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力力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实黄土,石灰改良黄土,增湿变形,土水特征
水力力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成[1](2019)在《压实及石灰改良黄土的力学和水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黄土作为典型的非饱和土,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质,但因降雨或灌溉遭受增湿作用时,常会发生黄土体强度陡降、变形突增现象,即黄土的水敏性。黄土地基工程常需进行压实处理以提高力学性能,而更高要求的地基工程则需要采取改良措施。因此,深入开展压实及改良黄土的力学和水力特性的研究,对于把握其工程特性、解决黄土地区的地基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延安地区压实及石灰改良黄土为研究对象,在叁轴与侧限应力条件下进行加载与增湿试验,研究含水率与压实度对其力学和水力特性的影响,并对改良黄土的改良效果进行了评价。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所述。基于等向压缩与固结排水叁轴剪切试验,分析了压实度和含水率对等向压缩特性及叁轴剪切应力应变、临界状态和屈服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等向压缩屈服应力及压缩指数、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和压实度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揭示了在偏应力与平均应力平面上屈服面为倾斜的椭圆,且随压实度和塑性体应变的增加以及含水率的减小逐渐向外扩张;并用平均刚度、破坏偏应力及抗剪强度指标对石灰改良黄土的改良效果进行了评价。基于控制吸力侧限压缩试验,分析了吸力和压实度对压缩增湿变形特性、水量变化和土水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侧限与等向应力条件下压缩特性的变化;揭示了不同含水率与压实度条件下孔隙比比值与压缩应力比(净竖向应力与结构屈服应力之比)关系·具有归一性;压实度较小的压实黄土有湿陷性,而石灰改良黄土的湿陷性基本消除。基于常竖向应力条件下分级增湿试验,揭示了吸力、净竖向应力、压实度、力水路径皆和增湿级数对增湿变形特性有较大影响,不同条件下双线法比单线法测定的湿陷系数大;分析了净竖向应力和压实度对土水特征与渗水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相同条件下非饱和石灰改良黄土的渗水系数比压实黄土的小;压实黄土的饱和度与吸力关系及渗水系数与饱和度关系可分别用经典的Van Genuchten土水特征及渗水模型描述,进而提出了考虑净竖向应力和压实度影响的修正Van Genuchten模型。考虑净竖向应力和压实度影响的修正Van Genuchten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吴美苏,周成,王林,谭昌明[2](2019)在《根系和裂隙对土体水力和力学特性影响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根系和裂隙对土体水力及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降雨过程中裂隙和根土间隙对渗流场的影响,并以渗流计算结果为基础,分析降雨对根系固土作用的影响,采用分区强度折减法对降雨前后根-土复合体进行直剪试验模拟,同时考虑了侧根倾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和根土间隙为雨水入渗提供优先通道,降雨影响深度随裂隙深度增加而增加;有根系时降雨影响深度由主根深度决定,侧根倾角对其影响较小,考虑根土间隙影响的降雨影响深度相较于无根系工况增加了93.3%;根系能显着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相对于垂直主根方向的不同倾角,侧根增加土体抗剪强度由大至小依次为60o、45o、30o侧根和无根系;雨水入渗降低了土体强度,同时削弱了根系固土作用,使得降雨后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大幅降低,是许多植被覆盖边坡仍发生浅层滑动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张德荣,吴思梦,蒲阳凤[3](2018)在《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及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建立了磨料射流形成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了液相的加速表达式以及磨料颗粒在喷嘴内的运动方程;基于塑性材料破坏的第四强度理论和岩石破坏的库伦-摩尔准则,建立了球形磨料颗粒对套管、岩石打击过程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了磨料颗粒的极限速度表达式;借助MATLAB软件,使用迭代法对上述力学模型进行了计算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喷嘴结构参数和颗粒直径不变时,液相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则磨料颗粒的加速也会越快;而磨料颗粒对材料的冲击作用力不仅与靶件本身的性能参数有关,还与颗粒的冲击速度和密度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丰莲[4](2018)在《侧限条件下力水作用路径对黄土力学及水力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是具有水敏性的特殊土,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许多重大工程正在黄土地区紧张施工,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工程灾害的发生,造成黄土地区工程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力和水是最常见的外因。