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抑制物质论文-郭米香,刘海燕,吕晓梅,邹天才

萌发抑制物质论文-郭米香,刘海燕,吕晓梅,邹天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萌发抑制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种子萌发,内源抑制物质,有机化合物,部位含量及作用

萌发抑制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郭米香,刘海燕,吕晓梅,邹天才[1](2018)在《贵州石笔木种子萌发的内源抑制物质及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石笔木Tutcheria kweichowensis Chang et Y.K.Li为常绿乔木,树形美观,材质优良,平均果重65.6g,果仁含脂肪61.7%、纯蛋白20.19%,果肉富含茶多酚、VE、VC、总糖等,是重要速生经济林木。自然分布于28°N的贵州高原亚地区(ⅢD10d)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繁殖率低、Meta-种群生态特征明显,已成为珍稀濒危植物。利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和甲醇为浸提溶剂,采用系统分离法得到种子、种皮、胚乳各有机相的浸提液,对浸提液中的物质进行浓缩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分析其抑制物质成分及含量。用不同部位、溶剂、温度和浓度处理的浸提液浸种白菜种子,检测其抑制物质的生理活性及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州石笔木种子内源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和胚乳中,在种皮和胚乳中的含量分别为有机酸类80.49%、95.95%(油酸C_(18)H_(34)O_2、亚油酸C_(18)H_(32)O_2、十六烷酸C_(16)H_(32)O_2、乙酸C_2H_4O_2、十八烷酸C_(18)H_(36)O_2、2-甲基丁酸C_5H_(10)O_2、2-甲基巴豆酸C_5H_8O_2),烯类10.37%、1.59%(叁十碳六烯C_(30)H_(50)),醛类2.92%和0.26%(5-(羟甲基)糠醛C_6H_6O_3、糠醛C_5H_4O_2、乙醇醛C_2H_4O_2),酯类2.83%、0.68%(2-羟基-γ-丁内酯C_4H_6O_3、单乙酸甘油酯C_5H_(10)O_4、亚油酸甲酯C_(19)H_(34)O_2、油酸甲酯C_(19)H_(36)O_2、甘油二乙酸酯C_7H_(12)O_5),醇类2.34%、0.67%(丙酮醇C_3H_6O_2、糠醇C_5H_6O_2、1,3-丁二醇C_4H_(10)O_2),酚类1.03%、0.84%(苯酚C_6H_6O)。(2)种皮中酸类有机化合物相对含量总数为80.49%,胚乳中酸类有机化合物相对含量总数为95.95%,但由于胚乳中含有的油酸和亚油酸偏高,而使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酚类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偏低,因此,在贵州石笔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皮中抑制物质起到的影响作用较大。(3)种皮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大,种子浸提液次之,胚乳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小,具有显着差异(P<0.01,P<0.05)。(4)各个处理的浸提液均显着抑制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和幼苗高,浸提液抑制物活性表现为醇溶剂大于水溶剂,并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在3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5%、81.1%、27.74%。(5)浸种的初始温度为100℃时,抑制物质活性达到最大值,白菜种子萌发率显着低于60℃~90℃处理的白菜种子(P<0.01,P<0.05)。在贵州石笔木种子播种前,可用初始温度为100℃的水中进行多次浸种,使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更多的溶于水中,可有效降低其自身萌发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更好的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期刊2018-10-10)

