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词论文-阮素芳

节日词论文-阮素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日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朱敦儒,节日词,词风,变异

节日词论文文献综述

阮素芳[1](2019)在《也说朱希真词风格异变——以朱敦儒节日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节日诗词创作至宋代已经较为成熟,其标志是宋代出现了较多的以节日为创作内容的作家,朱敦儒就是代表作家之一。作为南北宋过渡时期的词人,朱敦儒的词风随时代而变化,这从节日词中也可显见。北宋时期,他的词风飘逸浪漫;南宋时期,他的词风厚重悲伤、放旷宁静。(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9期)

余敏芳[2](2018)在《宋代节日词的题材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节日以其特殊的时间意义凸显于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自我特征和极强的形式感。节日民俗与特定的节日意义相联系,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下蕴含着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本身具有文化的属性。因此节日民俗更易获得作者的审美关注,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节日民俗以节日场景、节俗活动、节日物象、节日情思四种样态参与宋词题材建构,显示出宋词对社会群体日常生活的关注。文学创作重心的下移,也从整体上拓展了宋词的文学视野,为宋词提供了一种关注人生的审美视角。(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朱玉霞[3](2017)在《欧阳修节日词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阳修的节日词细致地描写了多个不同节日的民俗景观和自然景观,其中所达之情与自然节序相随而动,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欧阳修的节日词对人与自然关系之探寻,除带给读者深刻的审美体验外,还有助于今人建构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之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和现代生态伦理观。(本文来源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辛丹丹,倪童[4](2016)在《柳永的节日词与北宋节日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永的节日词内容丰富,这些节日词内在的蕴含了北宋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北宋民俗画卷。因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柳永的节日词对北宋节日文化的记载传承作用,通过研究柳永的节日词为窥视北宋的节日文化,开启一扇独特的窗口。(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17期)

贺闱[5](2014)在《宋代节日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节日词研究以两宋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为背景,以节日词作品文本的梳理和细致考察为基础,通过以节日为中心的节日词创作研究和作家个案研究两个层面的展开,对宋代节日词的作品及其文本表现予以较为系统且具体的探讨,进而探求节日词所透射出的两宋政治历史、社会生活及文化情境等深层意蕴。本文共五个部分,包括绪论和四章。绪论部分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缘起与意义;简要梳理和分析本课题的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总体研究特点;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一章对宋代节日词创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概述。首先以词史的视野对唐五代节日词的创作、艺术风格和主要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整理宋代节日词创作的文学基础;在廓清研究对象及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涉及节日和作家创作的量化分析,对宋代节日词的主要内容和总体面貌予以简洁精准的概括,以明确宋代节日词创作的框架与脉络。第二章和第叁章是以节日为中心的宋代节日词创作研究,主要围绕对社会生活具有深入表现的宋代的主要节日展开具体讨论,注重通过节日词中的某一特点或独特现象进行深入的研讨。第二章首先以迎新词为考察对象,讨论迎新节日的构成,分析其内容层次,探讨迎新词中的情感与表现手法;其次考察元宵词中所反映的宋代社会生活,阐述词人在元宵词创作中对于都城的热情和关注,并简要分析帝京情结形成的主要原因;清明寒食词的讨论以作品对于现实和市井生活的描绘为中心,以清明、寒食两节日关系的梳理为基础,研寻宋代清明寒食词对于当下社会和生活的关注和描写;与其他节日词相较而言,端午、七夕词中民俗场景和民俗事象的书写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呈现出文学化、主体情感化和个体判断等鲜明特点。第叁章继续对宋代节日词展开以节日为中心的讨论。首先,从词中的节日景况、人生之感和哲理之思等内容的表现来阐述中秋词的突出特点,关注中秋“无月”现象的成因、审美特征和文化意蕴;重阳词的研究则通过对词作内容的分析,发掘词人关注重阳节的现实因素和文学传承的影响,着重讨论重阳词中的典故运用及特点;第叁节以上元词为代表,探讨宗教节日词的创作情况,从社会生活的现实情态和词作的文本表现两个方面阐明上元节与元宵节的密切关系,考察上元词中宗教意味的弱化及其对节日民俗的关注与书写;第四节则聚焦宋代官方节日词的创作,从官方节日的政治意图和宗教色彩入手,分析官方节日词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讨论词作中的意识形态性、颂祝意味与夸张、铺陈的艺术手法的运用。第四章是选取宋代节日词创作中具有代表性词人的创作作进行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分别以柳永、朱敦儒、刘辰翁叁位词人的创作为典型案例,对不同历史时期和词体发展阶段的节日词的发展和特征予以探讨。首先,通过对词作内容和情感特质的分析,探讨柳永节日词中深重的帝京情结及其成因,并分析柳词中对于官方节日的关注与表现特点;朱敦儒节日词具有明显的自我风格和独立的人格诉求,在内容、意象方面呈现出鲜明“我”之色彩,形成了独特的情感特质;刘辰翁的节日词表现出深邃情怀和浓郁情感,意象的表现和情境的营造上具有幽闭、沉郁的特征,遗民愁苦之音成为作品中的突出印记;柳永、朱敦儒及刘辰翁对于节日场景和民俗活动的表现有着各自独立的认识和选择,这些差异既是词人主体特征的外化表现,也与两宋节日的发展、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等诸多深入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贺闱[6](2014)在《柳永节日词研究——兼议其帝京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永节日词内容丰富,不仅细致生动地描绘出时序变迁之景,对于自身行迹与情感也予以真切的表露,还涉及到对北宋节日欢庆场景及民俗事象的描写;词中以回忆和想象的手法,摹况欢乐与失落相杂糅的复杂心绪,表现词人恋阕与望归的深挚情怀。这种独特而深沉的情感特质集中体现在柳永节日词所大力书写的帝京情结中;同时,其官方节日词并未流于简单地以富丽的语词铺叙庆典、着力渲染及称颂帝王功业,亦是词人情感与心志的寄托。(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贺闱[7](2013)在《宋代节日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节日词研究以《全宋词》中节日题材作品为对象,对宋代节日词的创作情况、文本特征和发展动态作出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考察节日词的文学风貌和审美特质,揭示其中所蕴涵的两宋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等深层次意义。当前宋代节日词研究多停留于较为零散、感性的层面之上,亦或以民俗文化、都市文化的先验视角凌于对节日词作本身的探讨之上。有鉴于此,有必要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以推动宋代节日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倪春雷[8](2007)在《论稼轩节日词的悲情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辛弃疾节日词以其沉郁的悲情意识与鲜明的悲壮苍凉之美成为稼轩词独特审美风格的表现特征之一。稼轩节日词中挥之不去的苍凉悲情源自于他的悲剧情怀与命运。(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期刊2007年04期)

