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腹膜恶性间皮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膜恶性间皮瘤,卵巢浆液性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
腹膜恶性间皮瘤论文文献综述
高志斌,王兆平,徐瑛,傅家欣[1](2019)在《p16基因与BAP1蛋白表达缺失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16基因及BRCA相关蛋白1(BAP1)表达缺失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PMM的40例以及各30例卵巢浆液性癌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p16基因在PMM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表达缺失,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P1在PMM、卵巢浆液性癌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表达缺失,分析两者在PMM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PMM标本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率为45%,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标本中缺失率为0。PMM标本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率高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P1在PMM、卵巢浆液性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标本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5%、0和0,BAP1在PMM与卵巢浆液性癌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表达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p16基因表达缺失在诊断和鉴别诊断PMM时有明确的诊断价值。BAP1在PMM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和卵巢浆液性癌进行鉴别诊断时,也有确切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又一项重要的免疫组化诊断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7期)
杜雪梅,李鑫宝,马玲,高颖,孙萍萍[2](2019)在《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ILs数量,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8例MPM中Ki-67增殖指数。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MPM的预后因素。结果 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MPM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亚型均无关(P> 0. 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TILs中密度、高密度患者的总生存期高于低密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4个月vs11. 1个月,P=0. 012);肿瘤细胞Ki-67高增殖指数患者总生存期低于Ki-67低增殖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2个月vs11. 1个月,P=0. 049)。多因素分析显示,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OR=3. 666,95%CI=1. 1~11. 8,P=0. 024)。结论MPM中Ki-67增殖指数水平和TILs密度与患者总生存期显着相关。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蔡芳[3](2019)在《腹腔化疗治疗弥漫性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护理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弥漫性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1例,因腹胀2年余入院,腹部B超检查显示腹水存在,但是并没有发现癌细胞。曾经抗结核治疗8月余,腹水及症状均无显着好转。之后以腹水原因待查再次入院,用于进一步诊治。取曲马多100 mg肌内注射,且化疗后消退腹水出院。之后再次入院,给予护肝、对症及支持治疗,以及卡铂、阿霉素腹腔灌注化疗,之后腹水消退出院的1例典型的个案护理。(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6期)
高志斌,王兆平,徐瑛,傅家欣[4](2018)在《Glut1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腹膜恶性间皮瘤、卵巢癌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表达,探讨Glut1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1在各30例PMM、卵巢癌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lut1在PMM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Glut1在PMM、卵巢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93.3%和0。Glut1在PMM在与卵巢癌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MM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表达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MM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鉴别诊断时,Glut1免疫标记有确切的鉴别诊断价值。在与卵巢癌进行鉴别诊断时,虽然两者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但阳性表达强度明显不同,卵巢癌为强阳性表达。此时一同运用其他PMM阳性及阴性免疫标记物才更有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8年25期)
丁志燕,黄彩虹,杨家佳,唐嘉阅[5](2017)在《Calretinin、HBME-1等在腹膜恶性间皮瘤中的表达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腹膜恶性间皮瘤(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P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对8例腹膜恶性间皮瘤进行标记,检测AE1/AE3、CK5/6、EMA、Vimentin、CEA、Calretinin、HBME-1蛋白表达,分析PMM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免疫组化蛋白表达结果,AE1/AE3阳性8例,CK5/6阳性6例,EMA阳性6例,Vimentin阳性8例,Calretinin阳性7例,HBME-1阳性7例,CEA8例均阴性。结论免疫组化能明显提高诊断腹膜恶性间皮瘤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A1期)
余琴,王燕,王玲[6](2017)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叁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腹膜恶性间皮瘤(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PMM)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3例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PMM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腔积液、体重下降,病史2~10个月。3例均首诊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伴间断发热,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导致误诊;1例有结核病史,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好转,接诊医师以一元论解释导致误诊;1例影像学提示结核导致误诊。3例行腹腔镜下活检确诊为PMM。给予术中腹腔内化疗和(或)术后全身化疗,术后生存期3~10个月。结论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尤其是表现为渗出液者需考虑PMM的可能,单纯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腹腔镜活检为确诊金标准。(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7年10期)
