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益性公共设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郊型旅游类乡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圈
公益性公共设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阳,侯全华,刘文茜[1](2019)在《生活圈视角下城郊型旅游类乡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旬邑县纸坊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郊型旅游类乡村在近年来的休闲旅游行业发展中具有良好态势,究其原因是因为本身具备自然人文资源以及优越的区位优势。但是,目前乡村的公益性公共设施不够完善,规模不相适应,服务半径难以满足村民和游客的需求,诸如此类的问题制约了乡村休闲旅游向良性发展的进程。本文运用生活圈理论,将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与之耦合,建立有效合理的设施配置机制。其次,结合当地居民和旅客的行为习惯和方式构建城郊型旅游类乡村二级生活圈。并定性定量构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与指标体系。然后基于ArcGis空间技术分析工具,选取合理的地理位置进行设施布局,明确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优选址,以此将服务效果提升到最佳。最后,分析旬邑县纸坊村的案例,作为实例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期刊2019-10-19)
鲍威[2](2019)在《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更是持续的、长久性的。这一项目的规划具有一定难度,且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缺乏保障。因而,需将这一项目纳入严格管控范围,以刚性控制落实建设目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受到了更多关注,因而政府需要不断优化规划方案,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03期)
汪轶溟,叶林,韩昊英,杨宇泽[3](2018)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公益性”有多强——基于上海住宅租赁市场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人将住宅市场的私有化视为当代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对于由中国政府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因素的作用却似乎较少关注。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内涵过于广阔,且其"公益性"和"社会性"程度难以清晰确定。在中国城市化背景下,需要将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的研究结合起来,基于住宅租金的特征价格分析法作为对公共基础设施内在使用价值的一种测量方式。通过对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上海收集到的大样本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当地的租户明显更愿意为居住在叁甲医院周边支付更高的边际房租。邻近医院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够更为直接地反映在房租上,可以在整体上表明公众更愿意为公共医疗卫生设施支付更高的使用价格。因此,需要批判性地探讨以土地增值为目的而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策略的理论与政策意涵,以及"国家开发"模式可能导致的社会真正所需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党弘亚[4](2018)在《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是指在住区内由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向全体居民提供,不营利或具有营利能力以但不以其作为主要目的,用来开展文化、体育、医疗等各类活动的公共设施,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老年福利设施等。住区公益性公共设施是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住区居民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载体,涉及到住区居民的公共利益和整体生活水平。然而,当前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严重不足,不仅数量和类别严重缺乏,而且各类设施配置不均,带来了居民看病不便、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缺少场地、养老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此外,现行的公益性设施配建标准众多,不仅有建设部门制定的标准,还有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体系之间互相矛盾,缺乏统一,使得现状住区公益性设施配置情况参差不齐,空间布局不够均衡。本文首先从配置比例、空间分布、规模指标、服务内容等几方面,对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公益性设施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其次,研究影响住区公益性设施配置的各方面因素和发展趋势。再次,比较研究国家及陕西省相关标准,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对相关指标进行预测。最后,制定出陕西省域中心城市的住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选取了榆林市、渭南市、商洛市叁个省域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重点阐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从基本概念入手,梳理公益性公共设施的配建理论、国内外住区公益性设施的发展历程以及现行配置标准体系,总结出了影响住区公益性设施配置标准的因素,为论文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对现状住区医疗设施、文体设施、养老福利设施进行分析,总结出现状公益性设施存在着总量配置不足、类别单一、规模较小、空间分布不均衡等特征和问题,为配置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第四部分,从人口因素、住区因素、城市差异等方面分析影响配置标准的影响因素,并探究住区公益性设施的发展趋势,为配置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五部分,首先提出住区公益性设施配置标准的构建原则,然后从设施分类、设施分级和配置指标叁方面进行研究,最终构建出针对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的一套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周敏[5](2018)在《城市建设应配公益性公共设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周敏)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和标准化,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我市制定了《汕头经济特区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自2018年6月1日起施行。在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以及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的区(县)政府(本文来源于《汕头日报》期刊2018-05-21)
马丽亚[6](2018)在《吉林省各城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省处于经济增长阶段,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各种需求如规模、数量、服务质量等也处于新阶段。为了研究吉林省内28个城市(包括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的情况,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配置水平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吉林省28个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进行分类,以深入挖掘和研究配置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优化配置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03期)
张国华[7](2016)在《西安市保障房住区与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关系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保障房住区是城市住房中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重要保障;由于保障房住区居民中低收入的特点,使用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提高其生活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保障房住区建设资金有限、开发时序滞后、规模太小配置不全等原因,导致保障房住区自身配置设施缺失,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成为保障房住区重要补充。但是随着城市发展,保障房住区普遍呈现边缘化建设特点,远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使保障房住区出现“易居不宜居”的现象。通过初步调查发现,西安市保障房住区在21世纪初开始城市大规模扩建,以此同时开始建设保障房住区,在土地经济的影响下,保障房住区出现边缘化集聚建设的现象。因此为研究保障房住区与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关系,为保障住房住区建设的合理性提供相关数据依据,总结保障房住区建设经验。基于此,本调查报告以西安市保障房住区与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作为调查对象,分别针对西安市保障房住区与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空间距离、出行可达性程度以及保障房居民对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保障房住区与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之间存在空间分布相背离、空间距离较远、交通可达性较差等问题。提出现阶段保障房住区建设应当结合公共交通线路布局、优化保障房住区至公共服务设施的交通出行条件、结合既有住房设置保障房住区、采取混居模式等优化使用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议,从而改善保障房住区与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高金刚[8](2015)在《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相配套的政策力度不够,资金贫乏、设备落后等现象突出,随着村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村镇居民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需求和档次要求不断的提升,通过本次研究的展开,为构建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帮助。