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文学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际翻译,中国当代文学,译介模式,出版路径
当代文学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孙瑞雪[1](2019)在《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模式与出版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模式和出版路径深受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结合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来源及拓展信息,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对外译介模式和出版路径的现状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提高译介模式与出版路径的相关策略,来突出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2期)
刘成才[2](2019)在《日译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着名翻译家、日本中央大学饭冢容教授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中央大学饭冢容(いいづかゆとり)教授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与介绍,迄今共翻译40多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140余部(篇),主编《中国现代小说》季刊,现为《人民文学》日文版《灯火》翻译总监,2011年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18年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之友"称号,系日本最重要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家,为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传播与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在中日学界与翻译界享有盛誉。访谈中,饭冢教授从翻译与研究的现状、翻译的选择与策略、日译与评价叁方面详细阐释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意义。希望本访谈为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深入传播与研究做出有益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9年05期)
鲍晓英[3](2019)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与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已经走过100年历史,百年间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译介从未停息。1926年法国文学期刊《欧罗巴》发表敬隐渔翻译的《阿Q正传》,开启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和传播之路。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的30年间,法国、德国、英国、捷克、意大利、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30)
李平艳[4](2019)在《翻译改写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以葛浩文英译《废都》中的翻译改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章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出发,从生态词汇、物质文化词汇、社会文化词汇、声势语言词汇、机构词汇五个方面,分析葛浩文英译《废都》中的翻译改写。我们发现,葛浩文并没有完全"忠实"于原文,而是通过折中的方式进行"翻译改写",以提高译文质量和可读性。"翻译改写"应该成为"文学外译"过程中理论指导之一,使其与译者共同成为"文学外译"的重要动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9年14期)
刘云虹[5](2019)在《翻译家的选择与坚守——杜特莱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学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途径。在中国文学外译中,翻译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工作对译本品质以及文学译介与传播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当下的中国文学外译研究中,国内译学界对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探讨较多,而对其在英语世界之外的其他地域的译介却明显关注不够。法国着名翻译家、汉学家杜特莱是中国当代文学最重要的法译者之一,对中国当代文学在法语世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拟从翻译家的选择出发,结合"翻译什么"和"如何翻译"这两个中国文学译介领域的根本性问题,探析杜特莱30多年来致力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现、选择与坚守之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9年04期)
[6](2019)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28日,"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开幕。在开幕式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峰副校长、英语学院查明建院长与葛浩文、金介甫、石江山、王宏印教授共同为中心揭牌,在场(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葛瑶[7](2019)在《《译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深度翻译”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译丛》杂志创办于1973年,是一本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中国文学英译期刊。杂志取材涵盖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学作品,涉及小说、戏剧、诗歌、散文、评论等多种体裁,其中现当代文学作品占多数。《译丛》杂志以高质量翻译取得了国内外学者及普通读者的认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外译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国内已有学者通过回顾《译丛》的创办历史,并与同类型中文英译期刊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译丛》的译介模式、译者群体、翻译策略,肯定了《译丛》的译介效果。有研究指出,《译丛》刊登的翻译作品普遍附有译者添加的脚注、前言等副文本元素,存在明显的“深度翻译”现象。但目前为止,还未有研究通过分析具体文本,对《译丛》现当代文学翻译作品中的“深度翻译”现象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本文以“深度翻译”为视角,选取15期集中刊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丛》杂志为语料进行文本分析,探讨以下问题:《译丛》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作品的“深度翻译”现象有哪些表现形式?哪些因素促成了《译丛》的“深度翻译”现象?本研究采用副文本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梳理、归纳《译丛》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作品中“深度翻译”的表现形式,即译者添加的副文本类型,并对各类副文本的内容和功能进行分析;其次,本文通过考察《译丛》的创办历史、译介模式,分析其“深度翻译”现象的促成因素。本文发现,《译丛》杂志通过添加脚注、插图与导读(Translator's Introduction)实现深度翻译。《译丛》杂志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之所以存在“深度翻译”现象,源于杂志的创办背景,植根于以翻译研究中心为主导的运作模式,决定性因素是译者团队的学术身份。本研究有利于丰富《译丛》相关研究,并可为同类型中国文学英译期刊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2)
孙宜学[8](2019)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与翻译机制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能够体现和塑造中国形象。应贯彻文明互鉴观,通过强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外译工作,促进中国价值观的海外传播;同时加强中外文学之间的交流,实现中国当代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的内在民族精神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应以实态调查为基础,科学规划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传播工作,建立交互翻译机制,有机融合翻译生态场域,实现翻译作品有序输出、差别化推送,由此加快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步伐。(本文来源于《国际传播》期刊2019年02期)
蒋梦莹,孙会军[9](2018)在《符际翻译与后翻译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信息时代,意义生成的手段不断革新,传统的书面文字向多模态文本发展,文化交流和知识传递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鉴于此,不少翻译学者试图打破语际翻译的局限,回归到罗曼·雅格布森的叁大翻译分类,将符际翻译列入研究范畴,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疆域。纵观当代文学外译史,电影改编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莫言、苏童和余华在国外的走红都离不开张艺谋导演对他们作品的改编。本文以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为例,借用符际翻译的概念和文化翻译相关理论,探讨小说英译版本与电影改编版本、芭蕾舞剧版本《大红灯笼高高挂》如何通过不同媒介再现小说,让原着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得以延续、获得"后起之生命",并借此案例探讨埃德温·根茨勒所提出的"后翻译研究"理念,考察翻译研究疆域的拓展对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5期)
华静[10](2018)在《翻译文学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影响——以莫言小说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国文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量引入,从而引发了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思想的"现代派文学",这些文学创作究其来源其实是受到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影响,因为翻译文学是中西文学交流的重要载体。翻译文学为何在八十年代如此兴盛,当时的翻译文学种类有哪些,当时为何选择那样的外国文学作品,当时的翻译文学作品对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学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将依据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分析翻译文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场中地位,中国本土文学语境对翻译文学的选择及其反过来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将详细分析莫言创作中受西方文学影响所表现出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期刊2018-06-01)
当代文学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中央大学饭冢容(いいづかゆとり)教授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与介绍,迄今共翻译40多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140余部(篇),主编《中国现代小说》季刊,现为《人民文学》日文版《灯火》翻译总监,2011年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18年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之友"称号,系日本最重要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家,为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传播与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在中日学界与翻译界享有盛誉。访谈中,饭冢教授从翻译与研究的现状、翻译的选择与策略、日译与评价叁方面详细阐释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意义。希望本访谈为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深入传播与研究做出有益参考与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文学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孙瑞雪.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模式与出版路径[J].智库时代.2019
[2].刘成才.日译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着名翻译家、日本中央大学饭冢容教授访谈[J].中国翻译.2019
[3].鲍晓英.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与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李平艳.翻译改写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以葛浩文英译《废都》中的翻译改写为例[J].中国报业.2019
[5].刘云虹.翻译家的选择与坚守——杜特莱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之路[J].中国翻译.2019
[6]..“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J].外语研究.2019
[7].葛瑶.《译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深度翻译”现象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8].孙宜学.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与翻译机制创新[J].国际传播.2019
[9].蒋梦莹,孙会军.符际翻译与后翻译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J].外语教学.2018
[10].华静.翻译文学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影响——以莫言小说创作为例[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