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官僚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官僚体制,选官制度,意识形态政治
官僚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1](2019)在《官僚体制与传统中国的政治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悠久、高度成熟的官僚体制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现象,是国家治理的组织基础与具体体现。对于官僚体制的历史形态,中国现代史学界大略形成了两种研究传统:一是在"专制主义论"论域中将官僚制视作君主的权力基础;[1]二是在现代性论域中将中国传统官僚体制与西方现代文官体制进行类比研究,考察其理性特征。[2]二者的问题意识虽不相同,但对传统官僚制均进行了中立化、工具化的理解。事实上,如果将官僚制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探究,便会发现其运作常常会南辕北辙——为制度所规范的行为在进行相互作用后,最终使得制度运行的结果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与其从权力组织规范的角度解读官僚体制,不如从权力运作的角度将其理解为诸多政治主体竞争与协作的场域。无论是对政权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的君主,享有法定特权的勋贵,还是自认为对家国天下负有责任的士阶层,皆以自身的权力意志参与其间。(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9年05期)
高原[2](2019)在《法国:官僚体制下的评价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理念:建立在行政程序之上的评价制度在官僚制度的背景下,法国的所有教师都属于公务员,但他们处于不同的职业路线之中。根据教育程度和教师资格认证可以将法国的教师分为叁类:(1)初等教师;(2)具有普通资格证的中等教师;(3)具有高水平资格证的中等教师。同时,法国教师在工作条件、工作时间、薪酬水平和教学实践四个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法国一般不存在教师短缺的问题,因此,教师(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刘笑雪,彭艺[3](2019)在《迎难而上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后,近日,省政务局印发市州推进方案,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顶层设计、权力“瘦身”、流程再造、平台互通……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无不存在难啃的“硬骨头”。如何迎难而上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9-06-02)
林雪霏,周敏慧,傅佳莎[4](2019)在《官僚体制与协商民主建设——基于中国地方官员协商民主认知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官员作为中国情境下发展协商民主重要的制度供给者与执行者,他们对于协商民主的理念与操作认知将极大影响到其实践样态。论文基于中国官僚体制特征梳理出官员的晋升预期、部门身份建构以及组织文化的规约叁种影响机制,通过2015年2 000余份地方官员的协商民主调查问卷,实证检验官僚体制这一结构性要素对于官员协商民主认知的影响程度及方式。结果表明,官僚体制这一组织结构并不一定排斥协商民主,在干部激励、部门自主性方面形成了推动性的内在动力,但需要营造宽松的政治空间和制度安排去突破趋于保守的组织惯性,激励地方官员去探索创新性和社会化的实践方式。(本文来源于《公共行政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秦华侨[5](2018)在《论北宋前期官僚体制中的权力属性和地位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前期官僚体制中存在权力属性和地位属性。官僚体制的权力属性和地位属性之间的关系,不仅受到官僚体制本身的影响,还受到皇权调控等因素的影响。皇权通过二者关系来实现其对官僚体制的控制,保障自身权力。(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8年08期)
向玉琼[6](2018)在《官僚体制下公共政策失灵的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的运行以官僚制为载体,政策过程就表现为官僚制的运行过程。官僚制追求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这使得政策过程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在政策目标和方案的制定上,出于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自信往往会设计出形式上合乎理性而实质上偏离公共利益的政策,甚至出现乌托邦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处于非自主状态的技术官僚只是消极服从,不会对政策本身作出任何的反思和批判。二者结合在一起,带来了公共政策失灵的结果。表面上看政策流程开展得非常顺畅和高效,但实际上政策实施却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效果甚至是灾难。究其实质,政策失灵源于官僚制所代表的工具理性。(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赵琦[7](2017)在《官僚制的经济学分析——读米塞斯《官僚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官僚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治理工具。从经济学的视角,米塞斯战略性地以利润管理和官僚管理为分析工具,区分了官僚制和市场体制的动力机制。前者的核心是利润动机与核算,后者的核心是计划与控制。官僚制是中性的,但扩张追求分配最大化的企业部门将着力追求其自身分配份额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导致了官僚制下人员冗余、低效率等不良后果。米塞斯坚持动态的经济观和正义的原则,反思政府干预是否得当。他认为,政府干预对利润动机的破坏是官僚制扩张的根源,并且,如果没有民主和宪政的制约,官僚制度的扩张就成为必然,并可能成为肆意侵害公民自由和主权的工具,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后果。因此,米塞斯认为官僚管理并不适用于经济生产和分配领域。(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评论》期刊2017年03期)
田先红,魏亚东[8](2017)在《群众路线、官僚体制与国家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如何处理国家、官僚体制与民众之间关系,不仅是西方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也是中国国家治理无法绕过的一道坎。近年来,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国家、官僚体制与群众之间关系的问题。在这一活动中,执政党特别强调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因为基层是官僚体制与群众之间的(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许成钢[9](2016)在《中国改革如何解决官僚体制激励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感到自己在许多方面都非常幸运。首先,能够有机会同时亲身经历和观察文化革命、经济改革和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这是极其难得的机遇。其次,我从自学的时期起,就有机会结识了很多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国内最优秀的(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6-12-12)
胡重明[10](2016)在《任务环境、大部制改革与地方治理体系的反官僚制化——对浙江省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部制是中国政府治理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选择。可现有研究对地方大部制改革中组织运行逻辑和任务环境对改革的影响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以官僚制理论和中国官僚制组织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任务环境与作为官僚制化的地方大部制改革间关系的分析框架,并以浙江地方食药监管大部制改革为案例加以论证。研究发现,政策模糊、制度缺失及组织任务的膨胀与冲突加剧了以压力型体制这一结构性因素为基础的任务环境的不确定性,使行政组织的官僚化与专业化产生张力。这突出呈现为一种反官僚制化现象,从而降低了改革有效性。除了完善统一权威的组织体系,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强化公务人员责任落实,持续推进专业化建设,而这依赖于任务环境提供更系统有效的支持,特别是更科学规范的政策和制度体系的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6年10期)
官僚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评价理念:建立在行政程序之上的评价制度在官僚制度的背景下,法国的所有教师都属于公务员,但他们处于不同的职业路线之中。根据教育程度和教师资格认证可以将法国的教师分为叁类:(1)初等教师;(2)具有普通资格证的中等教师;(3)具有高水平资格证的中等教师。同时,法国教师在工作条件、工作时间、薪酬水平和教学实践四个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法国一般不存在教师短缺的问题,因此,教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官僚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磊.官僚体制与传统中国的政治运行[J].文化纵横.2019
[2].高原.法国:官僚体制下的评价制度[J].上海教育.2019
[3].刘笑雪,彭艺.迎难而上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N].湖南日报.2019
[4].林雪霏,周敏慧,傅佳莎.官僚体制与协商民主建设——基于中国地方官员协商民主认知的实证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9
[5].秦华侨.论北宋前期官僚体制中的权力属性和地位属性[J].时代报告.2018
[6].向玉琼.官僚体制下公共政策失灵的逻辑[J].人文杂志.2018
[7].赵琦.官僚制的经济学分析——读米塞斯《官僚体制》[J].公共管理评论.2017
[8].田先红,魏亚东.群众路线、官僚体制与国家治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
[9].许成钢.中国改革如何解决官僚体制激励问题[N].第一财经日报.2016
[10].胡重明.任务环境、大部制改革与地方治理体系的反官僚制化——对浙江省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考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