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临界短路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PQ控制模式,小干扰稳定性,临界运行短路比
临界短路比论文文献综述
王烨,郭春义,赵成勇[1](2019)在《基于小干扰稳定性和运行约束条件的MMC系统临界运行短路比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干扰稳定性和运行约束条件是决定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MMC-HVDC)系统运行极限的关键因素。该文以实际工程多采用的PQ控制模式(即定有功功率和定无功功率)下的MMC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在Matlab中建立反映换流器内部谐波特性的MMC系统小干扰模型,并基于PSCAD/EMTDC进行电磁暂态仿真验证。然后,采用特征根分析和参与因子分析法,研究PQ控制下MMC系统分别工作于整流、逆变模式时,交流系统强度、阻抗角及不同功率运行点对MMC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提出综合小干扰稳定性和交流母线电压约束条件的临界运行短路比(critical operating SCR,COSCR)指标,来定量描述MMC系统的临界运行稳定裕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银顺,李潇潇,张鑫[2](2017)在《基于临界短路比的VSC-HVDC接入弱交流系统的运行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具备不依靠受端系统提供换相电流的特点,具有向弱交流系统供电的能力,但接入弱交流系统后的运行特性还有待研究。建立了弱交流系统和VSC-HVDC的数学模型,从最大输送功率的角度分析了制约VSC-HVDC接入弱交流系统的因素,并通过交流侧潮流方程和受端系统的安全稳定条件,得出VSC-HVDC在弱交流系统中接入的理论临界短路比。在BPA软件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当VSC-HVDC接入弱交流系统的短路比<1.4时,应采取文中提出的措施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相一致,为VSC-HVDC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王鹏飞,张英敏,陈虎,李兴源,樊帆[3](2011)在《直流输电系统临界短路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系统与弱交流系统相连会出现一系列稳定问题,通常采用临界短路比(CSCR)作为准确评估交直流系统的交互影响的划分标准,在综述两种临界短路比计算方法(通过系统稳态特性方程求极值和通过IEEE工作组的定义公式)的基础上,仿真分析证明了两种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同时指出临界短路比不恒定为2。研究了临界短路比与换相电抗、熄弧角和交流系统等值阻抗角的关系,为评估系统强弱程度提出了更合理的划分值,具有更准确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电力》期刊2011年11期)
临界短路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具备不依靠受端系统提供换相电流的特点,具有向弱交流系统供电的能力,但接入弱交流系统后的运行特性还有待研究。建立了弱交流系统和VSC-HVDC的数学模型,从最大输送功率的角度分析了制约VSC-HVDC接入弱交流系统的因素,并通过交流侧潮流方程和受端系统的安全稳定条件,得出VSC-HVDC在弱交流系统中接入的理论临界短路比。在BPA软件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当VSC-HVDC接入弱交流系统的短路比<1.4时,应采取文中提出的措施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相一致,为VSC-HVDC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界短路比论文参考文献
[1].王烨,郭春义,赵成勇.基于小干扰稳定性和运行约束条件的MMC系统临界运行短路比评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王银顺,李潇潇,张鑫.基于临界短路比的VSC-HVDC接入弱交流系统的运行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7
[3].王鹏飞,张英敏,陈虎,李兴源,樊帆.直流输电系统临界短路比的研究[J].华东电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