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范畴理论论文-黄交军,李国英

认知范畴理论论文-黄交军,李国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范畴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型范畴,鬼,认知机制,立象以尽意

认知范畴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黄交军,李国英[1](2019)在《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汉字“鬼”之认知机制抉隐》一文中研究指出鬼之真身到底为何?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入手,对汉语文字材料进行严谨推导后,证实汉字之"鬼"乃先民观物取象于祖考之骸骨,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学古老而重要之认知法则的实践产物,为中华民族"立象以尽意"汉字美学命题的哲理阐发。其发生学原理与演变史路径乃汉字"形、音、义"与"书(象)、言、意"的完美组合和黄金搭档,堪称中国先民认知世界、表述世界、规约世界、解译世界的一个经典例证,是我们重建传统朴学与民族文化认同的中国编码、认知经验与人文底座,对汉语词汇、人类思维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藏雅楠,卢绍刚[2](2019)在《原型范畴理论下“云XX”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众多新词语应运而生,互联网新词语增长尤为显着。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新词语"云XX"进行分析,发现该词语具有范畴边界模糊性、范畴内成员地位差异性的特点,并从语言的认知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分析其语言动因。通过语言发展揭示个人认知方式和当今社会变化,具有认知社会语言学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2期)

马艺[3](2019)在《简析范畴理论下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大量的颜色词,有时候我们所说的颜色词并不是表达色彩,而有其隐喻含义。颜色隐喻把颜色词当作源域,将颜色词的意象映射到抽象的其它域里,我们能够通过这样的隐喻更好地交流与沟通。该文用认知语言学当中的范畴理论和颜色隐喻来分析英汉中不同颜色的隐喻含义,以及涉及到颜色的英汉翻译中的隐喻现象。此论文有助于英汉双语学习者提高交流能力,更好地翻译英汉双语中的颜色词。(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庞博,徐心瑶,周培培,耿嘉伟,张红[4](2018)在《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名老中医诊治肺癌认知模型优化思路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初步建立的朴炳奎诊治肺癌用药认知模型扶正培本和清热解毒药物模型分类准确率明显偏低,因此如何解决临床信息处理机制、认知要素概括和划分、思维机制阐释,进而探索实践模型优化方法具有实际意义,预期引入"原型范畴理论",通过访谈研究构建肺癌病位、病性、病机、病证、病势证素范畴化属性,用于名老中医对临床信息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以表达先验知识和思维机制,将有效地从本质上提升模型可靠性和鲁棒性,为开发肿瘤防治名老中医临床决策系统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孙萍[5](2018)在《认知范畴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1.认知范畴理论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词汇在语言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也是各种语言能力的基础。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词汇的习得也是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当前的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教师依然教授学生采用词义以及音标等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词汇的学习,这样效果较差。而认知范畴理论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就是要求学生重视基本范畴的词汇以及词汇的原型意义,也(本文来源于《中学生英语》期刊2018年28期)

