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称双曲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元网络,Hopf分岔,离散时滞,环型网络
对称双曲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周帅,肖敏,邢蕊桃,张跃中,程尊水[1](2019)在《非对称双环神经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型结构在神经网络中普遍存在,目前对环型神经动力学分岔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单环情形.值得注意的是,神经网络由成千上万个神经元耦合而成,这些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结构不可能只由一个环形结构来准确表述,因此研究具多环拓扑的神经网络模型更具实际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双环神经元网络模型,选择单环的时滞和为分岔参数,分析了双环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最后给出数值仿真对结论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义俊[2](2019)在《基于耦合、联合和非对称双稳态的随机共振系统的微弱信号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随机共振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传统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大多数是考虑采用何种方法来有效地削减噪声进而提升系统的输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而随机共振方法则是通过非线性系统将噪声的部分能量转移给微弱信号,从而增强微弱信号的能量,最后提升系统的输出信噪比。论文首先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阐述,然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非线性系统下的随机共振现象,最后分析了不同非线性随机共振系统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α噪声作用下非线性耦合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及其在微弱信号领域中的检测效果。首先,介绍了α噪声的产生方法以及分析了噪声参数对α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影响;其次,以信噪比增益为衡量指标,研究了系统参数以及噪声强度对信噪比增益的影响;最后,将该系统分别对单个低频、多个低频和多个高频微弱信号进行检测,验证了该系统检测微弱信号的有效性。(2)以新型的非对称双稳系统为模型,研究了非对称双稳随机共振系统下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论文首先从理论方面出发,在绝热近似理论条件下,推导出了加性和乘性高斯白噪声作用下的非对称双稳随机共振系统的SNR解析表达式;其次,分析了系统参数、周期信号幅值、加性噪声强度以及乘性噪声强度对SNR的影响效果;最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运用自适应参数优化算法对非对称双稳随机共振系统下的轴承故障信号进行了相应地检测,证实了该系统检测信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3)将谐波势阱和高斯势阱相结合得到联合双势阱,以二阶欠阻尼系统为模型,研究了联合双势阱在二阶欠阻尼系统下的随机共振现象及其在故障信号检测中的应用。首先,分别对谐波势阱、高斯势阱以及联合双稳势阱的势阱结构进行了分析;其次,在绝热近似理论条件下,推导出了在高斯白噪声作用下的二阶欠阻尼联合双稳随机共振的SNR,并研究了系统参数以及信号幅值对SNR的影响;最后,将该系统分别应用在模拟的故障信号以及实际的轴承故障信号检测中,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故障信号。(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2)
李超,胡文旺,唐志军,林国栋,石吉银[3](2018)在《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功率转带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若发生单极故障可将故障极全部或部分功率快速转带至非故障极,降低甩负荷对交流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为了确保功率转带过程顺利完成,首先提出功率转带的可行性条件和流程;然后建立功率转带过程实时数字仿真模型,分析直流场电气特性并提出功率转带速率参数优化方法;最后依托厦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给出设计实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功率转带时,平波电抗器、直流电缆等设备使直流电流不能快速达到设定值,功率不能及时输送而累积在换流阀电容上,易使直流电压过压保护动作;采用500 MW/10ms功率转带速率试验时将引起直流过压Ⅰ段保护动作,而采用优化后速率500 MW/60 ms时可确保功率转带顺利完成。厦门柔直工程在分析转带过程直流场电气特性基础上,通过优化功率转带速率的方式使功率转带过程顺利完成,证明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功率转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钟承勇,陈希明,潘宇[4](2018)在《不同系统参数和初始条件下线性对称双弹簧振子周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为物理模型,在不同系统参数和初始条件下,利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对线性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振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不同系统参数和初始条件下振动图像,并从数值解中获得了相应的振动周期的变化规律。此外,我们还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在系统参数不变下,当初始条件改变时系统周期与初始速度及振幅的拟合关系,研究表明周期的数值解与周期拟合公式得到的结果非常吻合,且具有较高的精度。这种数值求解方法扩展了配重复摆的研究途径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20期)