陈娟,唐艳,邓晓玉[7](2017)在《腹膜蜕膜细胞样型弥漫性恶性间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因蜕膜细胞样型弥漫性恶性间皮瘤罕见,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以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蜕膜细胞样型弥漫性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临床表现腹胀痛腹泻、大量腹水。抽吸腹水送细胞病理学检查,查见恶性肿瘤细胞。遂术中探查送病检,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实体片状、巢团状或单个散在分布于纤维结缔组织中。瘤细胞类似蜕膜细胞,体积大,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胞核圆形、卵圆形,居中,可见双核,偶见多核;核染色质大部分细腻,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呈毛玻璃样改变或灰白透明。核分裂象0~2个/10HPF。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Vim+,D2-40+,CK5/6局部+,CR灶+,WT-1灶+,AE1/AE3+,EMA+,E-cadherin-,HCG-,Inhibin-。病理诊断腹膜蜕膜细胞样型弥漫性恶性间皮瘤。结论蜕膜细胞样型弥漫性恶性间皮瘤临床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诊断该肿瘤及鉴别其他病变的重要手段。常用间皮瘤标记有CK5/6、CR、Thrombomodulin、HBME-1、D2-40、WT-1、Vim、EMA等。预后与肿瘤染色体缺失数量有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7年21期)
潘小红,徐杰丰,李子龙,严洋,周建波[8](2017)在《间皮素与透明质酸检测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间皮素和透明质酸的血清与腹水水平,评估其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腹水患者50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叁组,腹膜恶性间皮瘤组16例,其他恶性肿瘤组16例,良性腹水组18例。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与腹水中间皮素和透明质酸水平。结果其他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腹水组血清及腹水间皮素、透明质酸水平接近;腹膜恶性间皮瘤组血清与腹水间皮素、透明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腹水组。结论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间皮素和透明质酸水平特异性增高,可能成为辅助确诊腹膜恶性间皮瘤的有效临床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7年13期)
边向聪,洪金鹏,杨永林,王彪猛,叶沁元[9](2017)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膜恶性间皮瘤(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PMM)是起源于腹膜间皮的恶性肿瘤,在临床较为少见,约占腹膜间皮瘤的20%,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早期实验室检查多无肿瘤相关提示,极易被误诊,确诊时一般已发展至中晚期,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约1年,近期有学者报告存活期可达7年~([1])。(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商功群,王学梅,阙艳红,张义侠,陶春梅[10](2016)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超声声像图与CT对比分析(附22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和CT对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腹膜穿刺活检证实的22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声像图与CT表现。结果超声对增厚腹膜的显示率高于CT,且超声对腹膜病变的定位准确度为100%(22/22)。CT对受累肠系膜的显示优于超声。结论超声与CT对腹膜恶性间皮瘤的显示各有优势,超声引导下腹膜活检为本病确诊提供金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腹膜恶性间皮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ILs数量,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8例MPM中Ki-67增殖指数。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MPM的预后因素。结果 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MPM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亚型均无关(P> 0. 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TILs中密度、高密度患者的总生存期高于低密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4个月vs11. 1个月,P=0. 012);肿瘤细胞Ki-67高增殖指数患者总生存期低于Ki-67低增殖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2个月vs11. 1个月,P=0. 049)。多因素分析显示,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OR=3. 666,95%CI=1. 1~11. 8,P=0. 024)。结论MPM中Ki-67增殖指数水平和TILs密度与患者总生存期显着相关。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膜恶性间皮瘤论文参考文献
[1].高志斌,王兆平,徐瑛,傅家欣.p16基因与BAP1蛋白表达缺失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
[2].杜雪梅,李鑫宝,马玲,高颖,孙萍萍.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3].蔡芳.腹腔化疗治疗弥漫性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护理的个案分析[J].心理月刊.2019
[4].高志斌,王兆平,徐瑛,傅家欣.Glut1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8
[5].丁志燕,黄彩虹,杨家佳,唐嘉阅.Calretinin、HBME-1等在腹膜恶性间皮瘤中的表达和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6].余琴,王燕,王玲.腹膜恶性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叁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7
[7].陈娟,唐艳,邓晓玉.腹膜蜕膜细胞样型弥漫性恶性间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J].当代医学.2017
[8].潘小红,徐杰丰,李子龙,严洋,周建波.间皮素与透明质酸检测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7
[9].边向聪,洪金鹏,杨永林,王彪猛,叶沁元.腹膜恶性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报道[J].肿瘤学杂志.2017
[10].商功群,王学梅,阙艳红,张义侠,陶春梅.腹膜恶性间皮瘤超声声像图与CT对比分析(附22例报道)[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