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大利益主体论文-景春兰,殷昭仙

叁大利益主体论文-景春兰,殷昭仙

导读:本文包含了叁大利益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婚,探望权,主体扩展,儿童最大利益

叁大利益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景春兰,殷昭仙[1](2011)在《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被称作"儿童权利大宪章",其中所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被世界许多国家承认和运用,体现在亲子法上就是"子女本位"。探望权也称探视权,是指未与子女共同生活方有权对子女进行探望、与子女交流并短期共同居住的权利。本文在对探望权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重点思考探望权主体扩展的立法问题。(本文来源于《法学杂志》期刊2011年08期)

周慧琦[2](2009)在《民间金融市场叁大利益主体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民间金融都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但是自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民间金融一度“消失”于“地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民间金融又重新恢复了活力。我国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与满足居民资金增值要求的现代化投资工具贫乏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民间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具有更高投资回报率的民间金融市场,从而成为民间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与正规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迫使它们不得不转向民间金融市场寻求帮助,从而成为民间金融市场资金的需求方。在这样的背景下,许许多多为民间资金供求双方提供资金融通的中介就自发形成了,这些民间金融中介和民间资金供求双方就是民间金融市场上的叁大利益主体。民间金融市场的叁大利益主体——民间资金的供给者、民间资金的需求者和民间金融中介是民间金融市场的支柱,它们各自的行为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对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这叁大利益主体的行为特别是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它们的具体行为,是深入研究民间金融市场的基础。但是综观国内既有的相关文献,绝大多数都是在总体上对民间金融进行回顾过去、描述现状或展望未来等宏观层面上的定性分析,对于民间金融市场上最基本的叁大利益主体的具体行为却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本文重点对这叁大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并根据实际研究结果得到一些启示:政府对民间金融无序的过分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事实上民间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内在稳定性与规律性,它们无形中具有控制自身风险的能力;而政府试图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来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际效果可能并不显着;如果政府采取监管民间金融行为与加快信用社会建设的手段,可能会真正降低民间金融市场上的风险。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依据,界定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与民间金融相关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金融中介理论等叁个理论,并对涉及到本文研究的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与运作机制、高利率根源、前景与出路等加以总结归纳。第叁章对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包括民间金融规模的逐年增长情况、各阶段我国民间金融组织的主要形式、介绍民间金融市场叁大利益主体(民间资金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的产生及民间金融市场的形成。第四章对浙江省江山市进行个案分析。从江山市经济金融背景入手,重点介绍该市民间金融最主要的几种组织形式;在分别对民间资金主要供给者(居民)和民间资金主要需求者(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基本情况概括后,对在民间金融机构有过存贷款行为的居民和企业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从未参与的居民和企业分别进行民间金融机构存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选取一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民间金融中介进行基本情况概括。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结论并得出相应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12-01)

程乙洋[3](2009)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叁大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我国的贫富差距在广义上包括四个方面:即居民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经济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市场经济和一段时间过分强调效率的结果;行业差距是市场经济下国有资本垄断的结果;城乡差距既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经济原因,但更多的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对四个方面的差异,从博弈论视角出发,第一个博弈说明贫富差距与政府的关系。第二个博弈对目前解决贫富差距的政策模式作出评价。改变弱势群体在博弈中的的不利地位是解决贫富差距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09年15期)

高煦照,李买生[4](2006)在《现代企业“叁大利益主体”地位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企业的各种活动都是通过接受政府指令来运行的,企业内部只存在一个利益主体,即从厂长到工人可以认为都是受雇于国家的员工。那时,我们总是说: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改革后,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量的国有企业(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06年20期)

[5](2001)在《我国叁大利益主体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企业、居民叁者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变化我国叁者收入分配关系总的变化趋势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大幅度调整和显着变动转变为90年代以来的小幅调整和相对稳定。经过20余年的调整、变化,政府收入比重由1978年的33.9%下降为1999年的18.2%,企业收入比重由11.1%上升为13.3%,居民收入比重由55%上升为68.5%。如以十等份表示,可把改革开放以来叁者分配比重变化大体概括为从1978年的3:1:6变为1999年(本文来源于《中国国情国力》期刊2001年02期)

张明亲[6](1999)在《国企业改革困境:叁大利益主体缺乏动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和财产实体,更要求企业在运营资产时必须以一定的动力和活力为基础。动力和活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与成功的农村改革相比,国有企业改革至今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放权让利下的“放乱致死”困境,承包制中的短期行为和国有(本文来源于《经济改革》期刊1999年04期)

张明亲[7](1999)在《国企改革困境:叁大利益主体缺乏动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和财产实体,更要求企业在运营资产时必须以一定的动力和活力为基础。动力和活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与成功的农村改革相比,国有企业改革至今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放权(本文来源于《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期刊1999-07-01)

叁大利益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民间金融都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但是自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民间金融一度“消失”于“地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民间金融又重新恢复了活力。我国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与满足居民资金增值要求的现代化投资工具贫乏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民间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具有更高投资回报率的民间金融市场,从而成为民间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与正规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迫使它们不得不转向民间金融市场寻求帮助,从而成为民间金融市场资金的需求方。在这样的背景下,许许多多为民间资金供求双方提供资金融通的中介就自发形成了,这些民间金融中介和民间资金供求双方就是民间金融市场上的叁大利益主体。民间金融市场的叁大利益主体——民间资金的供给者、民间资金的需求者和民间金融中介是民间金融市场的支柱,它们各自的行为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对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这叁大利益主体的行为特别是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它们的具体行为,是深入研究民间金融市场的基础。但是综观国内既有的相关文献,绝大多数都是在总体上对民间金融进行回顾过去、描述现状或展望未来等宏观层面上的定性分析,对于民间金融市场上最基本的叁大利益主体的具体行为却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本文重点对这叁大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并根据实际研究结果得到一些启示:政府对民间金融无序的过分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事实上民间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内在稳定性与规律性,它们无形中具有控制自身风险的能力;而政府试图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来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际效果可能并不显着;如果政府采取监管民间金融行为与加快信用社会建设的手段,可能会真正降低民间金融市场上的风险。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依据,界定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与民间金融相关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金融中介理论等叁个理论,并对涉及到本文研究的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与运作机制、高利率根源、前景与出路等加以总结归纳。第叁章对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包括民间金融规模的逐年增长情况、各阶段我国民间金融组织的主要形式、介绍民间金融市场叁大利益主体(民间资金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的产生及民间金融市场的形成。第四章对浙江省江山市进行个案分析。从江山市经济金融背景入手,重点介绍该市民间金融最主要的几种组织形式;在分别对民间资金主要供给者(居民)和民间资金主要需求者(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基本情况概括后,对在民间金融机构有过存贷款行为的居民和企业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从未参与的居民和企业分别进行民间金融机构存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选取一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民间金融中介进行基本情况概括。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结论并得出相应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大利益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景春兰,殷昭仙.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1

[2].周慧琦.民间金融市场叁大利益主体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3].程乙洋.金融危机下我国叁大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2009

[4].高煦照,李买生.现代企业“叁大利益主体”地位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

[5]..我国叁大利益主体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趋势[J].中国国情国力.2001

[6].张明亲.国企业改革困境:叁大利益主体缺乏动力机制[J].经济改革.1999

[7].张明亲.国企改革困境:叁大利益主体缺乏动力机制[C].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1999

标签:;  ;  ;  ;  

叁大利益主体论文-景春兰,殷昭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