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冈塘错岩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羌塘冈塘错,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成因与地质意义
冈塘错岩体论文文献综述
桑学镇[1](2013)在《西藏羌塘冈塘错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暗色微粒包体在花岗岩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蕴含大量的壳幔作用信息,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揭示区域岩浆作用过程,也可以侧面反映其寄主花岗岩的成因及演化信息,甚至可以揭示区域的构造演化,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所研究的暗色微粒包体分布于西藏羌塘中心地区的冈塘错岩体中的中粗粒巨斑状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为铁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itoid enclave),在寄主岩中呈无序分布。本文通过对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进行岩相学(宏观表象、微观方面的针状的磷灰石、石英碎斑、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等等)、地球化学(主量方面的哈克图解、岩浆演化趋势图解、共分母比值图解、锆石饱和温度计,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微量元素蜘蛛网图、部分微量元素的比值等)、年代学(SIMS测年)、同位素示踪(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Sr/Nd同位素的演化、同种元素的演化与其倒数的线性关系等)等的研究,表明其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本文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判别图解并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中粗粒巨斑状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环境进行探讨,认为其同时具有挤压和拉张两种环境,判断其形成于同碰撞晚期并迅速转入拉张环境,即后碰撞时期。通过本文研究,认为板片断离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此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过程,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的特征、年龄、成因等的系统研究,对细化研究冈塘错岩体的特征、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欧亚板块及印度板块的碰撞阶段的细化提供了依据,并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研究贡献了重要资料,为其最终闭合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年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5-01)
桑学镇,王根厚,王梁[2](2013)在《西藏羌塘冈塘错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混合成因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花岗岩中常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暗色微粒包体,由于这些暗色微粒包体蕴涵着丰富的壳-幔相互作用信息,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揭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有助于了解寄主岩浆起源与成因演化等基础地质问题,因而已成为岩石学十分重要的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冈塘错岩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花岗岩中常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暗色微粒包体,由于这些暗色微粒包体蕴涵着丰富的壳-幔相互作用信息,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揭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有助于了解寄主岩浆起源与成因演化等基础地质问题,因而已成为岩石学十分重要的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冈塘错岩体论文参考文献
[1].桑学镇.西藏羌塘冈塘错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2].桑学镇,王根厚,王梁.西藏羌塘冈塘错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混合成因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