张南,王彬,曹启威[5](2018)在《一种机/液复合驱动系统的非对称双缸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狭小空间下液压驱动远程、高柔性的特殊要求,提出一种机/液复合的非对称双液压缸方案。该方案采用双微型液压缸经细长软管并联,电机驱动滚珠丝杠推动力源缸移动,由两缸间建立的油压驱动目标缸位移,构成非对称双缸驱动。分别构建开环及闭环控制系统,为获得理想的稳态与动态性能,考虑软管形变的影响对该系统进行了AMESim建模与仿真。结果表明,微型缸的连接软管引起较长的启动死区并降低了回程复位精度及动态特性。在双缸结构参数完全一致的基础上,采用适当比例的非对称双缸设计可改善上述性能并保证系统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肖世富,陈红永,牛红攀[6](2017)在《一类对称双势阱Duffing系统周期解的衍生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旋单自由度叁次强化弹簧—质量振子系统建立的对称双势阱Duffing方程,通过把数值计算与谐波平衡半解析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了该类Duffing系统在谐波强迫激励下周期解随激励频率变化的衍生与演化现象,获得了不同频段谐波强迫激励下系统周期解的类型、周期解的衍生模式与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类Duffing方程存在平衡点临域局部周期解以及鞍结点分岔衍生的对称、反对称与非对称等多种全局周期解;局部或无对称性的全局周期解直接通过倍周期分岔通向混沌运动;全局对称周期一解和反对称周期叁次谐波解首先各自发生对称和反对称破缺,再通过倍周期分岔演化为混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Duffing方程非线性现象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达理[7](2016)在《太空转缆系统的对称双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设计的太空转缆系统桁架强度要求高、偏离幅度过大的问题,提出对称双线的设计,是对当前太空转缆系统的重大改进。(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26期)
赵朗,艾欣,赖柏竹,王攀,林章岁[8](2016)在《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输送容量的扩大和电网对其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逐渐由单极或伪双极结构发展到了双极甚至多极的运行结构。基于单极不对称VSC-HVDC系统搭建了双端双极对称对称VSC-HVDC系统,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系统运行控制策略。在PSCAD/EMTDC环境下对系统稳态运行特性和暂态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正极直流线路断线故障实施了闭锁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和稳态运行特性,验证了系统模型的有效性;在故障条件下,由于控制器的调节控制作用,系统能保持较好的暂态运行特性,在正极直流闭锁情况下,负极依然能维持正常运行状态,验证了正负极的相互独立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侯小秋[9](2016)在《对称双线性系统的在线修正参数预测滤波PID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线性系统中加入控制输出的符号函数,建立了可描述对称非线性系统的对称双线性系统。采用可克服算法病态的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对被控对象进行参数估计,利用自校正预报显式算法对系统输出进行预测,基于具有预测控制性能的增量型预测滤波PID控制算法,根据可克服算法病态的直接极小化指标函数自适应控制算法和Robbins-Monro算法,给出了具有在线修正PID控制参数和加快PID控制参数收敛性能的对称双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预测滤波PID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PID控制算法具有预测控制性能和在线修正参数性能,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自动化》期刊2016年03期)
杨蓉[10](2015)在《复杂噪声环境下时滞非对称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随机共振(SR)的反常效应进行复杂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在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实际物理系统的对称性无法保证,而且系统中会存在时滞量,尽管时滞量很小,但会影响到整个受控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因此,系统的非对称性和时滞的影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α稳定分布相比高斯分布,能更大范围的描述噪声分布的特征。故为了利用SR解决实际系统中α稳定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的问题,本文以工程应用中自适应SR参数的合理选取为目的,从实际因素出发,将α稳定噪声与非对称时滞双稳SR系统相结合,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别以平均信噪比增益和误码率为衡量指标,主要研究了不同α稳定噪声环境下微弱正弦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激励的参数诱导SR现象。