关于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研究,是一个层次结构性比较强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定性综合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对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研究,论文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村镇等相关概念的辨析,明确提出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定义、分类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分析国外相关理论和村镇建设实践经验,以及国内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和技术指标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充分阐述本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叁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我国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新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以人为本、整体协调、弹性控制、统筹协调等四大规划布局原则,对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别与项目内容进行拟定;再结合对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出行时距的调查研究,提出各类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佳服务半径,进而对各类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进行研究,提出各类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模式。第四部分,以桐城市嬉子湖镇为例,对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对嬉子湖镇的行政管理、教育培训、文体科技、医疗养老等设施的现状分析,对本文提出的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模式进行实例验证。(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华洵[9](2015)在《溧阳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居民各种公共服务需求,让生活更加高效、便捷、舒适。目前,溧阳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一方面面临建设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因较好的经济条件,居民对于各类设施需求不断上升,原本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的设施布局,难以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因此,针对溧阳特点,研究当地居民实际的满意度和需求度,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对于解决类似的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小型城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有着一定意义。本文重点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通过对居民的满意度和需求度调查详细了解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情况,对现行规范与同类型城市进行详细解读,开展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分级、设施分类及设施指标和规划布局的研究,提出针对性解决思路与建议。并为同类型的中小型城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和编制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表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学习和理解,确定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溧阳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情况,总结当前出现的主要问题。第叁章在对现状有了一定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制定调查问卷,通过满意度分析着重了解居民对于设施规模和出行时间的满意情况,总结出满意的设施规模值和出行时间,通过需求度分析了解居民对于已建和未建设施的需求情况,总结出当前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出现的问题。第四章提出了溧阳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同时通过满意度、需求度调查结果,结合政策规范、部门意见以及其他城市的相关经验,建立适合溧阳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体系、分类体系、指标体系,最后在前文的问题总结和指标确定的基础上对公益性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论文的不足之处,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5-05-28)
马叶丽[10](2015)在《基于均等化视角的宁夏彭阳县公益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现状差距明显,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是城乡差距明显的主要原因。为了逐渐缩小这种差距,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国家近年来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发展战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其中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建设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现状总体上较为落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加快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矛盾将日渐突出。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人口在空间上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组合重构。在农村则具体表现为由于“打工经济”的存在,村庄的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存在较大差异。而农村居民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主体,他们的流动趋势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在人口的这一发展背景下进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有待研究。由于长期的重城轻乡,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标准和规划都很不完善,另外关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学术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研究的深度上与城市相比都存在不足,无法指导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有必要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现状展开细致的调查以了解其发展特征和趋势。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的彭阳县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在了解本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均等化发展特征以及农村居民对各种设施使用时的满意度和需求度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农村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预判,对本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做了一定的研究。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概念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叁部分主要研究彭阳县农村地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设施发展现状的均等化特征;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各类设施的使用效果,具体是借助在农村地区发放的问卷统计结果来分析农村居民对各类设施的使用效果,并提出了结合使用效果的各类设施的均等化配置思路;第五部分主要是确定本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总体思路,具体为剖析导致设施非均等化现状的原因,结合对未来农村地区人口的预判确定了本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的总体思路;第六部分对彭阳县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利用Arcgis分析工具,对村庄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不同发展潜力的村庄的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发展潜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点、主要内容;第七部分综合地理学、行政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彭阳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的相关建议;第八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公益性公共设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更是持续的、长久性的。这一项目的规划具有一定难度,且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缺乏保障。因而,需将这一项目纳入严格管控范围,以刚性控制落实建设目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受到了更多关注,因而政府需要不断优化规划方案,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益性公共设施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阳,侯全华,刘文茜.生活圈视角下城郊型旅游类乡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旬邑县纸坊村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9
[2].鲍威.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3].汪轶溟,叶林,韩昊英,杨宇泽.公共基础设施的“公益性”有多强——基于上海住宅租赁市场的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18
[4].党弘亚.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周敏.城市建设应配公益性公共设施[N].汕头日报.2018
[6].马丽亚.吉林省各城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
[7].张国华.西安市保障房住区与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关系调查报告[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8].高金刚.村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
[9].华洵.溧阳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
[10].马叶丽.基于均等化视角的宁夏彭阳县公益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