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碳论文-吴长锋

手性碳论文-吴长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性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纳米管,合成,共轭,光物理性质,手性,溶液法,聚合物,材料化学,碳基,偶联反应

手性碳论文文献综述

吴长锋[1](2019)在《我首次合成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吴长锋)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通过精确分子设计,在世界上合成出首例单一手性指数单壁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该成果日前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碳纳米管可被认为是仅包含sp2键合原子的全碳(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2-12)

吴长锋[2](2019)在《我学者首次合成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合肥11月18日电(吴长锋)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了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并对其强圆偏振发光(CPL)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着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由于其突出的机械、电学以及(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1-19)

浦春玲[3](2019)在《手性碳纳米管的分离及其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生物分子和药物分子都具有手性,手性分析在生物化学和现代医学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常用的手性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圆二色谱法(CD)等,他们一般耗时较长、成本较高,近几年电化学手性传感器以其易操作、易小型化、成本低等优点逐渐发展起来,研究者已经发展了各种手性电极界面来实现电化学手性区分作用,但是目前电化学手性分析的发展仍然受到设计具有有效手性选择性的新型传感界面的限制。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大的比表面积,经常被用作电极材料。然而目前所使用的SWCNTs是由不同手性碳管组成的混合物,随着单一手性碳纳米管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提出了将手性碳管作为电极材料制备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的方法,由于该类碳管内在手性的多样性及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再引入其他的手性分子或者导电性材料,使其在电化学手性传感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目前所用的手性识别方法,其中主要侧重于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的发展及目前常用的手性识别材料,其次介绍了手性碳纳米管的结构、常用的手性分离方法以及手性碳管的表征技术,最后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二章基于不同手性参数的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DOPA异构体的手性区分本章利用乙醇可以调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不同手性碳管表面的覆盖率,进而调节手性碳管与凝胶作用力的原理,将乙醇与低浓度的SDS作为洗脱液,利用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6,5)、(8,4)和(7,6)手性碳管,并制备了不同手性碳管修饰电极,成功实现了对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异构体的手性区分,实验结果表明碳管手性会对电极的对映选择性产生影响,本实验为研究手性碳管在电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第叁章基于单手性对映异构体单壁碳纳米管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对DOPA和AA的手性识别每一种手性碳管都是由左旋(M)和右旋(P)两种对映异构体组成的,而碳管中原子结构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其电学性能的变化。在本章中,我们主要利用多表面活性剂多柱凝胶色谱法,成功分离得到了(6,5)手性碳管的两种光学异构体碳管,并利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两种异构体碳管手性电极,结合微分脉冲伏安(DPV)技术实现了对DOPA和抗坏血酸(AA)异构体的手性区分,随后我们结合密度泛函(DFT)理论研究了手性识别机理,提出了手性空间理论。最后我们测定了外消旋混合物中?-DOPA对映体过量百分数,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电化学手性传感平台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第四章基于手性碳纳米管阵列电极及SWV技术双重信号放大作用手性区分DOPA异构体在本章中我们主要利用一种简单有效的化学修饰方法制备了(6,5)手性碳管阵列电极,使其形成更加有序及有效的手性空间,并结合方波伏安(SWV)技术,该技术可以使有限的手性识别位点重复利用,对DOPA异构体的手性识别信号起到双重放大作用。本实验表明手性碳管可以通过功能化的方法组装到不同界面上,对后续手性碳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郝二军,王海霞,谢明胜,王东超,杨西宁[4](2018)在《α-嘌呤取代丙烯酸酯与联烯酸酯的[3+2]环加成合成手性碳环核苷》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苷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和癌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天然核苷产品外,碳环核苷被发现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1因此,发展合成手性五元碳环核苷的高效合成方法正经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关注。2基于我们课题组在手性核苷合成的系列工作,3本文中,我们将报道手性五元碳环嘌呤核苷的有效方法,通过手性磷催化的α-嘌呤取代的丙烯酸酯与联烯酸酯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合成含季碳手性中心的五元碳环核苷类化合物,最高可获得92%的收率和96%ee(图1)。这些手性五元碳环核苷类产物可以进一步进行不同的官能团转换,从而合成种类丰富的手性五元碳环核苷,它可以有效的促进碳环嘌呤核苷药物发现。(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8-09-28)