本文先将α稳定噪声与非对称双稳SR系统相结合,针对加性和乘性α稳定噪声共同作用的随机共振现象、单独加性α稳定噪声激励的随机共振现象分别进行了研究,探究了α稳定噪声特征指数α(0<α≤2)和对称参数β(-1≤β≤1)分别取不同值时,系统结构参数a、b、刻画双稳系统非对称性的偏度r以及α稳定噪声强度放大系数Q或D对非对称双稳系统共振输出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加性和乘性α稳定噪声共同作用下还是在单独加性α稳定噪声作用下,通过调节a和b或者r.均可诱导随机共振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且有多个参数区间与之对应,这些区间不随α或β的变化而变化;在研究噪声诱导的随机共振现象时发现,调节噪声强度放大系数也可使系统产生SR现象,且达到共振状态时D的区间也不随α或β的变化而变化。随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本文在α稳定噪声背景下,结合非对称时滞双稳系统SR现象,分别在乘性和加性α稳定噪声共同作用下和加性α稳定噪声单独作用下,探究了 α稳定噪声特征指数α、对称参数β,系统参数α、b,系统非对称偏度r、时滞量τ和反馈强度ε、及乘性α稳定噪声放大系数D对共振输出效应的作用规律。在研究单独加性α稳定噪声环境时滞双稳SR现象时,SR效应随相关量变化所得结论与加性和乘性α稳定噪声驱动下的规律完全一致。最后,本文对非周期二进制信号驱动的参数诱导SR现象做了研究,探究α、β分别取不同值时,系统参数与SR输出效应(误码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关于参数o、b的诱导SR区间只有一个,且不随α或β的变化而变化;平均误码率随r的变化曲线关于r=0对称,说明系统对称时,SR效应最好。上述结论有助于自适应调参SR系统中参数的合理选取,为实现α稳定噪声环境下微弱信号SR检测的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5-06-30)
对称双曲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对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随机共振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传统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大多数是考虑采用何种方法来有效地削减噪声进而提升系统的输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而随机共振方法则是通过非线性系统将噪声的部分能量转移给微弱信号,从而增强微弱信号的能量,最后提升系统的输出信噪比。论文首先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阐述,然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非线性系统下的随机共振现象,最后分析了不同非线性随机共振系统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α噪声作用下非线性耦合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及其在微弱信号领域中的检测效果。首先,介绍了α噪声的产生方法以及分析了噪声参数对α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影响;其次,以信噪比增益为衡量指标,研究了系统参数以及噪声强度对信噪比增益的影响;最后,将该系统分别对单个低频、多个低频和多个高频微弱信号进行检测,验证了该系统检测微弱信号的有效性。(2)以新型的非对称双稳系统为模型,研究了非对称双稳随机共振系统下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论文首先从理论方面出发,在绝热近似理论条件下,推导出了加性和乘性高斯白噪声作用下的非对称双稳随机共振系统的SNR解析表达式;其次,分析了系统参数、周期信号幅值、加性噪声强度以及乘性噪声强度对SNR的影响效果;最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运用自适应参数优化算法对非对称双稳随机共振系统下的轴承故障信号进行了相应地检测,证实了该系统检测信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3)将谐波势阱和高斯势阱相结合得到联合双势阱,以二阶欠阻尼系统为模型,研究了联合双势阱在二阶欠阻尼系统下的随机共振现象及其在故障信号检测中的应用。首先,分别对谐波势阱、高斯势阱以及联合双稳势阱的势阱结构进行了分析;其次,在绝热近似理论条件下,推导出了在高斯白噪声作用下的二阶欠阻尼联合双稳随机共振的SNR,并研究了系统参数以及信号幅值对SNR的影响;最后,将该系统分别应用在模拟的故障信号以及实际的轴承故障信号检测中,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故障信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称双曲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周帅,肖敏,邢蕊桃,张跃中,程尊水.非对称双环神经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义俊.基于耦合、联合和非对称双稳态的随机共振系统的微弱信号检测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3].李超,胡文旺,唐志军,林国栋,石吉银.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功率转带控制策略[J].高电压技术.2018
[4].钟承勇,陈希明,潘宇.不同系统参数和初始条件下线性对称双弹簧振子周期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
[5].张南,王彬,曹启威.一种机/液复合驱动系统的非对称双缸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8
[6].肖世富,陈红永,牛红攀.一类对称双势阱Duffing系统周期解的衍生与演化[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7
[7].达理.太空转缆系统的对称双线设计[J].科技展望.2016
[8].赵朗,艾欣,赖柏竹,王攀,林章岁.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侯小秋.对称双线性系统的在线修正参数预测滤波PID控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6
[10].杨蓉.复杂噪声环境下时滞非对称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5