邵财,刘继永,刘宁,张亚玉[2](2018)在《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质及其去除方法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黄精种子抑制物质生理活性及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去除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甲醇和水提取对黄精种子进行浸提,并测定提取物对白菜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用温水浸种12,24,36 h,测定各处理黄精种子萌发率。结果表明,黄精种子浸提液(乙酸乙酯提取液除外)对白菜幼根及胚轴均有显着抑制作用,且抑制物质的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水提取液的抑制活性高于甲醇提取液,黄精种子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白菜幼苗无显着抑制作用(P>0.05);温水浸种时间对黄精种子萌发时间及萌发率均产生显着影响,其中温水浸种24 h的种子,沙藏30 d种子完成萌发,萌发率达91%,而温水浸种12 h和36 h处理组的种子,沙藏40 d种子完成萌发,萌发率分别为89%和79%。综合分析表明,黄精种子中存在抑制物质,用温水浸泡可有效除去种子抑制物质,以浸种24 h最佳。(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房海灵,叶金山,朱培林[3](2017)在《了哥王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哥王种子形态解剖特征,采用浸种法测定种子吸水曲线,比较不同浓度、不同部位蒸馏水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初步研究了哥王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发现,了哥王种子具有胚形态休眠特性,种皮无吸水障碍;不同浓度的了哥王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均对白菜、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强弱次序为种皮>果肉>种仁,水浸提液>甲醇浸提液,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对双子叶植物种子抑制作用更强。由结果可知,了哥王种胚发育不完全及种子内源物质的存在,可能是了哥王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胡俊杰,建德锋,陈刚,杨波,陈磊[4](2016)在《东北红豆杉种子不同部位抑制萌发物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层次发现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et Z.)种子休眠机理,以便为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促进其种子萌发提供依据,该试验以白菜(Brassica rapa var.glabra)的种子作为测定材料,对东北红豆杉种子种胚、胚乳、内种皮、中种皮、外种皮5部分的甲醇浸提液进行活性测定,比较研究了5部分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部分浸提液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物质,显着影响到白菜种子的萌发,另抑制作用会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部分浸提液的抑制作用相比较,种胚最强,其次为胚乳、内种皮、中种皮和外种皮。(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顾国栋,唐平,兰海,蒋祺,和献锋[5](2016)在《重楼外种皮中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物质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生产中重楼种子育苗是否需要脱去外种皮,通过使用重楼外种皮水提液对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和双子叶植物豌豆、白萝卜的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统计种子的萌根率和萌芽率。结果表明,重楼新鲜外种皮中确实存在抑制种子萌根和萌芽的物质,且对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特别明显。为此,建议重楼新种子育苗时需人工脱去新鲜外种皮,并将种子上残留的外种皮汁液冲洗干净。(本文来源于《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期刊2016年01期)

蒋运斌,马逾英,杨枝中,袁茂华,穆向荣[6](2014)在《川白芷种子水溶性内源性萌发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川白芷种子水溶性内源性抑制物质活性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小麦、白菜和莴苣种子为受体,对川白芷种子不同浸提时间、不同部位和不同浓度的水浸液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川白芷种子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白菜芽鲜重、芽干重、芽长和根长有促进作用,对根鲜重、根干重有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对莴苣的芽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川白芷种子和翅膜中均存在水溶性内源性萌发抑制物质,但萌发抑制效应与受体植物、浸提时间、部位和浓度相关。(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陈昀,郑焕明,张竞,沈文飚[7](2013)在《以hemin为基础的物质联用缓解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采用hemin与CaCl2、水杨酸(SA)、脯氨酸(Pro)和KNO3等物质的组合,对苏豆5号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根与下胚轴的长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盐胁迫(150 mmol·L-1NaCl)条件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而一定浓度的CaCl2、SA、Pro、KNO3和hemin均能缓解萌发抑制;CaCl2、Pro与hemin联用处理对缓解大豆种子盐胁迫下萌发抑制比其单独处理具有更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大豆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平均根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进一步研究发现,联用处理还有助于提高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120μmol·L-1hemin+1.5 mmol·L-1CaCl2与80μmol·L-1hemin+10mmol·L-1Pro为最佳联用浓度。(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刘超,伏秦超,罗正敏,张西玉,胥成浩[8](2013)在《肉果秤锤树核果中萌发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休眠期肉果秤锤树核果的果肉、内果皮和种仁的不同时间水浸提液(48、96、144h)和不同浓度甲醇浸提液(25%、50%、75%)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确定肉果秤锤树核果中萌发抑制物质的类型和存在的部位。结果表明:果肉随水提时间的延长,对白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根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或P<0.01),而内果皮、种仁水浸提液的影响不明显(P>0.05);各部位甲醇浸提物均能显着抑制白菜种子发芽和生长,且随浸提液质量分数的升高抑制效应越强;在相同浓度水平时,抑制效应果肉最强(P<0.01),种仁显着(P<0.05)高于内果皮;果肉的甲醇浸提液抑制作用也显着高于其水浸提液。各处理组白菜种子的根生长均比苗生长缓慢。果肉、内果皮和种仁中均含酯溶性抑制物,主要存在于肉果中,且果肉中还含一定量的水溶性抑制物。(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3年04期)