因此,研究力水作用路径对原状黄土力学及土水特征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本文以甘肃天水磐安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在侧限条件及不同力水作用路径下,研究了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及土水特征。首先采用轴平移法和滤纸法得到无应力条件下可以反映较大吸力变化范围的土水特征曲线,揭示了两种方法测得的试验点可用Van Genuchten模型很好的拟合。其次在直剪应力条件下,对先增湿后加载剪切和先加载剪切后增湿2种力水作用路径下的原状黄土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净竖向压力、剪应力、吸力及力水作用路径对原状黄土的变形强度特性和土水特征的影响。通过对先增湿后加载剪切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不同吸力下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并对Bishop和Fredlund非饱和土抗剪强度表达式中的有效应力参数进行求解;通过对先加载剪切后增湿试验结果的分析,揭示了净竖向压力及剪应力水平对增湿土水特征曲线,湿剪起始含水量(吸力)及剪应力水平,湿剪破坏含水量(吸力)及剪应力水平等指标有影响,得到了湿剪起始剪应力水平和湿剪破坏剪应力水平与净竖向压力的关系表达式,引入进气值可对以饱和度表征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归一化;剪应力一定时,原状黄土先加载剪切再增湿至饱和的剪切变形均大于先增湿至饱和再加载剪切的。最后在侧限压缩条件下,对原状黄土在先增湿后加载、先加载后逐级增湿再加载、先增湿后加载再浸水饱和3种力水作用路径下进行试验,分析了净竖向压力、吸力、增湿净竖向压力及力水作用次序对原状黄土压缩变形特性、增湿变形特性、湿陷特性及土水特征的影响。初始吸力对原状黄土弹性阶段的变形影响很小,对塑性阶段的变形影响显着,孔隙比与初始孔隙比的比值同净竖向压力与屈服压力的比值关系曲线具有很好的归一性。净竖向压力对大吸力下原状黄土的含水量与吸力关系曲线影响较小,对小吸力下的响较显着,对饱和度与吸力关系曲线的影响在小压力范围内较小,在大压力范围内较显着。双线法和单线法的湿陷系数与净竖向压力关系曲线随着净竖向压力的不同而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郑胜寒[5](2018)在《环隙型水力空化器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力空化现象是指液体内局部压力降低至相应温度下该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时,液体内部或液固交界面上蒸汽或气体空穴(空泡)的形成、发展和溃灭过程。空泡溃灭时会形成高温、高压以及微射流等极端物理条件。利用空泡溃灭时释放的大量能量,水力空化应用在废水处理、强化工业过程等领域。本文研究一种阻流体式环隙型水力空化发生器,与传统的文丘里管和孔板发生器相比,环隙型水力空化器能够大幅提高处理量,并且能使空化发生区域面积大大增加。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研究水力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使用CFD软件FLUENT对环隙型水力空化器内部的空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物性参数对空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内轴形状进行了优化分析,此外还对二级阻流内轴环隙型水力空化器结构参数对空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形状的内轴对空化器内高气含率区域分布的范围有显着影响,其中球形内轴空化器高气含率区域范围最大。(2)对环隙型水力空化器内轴形状进行优化能够显着提高空化器发生空化的效果,且优化后的锥形内轴空化器空化发生效果最强。(3)环隙率的大小对空化产生效果影响很大,在本次研究中环隙率β=0.28的空化器模型空化发生效果最优。(4)扩张型外腔能够提高空化器发生空化的效果,而收缩型外腔会抑制空化器发生空化的效果。(5)进口压力一定时,背压的升高会抑制空化效应的产生;流体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强空化效应;空化器壁面粗糙高度的增加不利于空化的发生;当流体的初始气含量很低时,空化汽相平均体积分率随着初始气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但当流体中初始气含量增大到某一范围时,空化汽相平均体积分率又随初始汽化量的增高而减小。(6)对于二级阻流内轴环隙型水力空化器,两级阻流体的间距与最大直径对空化效应有重要的影响,阻流体之间间距过大与过小均会减弱空化效应;第一级阻流体最大直径大于第二级阻流体最大直径的空化器模型能够产生较强的空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张丰收,安孟可[6](2017)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采的水力-力学耦合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水力-力学耦合模拟方法来计算分析碳酸盐岩油藏开采和注水过程中孔隙压力和应力的演化情况,该方法和传统的双重或叁重介质模型等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孔洞被假定为具有虚拟的体积而不是一种连续介质。