2005)在《从曾国藩的文化心理看其文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曾国藩,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能提出“学洋务”的原因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从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家庭教育和湘文化的熏陶,尊崇“经世致用”等文化心理上分析,将有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他做出“学洋务”选择的渊源。(本文来源于《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辛世民[9](2003)在《湘西情结与都市文明的碰撞》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是我国颇有争议的一位现代作家,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写作了大量内容复杂的小说。对于其本人小说和创作上的观点,曾经在历史上引起了些争论。沈从文一贯自称为“乡下人”,其“乡下人”心态的形成及至于根深蒂固,对于小说创作的积极意义在于:“乡下人”心态不仅促成了他富有个性的题材领域和艺术思维的形成,而且使他触及到对生命原型的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其小说具有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田园牧歌”的美学风格。这种“田园牧歌”背后的“乡下人”心态的自觉追求,是作者自身在都市生存尴尬的写照,所以就不可避免地会与现代大都市文明有了碰撞。在碰撞的对立中,沈从文的小说开始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呈现出其对文化心理选择上的重新判断。 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叙述,一方面试图表达出作者对湘西美好原始生活的向往,建造起人性的“希腊神庙”,烛照出生命意识的光辉,在感性的“天堂”里,抒写了湘西人“以爱为前提”存在条件的生活样式和记忆中的“甜蜜拍打”。另一方面,作者为“高等人”和“从泥淖中难以脱出”的沉沦者“造一面镜子”,表达出作者对现代大都市“文明人”人性扭曲与变异的生活于欺骗和虚无中的批判,同时对其创作缺憾进行了评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沈从文在小说中所极力表现的是原始形态的湘西世界,是一个具有未经现代文明玷污的自然人性的湘西,是现代知识者心中静态的湘西,而只有现代都市的生活是现实的,是让人可恶的。小说的两相对照,完成了一个都市里的“乡下人”面对现实生活时无奈的选择。这就是,历尽艰辛的沈从文,既要摆脱现代都市的种种束缚,同时又只能靠沉浸于美好的湘西生活来“解渴”。本文以沈从文的小说文本为纲,试图从其自身生活的经历、道德情感与艺术的执着和生命的认同叁方面因素,解释出其在对待湘西文化和都市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上心理选择上的坚守与退却。(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袁靖华[10](2002)在《意识、人格与审美选择——论丁玲的文化心理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意识、群体意识、阶级意识是丁玲的主要意识 ,多种意识的消长形成丁玲创作的景观 ;丁玲既有女性的阴柔气质 ,又有男性的阳刚之气 ,形成其创作的刚柔并济的特色 ;现代性、主体性、开放性是丁玲的审美选择。正是诸种文化心理结构 ,促成了丁玲创作的独特风格(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文化心理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体选择是文学创作的关键问题。引入文化心理学原理,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考察样本,探索文体选择与文化心理距离的关联性。关联因素有叁:与主流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文化心理距离、人群聚居模式。关联规律呈现为:与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越近,受主流文化同化的趋势越大;但当同一阶层的人聚居一处,组成聚落时,会形成文化势力,在此情况下,与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这一因素的影响力减弱,文化心理距离上升为主要影响因素。这为王维山水田园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进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心理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孙昌涛,李险峰,张华娜.藏汉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J].西藏科技.2017

[2].张之为.文体选择与文化心理距离的关联性考察——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中心[J].唐都学刊.2015

[3].刘畅.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心理——从“五四”启蒙运动讲开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

[4].吕晓峰,孟维杰.多元文化心理观:全球化语境下心理学观的选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5].周全霞.饮食选择与文化心理[J].农业考古.2007

[6].周宁.冲突与选择——论茅盾早期文学创作的个体文化心理[J].兰州学刊.2006

[7].王娟.中西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8].张乙集.从曾国藩的文化心理看其文化选择[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9].辛世民.湘西情结与都市文明的碰撞[D].华中师范大学.2003

[10].袁靖华.意识、人格与审美选择——论丁玲的文化心理结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

标签:;  ;  ;  ;  

文化心理选择论文-孙昌涛,李险峰,张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