古今,吴梅,李文春,张洁,刘启敏[9](2013)在《滇重楼种子中萌发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滇重楼种子中萌发抑制物的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溶剂提取种皮和种子中抑制物质,以白菜种子作生物测定,研究滇重楼种子中萌发抑制物的活性。结果采用不同溶剂提取种皮和种子中抑制物质的活性不同,以乙醇提取液抑制活性最强,乙醚次之,甲醇最弱,粗提取液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滇重楼种皮和种子中均存在着一定活性的抑制物质,且抑制物质的活性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种子是抑制物质存在的主要部位,抑制物的活性比种皮中的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期刊2013年01期)

王承旭,曲波,陈旭辉,祝明炜,翟强[10](2010)在《刺萼龙葵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采用离体生物测定法,研究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结果表明,刺萼龙葵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是不同浸提液的抑制作用程度和规律不同。刺萼龙葵种子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具有一定规律,即浓度越高,萌发率越低;刺萼龙葵种子有机粗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规律同水浸提液;刺萼龙葵种子有机系统法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规律性不强,不同提取液间抑制效果相差不大,抑制效果较水提液差。(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期刊2010-11-26)

萌发抑制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黄精种子抑制物质生理活性及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去除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甲醇和水提取对黄精种子进行浸提,并测定提取物对白菜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用温水浸种12,24,36 h,测定各处理黄精种子萌发率。结果表明,黄精种子浸提液(乙酸乙酯提取液除外)对白菜幼根及胚轴均有显着抑制作用,且抑制物质的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水提取液的抑制活性高于甲醇提取液,黄精种子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白菜幼苗无显着抑制作用(P>0.05);温水浸种时间对黄精种子萌发时间及萌发率均产生显着影响,其中温水浸种24 h的种子,沙藏30 d种子完成萌发,萌发率达91%,而温水浸种12 h和36 h处理组的种子,沙藏40 d种子完成萌发,萌发率分别为89%和79%。综合分析表明,黄精种子中存在抑制物质,用温水浸泡可有效除去种子抑制物质,以浸种24 h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萌发抑制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郭米香,刘海燕,吕晓梅,邹天才.贵州石笔木种子萌发的内源抑制物质及作用研究[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2018

[2].邵财,刘继永,刘宁,张亚玉.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质及其去除方法研究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8

[3].房海灵,叶金山,朱培林.了哥王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7

[4].胡俊杰,建德锋,陈刚,杨波,陈磊.东北红豆杉种子不同部位抑制萌发物质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

[5].顾国栋,唐平,兰海,蒋祺,和献锋.重楼外种皮中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物质的检验[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6

[6].蒋运斌,马逾英,杨枝中,袁茂华,穆向荣.川白芷种子水溶性内源性萌发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J].作物杂志.2014

[7].陈昀,郑焕明,张竞,沈文飚.以hemin为基础的物质联用缓解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J].大豆科学.2013

[8].刘超,伏秦超,罗正敏,张西玉,胥成浩.肉果秤锤树核果中萌发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J].北方园艺.2013

[9].古今,吴梅,李文春,张洁,刘启敏.滇重楼种子中萌发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

[10].王承旭,曲波,陈旭辉,祝明炜,翟强.刺萼龙葵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C].第叁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2010

标签:;  ;  ;  ;  

萌发抑制物质论文-郭米香,刘海燕,吕晓梅,邹天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