对于每一个孔洞,孔洞和岩石基质界面处的流体交换随着时间而动态变化,同时孔隙压力的计算考虑流体平衡和孔洞体积变化两部分的影响。岩石基质和天然裂缝中流体-力学相互作用的计算建立在Biot多孔弹性理论框架基础上。研究结果表明油藏的开采和注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孔洞和天然裂缝的影响,孔洞强大的储水能力会影响压力的扩散过程并且对孔洞周围的压力模式产生扰动,天然裂缝具有较强的导流能力从而形成流动通道。通过分析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压力历史和孔洞的力学/流体体积变化,孔洞在开采过程中的响应可以明显的分为叁个阶段。水力-力学耦合模拟方法为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水力和力学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期刊2017-08-13)
张登飞[7](2017)在《增湿时原状黄土的水力—力学特性及水气渗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是具有较强水敏性及结构性的特殊土,天然状态原状黄土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质,但是降雨或地下水位上升时,土体的湿度增大,在力水耦合作用下常会发生强度突降、变形突增,进而引发滑坡,地基失稳等工程事故。增湿过程中黄土的非饱和渗透固结分析时,需要力水耦合作用下增湿时原状黄土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持水模型及水气渗透模型。从非饱和土土力学角度,试验研究增湿时原状黄土水力-力学特性及其水气渗透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围绕这一主线,本文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对原状黄土进行了常吸力加载试验、常应力下的浸水及渗气试验,分析了吸力、应力路径及力水作用路径对变形、强度及屈服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净平均应力P及偏应力q对持水特性、水气渗透特性的影响。进而,在增湿条件下,对非饱和原状黄土建立了考虑力水作用路径影响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考虑应力影响的持水模型、渗水模型及渗气模型。本文主要的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所述。(1)基于在等向压缩、常规叁轴、等应力比及纯剪(等p)4种应力路径下,对不同吸力原状黄土进行常吸力叁轴(先水后力路径,预湿)试验,分析了应力路径及吸力s对应力-应变、屈服及临界状态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吸力相同时q-及e(孔隙比)-p平面上临界状态线与应力路径无关的规律;在引入变换主应力σi(=σi+σ0(s),σ0(s)为与吸力有关的粘结应力)的基础上,对与吸力有关的q-p临界状态线在q-p平面上进行了归一化,确定了等向应力条件下s-p平面上LC屈服线及偏应力条件下q-p平面上非对称于p轴的倾斜初始及后继屈服面,提出了相应的屈服函数;揭示了原状黄土的塑性流动不满足相关联流动法则,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吸力原状黄土的剪胀方程。(2)在无应力条件下及等向应力、常规叁轴及等应力比加载条件下,分别对预应力作用后不同孔隙比及相同孔隙比的原状黄土进行了分级浸水(先力后水路径,后湿)试验。分析了应力条件对增湿体应变、偏应变与丧失吸力之间关系及屈服吸力的影响,力水作用路径对增湿湿陷变形、屈服及临界状态特性的影响;针对s-p及q-p平面上加载屈服线及增湿屈服线皆与力水作用路径有关的特征,在s-p及q-p平面上分别得到了唯一的加载增湿屈服线;揭示了常规叁轴剪切及湿剪条件下q-p平面上临界状态线不具唯一性,并对湿剪临界状态线,增湿至饱和时发生湿剪破坏的剪应力水平门槛值与净平均应力之间的关系,及达到湿剪破坏时的增湿剪损吸力与剪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3)用变换净平均应力p、偏应力q及吸力s作为应力状态变量,基于提出的剪切及湿剪临界状态线方程,剪胀方程,s-p及q-p平面上的屈服面函数及势函数,以塑性体应变为硬化参数,建立了原状黄土的力水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力水作用路径的影响,可较好地预测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常吸力加载与常应力增湿时的力学特性。(4)基于无应力及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分级浸水试验,分析了孔隙比、净平均应力及偏应力对持水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孔隙比及应力皆对以饱和度与吸力及含水率与吸力关系表征的持水曲线有影响,而对饱和度与吸力比(吸力与脱气值的比值)及含水率比(含水率与饱和含水率的比值)与吸力比关系的影响很小,可近似归一。提出了偏应力条件下以饱和度或含水率为变量的力水耦合增湿持水模型。(5)基于无应力及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分级浸水试验,分析了孔隙比、净平均应力及偏应力对渗水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孔隙比及应力对渗水系数与饱和度关系及其与吸力关系,相对渗水系数与吸力关系皆有影响,而对相对渗水系数与饱和度关系及其与吸力比关系几乎没有影响。提出了偏应力条件下以饱和度或吸力为变量的力水耦合增湿渗水模型。(6)在不同的等向应力及等应力比加载条件下,对不同含水率原状黄土进行了渗气试验,分析了平均应力、偏应力及含水率对渗气特性的影响。