胡露露[5](2018)在《手性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作为物质中最为重要的性质之一,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是手性材料在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等很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科研者致力于合成新型手性纳米材料,其中,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具备等离子体效应以及化学稳定性,其手性材料备受关注。然而,金属的毒性以及高成本却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制备和发展新型非金属手性纳米材料迫在眉睫。最近几年,碳材料由于其存储丰富、低毒性以及廉价而得到青睐。碳量子点,作为尺寸小于10 nm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具备生物兼容性、低毒性、光化学稳定性以及强的荧光性质,逐渐被各界认可。此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另一种新兴的碳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优异的磁性、热学、机械性能以及电性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在碳点和石墨烯中引入手性,必将会赋予更多优异的性能。本文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的手性碳量子点(L-CQDs,D-CQDs),手性碳点(L-CDs,D-CDs)和手性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L-GO,D-GO),对其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并对它们手性结构的形成机理以及催化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半胱氨酸为原料,在氢氧化钠(NaOH)的辅助下,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L-CQDs和D-CQDs。所获得的样品在212和240 nm处表现出高对称性的手性信号,前者归因于原材料的手性遗传,而后者与sp~2杂化的碳平面的π-π*共轭相关。一系列实验证明手性CQDs的荧光与其手性没有直接联系。此外,手性CQDs能够很好地电化学识别手性小分子酒石酸。(2)以半胱氨酸为原料,在NaOH的协助下,通过电解法一步合成L-CDs和D-CDs。所获样品在215、248和293 nm处表现出叁个高对称性手性峰。为了深入理解手性形成的机理,我们制备了不同电解时间的样品,并通过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吸收、圆二色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5 nm处的手性峰来源于原材料的遗传,248 nm处的信号主要归因于sp~2杂化碳平面的π-π*共轭,而293 nm处的手性峰与S-S键的产生有关。基于良好的手性、稳定性以及生物兼容性,手性CDs第一次被证实可以选择性调控漆酶活性,L-CDs提升20.2%的酶活性,而D-CDs降低10.4%的活性。(3)以氧化石墨烯和半胱氨酸为原材料,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L-GO和D-GO。在水热处理的过程中,半胱氨酸可以转化为胱氨酸,然后以共价键的形式与氧化石墨烯结合。圆二色谱结果显示,体系很好地保留了手性信号。基于优异的手性、生物兼容性、稳定性以及导电性,L-GO和D-GO可以很好地识别手性小分子酒石酸。此外,样品也可以识别色氨酸,L-GO的最低检测线为1.6×10~(-5)M,而D-GO的最低检测线为2.3×10~(-5)M。(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熊儒恒,帅棋[6](2018)在《过渡金属催化C(sp2)-H键活化构建手性碳原子中心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碳原子中心是化合物中广泛存在的结构。该类结构的合成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以过渡金属-手性配体为核心催化体系,通过C_((sp2))-H键活化构建手性中心发展迅速。本文根据反应底物的不同类型,综述了近叁年来利用过渡金属催化C_((sp2))-H键活化构建手性碳原子中心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刘晶[7](2017)在《手性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衍生及电子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CNTs)在生物工程、医学载体、储氢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原子尺度范围内,其结构的变化改变着它的电子特性。为了研究手性碳纳米管的结构特征和电子特性,我们通过建立了“一端开口,一端闭口”的生长模型,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了手性碳纳米管核的形貌,研究其衍生过程和电子特性,其中包括单壁(SWCNTs)、双壁(DWCNTs)以及叁壁碳纳米管(TWCNTs)。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微观结构衍生过程解释了如何获得手性碳纳米管,即可以通过逐层吸附d′个碳原子(Cd')。密立根电子转移解释了碳纳米管的生长点位于碳纳米管的开口端,其中,多壁碳纳米管还遵循―由外向里‖的微观结构衍生规律。2、通过结构的稳定性分析说明了随着管径,管间距或管壁的增加,这些开口端,处于亚稳定状态的碳原子占所有碳原子的比例逐渐减小。因此,随着管径,管间距或管壁的增加,碳管状团簇的平均结合能Eb(l)的增长趋势越加不明显。3、通过周期性边界条件(PBC)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了获得的无限长碳纳米管依赖于其对应的核结构。能带结构的分析说明了能隙是由碳管壁的曲率造成的,并且能隙随管径的增大显着地减小。(1)当满足n–m≠3q时(对于整数q,n﹥m),SWCNTs呈现半导体性质;当满足n–m=3q时,单壁碳纳米管呈现导体性质;(2)对于(n1,m1)@(n2,m2)型双壁碳纳米管,当满足n1–m1≠3q@n2–m2≠3q嵌套或者n1–m1=3q@n2–m2=3q嵌套时,手性DWCNTs呈现导体性质;当满足n1–m1≠3q@n2–m2=3q嵌套时,手性双壁碳纳米管呈现半导体性质;(3)对于(n1,m1)@(n2,m2)@(n3,m3)型手性TWCNTs,当满足n1–m1≠3q@n2–m2≠3q@n3–m3=3q嵌套或者n1–m1=3q@n2–m2=3q@n3–m3=3q嵌套时,手性叁壁碳纳米管就呈现导体性质。我们模拟计算的碳纳米管核结构和微观结构衍生过程更好的阐述了在实验上手性碳纳米管可能的生长机制,并且在工业水平上为手性碳纳米管结构均一可控生产提供有益指导。(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7)