胡思琴[9](2006)在《北宋节日词叁题—元宵词、七夕词、中秋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北宋节日词,选取元宵词、七夕词、中秋词叁题,以词作本身为立足点,考察北宋节日词的主要描写内容,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节日文化情感。其中第一章元宵词是以灯为主要视觉景致和以音乐为主要听觉景致为描写内容,其反映的节日情感主要是民众庆佳节,歌颂太平朝的狂欢心态;第二章七夕词主要以众多的七夕神话传说和七夕民俗活动为主要描写内容,反映的主要情感或是为牛女的爱情阻隔而感叹,或是为人间的爱情离分而伤神;第叁章中秋词则是以秋季和月圆这两个节日特徵为立足点,描写中秋节景致,其反映的情感主要是以悲秋为基调的感怀、思乡、怀人之情。北宋节日词不仅是节日的一种文学体现,也是节日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互相促进互相繁荣。(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4-10)

节日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节日以其特殊的时间意义凸显于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自我特征和极强的形式感。节日民俗与特定的节日意义相联系,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下蕴含着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本身具有文化的属性。因此节日民俗更易获得作者的审美关注,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节日民俗以节日场景、节俗活动、节日物象、节日情思四种样态参与宋词题材建构,显示出宋词对社会群体日常生活的关注。文学创作重心的下移,也从整体上拓展了宋词的文学视野,为宋词提供了一种关注人生的审美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日词论文参考文献

[1].阮素芳.也说朱希真词风格异变——以朱敦儒节日词为例[J].名作欣赏.2019

[2].余敏芳.宋代节日词的题材建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朱玉霞.欧阳修节日词探微[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

[4].辛丹丹,倪童.柳永的节日词与北宋节日文化[J].北方文学.2016

[5].贺闱.宋代节日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6].贺闱.柳永节日词研究——兼议其帝京情结[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7].贺闱.宋代节日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3

[8].倪春雷.论稼轩节日词的悲情意识[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

[9].胡思琴.北宋节日词叁题—元宵词、七夕词、中秋词[D].四川大学.2006

标签:;  ;  ;  ;  

节日词论文-阮素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