应力及含水率变化时相对渗气系数与饱和度关系及其与相对体积含气率关系几乎没有影响,且可以分别用常孔隙下P-vG-M模型及RPL模型来描述;不同应力条件下渗气系数与修正气体饱和度关系近似归为一条曲线,且可用提出的修正气体饱和度幂函数(MPAL)模型来描述,该模型比P-vG-M模型及RPL模型参数少(分别少2个及1个);依据不同含水率下渗气系数的对数与规格化等向应力关系及其与平均应力相同时的应力比(偏应力与平均应力之比)关系皆为平行直线,提出了指数函数渗气模型,该模型直接以含水率,平均应力及应力比为参量,更便于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童星[8](2017)在《土—膨润土力学水力特性及其隔离墙的固结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土-膨润土隔离墙是一种有效阻滞地下水及污染物运移的屏障隔离措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人们对其力学特性、固结行为等方面的认识还较为不足,在设计、施工及检测等环节的大部分实践操作依赖于经验;研究方面也主要集中于室内单元体试验,现场实测资料较少。对此,本文分别从室内单元体研究层面、现场足尺研究层面和理论分析计算层面,对土-膨润土的力学与水力特性及其隔离墙的固结行为开展了深入分析:(1)研究了不同测试方法对墙体材料渗透系数、压缩指数及强度参数的影响。发现当固结压力相对较大时,柔壁渗透试验能较好抑制侧壁渗漏,得到的渗透系数较低;一维固结试验获得的压缩指数要大于等向固结试验;固结快剪试验得到的强度参数小于叁轴不排水压缩试验;干湿循环会引起试样的整体胀缩,提高固结压力能有效抵抗干缩变形;饱和度随基质吸力增大略有降低,而与固结压力关系不大;试样核心部分的渗透系数在3次干湿循环后变化不大。(2)研究了应力路径对土-膨润土隔离墙墙体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发现加载应力路径的斜率越大,产生的体变越小,材料的剪切模量衰减越快;固结线性加载应力应变关系具有归一化特性;等比例加载过程中的剪应变与体应变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改进的四模量非线性模型,在排水加载条件下获得了比邓肯-张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更符合实际的计算结果。(3)研究了现场条件下土-膨润土隔离墙长期应力状态和变形的发展过程,深入分析了墙体的固结行为,将成墙过程大致分为沉积阶段、主固结阶段和次固结阶段;由于墙体渗透系数较低,其固结过程需数个月才能完成;墙体固结变形以整体侧向变形为主;固结过程中两侧土体将达到极限平衡并形成滑动楔形体,对墙体中应力和变形的大小及分布产生显着影响;墙体浅部除了固结变形外,还有相当程度的干缩变形。(4)提出了基于CPTU测试结果计算墙体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改进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计算分析了现场墙体的抗剪强度及其分布;提出现场孔压消散试验中产生非单调消散曲线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非均质性;通过比较计算发现,基于孔压消散试验结果,采用Sully等(1999)提出的方法获得的固结系数ch以及根据一维固结理论得到的渗透系数kh相较于其他方法更接近于室内试验的测试结果。(5)提出了基于水平条分单元力学平衡分析的墙体应力数值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文献案例及现场试验的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地基土内摩擦角对水平应力影响显着,并且应力分布具有几何相似性;就简化条件下提出了相应的解析解,并比较了与数值解之间的差异。(6)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现场试验中隔离墙主固结过程,进一步验证了前人关于墙体侧向挤压的观点。通过对污染物运移的数值计算,分析了固结作用对隔离墙服役寿命的影响,并对墙体设计提供了指导性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1)
薛特[9](2017)在《水力耦合作用下煤岩物理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矿工程中煤岩体总是处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地质赋存条件复杂,使得煤岩体同时受到水、荷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针对单因素影响煤岩强度问题的研究较多,对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水力耦合作用下煤岩力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凉水井煤矿原煤的浸润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为基础,得到了煤岩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采用试验分析与损伤力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煤岩在不同浸润时间和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以及损伤演化规律。将原煤加工成标准试件,通过纵波波速将试件分为6组,将煤岩试件浸入水中,针对不同浸润时间(0天、10天、20天、30天、40天、50天)下的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试件质量、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纵波波速随着浸润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Weibull和Poisson分布描述煤岩微元强度的随机特性,建立煤岩的损伤模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随机分布的损伤模型在描述煤岩损伤弱化过程中的差异。