王建东,许家喜[8](2016)在《含邻手性碳原子双键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预测邻位具有手性中心π体系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模型,尤其是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亲核共轭加成形成的烯醇负离子及其类似物和硝基烯烃亲核加成形成的氮酸根类中间体的烷基化和动力学控制质子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模型。立体位阻效应控制的Zimmerman前过渡态模型主要适用于底物构象受限的环状或联烯型烯醇负离子的动力学质子化。对于构象转化相对灵活的直链底物,Houk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研究提出了亲电试剂的进攻角度或接触角在经过环状过渡态时是锐角还是钝角决定了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控制(Houk模型)。而Fleming模型首次将烯丙基A-1,3张力引入各类烯醇负离子烷基化和质子化的过渡态。Mohrig模型在考虑A-1,3张力的基础上,将吸电子取代基与即将形成的σ键反式共平面,主要阐述了立体电子效应对酯的烯醇负离子动力学控制质子化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后来又提出了金属离子参与的立体电子效应控制的六元环状半椅式模型。本文希望对理解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控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6年06期)

江里舟,陈明东[9](2016)在《手性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吸波机理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热、电学性能,由于其具有螺旋结构,所以手性碳纳米管具有比普通碳纳米管更优越的吸波性能。目前,有关手性碳纳米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结构的探索及其吸波机理的推测,有关手性碳纳米管吸波性能的实验研究较少。通过国内外有关手性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吸波机理方面的综述,旨在为手性碳纳米管的应用及吸波性能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02期)

曹高[10](2015)在《不含手性碳的手性化合物及其绝对构型——剑桥结构数据库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英国剑桥结构数据库中的实例并结合相关叁维可视化软件,介绍了含有氮/磷等手性杂原子、轴手性、平面手性、螺旋手性、超分子手性等手性因素的手性化合物及其绝对构型,以加深对手性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期刊2015年06期)

手性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合肥11月18日电(吴长锋)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了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并对其强圆偏振发光(CPL)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着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由于其突出的机械、电学以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性碳论文参考文献

[1].吴长锋.我首次合成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N].科技日报.2019

[2].吴长锋.我学者首次合成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N].科技日报.2019

[3].浦春玲.手性碳纳米管的分离及其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郝二军,王海霞,谢明胜,王东超,杨西宁.α-嘌呤取代丙烯酸酯与联烯酸酯的[3+2]环加成合成手性碳环核苷[C].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

[5].胡露露.手性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6].熊儒恒,帅棋.过渡金属催化C(sp2)-H键活化构建手性碳原子中心的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8

[7].刘晶.手性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衍生及电子特性[D].新疆师范大学.2017

[8].王建东,许家喜.含邻手性碳原子双键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模型[J].化学进展.2016

[9].江里舟,陈明东.手性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吸波机理综述[J].科技展望.2016

[10].曹高.不含手性碳的手性化合物及其绝对构型——剑桥结构数据库实例分析[J].化学教育.2015

标签:;  ;  ;  ;  ;  ;  ;  ;  ;  ;  

手性碳论文-吴长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