许涛[6](2018)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动词多义性的认知语言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词多义指一种词汇形式具有两个或以上相互关联的义项。它们互不相同却存在联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客观现象日趋复杂,人们不可避免需要用原有的词表示其他相关事物,从而产生新旧词义并存现象。传统多义现象研究常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之中,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相互独立,忽略语言与客观世界的相互关联、人对语言的认知过程,过于强调语言的系统结构。20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为一词多义现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学者们从语言的外部世界以及主、客观世界相互关系和作用的角度出发解释一词多义现象。由此,认知语言学为词汇多义性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原型范畴理论源于哲学、人类学和认知心理学,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石。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各个义项成员在多义词的语义范畴内地位不同。所有相关词义中有一个中心或核心意义作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即原型意义。其他非典型成员是比喻意义或衍伸意义。在原型意义基础上,其他具有相似性又不完全相同的词义进一步延伸,产生新的衍伸意义,从而形成更大的词义范畴。原型范畴理论对分析一词多义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通过具体词汇实例分析可以验证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实例研究中发现的不足与缺陷有助于完善理论。作为认知语义学的基石,完善原型范畴理论将进一步推动认知语义学以及认知心理学发展。近年来,我国学者尝试从认知理论视角出发剖析汉语、英语、日语、满语、阿拉伯语等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但对俄语词汇的认知分析相对匮乏。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模式——对俄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阐释。文中拟采用演绎法,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多义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模式对俄语多义词词义的引申机制进行剖析,并揭示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隐喻和转喻的联系。本论文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俄语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多义词,并指导其在语言实践中正确运用词汇。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理论简述。主要介绍原型范畴理论内涵、形成及应用,同时简述一词多义现象相关概念、历史及研究现状、国内外俄语学者对该现象的研究;第二章和第叁章通过对认知隐喻理论和隐喻模式,认知转喻理论和转喻模式,以及大量具体语料分析,揭示隐喻和转喻是俄语一词多义现象的引申机制,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具有隐喻或转喻联系。第四章介绍动词一词多义隐喻、转喻模式特征及其区别与联系。通过词汇分析发现,部分多义词既可以从隐喻角度也可以从转喻角度衍生出新义。由此形成第叁种词义扩展模式——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模式。研究发现,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词引申的主要认知机制。在一词多义现象中,部分多义现象由单一隐喻或转喻模式形成,部分多义词在隐喻和转喻模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隐喻与转喻认知方式的共同作用,从一个新的视角丰富了词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26)

车心玉[7](2018)在《探究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诞生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思维之间的关系,削弱了占据绝大比重的语义和句法方面研究,尝试从"认知"这一角度去解释人类语言普遍规律。语言使用,和一个人的体验、思维不能分离。语言是人类开展沟通、交流的工具,是对思维的反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还是一种认知工具,表达思维之外,还能帮助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08期)

李超群[8](2018)在《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交替传译的认知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为框架,对交替传译的宏观认知过程进行阐释。吉尔(Gile)将交替传译分为理解和产出两个阶段:从深层认知角度分析,理解是一个抽象、浓缩,寻找"原型"的过程,产出则是从"原型"向外辐射,变异至非常接近源语大范畴的过程。本文分析了译员如何通过词语、语句、篇章3个层次的"缩放"完成范畴—原型—范畴的认知运作机制,进而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为口译训练提供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薛荷仙,潘丽娜[9](2018)在《论汉语基本范畴词汇翻译的再范畴化——基于认知范畴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研究对翻译的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词汇进行再范畴化的过程。本文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汉语基本范畴词汇翻译的不同范畴间的转换,以及同级、越级的处理问题,从而为翻译实践活动中词汇转换提供更具操作性的翻译策略,旨在为汉语范畴词汇的翻译再范畴化提供新视角,深化对翻译本体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8年02期)

刘艳梅[10](2017)在《认知范畴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的产生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对词汇教学、写作教学等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分析了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认知范畴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7年21期)

认知范畴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众多新词语应运而生,互联网新词语增长尤为显着。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新词语"云XX"进行分析,发现该词语具有范畴边界模糊性、范畴内成员地位差异性的特点,并从语言的认知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分析其语言动因。通过语言发展揭示个人认知方式和当今社会变化,具有认知社会语言学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范畴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黄交军,李国英.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汉字“鬼”之认知机制抉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藏雅楠,卢绍刚.原型范畴理论下“云XX”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J].现代语文.2019

[3].马艺.简析范畴理论下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机制[J].北方文学.2019

[4].庞博,徐心瑶,周培培,耿嘉伟,张红.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名老中医诊治肺癌认知模型优化思路与方法[J].北京中医药.2018

[5].孙萍.认知范畴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8

[6].许涛.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动词多义性的认知语言学分析[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7].车心玉.探究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J].才智.2018

[8].李超群.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交替传译的认知机制研究[J].外文研究.2018

[9].薛荷仙,潘丽娜.论汉语基本范畴词汇翻译的再范畴化——基于认知范畴理论[J].现代语文.2018

[10].刘艳梅.认知范畴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现代交际.2017

标签:;  ;  ;  ;  

认知范畴理论论文-黄交军,李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