通过水力耦合作用下煤岩的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理论模型较为相符,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对煤岩水力耦合作用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煤岩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段的变化情况,更精准的描述了煤岩峰后段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修正系数对煤岩损伤特性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讨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利用试验数据对煤岩修正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选择恰当的修正系数,可以较好的反应煤岩峰后段的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杨红伟,许江,聂闻,林骏,龚涛[10](2016)在《单轴压缩砂岩水力压裂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LW-2 000 M微机控制煤岩流变仪,以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单轴压缩条件下水压—应变—水压体积曲线演化规律,从水压、应变和水压体积叁者关系反映水力压裂过程的力学特征;结合断裂力学观点分析了砂岩的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及破坏类型。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在水力压裂过程的变形演化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揭示了孔隙裂隙的注水阶段、弹性变形阶段、体积膨胀阶段和贯通破裂阶段的特征;利用乘幂负指数拟合方程,能较好地模拟ε1-t与P-Vp曲线演化规律且精度较高;裂缝起裂和裂缝扩展延伸过程存在拉伸变形和剪切变形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水力力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根系和裂隙对土体水力及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降雨过程中裂隙和根土间隙对渗流场的影响,并以渗流计算结果为基础,分析降雨对根系固土作用的影响,采用分区强度折减法对降雨前后根-土复合体进行直剪试验模拟,同时考虑了侧根倾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和根土间隙为雨水入渗提供优先通道,降雨影响深度随裂隙深度增加而增加;有根系时降雨影响深度由主根深度决定,侧根倾角对其影响较小,考虑根土间隙影响的降雨影响深度相较于无根系工况增加了93.3%;根系能显着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相对于垂直主根方向的不同倾角,侧根增加土体抗剪强度由大至小依次为60o、45o、30o侧根和无根系;雨水入渗降低了土体强度,同时削弱了根系固土作用,使得降雨后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大幅降低,是许多植被覆盖边坡仍发生浅层滑动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力力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成.压实及石灰改良黄土的力学和水力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吴美苏,周成,王林,谭昌明.根系和裂隙对土体水力和力学特性影响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9
[3].张德荣,吴思梦,蒲阳凤.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及力学特性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8
[4].李丰莲.侧限条件下力水作用路径对黄土力学及水力特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8
[5].郑胜寒.环隙型水力空化器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D].天津科技大学.2018
[6].张丰收,安孟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采的水力-力学耦合特性数值模拟[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2017
[7].张登飞.增湿时原状黄土的水力—力学特性及水气渗透规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8].童星.土—膨润土力学水力特性及其隔离墙的固结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7
[9].薛特.水力耦合作用下煤岩物理力学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10].杨红伟,许江,聂闻,林骏,龚涛.单轴压缩砂岩水力压裂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